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化学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化学类课程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类、医学类专业学生来说,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学习会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效果,即化学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提高该类课程的教学质量,相关院校可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优化并改进课堂的授课形式,教学过程不再以教师为主体,而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合作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证实,采取这些方法后,化学类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化学;网络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064;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083-02
  基金项目院2020年度吉林省高等教学学会项目“5G时代下,中医药院校物理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JGJX2020D149)研究成果之一。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明确地提出了“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任务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又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1]。为此,各高校纷纷进行改革,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在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均进行了优化,然而当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还比较普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没有真正融入教学过程中。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次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这也是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所遵循的基本理念之一[3]。本文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探索将传统的课堂讲授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方法,课下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
  一、化学类课程的作用与地位
  医学和中药学各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类课程是相关专业的基础课,这些课程为中药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天然药物化学、化工原理和药剂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化学推动了现代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化学逻辑思维的培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理性构架;化学类学习方法的掌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模式搭建了框架;化学类实验操作的训练有助于后续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化学类课程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化学各章节的知识是中药学类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教师需遵循“夯实基础,注重应用,培养能力”的课程定位原则,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为培养具有创新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中药学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而且,化学类课程为研究生開展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技术。所以,对于医药院校来说,化学类课程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科学研究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化学课程教学覆盖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5]。
  二、中医药院校化学类教学模式的改革
  中医药院校化学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与中药学、医学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等,很明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亟须进行教学改革。在当前的“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往的“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讲”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社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需转变教学发展中心,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能只思考教师应该如何“教”,更要探究学生该如何更高效地学,如此一来,教学相长,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潜能,构建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6-7]。
  三、“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
  (一)“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模式的意义
  大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还是知识、观点交流与碰撞的园地,中医药院校化学类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该教学模式通过成立课程学习小组,可以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团队,增强团队意识,并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借鉴,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意识。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实施创新型教学,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使学业与就业实现无缝对接,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效果和目标,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经验。
  (二)“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需要教师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并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以精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大纲要求,课堂讲授环节要构思好以“讲”为主和以师生讨论为主的内容和环节。另一方面,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应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并将相关课程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如课程标准、课程学习、单元设计、教材、基础资源、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日历、在线测试、教学课件、教学方案、试题库等,在平台上建立班级,并添加学生信息,这样学生就可以看到并充分利用所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化学类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分成视频、测验、实验虚拟仿真模拟、讨论和作业等不同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观看视频,进行在线测试等不同形式的学习,遇到问题可随时在留言区留言,教师会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并根据学生遇到的疑点和难点调整授课内容,这种多维度、多方向的训练可激发学生的猎奇心,激起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不仅包括单人学习,还包括小组学习,单人在网络平台学习可根据个人时间进行学习;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定适于集体讨论解决的问题,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课题或者一个任务,让学生进行分组,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讨论完成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明确组员分工,制定评分标准,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模式的效果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实行全面考核,为使成绩评定更加合理,不再把卷面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指标,而加入了更多能反映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成效的评价形式。学生在小组讨论或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巡场查看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学生在讨论或练习结束以后,教师应加以总结,讲解知识技能要点,并突出教学的难点及重点;教师讲解以后,再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组实施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打分。另外,教师可根据网络平台上每个学生的在线学习状况、各种测试结果、讨论参与程度,做好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结合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在实验课中的表现综合评分。
  五、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重新定位了师生角色,始终秉承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这一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监督、引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主動参与教学,课堂下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方法,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王岚,王皓,张凤.“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01):63-66.
  [2]邬瑞光.“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改实践[J].创新教育,2017(29):221-222.
  [3]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19-22.
  [4]张浩波,施小宁,陈晖.高等中医药院校化学教学困局及改革对策[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01):117-119.
  [5]王雅洁,李德慧,吴勇,等.高等中医药院校《物理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广州化学,2018,43(01):1-4.
  [6]张琳.“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02):37-40.
  [7]张明波,李莉,栾泽柱,等.中医药院校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4,42(12):247-248.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高校为积极贯彻落实这一改革,纷纷对“课程思政”进行探索。“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进行无缝衔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对相关教师进行人物访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方法,从“课程思政”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施现状出发,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发现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力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从而有效提高育人质量。
摘要:随着21世纪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为现代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以传统教学方式开展的英语教学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本文通过分析高职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并结合信息技术,提出可以通过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效兼容,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态化英语课堂;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英语课堂多元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生
摘要:高校育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这给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培养高素质和高质量人才,积极响应“三全育人”理念和要求,提高民办高校协同育人的意识,正确处理好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的协同关系,本文以某民办X高职院校为例,根据民办高职院校的特点,通过引入多维度的管理理念,在分析某民办高职院校X院校多维合力育人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探
摘要: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呈现出交叉融合的态势,社会迫切需求具备多学科综合能力的现代人才,应用型高校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价值意义,指出了当前应用型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应当从优化跨学科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跨学科新兴专业建设、加大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升级跨学科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跨学科师资队伍、提升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深化跨
“互联网+”时代,各类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层出不穷,为涉农高校的关工委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认为,关工委老教师在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以结合涉农高校
摘要:依据中国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背景,外语教学中需重点关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学培养模型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种类型。其中,理论模型着重于培养跨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知识、技能与态度,各个维度都整合了语言、文化与交流,反映了双方在交流过程中通过合作、协商与调试,实现从内部文化到跨文化的飞跃。实践模型着重于怎样逐步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并将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教学联系及教育活动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互联网以其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为外语教学创设了多元化的学习环境。21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高校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应结合新科技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提升课堂效率的同时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既是外语教学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以自主学习理论为基础,对互联
摘要:各国在生物学相关研究和产业上逐年增大投入,极大地推动了生物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生物学研究前沿的不断拓展,这也对生物学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原有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与这一要求的矛盾逐步凸显。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改革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灵活、符合生物学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综合训练研究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出创新实践能力强和科研素养高的生
高校应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而“党建+学风建设”则是非常重要的实现模式,基于此,高校党建促学风建设应围绕“教育管理得当、制度规范健全、督导评
摘要:当前,部分中职学校存在着明显的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导致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限制了中职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调研了陕西榆林某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内外动机不足的主要原因,并据此对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生;学习动机;文化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