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尘封的大剧

来源 :影视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fei1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走过的地方,是震撼不是狂热,是感动不是崇拜,是交流不是交换,是安慰不是挑逗,会有悲伤但不绝望,也许放纵但绝不放荡。艺术,不仅是瞬间爆发的流行,更在于时间沉淀后的经典。
  ——小柯《艺术的责任》
  “中视丰德”董事长王建锋日前在微博上发布一条激烈评论:“无论从演员阵容、制作水准还是文化价值哪方面看,《大祠堂》都是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精品的,而其待播、被尘封多年的事实正真实反映了承载主流价值观影视作品的时代遭遇。”
  先是《大祠堂》导演阎建钢转发了王建锋的言论,他说:“不仅为我,不仅为《大祠堂》,因为这种遭遇不止我一部戏,不止我一个人,为诸多的不止不止,转一下。”阎建钢的呼吁立刻得到了积极响应,演员陆毅表示:“深有同感,支持阎导!一起期待春天!”
  任何一个文艺创作者,都在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递内心的情感思想,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本刊记者走进《大祠堂》、《苏东坡》、《人生》的尘封命运里,在阎建钢书写的家族史、王文杰怀念的文化巨人,杨阳致敬的经典里,感受他们的故事和遭遇,或许能够探寻影视艺术之路的前行方向,而创作者能否抱素见朴,执炬前行,更值得深思。
  《大祠堂》
  因为一棵树放弃了整片森林
  7月26日,《大祠堂》发布会,导演阎建钢走上台,出人意料地鞠了三次躬,一是向所有演职人员致歉,二是向使尘封六年的《大祠堂》与观众见面的新疆卫视“中视丰德热播剧场”表示感谢,三是向关注这部作品的所有媒体和观众致谢。
  他说,“今天想谢的人很多,想骂的也很多,骂的人略去。只想凭着良心干活,把自己的每一部戏送给愿意看的观众,把每一次活儿当成自己的积德。”一番真诚表达,令在场的人感动不已。
  早在发布会前夕,阎建钢也多次在微博上直抒胸臆,直指影视创作人应讲“良心”。比如,“在电视剧被定位为‘货’的时候,勇敢和真诚没有价值,更与价格无关,唯一自慰的是自觉没有精神失明。古语‘识时务者为俊杰’,我识时务,但不做俊杰,还是那句话,认命不认错,我不做没良心的戏,反正饿不死。”
  这些话放在《大祠堂》一波三折的发行历程,以及所有主创长达六年等待的过程中来看,已然带上了悲情和铁血的色彩。
  2006年,阎建钢凭一己之力投资2000万进行《大祠堂》的创作。出于对徽州文化的强烈的兴趣,全剧在古徽州和黄山取景,道具多来自文物,服化道极尽完美并还原真实。而编剧在剧本创作中,多次深入民间采访、采风,体验生活。由林心如、潘虹、高明组成的演员阵容,都保证了这部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有一个最精良的表现。
  “老实说我们的期望很高,也很自信。它有好看的故事,有抢眼的演员,制作也非常精良,又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确没想到会被压了这么多年。”阎建钢说。
  要探索《大祠堂》六年尘封的过程,不妨先梳理一下阎建钢的作品:《擎天柱》、《为奴隶的母亲》、《尘埃落定》、《中国地》、《赵氏孤儿》等,单是在这一串片名里,约略已知一个导演的个人情怀和文化良心。《大祠堂》与阎建钢过往的其他作品一样,也是一部极具人文气息的古装剧集。以一个徽商家族为切入点,通过大家族里不同年龄、不同志向、不同人生境遇的普通个体,组合起一幅家族沉浮、抗争、拼搏的画卷。阎建钢试图通过剧中人物的命运来诠释传统文化的力量,表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思考。
  “从我个人来说,一直对传统文化和历史题材情有独钟。我觉得电视剧是最能影响普通观众的表达形式,他的传播远远高于其他艺术形式。它是老少兼宜,传播没有死角的,除了娱乐的功能之外,对文化传承能尽一份力。”
  所以,在《大祠堂》筹备期间,央视一套就把其作为重点推荐剧目,责任编辑从剧本阶段就开始跟进,并且发放了跟踪函。在拍竣送审之后,内部打分很高,反馈回来的审查意见表示是非常好的一部戏。这也使得阎建钢没有再找其他单位发行,专心等待央视合适的档期。然而,令他想不通的是,一部各方均看好的剧集,竟然就此开始了漫长的搁置,新剧变老剧,老剧压库底。等到他们想再寻找其他电视台播出,为时已晚。这时不仅整个影视创作的大环境变了,一些电视台出于对收视率近乎偏执的依赖,几乎是粗暴武断地把这部在他们眼里已成明日黄花的剧集拒之门外。
  而对于为这部戏付出心血的主创们,比如林心如,六年前投入《大祠堂》,并视为自己的转型之作,却没有机会让观众检验;对于新人王雨来说,六年前的天赋出击却没有被观众见证的机会;对于老戏骨潘虹和高明来说,六年前的倾情出演,却被放在岁月里经年荒芜,而人生又有几次六年?这还不说,六年来阎建钢个人的心血付出,以及2000多万的真金白银。
  他说,“电视剧市场化后,已经是一个弱文化的生态环境。文化在电视剧的功能上,已经被所有的平台漠视了。观众喜欢这个概念我不知电视台是如何鉴定的?实际上我们的观众是‘被收视’的,电视剧就像儿童产品,真正的需求者不是购买者,父母在代表孩子买产品。”
  这也是最让阎建钢郁闷的地方,一群“被收视”的观众,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个人需求,真的是电视台看重的吗?“到后来我根本不考虑亏和赚,我只是希望把这部戏送到观众面前,让观众做一次检验。也希望能够影响到一部分观众,让剧中渗透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来影响和改变一些事情。”
  变化始于中视丰德版权集团老板王建锋,他有一个专为新疆卫视供片的剧场。这位中戏的研究生,也是一位极具情怀的民营企业家。近来,他的名字与“收视率”三个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在微博上关于“收视率”有理有据的发飙,正在翻拨这个行业的沉疴。
  王建锋在做版权运营的时候,目光始终盯着有文化内涵,同时又具有艺术水准的作品,而不是拿热播剧来做购剧标准,无论公司的模式还是他个人的理念都与阎建钢一致。“我很欣赏他的理念和身为媒体人的责任感,我们沟通得特别好。他背后是一个美国基金公司,老板看过《大祠堂》后说,我支持购买这样有艺术含量的作品,我们宁肯五年不赚钱,也要做真正的文化企业。”这番沟通后,双方很快达成合作,也使得尘封六年的《大祠堂》有了让观众检验的机会。   目前,《大祠堂》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事实证明,观众并不全是喜新厌旧。
  “我坦然在于,它不像跟风戏有时效性。历史在那儿,文化在那儿,无论什么时候播,都会有它的生命力。这也是我做戏的理念,除了收视率,作品的生命力更重要。”阎建钢说。
  《苏东坡》
  大江东去要成绝唱吗?
  等到中央确定不再播出《苏东坡》时,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准说,“如果不播出,那是对不起天下读书人。”
  “关键是这戏真的不臭!哈哈!”导演王文杰大笑道,倾刻他便转回无奈,“还是说说吧,虽然这么多年已经说了很多。”
  《苏东坡》拍摄于2006年,是导演王文杰、编剧冷成金、演员陆毅、林心如等主创的倾力之作。王文杰在媒体采访中多次表示该剧是他拍戏水平最高的代表作之一。而对于当年红日当天的陆毅来说,这部文化大戏是他个人的转型力作,他对其极为看重。
  2008年,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重点推荐了四部剧目,《苏东坡》为其一。推荐意见是:“涉及重大历史史实基本无误,重要历史人物定位基本正确;剧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文化底蕴厚重,雅俗共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对《苏东坡》更是青睐至极,发过不少文件,希望电视台能购买播出。
  然而,命途多舛的《苏东坡》在完成第一年便撞上了限播古装剧的红线,央视首当其冲成为遵守纪律。但制片人又非常执著,说“我们是文化大片,就等央一”。结果,这一等就等老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其他电视台的购片人便觉得这已是一部卖不出去的烂片,没有人愿意要了。
  “收视率”成了地方卫视推剧的借口。他们的担心是,苏东坡是一个作诗写文章的文人,群众基础并不高,故事性和传奇性怕不够,这理由是最令王文杰头疼的。他说,很多人没有看内容就直接否定,剧中苏东坡一生的故事极其曲折,且富有戏剧性。“他从科考殿试被皇帝钦点,母亲去世丁忧三年之后开始致仕,太子太傅、杭州太守……直到乌台诗案后被贬为八品团练副使,开始自嘲东坡先生,在人生困境中作出《浪淘沙·赤壁怀古》,晚年在惠州完成大量著述,生活曲折诗篇越伟大。”
  “所以,我觉得他们估计有误,这个戏不可能没收视率。主创是一堆腕儿不说,苏东坡更是公认的中国文化的先进代表,他的粉丝有多少啊?我有时候写微博,自己写一条转发只有七八十条,但跟苏东坡沾点边儿的转发都能上千。可见中国人对苏东坡也是很有感情的,它不能播出就是中国影视文化的一个损失。”
  《苏东坡》片长44集,展示苏东坡波澜迭起又豪迈壮阔的一生,这对于每个主创都是不小的挑战。王文杰自嘲他跟陆毅属于赶鸭子上架,当时的确没人敢演苏东坡,也没人敢拍。对于王文杰来说,他从小熟读苏东坡诗词,那种深入骨髓的敬畏心,令他胆怯。后来时任文联副主席的李准给他来了个电话,“文杰,你就拍吧,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贡献”。听了这句话,王文杰接了戏,并开始认真研究苏东坡。投资人请到的编剧是人民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研究苏东坡的学者冷成金,主创们在他的剧本基础上为了丰富故事性,又增加了二、三编剧,使历史性、真实性、故事性更趋完美。
  “我们真的是很用心地在做戏,拍摄转战了六个地方。为了表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我去过盘古拉山、长江和黄河的源头,一路沿河而下,寻找这样的地方,到后来我拍了壶口瀑布,就是为了要那个浪花翻卷如雪的意境。”随后他又感叹道,“投资人真不容易,他允许我这么‘造’!”
  其实,投拍《苏东坡》的北京小百花影视公司并非资金雄厚,这部戏投资近三千万,尘封六年之后,已经让老板血本无归。“他是个苏东坡迷,真的是出于对苏东坡的热爱才会做这部戏,而且他会非常严谨地对待历史,为了保证制作精良,花钱上从来不打折扣。”王文杰说。
  因此最令他不服气的是,担心收视率不高的论据从何而来。曾经,《苏东坡》卖给山东泰安和潍坊两市地面频道,来检验观众是否还有文化情怀,是否还关注苏东坡这个人。幸运的是,在泰安市播出时,收视率是该台一年中最高。而在潍坊市播出时,收视率仅次于湖南卫视。这两次的证明,也的确给了其他卫视信心。据王文杰透露,今年10月份《苏东坡》终于有望在福建卫视上星。
  “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呢?它的收视率真的不会差,但谁去重视呢?我认为,电视台如果还有一点点文化良知和情怀,就要敢于做这样的事。如果只要收视率,我敢说,越是污七八糟的东西收视率越高。但我们做的是文化传播工作,有责任推出文化大片,让中国人树立民族和文化的自豪感!”王文杰说。
  《人生》
  听话的孩子没糖吃
  杨阳说起2009年拍竣,至今未能播出的根据路遥长篇小说《人生》拍摄的同名电视剧,总是心怀遗憾。原因有二,一是这部向路遥先生致敬的作品遇冷,是今人对一个时代的遗忘;二是她起用新人做主演,但最终未能让他们与观众在荧屏里相逢。
  作为女导演,杨阳是个勇于尝试、不怕吃苦的导演。《人生》是她拍得最辛苦的一部戏。拍摄前,杨阳与作家阎连科去陕北路遥的故乡看景,在路遥生前住过的窑洞里体会先生写书时的情感,恭敬之心更甚,觉得剧本还需要再度完善。从陕北回来后,杨阳和编剧又拿了一年的时间修改剧本,直到第二年夏天才开始拍摄。两年里,她没有再接其他戏,一直熬在一部戏的前期里,用她的话说,路遥先生的作品已然伟大,二度创作者必须要有一个尊敬和谨慎的态度。
  选演员的时候,主创们做了个大胆决定,完全起用新人。这是一批刚从中戏、北电毕业的新生,有的偶有一两部戏的实习经验。《人生》讲述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初,上山下乡的青年返城的故事,一批新鲜面孔恰好能展现那个年代人的青涩和面对新生事物后的憧憬。
  2009年夏天,《人生》剧组进驻陕北某贫困村,酷暑下,演员们全情投入,与当地农民一起做庄稼活,体验生活。那些日子,有时候地表温度高达四十摄氏度,走在外面黄土漫天,住在窑洞里,一不小心便会被毒虫、蝎子咬到。   杨阳说,“我们买了野营帐篷,怕被蝎子咬,每天早晨从帐篷里钻出来就拉上拉链,一收工就钻进帐篷,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就是这么挺过来的,到后来大家完全沉浸到当年的状态里。有一天下大雨,我们在一个塬上拍戏,制片部门说半夜会有泥石流,要求大家马上撤离,大家就是手拉着手站在没膝的泥水里,顶着瓢泼大雨,连滚带爬地上了公路才搭上剧组的车。”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批新演员,他们才有这么多的时间,肯花这么大的心血去投入。有时候想起大家的这一场经历,却是现在的遭遇,还蛮伤心的。”
  这几年来,杨阳在自己的博客为这部戏的命运慨叹,也有很多观众在询问何时播出,她只能无奈地答不知道。她想不通到底是因为路遥先生和他作品的时代一去不返?还是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已经被遗忘在某个角落不能揭开?还是新演员不登大雅之堂?作为创作人,导演和演员们除了全情投入,只能无奈等待。
  那么这部展现改革开放春风吹进贫困山村后,年轻人个人命运与大时代撞击下波澜迭起的作品,为何不被电视台青睐呢?
  其实,《人生》的出品公司最初做项目评估时,公司内部也产生了分歧,有人担心收视率,后来老板问了杨阳的意见。杨阳认为,这部作品是有价值的,因为在改革开放伊始,这个山村的变化非常有代表性,而在大变革下展现的个人精神都是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她看重这部戏的中国精神和人性价值。但她希望投资方不要因为她等了两年而一定投拍,最终决策层也因这部戏的人文价值而决定拍摄。
  因为担心在卫视播出受阻,大家一致认为央视担当着传播主流文化的责任,寄希望于央视平台。据当时内部看片人士反映,剧情故事思想内涵都属精品,大多数人都非常喜欢,但也有人担心收视率,原因是路遥作品离当下生活已远,又是农村戏,且全是新人演出。或许,是这些担心造成了这部戏暂不能与观众见面的命运。
  令杨阳感慨的是,都在鼓励用新演员,用了却是这样的下场;都在鼓励多拍农村戏,拍了,却是这样的结局;都在鼓励严肃创作不要迎合媚俗,在大家严肃而充满激情的创作后,却吃到一颗苦果。
  当然这不单单是《人生》一剧的命运,而是一批文化大剧的遇冷。说到这里,杨阳话锋一转,“很多事不是说一说就罢了,而是要真的做出点什么。我作为导演愿意拿出几年时间去磨一部戏,如果不看作品价值,完全不用等这么久,每年都有很多戏可拍。而我们的电视台呢,是不是可以放弃一下你们那么看重的收视率,而且收视率数据的采样,只有10%左右的大学文化程度,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在迎合什么样人的口味!如果说创作者在遭到冷遇后,放弃了自己的坚守,都去迎合所谓的收视率,那我们个人会更发达,但真正受损失的是谁呢?当我们个人都愿意为此付出的时候,媒体是否更需要警醒和努力?”
其他文献
导演:车径行  编剧:石新生、孟笑光  主演:周显欣、高雅轩、李泰延、李菁、田亮  友情主演:颜丙燕、阎建钢、陈燕民、李路、李大为、陈东村、周伟、崔自默  开机时间:2012年5月  片长:100分钟  出品:北京中视傲然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故事梗概:京城小吃街上,赶车人金三被文物奸商洪河肪驾驶的汽车撞翻,当场毙命。一桩命案揭开一个惊天大案——国宝“昭陵双骏”被盗,双骏在北京神秘失踪,各方人士
期刊
翻开8月份的片单,片子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却不多,《人山人海》算是一部。导演蔡尚君2011年曾凭借此片在威尼斯一举摘得最佳导演银狮奖,这部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公路复仇片”的电影将在8月份登陆内地院线,接受观众检验。而《听风者》则是地地道道的商业谍战片,该片主打“麦兆辉+庄文强+麦家”的“新谍战铁三角”以及“梁朝伟+周迅”的帝后组合,但能否超越之前已获成功的《风声》,还将拭目以待。  8月份上映的国产
期刊
“电视剧收官之作即将播完之时,  心中五味杂陈。  奋战在电视剧中17年,经历了起起伏伏,拍摄了200多集,  无论水平如何,  唯可告慰自己的是至少从未为帝王歌功颂德,  从未赶时髦,努力在思考。  感谢多年来支持我的观众,很幸运生活在这个时代!  我们大银幕见!”  ——滕华涛  有两种人的采访最难做,一是真红的,二是真低调的。前者确乎忙得脚不沾地,后者在精神上多以大师自裁,一句“靠作品说话”
期刊
全民的“限娱”致使本身就乏善可陈的综艺节目状况急转直下,卫视之间已经悄悄达成默契,得好剧者得天下。进而,原本就费力又不太讨好的综艺节目,被挤进了窄巷,发力与不发力都显得两难。当年,《非诚勿扰》掀起婚恋狂潮,后续又有职场角逐,一度风生水起的综艺节目大战,终于在广电总局一声“限娱”令下戛然而止。如今独扛这面文娱大旗,可以与电视剧收视相左甚至居高不下的,也唯有江苏卫视一档飘红三年的《非诚勿扰》。  取7
期刊
中国电视剧市场向来没有规律可言,朝云暮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事情常有。上个月,湖南卫视《青瓷》刚刚遭遇收视率滑铁卢,这个月,滕华涛、鲍晶晶同类型剧集《浮沉》立即咸鱼翻身。现实主义题材剧集,虽然还不至于抢过湖南台强势回归的低幼剧集《天涯明月刀》,但是至少还是发出了声音。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或许主创编导更加年轻,更加平易近人,从底层老百姓思维出发的创作视角,才是关键。  首先必须说到,《浮沉
期刊
暑期档的电视剧大战依然激战正酣,与传统档期不同,这时的题材多以青春成长、偶像励志为题,感受青春飞扬的无限美好。赵宝刚携《北京青年》而来,带领观众体会青春、寻找曾经的自己。《我的经济适用男》则透过80后的爱情观,试图为大家打开感动心灵的爱情经济适用手册。《胜女的代价》则是不折不扣的偶像剧典范,“屌丝女”凭借自己的执著与努力,收获的不仅是事业,更有“高富帅”的爱情。《穆桂英挂帅》除了展现杨门女将的风采
期刊
千万别被片名蒙蔽了,这片子非但没有出现过“人山人海”的镜头,甚至连喧嚣都没有,整部片异常安静、冷冽、收敛。一个源于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属于犯罪题材,却以一种独特的叙事手法,使之散发出兼具荒诞与残酷的现实特质。蔡尚君凭此片拿到去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比起他的导演处女作《红色康拜因》来,《人山人海》显然更成熟,也更节制!  故事几乎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农民的弟弟被人杀了,凶手出逃,哥哥万里追凶,意
期刊
这一年来的王珞丹的关键词是“变化”,莫小闵的小女人腔调、静秋的隐忍、王小红的侠骨柔情、杨佳琪的青涩混杂着坚强……都被她一一呈现。王珞丹用作品证明着自己的多变,却也在心底保留着原初的愿望:做一潭清澈的湖水,投映现实,保持纯粹。  在《搜索》的发布会现场见到王珞丹,粉红上衣白短裙,一派清新柔美,脚上却是一双和衣服完全不搭的运动鞋,只有在上台之前她才急匆匆地把高跟鞋换上,脸上又是她小女孩般的、“卖萌”的
期刊
问题一:随着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等多家电视台的崛起,湖南卫视面临着十年来最大的挑战,请您谈谈湖南卫视近来收视率波动的原因?您认为湖南卫视要重振旗鼓,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调整?  尹鸿:湖南卫视基本上是唯一一个跟全国卫视有差异化竞争的频道,不在晚间的黄金时段播电视剧,而是播自己的综艺娱乐节目,但是受去年年底的限娱令的影响,湖南卫视已经没有节目来填补黄金时段,重新把电视剧挪到了这个时段。这就导致原有的观众
期刊
拍什么?怎么拍?   “唯收视率”困扰着电视剧创作,收视率高的作品不一定优秀,过度重视收视率导致了急功近利。但创作者又不能不重视收视率,从某个角度来看,收视率代表了老百姓对一部作品的喜爱程度。如何将创作者的价值评判、艺术个性与受众的关注点结合起来,是导演们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冷杉:老百姓愿意看的东西永远是真情、真诚、真实。但是编剧在各方面限制下往往表现得特别老实,比如说革命历史题材,尊重的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