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你慢慢地爬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ajxh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院子的花坛里长满马兰,密密匝匝,似坪如茵。溻湿的马兰叶,墨绿墨绿,春光中泛着釉光。手执剪刀,“咔嚓,咔嚓”,将马兰根部剪断,塞进篓中。
  无意间发现,一只小蜗牛牢牢吸附马兰叶,静静趴着,纹丝不动。蜗牛呈褐色,螺旋形,状如小螺。欣喜之余,轻轻掰下蜗牛,安放在水泥地。
  蜗牛开始蠕动,驮着厚重的甲壳,步履艰难。缓缓过处,留下垂涎缕痕,乳黄色,黏糊糊,凝视着。十多分钟,仅移步几寸,仿佛时光打着瞌睡,变得缓慢,悠长。思维斑驳里,孩提时上学的那条泥路,在眼前时隐时现……
  泥路坑坑洼洼,蜿蜒曲折,通往邻村的小学。说是小学,只是三个年级,三位代课老师,教室是姓何的地主家的几间宅屋。跨入校门的那天起,不论淫雨霏霏,还是漫漫飞雪,每个小孩都踩着泥路,步行上学。泥路不长,仅两里,记忆里却悠远、漫长。
  泥路的起始段,北边是一畦畦水田,田地平旷,井然有序。田里一般的庄稼,引不起兴趣,只是栽上紫云英后,才成了我们迷恋的乐园。四月东风拂拂,紫云英如令盛开。它的茎秆擎起紫云一朵,如伞如蝶。仿佛一夜间,盛大的紫红燎原成茫茫一片,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紫云英花容清秀,素雅幽香。无数小蜜蜂,嘤嘤嗡嗡,在花丛间时飞时栖。放学归来,径入草地,蹑手蹑脚,藏在蜜蜂背后。趁它不备,小手快速掐住薄薄的双翼。攥在手里,尽情玩赏蜜蜂苦苦挣扎的窘相。玩够了,拦腰掰开它的身子,绽出一滴透亮滚圆的蜂蜜,似晶莹的朝露,送进嘴里,甜滋滋,馨香扑鼻,似琼浆玉露……
  路旁有成片的桑树田。桑树枝条缀满桑葚,青色的、红色的、乌紫色的。禁不住诱惑,径直跑进幽深的桑田,密匝的桑叶盖过低矮的身影。把枝条折弯,选乌紫色的采摘,一大把,一大把,边摘边往嘴里塞,甜甜的,夹着丝丝的酸味。满口咀嚼,淌着涎水,唇边留下乌黑的印痕。吃着,不够瘾,起了贪心,继续采,把多余的藏进书包。
  桑田的另一侧,是家乡的小河,向东汇入伯渎港。河岗低洼處,有个大灰塘,紧挨的水面泊着小舟。江南水乡,河网密布。乡村孩童几乎从小人人会凫水,喜欢玩水,玩船。见了船,三五小孩把书包扔在岸堤,跃上小舟。脚抵横板,叉开双腿,身体重心向左右摇摆,木船随之晃动。摇啊晃,起始缓慢,随着节奏的加快,船身剧烈晃动起来。最后,把力量汇聚在船的外侧,重心倒向外侧。木船一下子失衡,“扑通”一声,木船兜底翻身。顷刻间所有人跌入水中,沉到船底。慌乱中拼命出逃,从水底向四旁游窜。一会儿,一个个钻出水面,纷纷游上岸,落水狗一般,浑身湿漉漉的。
  上学的路上,那只蜗牛奋力爬着,踽踽前行,渐渐靠近花坛的外壁。我不忍它在炎炎日光的水泥地上行走,轻轻捡起,放回一处湿地。
  默默念叨:蜗牛,你慢慢地爬。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盛夏的阳光,总是那么毒辣辣地照射下来,而此时我窗前的梧桐树却像一把用力撑开的巨伞,为我遮挡着酷暑,赠予我一片凉爽的绿荫,让我看到了这一棵沉默朴实的树木,其实也具备一种让我油然而生敬意的精神力量。每逢假日的夏夜,在那一棵梧桐树下,总会吸引三五成群的孩子,在树荫下的草坪上嬉闹,让一抹清朗活泼的笑声从我书房的窗口飘进来,播撒开来,应和着躲在附近树枝上或远或近的几声蝉鸣,为暮色里的居民小区徒添了几分生机。
期刊
路旁的柳条绿了,天气渐渐转暖。再过些日子,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就要飞回来了,真叫人期待!一闭上眼,我仿佛又听到了它们“唧唧”的叫声,此刻,思绪流转,我想起了我那不堪回首的相亲时代。  那是一个春日的傍晚,太阳收起了最后一抹儿余晖。一只小鸟扑棱棱地在院子上空打着旋儿,瞬间便落在东厢房前的百日红花枝上。那花枝细细地高过屋顶,小鸟稳稳地落在枝头,压得花枝弯弯地低了头,嗬!好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原来是一只小燕
期刊
父亲个子清瘦,头微昂,长期睡眠不足的眉眼呈现着忧国忧民的深思,凛冽的鼻梁和深刻的法令纹跟他的个性一样爱憎分明。别人无法想象,外表如此严肃的人,骨子里却是父爱泛滥的。  我20多岁时,年轻气盛,有一次,因为单位上的事情,找到刚上任的局长,当时,他正准备赶去开会,被我一把拦住,一定要他听完我的一番理论。他焦急地分辩着,我大声激昂地说着,惊动了刚好在楼上的父亲。他都看在眼里,但只是默默地聽着,没有过来干
期刊
总会想起父亲。  电话响起,是父亲,心有灵犀,父亲问我晚饭可有空回家吃,我哽咽,他沉默了一下,简聊几句就挂了电话。他几句轻轻的安慰,让情绪灰暗的我,心灵愉悦,满足,但即刻又愧疚起来,想到生病的父亲日渐消瘦的身影,想到因愁眉不展而暴突锁骨凛冽抖动的母亲,都在胸口绞痛翻滚,我只顾摄取他们的关爱,却不成想到自己早已长大,他们会老,终究会离去,而我却待在这里自顾忧怜。  父亲依着沙发在等我吃饭。从来没有像
期刊
每个人都必然要告别这个世界,可我从来没想过父亲会以怎样的姿态和我们告别。直到有一天,我接到电话,说他可能得了恶性肿瘤,那一刻,我突然想,他很可能会突然离开。  父亲一向淡淡的,哪怕第二天被确诊为恶性肿瘤,他也未曾在我们面前显露一丝慌乱,大概男人的不露声色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陷入一片沉寂,反倒是他拿一些类似“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的话来宽慰我们。去了几次上海,见过形形色色的病人后,父親变得更
期刊
一首籍籍无名的小诗最近火了。  这就是300年前清代大才子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对我们来说,是平常之物,生活在阴暗潮湿的角落,算不得啥稀罕物。苔藓虽小,但它所体现的精神一点也不小。我们在古诗中可以觅见它的身影,如“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应怜屐齿印苍苔,小
期刊
抬望树梢,只见枝头窜出一簇簇鲜嫩的红艳艳的芽叶,不知几时长成的年轻的绿叶在呵护着它们,年长些的更是密密匝匝地簇拥着,稍老些的则是选定这个春天的黄道吉日,在悄然地撤离。  随手捡起几枚,发现它不像秋天里的落叶那般枯黃,有的依然有着青翠靓颖的面容,只是边锋有些卷;有的只是在碧绿的底色上透着些许微红或者微黄。显然,它们不是受到外力催逼,而是完全受着内在生命力的驱动。微风轻拂中,它们悠然地旋舞着,然后静静
期刊
对于西湖的记忆,残存的,仅滞留于书卷画意中。  我读过数十篇关于西湖的诗词、散文、信札,对清代奇女云仙的《致状元顾晴芬书》的印象颇为深刻。云仙在西子湖畔“引鹤于孤山断桥之畔,频眺晚晴;泛舟于柳浪花巷之中,徜徉美景” ,平添了自己对西子湖无比的向往。多少回梦游西湖,就如隔着玻璃跟自己的恋人接吻一样,有其形而不得其味。一次偶然的际遇让我邂逅了眷恋许久的西子湖,了了多年藏在心底的夙愿。  时值三伏天,骄
期刊
西子湖畔,一阵风,枯黄的树叶一片片飘落。湖面上,枯萎的荷叶摇着寒冷的秋。我讲白娘子传奇。我听到了你哽咽的声音,看到了你的眼睛被泪水溢满。我轻轻地擦你的泪,你哭声抑止,而泪却擦不完。  临别,我送你一条蓝丝巾,围在你的脖子上。你说:“春天,我会再来。”我说:“我会等你。”你渐渐离去,蓝丝巾飘向远方。  春天来了,我踩着思念来到西湖。垂柳绿了,花儿开了,燕子从南方飞来,可不见你倩影走来。太阳扯一片云捂
期刊
坐在靠窗的一边,静静回想你的美,天空的光成了灰色,蒙蒙细雨飘落。我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听说,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我低下头去,嗅那新生的花朵,只当作是你熟悉的气息。一阵清风从粉白交错的花蕊间抚过,你清瘦的脸庞越发清晰,从发芽到枯萎不过瞬息之间,是你吗,窥探了我的心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