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认识与思想品德课教学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me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突出的,学生的错位性认识便是其中之一。
  现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一种突出现象,即由于已经受到或正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来自学生家庭生活境遇的影响,学生们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结果出现了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乃至表现出对教学的“逆反心理”。表面上看这些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究其真实原因,其实是受社会影响的结果。而当今社会变化来得巨大而又迅猛,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而且有时还很尖锐和突出,学生被社会上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所吸引,结果社会的影响作用迅速增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在社会变化中有许多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所要求的,如法制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自主意识等等,因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然而社会影响是复杂的,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又良莠混杂,使一些不谙世事的学生容易受到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性影响。这些社会问题影响的不断加深,使学生认识上的错位性难以避免地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学过程只是提供了使其表现或诱发其表现的条件。
  根据教学实践的观察和了解,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学生中存在着现实性错位认识。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现实情况不是零碎、肤浅,就是失之偏颇。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结合“热爱社会主义”议题曾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有学生认为:“如今社会上只讲效益、只讲赚钱,你不能干就没有你的饭碗,这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又有什么不同?”据了解,这位学生的父亲被单位裁减下岗了,所以他对当前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所陈述的事情却有片面性,只看到眼前暂时存在的某些非本质的现象,夸张和曲解了一些事实。
  
  二是在学生中存在着历史性错位认识,历史隔膜现象比较突出。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历史性事实,不少是带有偏见性的,或者脑子里装着不少社会上流传的历史秘闻和轶事,而对历史真实的认识却是苍白和无知的。一次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新旧社会的对比,可有位学生说道:“在五、六十年代,人民生活很苦,吃不饱、穿不暖,人们穿草鞋,女孩子没有裙子穿。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显然这位学生不仅对社会主义建设史缺乏比较完整和接近本质真实的了解,而且给人的印象是参照系数错位,把改革前后社会生活的对比误作为新旧社会加以比较了。
  
  三是在学生中存在着观点性错位认识。表现为学生跟着社会生活的感觉走,在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里,认识上不知不觉地误入歧途。如同学们在讨论关于在新形势下还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时,有学生持否定观点,认为“现在社会上实行的是高消费,能挣会花自己光彩,别人也羡慕。艰苦奋斗已不符合时代潮流,要不,建那么多高级宾馆、制造那么多汽车,进口那么多高档消费品干什么?”
  
  四是在学生中存在着兴趣性错位认识。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教育的冷漠与疏远,而对各种并不健康的“新潮”事物和时髦行为却有一种特殊兴趣偏好,如从迷恋港台歌星到热衷网络游戏,从欣赏西方文化到服饰打扮、行为洋派、消费品味的港化、西化等。有些学生对教材上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不感兴趣,引不起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却把明星、歌星一类形象当作青春偶像极力推崇,一味模仿。致使这些学生身上“奶油味”和各种怪味过浓,精神疲软,人格退化,缺乏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
  
  五是在学生中存在着态度性错位认识。表现为学生只从个人的生活境遇出发,以个人的情感和态度看待事物。一次在讲到我国经济上开放、搞活的必要性时,请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一位学生不满地说:“现在到处都是摆摊设点的个体商贩,把周围环境搞得乱七八糟的,附近居民也无法正常生活。我家中午就没睡过一次安稳觉。”不能客观评价经济上开放、搞活的意义。
  学生错位认识的综合效应是十分消极的,它会为学生的成长设置思想和心理障碍,轻者缺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严重的会成为没有信念追求、丧失道德理想的人,甚至产生反社会行为。
  因此,要想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才,首先就应让学生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让他们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这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共同努力。这也是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负的责任。
其他文献
BBT是李德磊实际控制的一家公司。他在日立美国半导体公司担任微处理器设计总监,因此BBT承接日立芯片的外包业务。国内研发芯片领域一片空白之时,BBT却磨练了一支做CPU的技术队伍,中科院计算所博士刘强是主管研发的副总裁。  这个技术团队让倪光南眼睛一亮,不谙世事的他以为看到了重启“中国芯”的希望,为李德磊找钱、找政府、找资源、找人,本人则未要一分一文一股。  2001 年 4 月,中国第一片自己设
摘要:不同学段学习内容不同,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水平不同,初高中地理教学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初高中地理学习有效衔接,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初高中地理;有效衔接;教学策略  以“聚落”为例,中图版教材分别在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地方文化特色”、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聚落”、高中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必修二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必
所谓“初高中衔接”,是指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南宁市初中课改自2001年起已进行了7年,新课标理念逐步转化为了教育教学行为,初中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情况,跟以前有很大差异;但高中课改目前仍未进行,初高中教与学如何衔接这一难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初高中语文衔
近三年来,重视能力考查,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已真正成为中考(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英语命题的价值取向,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表格题这种新题型近年来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一、题型分析    听力测试中的表格题是一种表格补充题,这种听对话或短文填表的题型是近年来英语听力测试的一种新题型,要求考生听一段对话或独白,根据题目要求,从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素质教育要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因为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怎样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有没有素质高的历史教师。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其发挥良好的育人作用,没有高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先接触的、出现最多的修辞格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具体的、形象的、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描写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用比喻修辞格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用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明喻爽朗、明快;暗喻灵活自如;借喻形象含蓄。任何事物形象的特征,都可以通过恰当的比喻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    一、感受比喻句的形象
探究是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及进行的各种活动。     1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意义。①探究需要做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设计调研方案,需要用实验来检验人们已知的东西,发现人们未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成果告诉他人。   ②探究是能动的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的不良品德是指中学生经常违反行为规范的行为。造成中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的原因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旧思想意识的影响,不良的家庭影响,以及家庭、学校教育工作上的失误等。主观方面的原因有:学生的主观要求与客观条件之间的矛盾,学生在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上的矛盾,以及学生内部心理结构的矛盾等。正是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着这样的一些矛盾,因而当客观外界没
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亲密的学习伙伴。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只是教师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如何改变课堂上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象,如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如何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等能力。我认为,首先必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出境游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并成为全球旅游业增长的新机遇。  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到2020年,中国入境旅游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出境旅游继美国、德国和日本之后为世界第四大出境国,然而,在2002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就超过了日本,2007年超德国,2010年便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大国。  面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及对各行业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