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何必为难吃货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食材上已经实现了“大一统”,但在“五味”的偏好上,因为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各地却始终保持着参差多态。
  四川人嗜辣,因其地处盆地、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蜀犬吠日”之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若难以排出汗液,容易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故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胃健脾,对健康有利。
  山西人爱吃醋,则是因为当地食物中钙含量偏高,易在体内沉积,形成结石,而醋恰恰可以使其溶解。
  同样的道理还可以解释“南甜北咸”。北方气候寒冷,尤其是冬天难见新鲜蔬菜,便提前用盐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吃咸的习惯。此外,北方天气干燥,人易出汗,需要及时补充体内盐分,也是原因之一。至于南方,阳光与水都十分充沛,盛产甘蔗,被糖分“包围”,自然就养成了嗜甜的口味。慢着,明明昼夜溫差大的北方气候更适合植物的糖分积累啊!
  的确如此。推翻你的固有认知吧,事实是这样的:在宋朝之前,南方人和北方人在口味偏好上还与现代截然相反,“大抵南人嗜咸,北人嗜甘”。原因倒是跟上面的解释相同:北方气候适合糖分积累,而南方天气炎热,易出汗,需要补充盐分,加之东南沿海享有鱼盐之利,为防止食物腐烂,常常做成咸鱼、腊肉来保存,因而口味偏咸。至于现代的口味调换,有学者认为,应是当年的大规模移民所致。
  事实上,八大菜系的形成和众多民间美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人口和不同饮食文化的往来交流,比如北京烤鸭的发明者,其实是南京人;原籍四川的苏轼老先生所创的“东坡肉”,居然被列入了杭州名菜。
  所以,别再为粽子、豆腐脑的甜咸争得不可开交了,首先,须知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口腹之欲尤其如此;其次,同样长着一个中国胃,吃货又何必为难吃货呢?
其他文献
我的读者都知道,我花了近十年时间撰写“新君王论”系列,期间读了很多中外领袖的传记和故事,钻研他们的领导技巧。一个意外收获是,同时涉猎了不少这些领袖生活中的琐事,细加咀嚼,不难从侧面透视他们的性格和作风,更能立体地了解他们。  其中一个有趣的横切面,就是饮食。  英文有一句谚语,叫“you are what you eat”,中文意思是“人如其食”。有时看看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喜欢吃什么,会有一些有趣
我炒宫保鸡丁,没有多少奥妙,也没有多么复杂。除了鸡丁,配料就是青椒、胡萝卜,外加花生米。先将鸡脯肉稍稍拍松,切成一厘米见方的鸡肉丁,在鸡肉丁中加入一調羹生粉,盐、料酒少量,调拌均匀后稍醒待用。事先将剥了皮的花生米(可以去超市买现成的)用清水洗一洗,入油锅炸成微黄,起锅冷却待脆。我炒宫保鸡丁喜欢用青皮肉椒配之,因为肉椒清香厚实能成丁,再配以切成丁的胡萝卜,红绿相间,色泽鲜艳,很好看。  炒锅上灶,热
“二娘鹵味”,既不是商标,也不是店招,是侄女吃了她二伯母、我妻烹制的卤味后的赞誉。妻是安徽人,皖北地区的家庭主妇几乎人人都会做卤味。  皖北人善做卤味,与当地农耕民俗分不开。百姓一年到头最看重的是“过大年”,过大年便要“喝春酒”,也就是春节期间相互办席邀客。过去春节里办席又不能随时买到新鲜荤腥,还没有冰箱可储存,做卤味就成了解决办席菜肴的好办法。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腌菜(荤菜)。  腌制是做卤味
入秋后,每每在菜摊上与成堆的老黄瓜相遇,总让我想起“美人迟暮”一词。黄瓜迟暮,与美人的尾声竟惊人相似。这时的它们不再青翠光鲜,变得通体暗黄,裂纹横生,沦为名副其实的“黄脸婆”。不同的是,迟暮的美人,到头来总免不了要与浓得化不开的悲凉与幽怨相伴,而迟暮的黄瓜就淡定多了,似乎没时间感伤,它们要争分夺秒地把“余热”全都发挥出来,在这世间,留下一抹温暖。  老黄瓜的“余热”的确不少。将种子取出,于太阳下晒
星期天,买菜回家,儿子见我从小推车里一连拿出三棵卷心菜,撇了一下嘴:“老妈,你也太没想象力了吧,一下子买那么多卷心菜干吗?”我笑着回敬道:“你才没想象力呢,三棵卷心菜起码能吃出六种口味呢。”  三棵卷心菜一天两吃,不会重样。第一天,天下尽知的罗宋汤和手撕包菜。手撕包菜够味在于用花椒和辣椒炝锅,又有好酱油提味,香辣鲜脆,令人食指大动。第二天,换个清淡点儿的口味,用鱼丸虾饺等煮了鲜汤,放点卷心菜和粉丝
日前,因事去深圳,在一家四川饭店就餐,所用的茶相当别致。那是一种盖碗茶。服务员手提细口大壶,细口足有两尺长,打开碗盖,弧形的水柱急注碗中,碗中褐色的茶叶和白色的糖随着沸水直转。不用尝,我知道那茶是甜的。  甜味的茶早年我曾嘗过。那是在抗日战争年代,在重庆北温泉,走十里山路登上缙云山,山上庙里的和尚会奉茶待客,那茶就是有名的甜茶。甜茶不靠加糖或别的什么甜的东西才呈甜味,茶叶本身就是甜的,是缙云山有名
买鱼头别劈开  花鲢胖头端的是美味啊。有的饭店把巨胖的鱼头放在大堂显眼处招摇,样品剁椒鱼头红灿灿的十分绚烂。如果去的是黔、湘、川式饭店,剁椒鱼头不辣出你的眼泪来,不会放你出门。我们家常吃,还是鱼头汤比较实惠。  我家有个大烧锅是专门烧鱼头的,买三斤的大鱼头放进去刚刚舒坦。鱼头一定要看着活杀,囫囵着提回来。星期天早上我买菜,一个大老爷们儿和我抢一个很漂亮的大鱼头,我慢了半拍未得手。那人很得意,让小贩
我怀孕初期胃口不好,所幸家有老妈,施出一招,让食欲恹恹的我胃口大开。这妙方其实很家常,据妈妈说已经传了四代。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奶奶的母亲怀孕时,那时候填饱肚子实属不易,对于孕妇是没有什么特殊优待的。为了尽可能让妻子吃得好一点,奶奶的父亲把干地瓜秧切碎,用石磨把黄豆磨碎,两样食材一起翻炒,吃起来居然很香。奶奶的母亲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补充了蛋白质,养育了六个儿女。奶奶的父亲给这道菜起名为“小豆腐”
四川曾经搞过一次川菜的评选,评出了传统川菜最受大众欢迎的十二道菜肴。结果,回锅肉高居榜首。  我曾经遇到一个老人,他的厨艺得过大师傅指点。这个老人讲,做回锅肉,关键在“精细”二字,越简单的,就越要用心:  一是选肉要精。要当天宰杀的鲜猪肉,后腿二刀,肥四瘦六宽三指。太肥则腻,太瘦则焦,太宽太窄难成型。  二是煮肉要调味。很多人清水煮肉,难出肉香。因此,水开以后,要先放入生姜(用刀拍开)、大葱节、大
每次我只要去彰化溪湖,一定光顾某家羊肉炉店。那家店的羊肉炉已经卖了几十年,永遠都是大一锅的羊肉,菜色完全没改变,但客人就是络绎不绝。再举相反的例子,我看过一间餐厅,门口放了一个牌子,写着“每周更换菜单”,我心头一惊,客人又不是你的小白鼠,怎么可以每周换菜单呢?  有些经营餐饮业的人没想通这一点,才会强调要不断更换菜单,认为这么做才是“创新”,殊不知已经掉入了“创新陷阱”。餐厅要创新,其实有很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