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体教专业中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iangt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访谈、文献资料、网络资源搜集等方法,对贵州、云南共五所民族地区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中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课程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和精选课程内容,加强实验建设,增加实验教学比重和加强教材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体育教育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 课程改革
  一、引言
  1999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做出了高等教育大扩容的重大决策。在这期间,民族地区高校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由原来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给民族地区高校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小挑战。在很多民族地区高校升本之初,由于缺乏本科教学经验,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都是照搬其他发达地区高校的设置模式,使得很多专业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清、课程体系不合理、学生就业社会认同度低等诸多问题。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也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课程设置仍沿袭固有模式,没有太多变革和创新。在体教专业课程中隶属运动人体科学体系——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等基础理论课程,这些偏理科的课程理论性强,概念繁多,知识抽象,同时需要通过开设实验课、实践课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但是民族地区高校受限于教学规模、经费投入、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等因素,导致这些课程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理论不能指导体育实践等问题,使得这些课程在民族地区高校体教专业中有鸡肋之嫌——开设这些课程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学习,而不开设又会造成学生知识结构脱节,失去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所以,如何根据民族地区自身特点,结合民族地区体育人才培养需求,对体教专业中运动人体科学课程进行优化设置,更好的适应教学改革,有效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民族地区高校体教专业中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二、民族地区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开展现状
  通过访谈、文献资料、网络资源搜集等方法,搜集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兴义学院、凯里学院,云南红河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共五所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师资结构等资料,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从统计结果来看,民族地区高校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一)课程地位
  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教体艺[2003]7号),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和专业技术三大类。从表1可以看出,在民族地区高校体教专业中,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比重偏少(占14%),比体育人文类(占17%)和专业技术课程(占59%)所占比重都要少,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相对其他课程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好,所以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会有所减少运动人体科学的课程比重。另外,运动人体科学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设计者对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作用认识不够,他们更重视运动技术类课程的教学。
  (二)课程设置
  由表2看出,5所高校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数量为5~8门左右,必修课大部分在3~4门之间,最多的有6门;选修课数量差别最大,最少的只有1门,最多的有5门,大部分在2~4门之间。5所高校都是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3门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其他的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并且各高校在课时计划上,各门课程课时安排差别较大,如运动解剖学最多的为80课时,最少的为42课时,运动生理学最多为108课时,最少为54课时,体育保健学最多为54课时,最少为36课时。其他课程课时大部分为36学时,最少的为18学时。各个高校在课程设置、课时分配上未能充分考虑各门课程的主次关系、知识特点以及承接关系,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前后内容脱节、知识结构不系统等问题。
  (三)课程内容
  根据5所民族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内容,在授课内容都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有各门课程内容有重复,知识结构前后脱节,课程安排顺序混乱,实践内容比重偏少等问题,未能形成完整、系统的学科体系。比如体育保健学和运动医学这两门课程内容几乎相同,而有的学校同时开设这两门课程,导致学生重复学习;如有的学校开设有运动创伤学、保健推拿等课程,但是课程内容中缺乏中医基础理论中经络穴位、中药方剂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导致知识结构脱节,教学效果差;民族地区高校受限于实验仪器设备的缺乏,在实验、实践等方面的课时比重偏少,导致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偏弱,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指导体育实践之中。
  (四)实验室建设
  民族地区受限于经费投入、师资水平、重视程度等因素,实验室建设方面非常滞后,实验经费、实验面积、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开设实验课科目偏少,如有的高校只开设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两门课程的实验。实验教学主要是依附于某一门课程,没有独立的开设专门的实验课。实验内容简单,主要以验证性、演示性实验为主,如运动解剖学主要开设骨骼、肌肉、关节和各内脏系统的观察性实验;运动生理主要开设血压测试、视野和前庭功能测试等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和创新设计性实验。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很多高校的实验室除了教学使用以外,平时实验室基本上都是闲置状态,没有很好的发挥实验室的科研方面的作用。
  (五)教材建设
  民族地区目前选用教材来源比较窄,主要有高等教育、人民体育、北师大、广西师大等出版社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属于通用型教材,没有考虑民族地区的现实情况,很多教材内容与民族地区体育教学条件不太适应,而且,有的教材版本偏老、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和新理念。有的高校在教材选择上随意性较强,很多教材都是由任课教师自己指定,缺乏系统的论证。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各个民族地区而编写的特色教材,而很多地方高校受限于自身能力和认识不足而没有自己编写适合于本地区、本民族的学生特点的特色教材。   三、民族地区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体系改革建议
  (一)明确课程定位
  根据民族地区体育教育的特点和任务,可将民族地区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体育运动锻炼的基本技能、基本原理和人文内涵,具有一定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技术和文化传承能力,能够胜任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学科研、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高级体育教育人才。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是体教专业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培养学生掌握健身锻炼的理论知识和科学原理,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原理指导当地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的健身锻炼,服务于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竞赛训练、群众健身锻炼等方面。
  (二)优化课程设置,精选课程内容
  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所以,民族地区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上,应该根据当地人才市场的需要,明确课程的培育目标与定位,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立符合民族地区人才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等基础课的课时比重,注意每门课程之间的先后承接顺序,优化设计选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根据本地区师资水平、教学条件、学生能力等做好内容的选择和搭配,避免前后内容的脱节和重复。
  (三)加强实验建设,增加实验教学比重
  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开设实验课来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升运用相关知识指导体育实践的能力。各个高校应通过积极申请经费、加强校外合作等方式,加大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在课程设计上,应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优化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定期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有利条件,加强同当地体育部门、中小学校和健身俱乐部等合作,服务地方社会,如对各级群众进行体适能、身体成分、骨密度等测量,为群众锻炼开具运动处方等,这样既可以盘活实验室,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教材建设
  目前适合民族地区使用的教材较少,在现有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应经过充分论证,精选合适自身特点的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应加强与校外专家合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适合当地教育特点的地方教材。同时鼓励有多年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适当加入到教材当中,如介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时,教材中可以增加当地各民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介绍等;如运动创伤课程中,可以介绍一些当地民族、民间创伤治疗的方法和手段,运动康复课程中,增加当地民族的健身功、健身操等方面内容的介绍。
  参考文献:
  [1] 林景红.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改革探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27-130.
  [2] 余晓惠,熊伟,周璐.21世纪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人才培育对策[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1).98-100.
  [3] 乔德才,张蕴琨,邓树勋.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与应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3.
  [4] 燕鹏.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思考[J].当地体育科技.2013(17):116-117.
  [5] 陈钺.新办本科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刍议[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2(6):114-117.
其他文献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从而为祖国的建设输送更多的优等人才。然而现实中,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有很多,只有找到并且克服方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根据我省水稻生产情况,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采用核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高新技术培育出了适合我省一定生态环境种植的超高产、米质优、 According to the r
摘 要 本文以研究自行车运动的发展现状为主,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全面深入地了解自行车运动的开展现状,认真剖析了影响自行车运动开展的相关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研究对策。为今后对自行车运动的推广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自行车运动 发展现状 对策  自行车运动指以自行车为工具比赛骑行速度的体育运动。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00年
随着住房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住房政策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有的覆盖全体城镇居民的住房保障体制逐渐解体,取而代之的是由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等政策构成的
摘 要 本文通过了解排舞在一些开展比较好的城市的发展情况,深入了解和认识到社区居民、机关单位、学校对排舞的热爱程度,总结排舞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价值作用,进而来推动全国的全民排舞健身热潮。  关键词 排舞运动 价值 健身作用  一、排舞运动的作用  (一)健身作用  排舞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增强国民体质。排舞属于耐力性有氧运动,练习时需要全身的动作配合锻炼部位比较多。参与排舞锻炼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
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健康状态和健身理念,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闲暇的时间积极的参与到全民体育健
我国南方稻区多熟高产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为进一步研究?制连种后的土壤肥力及施肥效应,特进行有关试验。现总结如下。 The multi-crop and high-yield rice-pro
摘 要 为适应高职体育改革要求,贯彻阳光体育根本要求,本文从行动导向的内容等阐述导向教学表现和特性,并参照高职特点和内涵,结合实践教学,对体育改革提出方向:强调教学中,树立人本思想、以教师为导向、教学方式和因地制宜制定方案等。除此以外,介绍教学中实践,探讨体验式教学等模式。  关键词 阳光体育大环境 高职羽毛球 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定义为:以目标为导向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的方式方法组成,比如教学
摘 要 随着近年来瑜伽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校已经把瑜伽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开设,并深受女大学生的喜爱。由于瑜伽在女大生中属于一项新兴的塑身健体项目,但在女大生中开展的前提、师资力量、场地选择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高校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瑜伽在女大学生中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瑜伽运动在女大学生中的开展现状,分析瑜伽在女大学生中
摘 要 文章主要从健美操的教育功能和美学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健美操的教育功能方面主要阐述了健美操运动可以使大学生强健体魄,塑身美体;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观和形象气质;具有较高的娱乐功能以及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等。文章还从人体美和运动美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健美操运动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 健美操 教育功能 人体美 运动美 学生  健美操是一项将体育和艺术融为一体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