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实践活动,语文阅读教学的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73710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言语?言语是把语言组织成句子,写出文章,构成文学,负载文化的过程。言语的基本意义是语言的运用和结果,它的存在方式即言语形式,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大至体裁、结构,小至词语的选择、修辞、标点等。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文教学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而不是它的表达内容,虽然在品味形式的同时也在理解内容,但它的目的主要不在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简言之,在读写听说活动中,语文聚焦于“怎么说”,而其他课程则是“说什么”。因此,语文课程即使学的是哲学论文,也不会上成哲学课,《看云识天气》不会上成气象课。
  指向言语形式的阅读教学,明确了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内容要求。言语内容的理解是手段,让学生通过理解言语内容从而获得言语形式运用的规律,是语文教学真正目的之所在,是语文教学的魂。穿透言语形式,把握言语内容,再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了悟语言运用之妙,最终迁移内化为个体言语活动,即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形式,是语文教学中特有的客观认识规律。
  2015年12月23日-25日全国真语文陕西站系列活动中,贾志敏老师执教的示范课《我的发现》正是一节始终以言语为抓手、让学生时时触摸言语、学习言语、习得言语的课。贾老师以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语文素养演绎着语文教学的魅力,折服了所有的听课教师。
  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师角色和定位的转变,从讲授者成为言语活动的设计者、引发者、示范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评价者。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实践,为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出主意、想办法,引导、帮助、促进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发生。贾老师的课,正是始终践行着这种意识的课。上课伊始,贾老师即板书:“發”,然后问学生,谁认识这个字?学生回答后,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接着板书“發”的简化字“发”,由此引出由“发”组成的词语,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说“发”字开头的词语。学生你一个,他一个,一时间,无数个“发”的词语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一活动贾老师大概就是要激活学生的积累,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吧。课堂的灵动也就在这儿吧!接着,贾老师由“发现”一词自然引出四个短语,让学生反复读,并体会重音不同,意思的变化。随后,变换四个短语的标点,再让学生读,读出标点符号加上后句子的意思,体会标点的作用。此设计不可谓不用心,不可谓不巧妙,于无声处让学生感受言语形式的魅力。由此,引出课题《我的发现》。贾老师先让学生朗读课文,一人一段,学生边读,贾老师边评边指导边示范,从字的读音,到句的节奏、快慢、语气、语调,贾老师的指导具体、细致、到位,彰显了语文大师的语文素养。学生由读通课文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是贾老师让学生熟知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独有的言语形式的最好注解。此时,学生由词到句到篇的学习告一段落,贾老师像写作一样,自然宕开一笔,引出屠呦呦获奖颁奖词中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小时候不善于观察、发现,多半长大后,很难有大的成就”,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贾老师告诫学生从小要善于观察、发现、思考,然后,让学生以《我的发现》为题,练习写作,并口头展示,贾老师给以点评、点拨和指导。
  语文教学旨在凭借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提供给学生积累、规范言语的范式。试想,如果语文课不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区分清楚,那语文课还有什么开设的必要,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如何发展和提高。因此,“语文课必须立足于言语形式,教学内容依此而建立,教学方法依此而选择,在语文课上,通过一篇篇文章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提高语文水平,语文课程才有开设的必要,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高效”。
  通过对言语形式的品味,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体验,又激活了课堂,学生更富有灵气,更有激情,徜徉于言语文字中的他们,如蜜蜂采蜜一般,乐此不疲。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就会大大地加强。当教师把视线从“说什么”转向“怎么说”时,语文课堂必将充满活力,语文学习必将充满趣味。
  纵观贾老师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贾老师正是以言语形式为抓手,从词语到句子到篇章,从说到读到写,无不如此。词语教学,充分激活学生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短语教学,体会重音、标点的不同表达效果;朗读课文,指导中感悟语气、语调、快慢、节奏带来的不同感。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但就目前情况看,学生课外阅读不容乐观。如果对学生的阅读状况做一番调查,就会发现,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盲目读书,钟情于一些玄幻小说、网络小说,以及涉猎“另类作家”、“言情派”的作品,
期刊
对于学生来说,爱是最好的教育,因为只有爱才能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幸福。对一位教师而言,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神奇的种子,都是初绽的蓓蕾。作为班主任,要切实地给予学生爱,要让这份爱得到感应,要让这份爱清洗一切污浊。  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德性。学生憧憬未来,热情奔放,易于接受新生事物,思维活跃,行为不拘一格,对于“美”拥有拥极大的热情。所以,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对“说教式”的德
期刊
在很多所谓的新课改语文课堂上,能够看到精彩的“表演”, 能够看到花哨的“拓展”,却看不到教师引领着学生对文本词句的反复咀嚼和用心玩味,学生甚至对文本都没有读熟,更谈不上熟悉与体味,朗朗的书声成了“物以稀为贵”。究其根本,是教师对文本的语言“没有感觉”,没有从文本中挖掘出蕴涵思想和情感魅力的词句。这样的语文课,往往给人以“飘忽”和“空洞”之感,何来的“语文味儿”?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品味
期刊
现在,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小学生的在校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综合素养和各项技能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可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另一种担心,有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校学习时间短了,教师面对面的教授和交流少了,所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好,成绩下降了。  不可否认,学生成绩的下降与此有一定关联。但是,我们不可能舍大取小,以此就又走“应试教育”的老路。那么,我们就可以不要成绩了吗?在我看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
期刊
近日,读2015年第8期《中学语文教学》上付胜芳先生的《不变·变·不变》——《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设计及张克中先生的简评和编后絮语,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要改变阅读教学特别是小说教学的尴尬局面,必须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从整体到局部,抓住言语形式设计教学内容,才能深入作品内部,探得作品的深刻内涵。  一、这样的教学在语文课堂中比比皆是  读了《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设计,联想到很多教
期刊
无论日常训练还是考试,古典诗歌阅读鉴赏是学生普遍感觉较难的一个题型。在经过大量的题目训练之后,绝大多数学生得分仍然徘徊在4分左右,原因何在?  为了提高学生古典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提升得分,语文教师曾经做过很多专题研究,拿出过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出过很多专题课型。《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古诗文阅读关于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期刊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和表达能力,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量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对照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一般要求,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问题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
期刊
刘兰芝聪慧贤淑、美丽善良、勤劳能干、知书达理、忠于爱情 ,是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里塑造的一个悲剧人物形象。生活中兰芝不管怎么做却始终得不到焦母的欢心和认可,最终被焦母所遣,落个自赴清池的悲剧下场。什么原因呢?除了无子说、门第说等等以外, 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焦母的恋子情结直接导致了兰芝的被遣,是焦母亲自制造了这场家庭悲剧。  从全诗描写可看出,焦母是一位中年寡妇,因为诗中始终没有出现焦父的故
期刊
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新的理念,必然带来新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引起学习上的革命。我们在实施以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时,重要的着眼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如何顺应新课程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一、改变“学习方式”,实施研究性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为宗旨,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