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试作弊现象看大学生诚信教育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982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各高校对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处罚很严厉,但作弊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探究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主要是缺乏诚信意识和诚信品质。消除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增强其诚信意识和诚信品质。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检查,是高校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一直屡禁不止,成为困扰高校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之一。对此,各高校都十分重视,采取各种措施,力求消除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目前,所有学校对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处理是十分严格的,然而,面对校方严厉的处罚措施,校园内的考试违纪行为却有增无减。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表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诚信教育和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缺失。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价值观、诚信观念的缺失导致学生产生作弊的动机
  从表面上看,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一种校园现象,但从其根源追究,考试作弊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影响,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有密切联系: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完善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完善的信用体系尚未形成。由于体制上的不完备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各种价值观发生激烈碰撞,使得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不应的现象,失信行为泛滥,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制假贩假和不公平竞争现象随处可见。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正确的价值观、不诚信的行为和不公平的竞争等现象都对大学生产生很大影响,严重减弱了学校的教育效果,使大学生在价值观、诚信和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认识上产生偏差,进而对考试作弊这种不诚信行为视而不见或习以为常。
  2、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缺失是学生考试作弊间接原因
  在学生当中深入开展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学生违纪处理条例》的学习活动,使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勤奋刻苦、团结互助的优良风气深入人心,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认清肩负的责任是高校理应做到的。但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诚信教育针对性不强,尤其是针对考风考纪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趋于表面化,表面上的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力度也不够,没有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认识到考试作弊的严重后果,并对有考试作弊倾向学生的事先教育和预警不够。
  学生考试作弊说明了高校在教学管理、考试的组织安排和监考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任课教师平时对学生要求不严,考勤不认真,对学生迟到旷课不闻不问,在考试前组织有针对性的考前复习给平时学习不努力,学习成绩差和那些希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争取各种奖励的学生提供了作弊的可能;考前复习、考生座位设置不合理、监考教师的要求不严是造成学生作弊的间接原因。
  3、自我要求缺失是学生考试作弊的直接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在处理事情时考虑简单,做事情往往不顾后果,并且自我控制力不强,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受个体主观思想认识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平时对自己放松要求,考试时又想顺利过关。导致学生产生考试作弊动机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习不努力,想蒙混过关:不少学生上了大学以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思想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平时怕吃苦,学习不努力,经常旷课,到考试的时候又担心过不了关,无法向父母交待,于是希望利用各种手段蒙混过关,通过考试。
  (2)受虚荣心和从众心理影响:有些学生平时表现不错,甚至有不少是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考试作弊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以保证自己可以继续保持荣誉和评奖评优,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有部分学生看到别的学生考试作弊取得较好的成绩,对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失去信心,产生心理不平衡,进而也放松对自己学习上的要求,进行考试作弊。
  (3)被动作弊碍于情面:这类学生通常学习成绩较好,但是非不分,仅凭义气,面对同学和朋友的“求助”,不加考虑,慷慨的伸出“援助”之手,最终害人害已。
  大学生作弊固然受社会价值观和学校管理教育不到位的客观因素影响,但归根结底还是由学生的主观思想所决定,因此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诚信水平低下,对待考试毫无诚信可言是根本原因。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考试作弊只是大学生缺乏诚信的表现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中还存在诸如抄袭作业、论文、更改实验数据;利用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开具虚假证明,谋取学费的减免,申请各种资助;不按时缴纳学费,甚至无理由的恶意拖欠学费;在交往过程中不守时守约;利用网络的隐蔽性而随意发布虚假信息;在求职过程中伪造成绩、虚构简历,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又随意撕毁;申请国家助学货款不按时归还,甚至为逃避货款而提供不真实的工作单位信息等不诚信的现象。因此,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是摆在高校和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加强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深刻认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将其纳入高校教育体系
  高校应从教育的最终目的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刻认识诚信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对社会风气的影响的重要意义,自觉开展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入诚信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接受诚信教育学习;通过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社会对个人的诚信品质要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在学习和生活自觉成为诚实守信之人。
  2、完善管理制度,改善校园诚信的他律环境
  大学生生理上虽然已较为成熟,但在心理上尚未成熟,尤其在其思想上经常表现不成熟性和矛盾性,这决定了他们具有可塑性的特点,决定了他律在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不诚信行为进行严厉的惩处,使学生认识到如果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周围人在道德层面上的谴责,更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才能保证高校诚信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校园诚信教育他律环境可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从学生入学开始,为每位学生建立信用档案,详细记录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珍惜和维护自己的诚信形象。(2)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规定,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来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比如制定和完善学生行为准则、考试管理规定、学生缴费管理规定、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困难学生资助及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工作过程中严格、公正的执行各项规定,在保证诚实守信的行为得到认可和褒奖。(3)严厉惩罚弄虚作假的行为,使作假者付出相应的代价,决不让投机钻营者得逞。通过强制性执行的制度以及对不诚信行为及时有力的惩处的导向作用,达到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诚信在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诚信观,自觉的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信守承诺,作诚实守信的表率。
  3、积极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舆论环境
  校园舆论是指在校园范围内,能够反映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具有导向性的一种言论。正确的校园舆论能够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清楚的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自觉的用大多数人公认的道德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舆论宣传的导向对个人道德品质形成是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加强校园诚信舆论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校园诚信舆论环境建设,就必须在校园内体现诚信教育的内容:通过校内广播,宣传橱窗,板报,报刊杂志以及校园网络等宣传渠道,大力宣传诚信教育,使学生清楚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什么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鼓励、弘扬诚信行为,同时,对弄虚作假、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等行为在校园内公开,进行揭露和暴光,让所有人知道不诚信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动员全员参与到诚信活动和对其他人的诚信监督中,使不诚信行为受到谴责和处罚。以舆论导向的无形力量营造一个讲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良好氛围,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观念的自觉形成。
  4、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从中体现诚信教育
  严谨有序的第一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及各种诚信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自觉按照明理诚信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因此,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开展蕴含有诚信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比如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讲座、报告、讨论会、征文活动、辩论赛、演讲赛以及诚信承诺签名等活动,使诚信教育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注意后捕捉教育时机,把活动的开展与诚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5、重视大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其诚信自律能力
  提高大学生诚信自律能力首先要重视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高,理解诚信品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牢固的诚信信念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更是新时期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把对诚信品质的道德认知和认同转化为个人自觉的行动,在学习、生活以及校园文化活动中自觉的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其次要净化校园诚信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在校园内大力倡导诚信,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真正理解诚信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的思想,从而成为校园生活中诚信品质的实践者和诚信行为的捍卫者。再次,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是一个诚实守信的模范,通过教师个人的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和示范作用,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他文献
阿基米德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想轻松驾驭管理之舵,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就要找准这个“支点”。那么,学校管理中的阿基米德支点又在哪里呢?  我们知道,学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学校管理的目标是培养人、教育人,学校管理的最终“产品”也是人,而且,学校管理中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人都具有能动性,这就决定了人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人,就无法掌握和管理诸如
期刊
眼下用人单位的大学毕业生招聘会异常火爆:从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到四处散发的求职简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人才市场信息显示,有的公务员岗位是40个大学毕业生录取一个;而有的用人单位却抱怨说,招聘到满意的员工不容易那么究竟是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还是用人单位的要求太苛刻?    市场需求变了——从分数第一到实用第一    日前举行的2007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上
期刊
《教育前沿》:高考在即,面临自己未来不确定的人生方向,考生多少都会有一些焦虑。这个时候考生该如何让自己面对这种情景。    王常春:考生们此时应对考试的心态很重要。提到考试焦虑考生们往往存在认识的误区,想到的是它对考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但是,我想对考生们说:焦虑其实也有它积极的一面,它会使人产生兴奋感,激发潜能。这使我想到一个褒义和一个贬意的成语,“急中生智”和“狗急跳墙”。同学们注意过吗,体育比
期刊
道德为教育活动之本,师德是教师素质之本。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着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一直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做到了“学为人师,德为世范”,为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崇高的师德面貌也赢得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评价。但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多元价值观的洗礼,高校师德建设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期刊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推动力,能对学习活动的开展、维持和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学习动机研究一直都是心理学界关注的重点。同其它动机一样,学习动机深受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的年龄和学习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同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更为复杂,其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估、预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对于促进大学生圆满完成学业,提高
期刊
教育部:今年将建立健全教育收费的监管制度    在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上,广受诟病的“教育乱收费”问题再次成为议论的焦点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部今年将建立健全教育收费的监管制度,建立义务教育督导评估问责奖惩等制度,严肃查处违规收费行为春秋两季开学后将加大学校的监督检查工作,发现违规问题要及时制止和纠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的教育收费案件,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
期刊
由于高校的大力扩招,尤其是专科教育的扩招比例成倍增长,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加之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各类高级人才的需求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专科生就业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挑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科生就业率不足40%    是什么原因导致高校专科毕业生就业如此难的呢?这既有教育自身的问题,也有来自教育外部的因素。    从学校培养方面    由于受到师资力量的制约,以及对未来人才需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给班主任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面对新课程,班主任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班主任的角色也同时发生着变革。笔者认为,班主任应由管理者的角色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班主任作为“服务者”的角色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班主任代表学校执行教学管理和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最直接的教
期刊
按时下课是一节课当中最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或教学段落。下课铃声响后,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延迟下课时间,不按时下课,这种现象称之为“拖堂”。在中小学校,拖堂现象更为严重。  拖堂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四:    拖堂是一种违背教学规律行为,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老师拖堂问题由来已久,是一个教育常规问题。小学一节课40分钟,中学一节课45分钟,学生已形成心理定势。根据前苏联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
期刊
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却呈现出一种非均衡的社会现实。对于这种非均衡的现状描述、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学术界已有诸多成果,对于其负面影响却较少关注。事实上,只有深刻认识到非均衡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才能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目标的达成。  20世纪末,中国政府称已经完成了一件举世瞩目的事业——成功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然而,在这种普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