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引,让对话课堂更具生命力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or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话”这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得到重视。于是,“对话”走进了课堂教学,融入了课堂实践。
  【关键词】问题导入;对话;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从《渔歌子》教学实例入手, 以对话教学的课堂设计应坚持以“问题导引、尊重差异、贴近生活、关注生成”为准绳,创造性地结合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以问题导引、贯穿始终为突破口,重点解析问题导引原则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问题导引入文本,加强文本对话,使预习有针对性
  教学中的“对话”应该是多层面的,其中最首要的是与文本的对话。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帮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与文本对话首先发生在预习环节。笔者在预习阶段根据学情设定了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作为新课的导引。预习任务:1.能借助工具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了解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在什么意境下写的这首诗;3.初读古诗,你学到了什么?词与诗的不同是什么?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在预习环节巧妙地设置问题,使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過程中,走入文本,与文本发生对话,使预习更有针对性。
  二、问题导引入课堂,引领课堂对话,让对话脉络清晰
  (一)以问题为纲,创设情境,营造对话氛围
  要开展师生对话,教师首先要积极地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对话的氛围,使主体沉浸于积极的对话状态中,激发对话兴趣。
  教学过程:(1)激趣设境,理解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让我们一起感悟春天!在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2)初读诗词,把握节奏。师:“渔歌子”是词牌名,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一猜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情景?(3)想象画面,深入感悟。师:这首词非常优美,用古人的话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渔歌子》描绘的景象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老师读词,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4)质疑问难,提升情感。师:为什么渔夫在斜风细雨中“不须归”呢?读一读词,想一想为什么。本课《渔歌子》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创设春天万物复苏、莺歌燕舞;渔夫打鱼唱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人流连忘返,不愿归去的情景,让学生沉浸在美景中,激发对话的兴趣。通过巧妙地设置导引问题,通过问答、想象、感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畅所欲言的对话氛围,使学生融入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平等的氛围,
  (二)以问题为纲,语言激励,激发对话兴趣
  运用语言激励的目的,是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所以适量地运用语言激励,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语言激励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对唤起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以及促进学生尽快掌握运动技能都有显著效果。
  师:你们真的好聪明哦,能回答出这么多的答案。师:对,这就叫有板有眼。你们读词真有感觉啊!老师都有点自叹不如!师:有些孩子还随着节奏摇头晃脑的,真有点词人读词的感觉哪!
  在本课《渔歌子》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用充满激励的语言,让每次学生的回答都能得到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敢于回答,敢于和老师对话。这些生活化、儿童话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来说,可谓是玉露琼浆,让学生的回答能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激发了与老师对话的兴趣。
  (三)以问题为纲,整合资源,引发对话热情
  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的广泛应用,通过整合资源的方式,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在本课《渔歌子》课堂教学中多次利用板书、PPT、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通过有效提问,让学生演演、说说、唱唱、画画。尤其通过问题导引、语言渲染情境,精选精彩片段,着以浓墨重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这首词非常优美,用古人的话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渔歌子》描绘的景象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老师读词,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师配乐朗诵《渔歌子》,学生静听想象。)师:同学们,你们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谁来说一说?
  在课堂教学第三个流程设计时,教师根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渔歌子》描绘的景象到底是怎样的呢”为问题导引作为教学切入点,配上音乐进行朗诵,让学生静听想象然后说一说,达到引发对话的效果。学生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三、问题导引出课堂,激活课外对话,让对话更形式多样
  教学中的“对话”实际上包含“课堂对话”和“课外对话”两层含义,课外对话强调学习者的“再创造”作用,形式也更加多样。因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一系列问题,让课堂对话和思考延伸至课堂之外。布置作业:1.假如你是词人,用最合适“词”味吟诵《渔歌子》给你最熟悉的人听。2.假如你是一个画家,如何将这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3.假如你是一个作家,如何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在布置作业环节,设置“假如你是什么人”的预设问题,通过问题导引去体会各个角色,达到激发课外对话的效果,关注生成性问题,丰富课外对话的形式。
  问题是对话的焦点,也是对话教学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加强问题导引是对话教学课堂设计的关键一环。对话教学中教师要敢于问题导引走入文本、问题导引走入课堂,问题导引走出课堂。学生不再是仅仅回答教师预设问题的“应声虫”,而是以同伴的身份与教师共同探索、共同质疑。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离异家庭学生的问题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群、一个特殊的不可忽视的教育对象。本文在探讨了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三项心理维护的措施。  【关键词】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维护;真诚;书面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离婚率的急剧上升,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离异家庭的孩子是与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
【摘要】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我们鼓励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希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能力。但是,课内阅读如何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也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三打白骨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过程】  片段一  .......  师:
【摘要】初中的孩子是调皮的,其实他们有时并无恶意,只觉得好玩。那么,就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发挥智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自由中创造,这才会更有利于他们成长。  【关键词】作文;爱;尊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随着微博、微信的层出不穷,人们也进入了微时代。学生的视野、思维、接触新事物的途径
【摘要】作为小学生,要想真正走进文本,理解其中的含义,需要通过有效的朗读才能实现,朗读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的方式。  但是,目前大部分小学生对朗读不是很感兴趣,也就是没有热情,即使有热情也非常低。因此,老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朗读的情趣,这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以往的语文教学,一般是教师为主导,老师“讲”课文而学生听课文,在教学中没有重视学生的朗读,导致学生与文本之间无法建构起“意义对话”
【摘要】虽然素质教育的根系已逐渐深入到教育新时代的土壤,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与束缚,导致教育的百花园呈现出知识硕果累累,而彰显灿烂生命的语言之美、情感之花、智慧之光黯然失色的痛心景象。那么,教学中如何发挥语言的评价功能、品悟知识传达的情感、洞察文字背后潜藏的智慧呢?在近年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潜心研究中,我总结出“重评价、重情感、重智慧”的“三重”教學法,优化了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
【摘要】我们一直强调课堂的教学应是“生成”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表现。然而,我也认为高效的课堂、精彩的“生成”,离不开充分的课堂预设。只有合理、充分预设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受到预设的限制,而让课堂失去灵动性。  【关键词】预设;生成;效率;灵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礼记·中庸》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亦如此。本学期我校开展了教案、
【摘要】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既整合了教学内容又压缩了教学时间,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完成单元所有教学目标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完成教学和写作提供了有效资源。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整合;现代诗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版)》曾在“实施建
【摘要】语文是心灵的学科,课文就应该是学生情感体验的主阵地,这样,教师对文本的独到、准确、合乎时代的解读尤其重要,这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质量。而这一切源于教师个人的素养,这素养的提升得益于教师本身的阅读。  【关键词】教师;阅读;素养;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心灵的学科,是培育“文心”的学科。它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主要是因“文”而及“心”,通过语言文字的熏陶和
【摘要】古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立意高远、哲理性强、语言清新,有利于听障学生陶冶情操,开启思维。本文以《江畔独步寻花》的教学为例,力求探讨听障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方法,为聋校古诗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古诗教学;感受美;听障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是我国文
【摘要】习作教学,本在哪里?本在课标,本在儿童。只有基于课标、基于儿童来设计习作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习作兴趣的发展,才能提升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习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教学;起步阶段;兴趣;儿童本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学生习作兴趣的现状调查  习作,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阅读量、思维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运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