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文化服务与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培育和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促进、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从而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实力。
  [关键字]公共文化服务 群众 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之后,党的十八大更进一步明确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列为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要求。如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概念。2004年,在其《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一书中对软力量做了具体界定:“软力量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他把“文化”摆到了显著位置。
  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主要指这个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个城市市民的整体精神风貌、道德素养、创新精神以及城市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加快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强市,深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深圳文化整体实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使深圳这一经济中心城市拥有更坚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深圳有着悠久的民俗传统文化,绵延着深圳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股原汁原味清晰强劲的文脉,是根,是全市民共享的文化财富,挖掘保护传承好这些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今天深圳创造与竞争的源泉。引进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优秀外来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文化旅游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全面、协调、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这些内容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
  公共文化服务,是我们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通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服务部门向全体市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具体服务事项,从而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益,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一个城市中,通过公共服务部门不断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促使市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而广大的群众在广泛参与过程中,不断受到传统的、现代的、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逐步提高,进而促进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激发广大市民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整体创造力,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必然得到相应增强。由此可见,不断提升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啻是增强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而且具有某些其他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的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而这正是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大有作为之处。
  以深圳市为例,经过多年努力,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已经初步建立起设施齐全、产品丰富、机制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实行了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类深受市民喜欢的群众性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市民业余时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在充分地享受着现代文化成果给我们带来的身心愉悦。如深圳“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建设。早在2003年,深圳便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是国内第一个以此为文化远景的城市。到现在目前深圳已经建成643座公共图书馆(室),最早实现中国“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的目标。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达到2200余万册。2009年,进一步实施“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建设。全市不同层级的公共图书馆实现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和一证通行、通借通还。每年接待读者达到上千万人次。其中仅深圳市图书馆每年接待读者便达300余万人次。深圳还开展一年一度的读书月活动,举办市民文化大讲堂、两年一届的少儿艺术花会、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外来青工艺术节、一年一届的公园文化艺术节等常设性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莲花山邓小平塑像广场、深圳市博物馆、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大鹏所城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不断提升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共文化服务服务水平。广大市民常年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洗礼,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认同和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表现为市民整体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焕发出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深圳人文精神风貌,大大增强了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凝聚力、包容性和竞争力。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利于激发全体市民的文化创造活力,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公共文化服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随着蓬勃开展的城市公共文化常设性的系列活动,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越来越宽,逐渐形成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参与在其中的市民也就会越来越广泛,受惠面也将覆盖到社区及中小型企业。
  而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够几千年传承不辍,并且紧随时代日益传承发展繁荣,其根源就在于文化其独特的创新性的特性。可以说,文化的根与魂就在于创新,在于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离开了群众,文化也将成为没有根与魂的空中楼阁。群众在参与和接受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不断接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浸润,必定会激发出文化创新活力,生产出当随时代脉搏的优秀作品。近些年来,随着深圳公共文化服务逐渐提升和完善,深圳的文化创新活力也日益增强。表现在文艺创作上,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整体的覆盖面和创作品种,都展现出一种繁花绽放的盛景。产生了从《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在灿烂的阳光下》、《永远的小平》、《又见西柏坡》,到《走向复兴》、《迎风飘扬的旗》等一系列原创的音乐精品;《命运》、《兵峰》等一批优秀电视作品;《熊出没》等趣味与教育意义相结合且积极健康向上并红遍校园的动漫产品。这种文化创新上的“井喷”,也必然会促进全社会创新思维和创新氛围的形成,在经济上释放出巨大的活力。丰富的藏书、名目繁多的展览、多彩的文化活动、精彩的讲座、高雅的文化沙龙……为人们提供了知识支撑、启发了创新意识、擦出了灵感的火花。在深圳,各个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深圳的专利申请量连年名列全国第一,深圳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并颁发给“设计之都”称号,是首个发展中国家获得“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说明深圳在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在全球都已具有很高影响力。深圳的创新精神,大大增强了深圳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实力。这其中,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较高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公共文化服务中,逐步培育和打造城市的文化品牌,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如深圳“文博会”,从2004年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第八届文博会的参展商达到了八百多家,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主展馆面积达10.5万平方米,并配套设置40个分会场和30多个专项活动点。观看展览人数达到三百多万人;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人进场采购,成交额达到1435.51亿元,同比增长15.13%。深圳“文博会”是中国唯一一个获得国际展览联盟认证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国内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已经成为深圳的城市名片。又如闻名全国的深圳“街舞”,最先就是由深圳宝安区的一群外来工自发搞起来的。后来得到文化部门和街道、社区等的大力支持,为他们提供排练场地,请专业人士给予指导,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名气也越来越大,先后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五届“群星奖”舞蹈决赛、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总决赛等比赛中获得了一系列大奖;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十套节目都对他们进行了专访和报道,还登上了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深圳市影响较大的文化品牌还有“读书月活动”、“市民文化大讲堂”、“外来青工文体节”、“周末广场音乐会”等。深圳市各区、街道等基层单位也有自己的文化品牌,如福田区的“少儿花会”;该区莲花街道一年一度的“文化大巡游”活动等。深圳还有“盐田沙头角鱼灯舞”、“坂田永胜堂麒麟舞”、“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等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及一大批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每年一度的“文化遗产日”和在每年的春节、元宵、端午和中秋等传统民俗节日中,深圳都精心组织策划开展“欢乐闹元宵”、“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及展示活动,扩大“非遗”了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广大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增强了市民积极保护“非遗”的意识。深圳作为移民和改革开放窗口海滨城市,全国各地各族人民汇集我市,同时也带来了各地各民族不少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文化资源,这正是我们深圳文化的特色。保护和利用好这些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有利于夯实我市的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体现了我市“海纳百川”的多元城市文化特质。同时,这些文化品牌对于提升深圳城市的整体形象,提高深圳的知名度、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促进和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市民在接受公共文化服务广泛并经常参与各项社会文化活动过程中,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不断的丰富,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自然会日益增加,而且要求会越来越高端化。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活动经常化,参与人群广泛化,也需要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文化产品,这必然也会促进和带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如2012年深圳全市文化产业在出口不畅、用工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下,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实现增加值930亿元,占全市GDP7.2%,同比增长约20%,主要经济指标明显高于同期全市GDP增速。这与深圳市不断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密不可分的。
  综上所述,加强建设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全体公民道德素质,增强城市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凝聚力和感召力,促进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增强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党中央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周刚(1970—),男,大学,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专业、中国画专业,美术作品及论文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奖项。现为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副馆长,广东省非遗促进会理事、广东省美协会员、广东省青年美协理事、广东省群文学会会员、深圳市非遗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美协理事。
其他文献
秋分已过,我国的南方天气依然非常炎热,而北方已开始有一丝凉意。按照北方的习俗,立秋过后要“贴秋膘”,但是由于气温高,很多人担心多吃肉会上火。那么,“贴秋膘”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现在的天气适合多吃些肉吗?  按照24节气来讲,立秋后,往往白天很热,而夜晚比较凉爽,早晚温差变大。自然万物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变为阴盛的转折点,人体阴阳代谢自然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立秋以后,我国民间,尤其
期刊
在甘肃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处的一片广阔无垠的大漠上,散布着1400多座魏晋时期(公元220-419年)的地下壁画砖墓群。这便是著名的魏晋古墓群,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艺术画廊”。  它东西连着酒泉市的果园乡,西北连着嘉峪关市新城乡。  后汉时,这里是“玉石障”,五代称“天门关”,是历代的军事必争之地。到了魏晋时期,战争越发频繁,特别是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瘟疫、蝗灾、战争连绵不断。百姓饥
期刊
在北京,我们住在钟鼓楼附近,晨钟暮鼓中悠悠然然地逛胡同看市井,一种让人怀念的生活。  那是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时日,有些时候甚至整天温度都在零下十几度,但我还是喜欢起得早早的,把自己包裹严实了就钻出大院到胡同里转悠。  清晨,胡同里弥漫着淡淡的雾霭,显得格外静谧。细细地看,才辨出雾是自己哈出的热气,它时时笼在眼前。胡同有些灰暗,灰的墙砖,灰的石板,灰的瓦楞。没有风,檐上的枯草一动不动,四合院外虬枝盘
期刊
2012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始对俄罗斯联邦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俄罗斯女青年向习近平敬献面包和盐。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用面包蘸盐迎贵宾  在2013年9月3日的电视新闻中,观众们注意到一个镜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在飞机舷梯旁,习近平接过土库曼斯坦儿童递上的面包,蘸盐品尝。  在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等原苏联国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地方博物馆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享受,广泛收集和科学管理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和根本任务。因此,在新形势下,文物保管员为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在思想意识、管理方法、保存技术、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练好内功,以实现对文物藏品的科学有效管理。  [关键词]文物藏品 保管人员 保管法规 科学管理  博物馆是文化教
期刊
活活临江水,流丹落晚霞。波光归海曲,日色近毗耶。  列坐蹲危石,衔标瞩锦沙。不堪频北望,万里帝阍赊。  ——明·王佐《临江晚眺》  高山岭古称毗耶山,海拔193米,位于海南省临高县临城镇西北4公里处,“临高八景”之首的“毗耶灵石”便在其上。  “毗耶”一词源自佛教,亦作“毗邪”、“毘耶”。其意有三种解释:一是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二是指维摩诘菩萨,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三是指《维摩
期刊
她本来可以凭着更多才气横溢的诗作留名于世,她本可以凭着二十五岁的流芳年华再觅夫婿,她本可以不给后世人们留下这惋之不尽的叹息,可是,偏偏地,她走得那么果敢,只遗落一首诗作在人世,传达着她曾经的气息。而这仅存于世的一首诗歌,也宛若黛玉的焚稿,是被分外爱惜她的人,于炎炎烈火中,抢出来的零星片语,所以,后世的我们,才能窥见她的一二芳踪。但我们只知其姓氏为曲,只知她曾生活在烟台市牟平区这块千年古州大地上……
期刊
[摘 要]粤讴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产生于粤曲之前、有唱腔特色及独特艺术魅力的本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粤讴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为保护和抢救民间艺术,作者经过细致的调查走访,梳理出对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认识及建议。  [关键词]民间艺术 现状 保护措施  粤讴,又名越讴,是一种广东民间音乐曲艺,与木鱼、龙舟、南音、板眼被称为粤调。它创始于清朝嘉庆末年,时约公元1820年左右。粤讴的创始人是招子庸。招
期刊
[摘 要]婚姻作为家庭和社会的基石,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上溯可追寻至周代,古籍记载为“昏礼”。《释名》给婚姻的定义是“婚,昏时之礼也;姻,女因媒也。”早在先秦时代,中国婚嫁程序就已确定,基本框架定有“六礼”:纳采(提亲)、问名(问姓名、请八字)、纳吉(订婚)、纳征(收受聘礼)、请期(定嫁娶之日)、亲迎(婚礼)。旧时南京的婚礼习俗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基本上承袭明代的仪式,从婚前到婚后,
期刊
[摘 要]民俗文化最能代表一个民族深层的文化内质,这是由于他历史的悠久性、受众的广泛性、传承的自发性和发展的进步性所决定的。因此如何对待优秀的民俗文化,对于民族文化建设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提升来说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活动 城市多元文化  一个国家或民族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差异性,往往突出地表现在民俗文化的不同上。一个民族的文化,其魅力价值或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