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吃点啥,喝点啥?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wu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分已过,我国的南方天气依然非常炎热,而北方已开始有一丝凉意。按照北方的习俗,立秋过后要“贴秋膘”,但是由于气温高,很多人担心多吃肉会上火。那么,“贴秋膘”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现在的天气适合多吃些肉吗?
  按照24节气来讲,立秋后,往往白天很热,而夜晚比较凉爽,早晚温差变大。自然万物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变为阴盛的转折点,人体阴阳代谢自然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立秋以后,我国民间,尤其在北方素有“贴秋膘”这一习俗,这种习俗对于今天的生活还适用吗? “以肉贴膘”怎么做才科学?
  应该说,“贴秋膘”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一方面它起到承前的作用。因为在夏季炎热高温,很多人胃口很差,吃的食物量很少,油腻的东西吃得多点儿会感觉不舒服,即便吃进去以后,消化吸收也不好,身体限制了自然饮食的摄入,到了秋季天气凉了要进补,这是承前。另一方面就是启后,冬季即将到来,在严寒季节里,人要动员更多的能量去御寒,消耗很大,需要在入冬之前有生理上的储备,这个储备正好落在秋季这个关键时期,所以我们说“贴秋膘”。
  传统的“贴秋膘”以多吃些畜肉类为主,牛羊肉、鸡肉、猪肉都是我们最常吃的肉类,究竟要吃哪种肉更进补呢?
  吃猪肉不上火
  猪肉是汉族人的主要肉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和馨香美味。其性平、味甘咸,能滋补肾阴,治热病,退热,津液亏虚之证。能润肌肤、利二便,治皮肤干燥、二便不利。能止消渴、益气血、倍精神、治贫血消瘦、体质虚弱之证。立秋之后的气候特点是干燥。肺属金,其性燥,立秋后,肺的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食物调养应以养阴生津,滋阴润燥为主。猪性质偏凉,所以猪肉有牛羊肉等不具备的一种功效,即滋阴降火。为什么猪具备这样的功效?实际上与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是息息相关的。大家都知道,猪有懒惰嗜睡本性,每天都是躺着的,只有吃的时候才活动活动。再加上猪为圈养,环境潮湿,按照《黄帝内经》“阴静阳燥”的理论,活动多的,偏于好动的,属性偏热。如飞禽类的动物,一般的陆地动物,多数是偏于热性的,如牛、羊、狗以及野生动物等。而活动少的、偏于安静的,属性偏阴。所以古人认为猪有水性,偏寒。因此多吃一些猪肉,一般不会导致人出现上火症状,但湿热体质或痰滞内蕴者慎服。“痰”和“湿”均是脾胃运化失职而产生,多食肥甘厚味后会加重脾胃的“运化不利,聚湿呈痰”,久而久之则成积聚,出现各种“代谢异常”。
  牛肉补气养血
  牛肉蛋白质较多,脂肪少。牛肉蛋白质含量较猪肉高两倍多,所含必需氨基酸甚多,
  营养价值高。古人认为牛肉有补气养血作用。《韩氏医道》记载“黄牛肉,补气,与锦黄芪同功”。水牛肉性凉,黄牛肉性温,能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治脾胃虚弱,消化功能欠佳;或久病体虚,神疲乏力,气短唇白,面色萎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腰膝酸软之人。牛肉比较适合气血不足的中老年人。同时又因为牛肉的脂肪含量明显低于猪肉,100g瘦牛肉的脂肪含量为2.3%,瘦猪肉的脂肪含量为65%,对于那些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不益适合吸收太多脂肪的人士来说,要多吃牛肉少吃猪肉。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小便黄、大便干、口干舌干及咳嗽有黄痰等火旺症状的人则尽量少吃牛肉。
  便秘者少吃羊肉
  羊肉性温,味甘。有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功效。为冬令进补之佳肴。元代李呆谓“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但立秋后,天气渐渐干燥,人们常常出现口干唇焦、大便秘结等秋燥症状,再吃羊肉热性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
  脾胃虚弱者多吃鸡肉
  鸡肉蛋白质含量是猪肉的3倍,而脂肪含量仅为猪肉的1/20,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性温味甘,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用。立秋进补,强调先调理脾胃。鸡肉味鲜,气味清香,能促进食欲,主治脾胃虚弱,食少纳差,有利于多种疾病的恢复。
  贴秋膘要荤素搭配
  其实,“贴秋膘”不仅是多吃些肉类食品,应该是荤素搭配。体质瘦弱者,就应该抓住秋凉这个好时光,适当补充肉类等动物性食物,补益气血,滋补肺肾。而已经超重或者肥胖者,那么无论在什么季节,都要科学合理地减肥,不需要再“贴秋膘”了。
  吃点啥?
  从养生的角度来说,秋季也是养收的时节。
  秋季气候凉快舒适,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同时秋季多风少雨,天气干燥,日热夜凉,天气多变,容易产生皮肤干燥、口干唇燥、舌红津少、口渴便秘等症。人们在秋季容易患上感冒,许多旧病在秋天也容易复发。秋季的养生重点在于养肺,因此不宜食用煎炸食物、辣椒、生姜等燥热伤津的食物,而应多吃芝麻、核桃、杏仁等甘润食物和豆制品。
  白果秋梨膏
  原料:白果汁、秋梨汁、鲜藕汁、甘蔗汁、山药汁、蜂蜜各120克,霜柿饼、生核桃仁各120克。
  做法:1.将白果去膜、芯,秋梨、鲜藕、甘蔗、山药去皮后捣碎,磨烂取汁。2.把柿饼、核桃仁捣烂如泥。把蜂蜜加适量清水稀释后,加入药汁和泥膏,搅拌均匀,微微加热,融合后,离火稍凉,趁温将其余四汁加入,用力搅匀,瓷罐收藏。
  用法:每次服2汤匙,每日3-4次,可常服。
  功效:本方具有清虚热、止咳止血的功能,适用于肺结核长期低热,咳喘,咯血,声音嘶哑,口渴咽干等症。
  禁忌:咳嗽咯痰量多者忌服。
  银耳百合粥
  原料:银耳、百合各10克,粳米25克。
  做法:银耳用水泡胀,百合、粳米适量,洗净后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再加冰糖少许即可。
  用法:每日1次,配餐温服。
  功效:益气养阴润肺。
  蜜汁芡实饮
  原料:白果仁、红枣各40克,芡实30克,桂圆肉10克,莲藕40克,冰糖、蜂蜜各2大匙。
  做法:1.以上材料分别稍冲洗;莲藕洗净去皮,切小块备用。2.锅内入白果、芡实、莲藕及水12杯,以大火煮开,改小火煮至熟烂(约1小时)再入红枣、桂圆续煮约30分钟,加冰糖煮溶,熄火待凉,最后入蜂蜜即可。   功效:芡实是补虚圣品,可治女性带下,同时对男性有强精壮阳之功效。
  百合粥
  原料:百合干50克,白糖10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百合干、粳米分别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1000毫升置火上烧开,熬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用法:日服1剂,分数次食用。
  功效:养阴清热,润肺调中,镇静止咳,抗癌。适用于肺结核,肺燥咳嗽之痰中带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心神不宁,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癔病,食道癌等。
  山药杏仁粥
  原料:山药、玉米各100克,杏仁29克,酥油适量。
  做法:1.山药煮熟,玉米面炒熟。2.杏仁炒熟,去皮、尖,磨成末。3.每日用开水调杏仁末10克和山药、玉米面适量,加入少许酥油,空腹食用。
  功效:补中益气,温中润肺。适合于脾虚体弱、肺虚久咳。
  豆浆粥
  原料:新鲜豆浆300毫升,粳米200克,白糖50克。
  做法:1.将粳米洗净,放入锅内慢火熬煮。2.待粥将熟时,冲入豆浆、白糖,煮开片刻解开。
  用法:供早、晚餐温热食用。
  功效:补虚润燥,清肺化痰。适用于虚劳咳嗽、痰火哮喘、便秘等症。
  豆腐皮粥
  原料:豆腐皮2张,粳米200克,冰糖5克。
  做法:1.将粳米浸泡,淘洗干净;豆腐皮切成小块。2.将粳米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粥。3.待粥成后,加入豆腐皮和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早、晚餐食用。
  功效:清肺化痰,补脾益胃。适用于肺热咳嗽,痰少色黄,脾胃不足,食欲不佳。
  橄榄汤
  原料:橄榄20枚,豆腐皮50克,白糖适量。
  做法:1.将橄榄打碎;豆皮撕碎。2.将二者一同放入锅内,加水,煮沸,煎20分钟。3.取汁加糖即可。
  用法:温热代茶服用。
  功效:清肺,解毒,化痰。适用于干咳、咽喉肿痛、醉酒等。
  喝点啥?
  秋天的干燥咽喉常常感到不舒服,干咳、少痰或痰黏不容易咳出,口干鼻燥、少津,甚至指甲发脆、毛发干枯、皮肤瘙痒等,季节的更迭让人一下子不适应,不舒服,因此秋季茶养应以清热润燥、养阴润肺、益气生津为原则。在秋天,睡眠时间应比春夏稍稍延长。秋气性燥,室内宜保持一定的湿度。在饮食调理中也要以防燥护阴为主,少用椒、葱、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甘蔗、菠萝、牛奶等柔润食物。
  茶养方便易行,即可养生又能治病,在秋季,根据自身体质,选用适宜茶方,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会有裨益。
  桂圆枣仁茶
  材料:桂圆肉、炒枣仁各10克,芡实12克,白砂糖少许。
  用法:将枣仁、芡实洗净,与桂圆肉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转用小火煎熬20分钟,滤去汤渣,放入白砂糖,搅匀即成。
  功效:养血安神,益肾固津。适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倦、遗精等。
  无花果大海茶
  材料:无花果30克,胖大海、蜂蜜各10克。
  用法:将无花果切碎,同胖大海一起放入茶盅内,用沸水冲泡,待温度适宜时加入蜂蜜代茶饮。每日1~3次,每次150~200毫升。
  功效:润肺利咽,润肠通便,补脾益胃。适用于秋燥伤肺、伤胃之慢性咽炎、口干咽燥、干咳痰少、大便干燥、消化不良等。
  果汁红茶
  材料:红茶50克,白砂糖350克,橘子数个,柠檬汁、橘汁各50毫升,白兰地酒40毫升,清水750毫升,冰水约2.5升,碎冰少许。
  用法:在锅中加水750毫升,加热至沸后放入红茶叶,维持微沸5分钟离火滤去茶叶,晾凉后放入冰箱中冷藏。饮用时在每个杯中倒入红茶汁40毫升,放入柠檬汁、橘汁、白砂糖,加入冰水100~150毫升,再滴入少许白兰地酒,放入橘子1瓣,碎冰少许即可。
  功效:强身健体。
  银菊山楂茶
  材料:菊花、金银花各15克,桑叶12克,生山楂25克。
  用法:将菊花、金银花、桑叶、生山楂洗净,一同放入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用小火煮半小时,去渣取汁代茶饮。每日1~3次,每次150~200毫升。
  功效:清热养肝,润肤美容。适用于秋季高血压属肝热淤阻者,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
  川芎糖茶
  材料:川芎6克,绿茶6克,红糖适量。
  用法:用清水1碗半煎至1碗,去渣引用。
  功效:祛风,止痛。民间常用以治疗风寒头痛,血虚头痛等症。秋季北风大,而风者易伤人之头面,故易致头痛,而常喝此茶,可有效防止秋季风邪对人头部的伤害。
  雪耳茶
  材料:雪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
  用法:先将雪耳洗净加水与冰糖炖熟;再将茶叶冲泡5分钟取汁,和入雪耳汤,搅拌均匀饮用。
  功效:滋阴降火,润肺止咳。适用于阴虚咳嗽者。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之效。雪耳配冰糖可助滋养润肺、止咳化痰之力,配茶叶取其消痰火于利湿之中,兼有消炎作用。
  橘红茶
  材料:橘红3~6克,绿茶5克。
  用法:用开水冲泡,再放锅内隔水蒸20分钟后饮用。每日一剂,随时饮用。
  功效:润肺消痰,理气止咳。适用于秋令咳嗽痰多、黏而咳痰不爽之症。此茶以橘红宣中理气,消痰止咳,茶叶有抗菌消炎作用。二味配制,对咳嗽痰多、黏而难以咯出者疗效较好。
  玉竹冰糖茶
  材料:玉竹15克,冰糖适量。
  用法:玉竹、冰糖加沸水适量,加盖,浸泡15分钟,并用筷子和匀后饮用。
  功效:养阴生津、润喉益肺。
  民间的秋季饮食,集合了多年来百姓生活经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使用,让身体和精神处于最佳良好状态。
  编辑:肖 君
其他文献
年轻时,不识愁滋味,五花马,千金裘,听雨上歌楼。颇有些“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味。  十年前,也是漆黑的夜,窗外有犬吠声,星子亮得耀眼。一个人读到诗鬼李贺的《苦昼短》: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十年后,凭着记忆,也只记得苍凉沉郁的“煎人寿”三个字。早岁那知世事艰,凭着记忆翻出原词,手捧古卷更凄然。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借乾隆之口两次提到“不寿”,一
期刊
“女人可以‘娶老婆’?”你听说过这样奇怪的事情吗?在苏丹南部的克雷亚地区,有一个以牧牛为生的努尔族,他们至今保留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异风俗——女人“娶老婆”。  女人“娶妻”  努尔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俗呢?按照努尔人的习惯,如果某个家庭所有男性成员都不幸去世,只留下一名女性成员,则不论她是守寡的媳妇,还是死者未婚的姐妹、女儿,都有权“娶妻”,以便继承家产。婚礼由族中长辈主持,所娶的“妻子”必须称
期刊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竖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然而,并不是
期刊
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在中国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吉祥物。最初,它的巨足曾经顶天立地,同时又肩负着承载海上五座神山的责任;后来,鳌又被人们视为克火神物。唐宋以后,其吉祥内涵又扩展到科举领域,能踏上其雕像头顶的人居然是天下第一的状元,这也是生活在水中的巨鳌万万想不到的。  传说鳌能撑天负山  古人经常担心天会塌下来,所以造了几个顶天立地之神。人类中撑天柱地的英雄是盘古、重、黎;动物中获得这一称号的
期刊
[摘 要]在立体汉字的基础上,重新梳理汉字造字理论,发现法的背后有理,理的背后有道;由此触类旁通,察觉书法的背后有书道,从而提出求真书法,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求真书法理论,祈望能提振已显疲态的当下书坛。  [关键词]求真书法 书法太极 书法心灵模型 象音法  一、求真书法的来由  经过一段时间潜心钻研汉字造字与书法的相互之后,我们敏锐地察觉:当下的书法,由于被归入西方文化体系里所讲的艺术门类,令许多习
期刊
从乡镇到大都市,现代美国人都相信中国古代的“风水”能改善他们的生活。  在美国,“风水”一词用的是汉语拼音而不是英文名词,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虽然许多老师不信“风水”中的占星术和占卜术,但他们认为“风水”在室内设计和美化自然中是非常有用的。很多美国人接受了“风水”中的许多基本原则,社会科学家越来越注意研究人们对地理位置和对色彩及空间的反应方式,现实科学支持“风水”所持的一切物质都充满着能量的观点
期刊
作者简介:罗少珍,原就职于广东省财政厅、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工商银行深圳分行,曾任处长、总经理、高级经济师。  2008年摄影作品《让生命绽放精彩》获纪念深圳特区30周年摄影大赛银奖,被深圳档案馆永久收藏;作品《中秋金田》获“丽水杯”全国老年摄影大赛铜奖,在丽水中国摄影博物馆展出;作品《历史性一刻》等三幅奥运圣火传递作品被深圳档案馆永久收藏;2012年作品《牧歌》获深圳特区金融摄影大赛金奖;201
期刊
本刊讯 2014年4月29—30日,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在中山市古镇召开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名誉会长李乾元上将,首席顾问杜佐祥,会长刘志文,副会长李蓝田、肖海明、陈巧章、江金波、胡志强、刘志辉、蒯峰毅等以及部分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参加了会议。  今年是省民俗文化研究会成立25周年和神州民俗杂志创刊25周年(1989-2014)纪念,会议主要内容为研究、筹备周年纪念活动,初步拟定在10月份在顺德清晖
期刊
中国民间工艺中竹编用品遍及天南地北,可以说只要生长有竹子的地方,就有竹子编织而成的用具。其工艺代代相传,如今这份留存于世的手工遗产大部分已经成为博物馆的收藏品,而竹编用具在民间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少。  竹编是用竹子解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用具和工艺品的一种手工艺。在我国随处可见,在贵州省内地区更是比比皆是。由于我国气候温和湿润,山区土壤肥沃疏松,很多地方适宜种竹,为竹编技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期刊
许久以来,泉州一直在心中厮守着一块悠然娴静的领地,当走在雨后刺桐古老的街道,看着那一个又一个古老的遗迹,耳边传来委婉绵延的南音,抑扬顿挫、起承转合,似乎空气中都充满着久远的韵味。然而泉州带给你的除了视觉和听觉的滋养之外,也毫不留情地用极富闽南特色的美食小吃,牢牢锁住你的味觉,让人在无限回味中迷醉……称得上地道的一些小吃大都隐匿于泉州普通的街道胡同中,对于初次来泉州的人东奔西顾难以寻觅,所以如今的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