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上演的神奇实验(一)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6月20日上午,“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远离地面约340km的“天宫”一号上为全国青少年带来了神奇的太空一课,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这些美妙的实验反映了什么样的物理原理?天地物理特性的差别给航天飞行带来什么影响,在航天活动中有什么样的应用?今天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实验:太空质量测量。
  在地球表面,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物体放在天平的托盘中时,托盘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达到平衡,当天平平衡时,砝码与游码的总质量即为物体的质量,但在太空中是否可以仍用这种方法进行质量测量呢?
  实验过程:王亚平首先展示了两支完全一样的弹簧,它们分别固定有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画面显示,两个弹簧平衡在同一位置,无法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差别,随后,镜头转向“天宫”一号中用于测量质量的“质量测量仪”,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如图1),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LED屏显示出聂海胜的质量为74kg,王亚平解释说,质量测量仪通过弹簧产生力并测出力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算出质量,
  专家解读: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这是一个在一切空间内普遍适用的基本物理定律,不因物体的引力环境、运动速度而改变,因此在太空和地面都是成立的,同学们如果不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只记住一个简单的公式:F=ma,只要测出了力F和加速度a,就可通过此公式的变形公式m=F/a计算出质量m,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高中的课本,想必对它会有更好的了解。
  点拨:在地球表面,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物体的质量体现为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时,弹簧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达到平衡,因此可以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中得到物体所受的重力,而在绕地球高速运动的飞船里,地球引力被飞船的离心力所平衡,飞船内部不再有地球引力的影响,也就没有了重力的概念,因此弹簧测力计就没有读数,当然就无法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所受的重力,也就无法求出物体的质量。
  责任编辑 蔡华杰
其他文献
分析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的一些试题,发现有些计算型选择题根本不需要计算就能得出答案,下面浅谈几种方法.一、估计法,即是运用有关知识,结合题目特点通过估计而得出答案的
经济越冷,营销越热。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牛年伊始并没有看到好转的迹象,不过,在面临宏观经济环境可能走低的严峻考验时,营销的使命正在变得空前重大。 The colder the eco
综述了国内外内燃机气缸内辐射理论研究的进展,阐述了目前研究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指出作为气缸内传热的一种重要途径,气缸内辐射传热的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加强。 The prog
我的爷爷是得不治之症去世的。在与爷爷诀别的那天,我很想大声哭一场,无奈眼眶像是干涸的泉水,怎么也挤不出泪水。那些日子,我整天病恹恹的,以至于身边每个熟识的人都揣测我
相对于市场上目前风行的减薪和裁员,把人从成本变成资本,使其产生出比其雇用成本更高价值的过程就是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商业模式”。 Compared to the current market-bas
采取什么样的裁员措施,比是否裁员更重要;采取人道手段裁员的公司更能够赢得留职员工的信任与忠诚。而信任是企业最有价值但也是最容易消失的资产 What kind of layoffs sho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然后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有了生动、形象的物理现象,再经过思考、探究、归纳等过程,就形成了物理概念,获得了物理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所以说,物理教学离不开物理现象的教学,我们把侧重于现象教学的课称为现象课,现象课教学几乎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科教学的始终,是教师进行物理教学的基础.  一、需要教师演示的实验一
为进一步推进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于2009年11月14日至16日,在江西南昌召开了“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与
2011年5月,我随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利项目无锡课题组”远赴德国、丹麦、挪威考察,考察团一行11人,均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承担的国家重大水专项项目无锡课题“城市污水处理厂
真正的紧迫感是撬动改革的杠杆,组织通过对紧迫感行为的示范、模仿和传染,会形成一股强大力量。在紧迫感的驱动下,人们不做任务,做结果;不执于对错,执于得失;只会致力于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