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需求受到压制,国家开始实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着力改善供给体系的供给效率和質量。荆矿公司作为开滦集团首个关闭退出企业,面对员工集中安置和企业接续生存等诸多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实施方案,从安全平稳退出、积极谋划转型、员工合理安置等多角度综合考虑问题,维护职工权益,确保去产能期间企业和谐稳定,顺利推进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员工安置工作。
关键词:过剩产能;煤炭企业;员工安置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受资源型企业环境污染制约、行业产能过剩等诸多因素影响,这类企业中的一部分,将不可避免的面对化解过剩产能、员工分流安置、企业转型发展等问题。荆各庄矿业分公司是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一座大型现代化矿井,始建于1958年,于1979年1月1日正式投产,核定生产能力为195万吨/年,在册职工6965人。根据开滦集团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工作安排,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荆矿公司分步退出,即2016年底消减产能95万吨,2017年消减产能100万吨,矿井正式关闭退出。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人员集中安置,荆矿公司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以员工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结合企业下一步转型发展需求,创新工作,超前谋划,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化解产能员工安置之路,实现了企业无震动去产能。
一、深入调研,把握重点
面对去产能这一新情况,如何做好员工安置工作,将矿井关闭退出与存续发展两者兼顾,荆矿公司统筹谋划,深入开展各个群体调研工作。通过调研,把握去产能期间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员工安置的目标。为了确保职工利益,员工安置工作一般采取员工自愿、企业审批的形式开展。但这将造成大量年龄偏大的技术骨干的流失,从而影响企业整体技能结构,对荆矿公司收尾工作和工程公司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荆矿公司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在尝试和摸索中开始进军煤炭服务行业,这在开滦集团内尚属先例。随着荆矿公司的关井闭坑、人力资源大量流失,如何保住现今发展成果,助企业转型再生,也是此次安置工作面临的考验。
二、精准实施,稳步推进
为了稳住员工心态,避免员工安置前期出现因政策不清造成的员工抵触情绪或群体性事件发生,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工会组织、网络宣传等的舆论作用,面向全体员工同步开展去产能工作业务培训和员工安置政策解读,引导员工对号入座,提前掌握自身安置范围和安置待遇,确保矿井去产能工作实现无振动过渡。
针对去产能前期员工思想活跃特点,展开撒网式调研,覆盖全体员工组织建立个人及家庭信息档案。旨在通过与员工面对面交流、特殊人员家访、利用软件平台建立相应数据库等手段,充分了解员工真实想法,详细掌握每名员工的家庭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和职工帮扶,保障公司机构整合、人员调动有序进行,同时为去产能工作开展以后员工政策选择意向提供数据,确保做到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针对近年新增年轻管理技术人员离岗政策选择单一,社会从业风险辨识、承担能力差等特点,以开展管技人员职业发展规划活动为载体,对管技人员基本情况、职业技能、发展规划、工作意愿进行全面掌握。结合公司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岗位设置,并提前着手对有离岗意向的管技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尽最大努力确保年轻管技人员在岗有前途、离岗不失业。
在方案实施前对调研期间发现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提前着手解决。为此安置办公室留出充分时间,面向基层开展“面对面”式政策解答。对发现的共性问题集中进行作答,个性问题逐人给予解决。对自愿接受安置到矿业工程公司特别是需要长期驻外工作的员工,为免除其后顾之忧,公司成立暖心工程志愿者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中心以服务员工、营造家园、排忧解难为宗旨,针对不同群体员工的实际困难,为有帮助需求的外埠员工(家属)、生活困难员工(家属)提供政策、法律、文化、家政、农活、心理等方面志愿服务和援助,极大程度的增强了去产能形势下,广大员工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为进一步优化员工队伍结构,把转岗培训培养作为推动机构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管技人员考取操作资格证书活动,切实提高管技人员现场管理水平和实操能力。安排115名管技人员考取相应工种操作资格证书,已能够独立完成相应操作岗位工作。同时,对公司现有技术工种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外埠项目人才需求,组织开展了多梯次、多渠道、多批次的员工技能定向培训活动,把普通工种培养成技术工种,把技术工种培养成复合工种,累计培训培养1300人次,进一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推动富余人员有序向外输出转移。
三、敞开渠道,惠利职工
方案鼓励员工根据自身能力和特长,面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其中离岗等退、离岗协保、停薪留职三项政策解决了员工离岗后社会保险缴纳(企业部分)问题。安置政策不具有强制性,全部政策均遵循员工自愿、企业同意的基本原则。员工安置以工程公司内部转岗安置为主,所以去产能工作不会导致员工下岗失业。员工安置方案在遵循国家、河北省相关政策基础上,主要围绕开滦集团2016年减人提效“六项”政策制定,方案中离岗休息生活费标准要高于河北省最低工资80%的规定,员工获益较大。荆矿公司关井闭坑后,只将企业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吊销,并更改营业范围,荆矿企业主体续存,未选择离岗政策的员工,不涉及公司员工身份、用工性质、劳动关系等变更问题。
四、平稳过渡,效果初显
自员工安置方案实施以来,各阶段工作开展顺利,员工工作状态良好。第一、二阶段共计安置员工4392人。目前第三阶段安置工作正在组织开展,到2017年9月份,公司员工将全部得到安置。通过前期充分的准备,在整个安置过程中,未发生过任何群体性事件,绝大多数员工对安置结果表示满意。荆各庄矿业公司此次员工安置工作,汇集了多家企业历史经验,涉及国家、省、市、本企业多项安置政策,涉及人数众多、用工关系复杂,基本上涵盖了目前煤炭类企业破产、化解产能员工安置所能遇到的各类问题。
作者简介:路园园,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荆各庄矿业分公司。
关键词:过剩产能;煤炭企业;员工安置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受资源型企业环境污染制约、行业产能过剩等诸多因素影响,这类企业中的一部分,将不可避免的面对化解过剩产能、员工分流安置、企业转型发展等问题。荆各庄矿业分公司是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一座大型现代化矿井,始建于1958年,于1979年1月1日正式投产,核定生产能力为195万吨/年,在册职工6965人。根据开滦集团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工作安排,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荆矿公司分步退出,即2016年底消减产能95万吨,2017年消减产能100万吨,矿井正式关闭退出。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人员集中安置,荆矿公司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以员工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结合企业下一步转型发展需求,创新工作,超前谋划,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化解产能员工安置之路,实现了企业无震动去产能。
一、深入调研,把握重点
面对去产能这一新情况,如何做好员工安置工作,将矿井关闭退出与存续发展两者兼顾,荆矿公司统筹谋划,深入开展各个群体调研工作。通过调研,把握去产能期间四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员工安置的目标。为了确保职工利益,员工安置工作一般采取员工自愿、企业审批的形式开展。但这将造成大量年龄偏大的技术骨干的流失,从而影响企业整体技能结构,对荆矿公司收尾工作和工程公司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荆矿公司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在尝试和摸索中开始进军煤炭服务行业,这在开滦集团内尚属先例。随着荆矿公司的关井闭坑、人力资源大量流失,如何保住现今发展成果,助企业转型再生,也是此次安置工作面临的考验。
二、精准实施,稳步推进
为了稳住员工心态,避免员工安置前期出现因政策不清造成的员工抵触情绪或群体性事件发生,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工会组织、网络宣传等的舆论作用,面向全体员工同步开展去产能工作业务培训和员工安置政策解读,引导员工对号入座,提前掌握自身安置范围和安置待遇,确保矿井去产能工作实现无振动过渡。
针对去产能前期员工思想活跃特点,展开撒网式调研,覆盖全体员工组织建立个人及家庭信息档案。旨在通过与员工面对面交流、特殊人员家访、利用软件平台建立相应数据库等手段,充分了解员工真实想法,详细掌握每名员工的家庭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和职工帮扶,保障公司机构整合、人员调动有序进行,同时为去产能工作开展以后员工政策选择意向提供数据,确保做到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针对近年新增年轻管理技术人员离岗政策选择单一,社会从业风险辨识、承担能力差等特点,以开展管技人员职业发展规划活动为载体,对管技人员基本情况、职业技能、发展规划、工作意愿进行全面掌握。结合公司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岗位设置,并提前着手对有离岗意向的管技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尽最大努力确保年轻管技人员在岗有前途、离岗不失业。
在方案实施前对调研期间发现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提前着手解决。为此安置办公室留出充分时间,面向基层开展“面对面”式政策解答。对发现的共性问题集中进行作答,个性问题逐人给予解决。对自愿接受安置到矿业工程公司特别是需要长期驻外工作的员工,为免除其后顾之忧,公司成立暖心工程志愿者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中心以服务员工、营造家园、排忧解难为宗旨,针对不同群体员工的实际困难,为有帮助需求的外埠员工(家属)、生活困难员工(家属)提供政策、法律、文化、家政、农活、心理等方面志愿服务和援助,极大程度的增强了去产能形势下,广大员工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为进一步优化员工队伍结构,把转岗培训培养作为推动机构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管技人员考取操作资格证书活动,切实提高管技人员现场管理水平和实操能力。安排115名管技人员考取相应工种操作资格证书,已能够独立完成相应操作岗位工作。同时,对公司现有技术工种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外埠项目人才需求,组织开展了多梯次、多渠道、多批次的员工技能定向培训活动,把普通工种培养成技术工种,把技术工种培养成复合工种,累计培训培养1300人次,进一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推动富余人员有序向外输出转移。
三、敞开渠道,惠利职工
方案鼓励员工根据自身能力和特长,面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其中离岗等退、离岗协保、停薪留职三项政策解决了员工离岗后社会保险缴纳(企业部分)问题。安置政策不具有强制性,全部政策均遵循员工自愿、企业同意的基本原则。员工安置以工程公司内部转岗安置为主,所以去产能工作不会导致员工下岗失业。员工安置方案在遵循国家、河北省相关政策基础上,主要围绕开滦集团2016年减人提效“六项”政策制定,方案中离岗休息生活费标准要高于河北省最低工资80%的规定,员工获益较大。荆矿公司关井闭坑后,只将企业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吊销,并更改营业范围,荆矿企业主体续存,未选择离岗政策的员工,不涉及公司员工身份、用工性质、劳动关系等变更问题。
四、平稳过渡,效果初显
自员工安置方案实施以来,各阶段工作开展顺利,员工工作状态良好。第一、二阶段共计安置员工4392人。目前第三阶段安置工作正在组织开展,到2017年9月份,公司员工将全部得到安置。通过前期充分的准备,在整个安置过程中,未发生过任何群体性事件,绝大多数员工对安置结果表示满意。荆各庄矿业公司此次员工安置工作,汇集了多家企业历史经验,涉及国家、省、市、本企业多项安置政策,涉及人数众多、用工关系复杂,基本上涵盖了目前煤炭类企业破产、化解产能员工安置所能遇到的各类问题。
作者简介:路园园,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荆各庄矿业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