董源山水画风格的探索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5201314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尽管当代的艺术史研究和书画鉴定研究早已比董其昌所处的晚明时期更为完备,但在今天,我们讨论五代时期的那个董源的学术条件也还不充分。我们缺乏有关画家董源的南唐历史文本,缺乏他自己的自述性文件。我们对董源的生活经历和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情况一无所知。我们对他的名字到底叫做“董源”还是“董元”都搞不清楚。我们不知道董源的性格、道德观念和信仰。董源一直是作为一个艺术史的知识概念存在着,这个概念被不断地重构、解释,最终落实在那些被认为是由董源创作的作品上。董源成了一个只有在中国绘画史的教科书上才能讲清楚的人。
  【关键词】:董源;山水畫;绘画风格
  一、研究现状
  1、对文献的研究
  着色山水风格:董源擅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尤以山水的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图画见闻志》(卷三)“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在北宋中期之前,社会上主要关注和流传的是董源的着色山水,董源也因《宣和画谱》(卷十一)“盖当时着色山水未多,能仿思训者亦少也,故特以此得名于时”;董源的这一画风的特点,按《宣和画谱》的描述:“大抵源所画山水,下笔雄伟,有崭绝峥嵘之势,重峦绝壁,使人观而壮之……然画家止以着色山水誉之,谓景物富丽,宛然有李思训风格。”可见,董源的着色山水画风,无论是用笔的“雄伟”、山水形象的“崭绝峥嵘”、还是着色的“富丽”,都与北方山水画派,甚至李思训的重彩风格相近。后来饶自然在《绘宗十二忌》中也曾指出:“设色金碧,……如唐李将军,宋董源、王晋卿诸家可法。”邓椿《画继》所载“铭心绝品”者,其中董源的山水也只有“着色山水”一幅。由此可知,董源的设色金碧山水,成就自是不低,但可能没有突出的创造性,与当时备受关注的荆浩、关仝、李成、范宽的以水墨为主,雄强浑厚的北方山水相比,更显得缺乏创造力和影响力。故评论者多未将其列入品級,评价也较为一般,甚至被忽略了。
  以上所述,对于董源的画风和作品,存在一些令人费解的疑问:
  (一)对比董源两种不同风格画法的相关评论会发现,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大,有时甚至很难想象这两种风格画法会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如“下笔雄伟,有崭绝峥嵘之势,重峦绝壁,使人观而壮之”与“不为奇峭之笔……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景物富丽”与“平淡天真”。简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的两种手笔。
  2、对图像的研究
  董源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溪岸图》、《龙宿郊民图》、《秋山行旅图》等,画风不尽相同,真赝也难说清,但对于认识和研究董源及其南方山水画派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一般认为,《溪岸图》、《秋山行旅图》是董源山水画中早期的作品,尚存有唐代山水画的一些痕迹;《龙宿郊民图》是过渡时期的作品,图式也分介于前后时期之间;《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属于成熟时期的作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图1 《溪岸图》                                   图二 《龙宿郊民图》
  《溪岸图》(图一)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作品的风格在董源传世作品中比较独特,立幅构图,表现山野水滨隐居的情景。画面会有嵩山峻岭,山口间有一条蜿蜒伸向远方的小溪,将人的视线引向无限空间;山间林木掩映,清泉飞溅,竹篱茅舍,高士闲坐于岸边水榭之中。画法以墨色染出山石体面,皴法以折带皴为主而少董源典型的披麻皴,溪水波纹以细笔画出,设色,色彩沉隐。虽不能说是“着色如李思训”的风格类型,但确有“崭绝峥嵘之势,重峦绝壁”、“景物富丽”的董源“着色”山水的特点。因此,方闻、谢稚柳先生等认为董源是早期山水画的代表面貌。
  《龙宿郊民图》(图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被认为是董源的早期重峦绝壁风格向后期江南平远山水过渡的样式。山势比《溪岸图》平缓,较《潇湘图》高俊,圆厚而无险峻之势,山石以大披麻皴,山顶多作矾头;构图以平远,且愈高愈远,一片江南的景象。这一作品描绘的内容,颇多不同的解释和争议。作品以几条船在等候比赛发令为中心内容,对此,人们普遍认为与“龙舟节”有关,龙常同雨有联系,这一作品的主题也便可解释为统治者召集人们龙舟比赛的方式来举行求雨的祭祀活动。画面虽没有落款,但相传为董源笔。不过,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是元人的作品。
  图三 潇湘图
  《潇湘图》(图三),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绢本设色。历来被认为是董源的代表性作品,所体现的风格图式也成为了董源的“标准”,但是近些年来,学界有比较尖锐的不同意见。《潇湘图》画面描绘的是江南山 峦水浦、平沙汀州的景象,多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表现出江南草木葱茏、空气湿润、烟雾空蒙的山川气象。其画法似乎可以印证沈括所说的“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深思,如睹异境”。在这一作品中,董源似乎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表现手法和造型语汇。这一风格图式在《夏景山口待渡图》中也有效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中国绘画三千年》,外文出版社1997 年版,第95页。
  [2]吴则礼《北湖集》卷二,见《湖北先正遗书》。
  [3]张羽《静居集》卷二,见《四部丛刊》三编。
其他文献
【摘要】:毕业创作启发于《纸牌的秘密》一书,遂以小丑为主要内容创作并完成一幅90cm×120cm的装饰画作品。通过对色与形的深入研究,巧用传统与新型颜料,把画面一分为二用偏漫画的艺术形式,结合一定的装饰性创作元素表现出小丑世界中两种不同的环境与情绪,旨在引导我们能够像书中小丑一样找回面对人生未知冒险时那孩童般的乐观和好奇心。力求通过形与色的相互融合,从而碰撞出一种独特而耐人寻味的装饰意趣。  【关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极大丰富了人们生活,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通过现代数字媒体可以快速进行艺术作品传播,达到传统艺术形式无法实现的视觉冲击力,并能够快速传播艺术作品,增加艺术作品的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 艺术家通过新媒体对艺术作品进行多维度展现,通过专业工具实现传统艺术难以实现的艺术效果,给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盛宴。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我这篇论文的题目是《浅谈李可染对中国画的改革创新》,我竟-将论文分成了三个板块,一·继承与创新;二·写生,三·意图与信念,论文的主要内容是讲李可染先生对中国画所进行的改革与创新。李可染的艺术代表了20世纪中国画创新的的最高成就,他的创新与变革既是对之前传统中国画的一种逆反,也是对本世纪近现代画家所绘画的作品的一种新的突破。李可染的变革与创新,深入人心他是最典型的一位在变革中既批判又继承的
期刊
【摘要】:20世纪是中国家具发展最为灿烂的阶段,由传统家具过渡到現代家具,之间出现过中国家具短暂的发展春天——海派家具,本文将围绕海派家具的前世今生展开加以论述。  【关键词】:海派家具;中国传统家具;创新  20世纪至21世纪的100年间是中国家具发展最为多样、灿烂的纪元。对1900年之前的中国家具研究很多,对1900年之后的家具研究甚少。民国时期的家具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舒适实用,工业材料初见
期刊
【摘要】:夜曲是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曾几何时,偏爱肖邦夜曲的我经常弹奏肖邦夜曲,然而不过是叶公好龙,不能得其精髓,直到有位老师指导了我一番,他说触键及踏板是肖邦夜曲的灵魂,经过他一番指点,我醍醐灌顶,遂意识到了解肖邦夜曲触键踏板的重要性。许多和我一样喜欢肖邦夜曲的同学面临同样的方向问题,然而要想获得好的音色,触键踏板在任何一
期刊
【摘要】: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財富急剧增长,国民人均收入提高,快速步入消费社会,带来很多负面问题。其中以轻工业服装产业发展带来的问题为例来说明设计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过度消费;环境代价;人的物化  一.营销狂潮下的过度消费  中国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产品种类的多样化,销售渠道也开始多维度,其中“生产的社会已经被消费的社会取代”的表现就是步入网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学科出现了热潮,人们都很积极地欣赏和学习高雅艺术。由此,各种具有选拔性质的声乐比赛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的声乐人才。但讲究声音技术的声乐演唱方法也是很难去学精吃透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广大声乐爱好者提供了了解咽音演唱这种影响最深远、最容易理
期刊
【摘要】:互联网环境下决定了新媒体的创新、自由和发散性相融合,借助于新媒体发展的平面设计在与各学科交叉使用中也随之改进。本文通过观察与新媒体的融合,发现平面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传播、参与和跨界,从设计形式、设计内容、受众诉求等方面研究平面设计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下,对平面设计思维方式和设计手段的更新要求,让平面设计融入到互联网引导的现代多远阅读生活中。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平面设计;新媒体;视觉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是根据遂宁金鱼村出土的这批瓷器所给文献资料,从反面去介绍和探讨了这批瓷器的性质和埋入的时间。以及根据史料记载的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发展史和瓷器的性质特征,去判断这批瓷器应产自那个时代。具体介绍了这批窖藏的基本情况,和根据一些资料推断出我对这批瓷器给出的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宋代青瓷;龙泉窑;景德镇窑  作为一个学艺术的学生,我也对中国艺术充满了好奇。我有幸带着对历史的好奇,对
期刊
家庭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训是家长对子孙的训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家训历史源远流长,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陆游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始终不渝收复中原信念。陆游共有六男二女,还有孙子、曾孙多人,作为一个爱国者兼诗人,他非常重视子孙后代的教育,曾说:“人莫不爱其子孙,爱而不知教之,犹弗爱也。”陆游的家训分为《放翁家训》和诗训两种,陆游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