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gguang9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汉语言文学发展中的绮丽瑰宝,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古朴典雅的文言文体现着汉语言的深邃和魅力,简练、精准、形象的文言极具表现的张力,意境开阔深广,韵味无穷无尽,往往几字便将偌大个情境展现无余,能让人在头脑中生发出无垠的境像,大有“绕梁三日,余音未绝”之感。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古诗文比例较大。编选意图显然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一些古代文学精品,并在诵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但由于教师受以往大纲中对文言文教学的“读读背背,不作具体要求”的惯性影响,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应该排除文言文教学的这个误区,让文言文教学有效培养学生能力。
  一、以诵读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文言文,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于大部分学生对刚接触到的文言文会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反复诵读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在诵读过程中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可获得独特的见解,同时学生还可以获得一种参与感,增加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余秋雨说:“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很多最重要的感受无法诉诸言表。”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讲授文言文时,我总是通过同学们的默读、自读、齐读等形式,让他们感知课文,体会意境,领悟作者的态度、思想、情惑,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深意和奥妙。讲《醉翁亭记》时,我让同学们先读课文,然后理出太守及宾客的游踪:滁州—琅琊山—酿泉—醉翁亭。再通过反复的读,来体味太守的“醉”与“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精彩段落我让同学们字斟句酌、细心研读;揣摩语味、探究意韵;发挥想象、潜心感悟。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读出品味。逐步达到成诵的地步。如《醉翁亭记》中的第二段所描绘的“朝暮之境”和“四时之境”我采用此种教法,教学效果明显,学生主动背诵的热情超乎想象。
  二、以重点带一般,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由于对反映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词语不熟悉,由于对文言语法的不熟悉,学生学习文言文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很多教师担心于此,讲课时不厌其烦,大包大揽、详之又详地“灌”输历史和语法,这除了增添学生的厌倦情绪外,更严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被“满堂灌”灌走。其实,任何一篇课文,总有困难与容易、重点与一般的区分,只要我们讲课时,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引导得法,很多问题学生是有能力自行解决的。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教师“举一”,学生“反三”,学生学得灵活,自读能力就会提高。
  三、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学生自学能力、质疑能力、自读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标背景下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学习内容兴趣不大,热情不够,自然不会主动思考。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会得到充分的激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具有竞争氛围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做主角,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活课堂气氛,很好的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人文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教师要在娴熟驾驭课堂的同时,使学生得到顿然的感悟与灵性的升华。要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的教学模式,那种纯技术的语言工具训练,是对学生个性的摧残,严重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些教师热衷于搞字、词、句的繁琐机械的所谓“基本训练”,迫使学生陷入题海中难以自拔。这看似“双基”抓得很紧,实际上恰恰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而不是牙膏瓶,不是垃圾袋,即使灌输了一些知识,那也只不过是暂时记忆的浮云。长期以来,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统治地位,给语文教改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不能只满足于“自得其乐”,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学,使他们“想学、会学”,真正做到“教师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是为了想学”。好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心理放松,兴致十足,从而思维活跃,有所创新。在《醉翁亭记》的授课过程中,让清新、优美的乐曲在教室里回荡,消除了同学们的紧张情绪,整堂课洋溢着欢声笑语。同学们在感受文学魅力的同时,也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欲望。
  四、习题开放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一个习题一个标准答案的教学传统,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参在禁锢教师思想的同时,也间接地封严了学生的思维之窗。使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毫无新意的局面。“正确对待考试,客观审视教参,认真备读学生”,是教师必须重视的教学原则。语文教师要有为教改而忍受阵痛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吃足吃透”,教师设计习题应有层次性、针对性,教师对习题要认真搜集、筛选、整理、加工。自己沉浸于“题海”而让学生脱离“题海”,要把最实用、最典型的精华展示给学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开放型”习题的设置,能促进学生开放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特个性。在《醉翁亭记》的授课过程中,我设置了一个习题“谈谈你对醉翁的看法”。同学们有的说:“醉翁在逆境中不悲观、有作为、品德高尚”,有的说:“醉翁清廉、正直,是个好官”,有的说:“醉翁随和,所以才有了众宾欢”。有的说:“醉翁懦弱,没有叛逆精神”,“醉翁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醉翁‘醉’的同时也消磨了他的意志”……同学们议论纷纷,我感到欣慰,我在同学们高涨的学习的热情中仿佛看到了思维创新的火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小尖中学(224611)
  
其他文献
守初心,我们作为农业科技工作人员,要树牢为“三农”服务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为农业农村发展做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担使命,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要以
新课改背景下,各门课程的学习目标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由单一的知识目标,转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
2018年8月2~4日,农业农村部“国家马铃薯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启动会”在张家口举行,会议由农业农村部主办,河北省农业厅、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张家口市农牧局、张家口市农业科学
为了探究锥形光滑探头在非晶态聚合物表面上滑动时聚合物所表现的摩擦行为,在不同温度、不同粘着强度下,采用珠簧模型,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此滑动过程。通过分析此滑动
特殊教育教学大纲指出:“学词识字是耳聋学生学句的基础。”耳聋学生的语言都是从学词识字开始的,因为词是造句的最小单位,随着学词识字的增多,学生读句、写句能力才能提高,说话能力才能提高。不识字,读和写就无从谈起,因此学词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学词识字教学是聋哑学校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目前的新课程重视的是学生阅读,要求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围绕着新课程,字词教学被严重忽视,主要是把新课程倡导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是新课标对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散文作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就不得不思考,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怎样有效地实施散文教学?下面
汉字是中国人心灵上绽放出来的花朵.是中国人心灵的造化,是中国古代的高科技,字形藏意,字音通理。正如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指出,汉字具三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世
以布洛芬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在强极性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中制备了可以在水相中实现特异性识别的布洛芬印迹聚合物。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
永胜县是魔芋种植老区,每年魔芋种植26 000亩左右,魔芋软腐病是魔芋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也是永胜县魔芋种植区危害魔芋的重要病害,尤其在一些连年种植的老区,魔芋软腐病发生更
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下面仅就此谈一下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教学语言的特点   (一)思想性和教育性   语言是信息的第一载体,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但不是一般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明显的思想性和感情色彩,同时还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具有与语文学科一致的思想性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