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点亮的,到底是黑暗还是黎明(评论)

来源 :小说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子、钱丑、孙寅、李卯……《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十二地支里的“子丑寅卯”,被作家木糖信手拈来随意搭配一下,就成为小说《灯火味道》中人物的名字。这种临时性的组合,这种无名化的处理,为的就是让人物面目模糊深隐于芸芸众生无法认出,为的就是让小说得以摆脱与生活的某种机械的僵化的对应。只有走出一城一域的局限,走出具象的特定的个体类型,小说才可能写出众生的故事,写出人类的故事。
  《灯火味道》第一脚就先踩烂生活的真实性,颠覆传统写作实践与阅读经验的现实主义惯例。小说一开始就将我们引入先锋叙事的迷雾和洗牌结构的重围。小说家赵子和“我”(孙寅,一位死者)轮流上场交叉讲述、争相讲述,有时叙述人赵子与被叙述人“我”可以直接对话,有时“我”兼备叙述人与被叙述人的双重身份,这种恍兮惚兮、亦真亦幻的文风,正好使得小说想象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得以任意切换。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多大面积上复现了生活,或者说相对于生活的仿真程度,左右着我们对小说成色的优劣判断。这种对真实性的过度迷恋与信奉,已经成为现代叙事的一种阻碍。其实,就本质而言,文学的确是为展示“与生活不一样”才应运而生——它源于生活,又有别于生活。托多罗夫说:“文学恰恰是一种不能够接受真实性检验的言语。”文学必须有别于生活,否则文学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灯火味道》大胆公开小说的构思过程,主动拆穿小说的虚构性与欺骗性,用力维护想象的逻辑而不是真实的逻辑。对生活真实性的革命与反叛,最终成为这篇小说最可靠最坚实的叙事动力和非常重大的美学收获。这篇小说的先锋属性还表现在它对现代派工具的一一尝试。夺走孙寅性命的是一辆大客车,夺走钱丑性命的是一辆大卡车,这种重复写作手法的运用,强调了不同人物殊途同归的宿命,增加了作品的悲怆底色。“当天的报纸,电视都对他的英雄行为大加宣传,医院的走廊挤满了慕名而来的人,争先恐后地为他献血。以前的熟人,都以认识他为荣,尤其是李卯,她万万没有想到,曾经暗暗喜欢她的这个灯箱匠,竟然如此英雄了得。”这一段,用意识流来写灯箱匠钱丑的英雄梦、白日梦无疑是最为恰切的。夸张、变形、蒙太奇、荒诞、甚至魔幻现实主义……在作品中都曾露出一鳞半爪。生活的真实只能是一种真实,想象的真实是无数种真实。
  《灯火味道》的语言艺术与它故事的精巧性是匹配、比肩的,木糖的文字感觉,当然也包括他的生活感觉都堪称功力。小说基于真实,超越真实,从现实性形态走向可能性形态,《灯火味道》是用想象去“另起”“再造”一种生活,《灯火味道》的想象是获得了最大许可的想象,先锋叙事不是外在的介入和干扰,它让虚构变得更为真实,让真实变得更为真实。
  约翰·列侬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而去。”《灯火味道》只是抓取几个人生片断,对人物究竟面临怎样具体的现实压力,有意语焉不详。如果生活只剩下“为生而活”,这样的人们很轻易就会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幸福与体面,小说因此选择了“忽略赘述”,是一种写作智慧。《灯火味道》不是汪曾祺“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灯火;《灯火味道》里的灯火,呈现的常常是一种不安的氛围和味道。小说里写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抢劫绑架的凶案;写到了马路上让人望而生畏的杀气腾腾的各种车辆;写到了钱丑倒在血泊之中后,“那辆公交车里的乘客都伸长了脖子,回头朝这边看,满脸的好奇与隐隐约约的兴奋,那可是钱丑在想象里搭救过的人们啊”;写到了殡仪馆里,“司仪的声音低沉而丝毫不带感情,对他来说,每个死者的一生,都是一篇大同小异的说明文”。
  但是,这篇小说写的应该不是绝境,而是险境;也可能写的不是险境,而是困境;甚至更可能写的不是困境,而是突破困境的努力。孙寅被风尘女子李卯迷住,他诗情画意的爱情表白,将自己藏在巨型蛋糕里浪漫桥段的设计,婚后他加倍珍惜对她千依百顺、体贴入微,包括他被劫匪胁迫出卖自家门牌号就是出卖李卯之后的自轻自贱,都不乏人情。人性的光辉。孙寅死后的几天里,钱丑总是守在蛋糕店门口,他真的担心李卯想不开,会服药、悬梁或者割腕。他对李卯是很干净很纯洁的感情,毫无非分之想。“灯笼并不是很亮,可钱丑却觉得世上所有的光都在这里”,钱丑最想将这盏落满童年回忆的海棠灯送给李卯。钱丑是做灯箱的,他喜欢这份工作,“觉得自己是个巨大的发光体,每一个灯箱都是从他身上割下来的切片”。他的心愿,就是万贯街每一个灯箱都出自他的手,他要让这条待街道永远不再黑暗。这些暖色,我们叫它希望。
  现实中总能见到精神孤儿与流浪者的身影,他们与小说中的人物一样,没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却反被命运扼住了自己的咽喉,而广义的生之艰难与此岸彷徨更是无处不在。在经历无数打拼与付出倾尽所有之后,那些茫然无助的焦灼与无法自拔的沉痛不仅没有消减,反倒愈发分明、日渐浓烈。好在,“小说再好也是小说,人生再坏也是人生”——作品中人物孙寅的这一结论,可否视为作家木糖本人的坚定信念?黑暗常常躲在某处,为光明准备一种忧伤、神秘和柔软的气质。灯火,是芳香的气息,是清澈的眼神,是天使之翼。一旦有燈火经过,黑暗就会迎接黎明。凡灯火所至,必是黎明。
  作者简介:林超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文艺评论》杂志主编,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人民文学》等处发表作品六百余篇,在《人民日报》等发表文学评论近两百篇,出版散文集《学习奔跑》《不该对生活发脾气》,学术专著《汪曾祺论》等多部。
其他文献
形勢依然严峻,我竟和姜来见了一面。  即便被旷日持久的疫情折磨得日渐麻木,走上街头,还是会略觉不安,心中有股顶风作案般的、生动的刺激感。  看上去,这次见面没什么必要性,我和姜来之间的友谊,就算在正常时期也谈不上特别深厚——我们做同事的经历,都是三年前的往事了。是她主动联系的我,在微信里用语音邀请我出门吃顿饭。本来寻常的事情,如今都变得非同寻常。这“吃顿饭”的邀约,现在就像是拉着你一同去赴汤蹈火。
期刊
“就当从没发生过……我还是会记得,全世界停下来,看着我沉默……”这是近来一部热播剧的插曲。不知为什么,一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汪胜利。其实这首爱情歌曲与汪胜利毫无关系,但歌词还是引起了我的联想。  汪胜利和我是战友。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我们一起去部队当兵,去之前我们并不认识。我们的部队在一个海岛上,从家乡出发时谁也不清楚目的地,因为这是严格保密的。一路上我们乘坐汽车、火车和轮船。途中还经过了一望无
期刊
停车场上,是一排排虚实相间的汽车。红的、白的、黄的、黑的,阳光下它们都有个灰色的影子。汽车和它们的影子整齐地停在车位里,安静得很,但你知道,它们都有个可怕的马力,几十几百匹马,躲在车里面。现在它们静若处子,一旦跑起来,岂止动若脱兔,简直疾逾奔马,弄不好还势如野牛。杜若期盼过汽车,也拥有过汽车,汽车也给他惹过麻烦。他从此落下个后遗症,看见汽车有点怕。他有了心理阴影。  且不说阴影面积,我们可以先说个
期刊
这是多年前的一个故事了。那时候,马东和马南还是两个孩子。马东十岁,而马南刚刚八岁。他们在枣树林里碰到陌生人的那一天,正好是马南八岁的生日。马南的生日在农历的七月,用奶奶的话说,刚好是小枣红屁股的时候。在我们这一带,小枣红了屁股,就说明开始变甜了,变得好吃了,如同一個姑娘的皮肤变得光滑红润,开始让人想入非非。  应该是秋闲的季节,而老人和妇女的户外活动却猛地多起来,她们来到离村子较近的地头上,坐在枣
期刊
人类在荒岛中上演一出好戏,被现代作家们演绎出多部版本,熟知的就有《暴风雨》《鲁滨逊漂流记》《蝇王》等堪称荒岛小说的杰作,荒岛孤绝的意象被广泛运用,恰到好处地用来象征现代社会人类的文化处境。作家陈鹏直接就将自己的中篇小说命名为《岛》,要么是太喜欢荒岛这个特定的意象,不惜站在大师肩膀上登高望远透视人类存在的困境;要么是陈鹏作为作家的勃勃野心,促使他以新的叙事策略,直逼人类存在的真相,演繹出陈鹏式的荒岛
期刊
瞎琢磨。每天你上班下班上地铁下地铁都喜欢瞎琢磨。琢磨什么呢?当然是你身边一个个形形色色的陌生的熟悉的人,一张张或焦虑或麻木或夸张或大喜过望或如丧考妣的面孔;但让你感兴趣的,你立即像嗅见血腥的大鲨鱼一般不由自主向他(她)潜去,暗暗揣度他(她)的爱情、家庭、梦想、野心,他(她)的父母兄弟,困顿挫折,还有深埋心底的也许永远无法实现的那一点点卑微的出轨的邪念。  这就是小说的来源,而且是重要来源。作家们特
期刊
一  亲爱的V,恐怕你是这世界上我唯一可以谈心的人——这是我搜寻多年得出的结论,我从未如现在这般想跟你说话,像二十年前我们在海滨长谈,仿佛海鷗与大海一直聊到黑夜掳走夕阳的余温——彼时青春碧绿,我记得你问了一句:“你什么时候原谅你的父亲?”  这些年,我像吉卜赛人一样生活,一个地方住熟了,就会惶恐,于是不断逃离,扔掉的总多于随身携带的。而你几十年不挪窝,像楼下的老榕树一样扎根,从容安定,讨厌变化,享
期刊
静音的手机的屏幕不停地闪烁。惠惠侧脸望了好几次。身边的胖五早就鼾声如雷,可惠惠还是不敢接电话。她悄悄地将手机翻转,光从床头柜表面透出来,细细的木纹卷成一个个旋涡。惠惠感觉自己会被吸进去。水的深处没有阳光,她被黑暗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索性紧闭双眼,希望睁开眼时已经过去百年,压在她心头的巨石早就粉碎。  过了好一会儿,惠惠的眼睛悄悄撑开一条缝。黑暗渐渐退了下去,手机不再发亮。她轻轻下床,赤脚走出房间,转
期刊
一  晚上的银丰路有着这座城市生动的烟火风景。一条街上,两岸是数不清的酒店、餐馆、烧烤、沐足城、糖水店。中间是穿行的人流,三五成群,吃点烧烤,撸个串,唱个歌,灯火璀璨。人置其间,如坐顺水之船,霓虹灯光、酒精是催动的帆,浮生若梦,借着晚风,人们轻易收获半晌的放松。城市的人白天各种一本正经,入夜了,总得有个松弛的地方,卸下伪装,吃吃喝喝,吹吹水,扯扯淡,无伤大雅地放纵一会儿。  走在霓虹灯光铺就的街上
期刊
老王是我的初中同学,我俩从小关系就好,而且一直到现在。他家有个大事小情我都是最先知道的,需要帮个忙啥的我也是最先到。  老王原来生活在农村,前些年为了孩子上学的问题犯了难。“老李啊,你忙不忙?”老王一打电话就先问一句,生怕影响到我。  “不忙,有事啊?”  “我们屯子里很多孩子都去城里上学了,这农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上课的氛围也不行啊。”  “那就进城吧!买个楼就可以把戶口迁过来,想进哪个学校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