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ry_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作为21世标志性的技术手段,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应用,而且也切实提高了行业效率的技术手段,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有较长时间的历史,尤其是在物理这样的理科学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极大地缩减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距离,切实地提高了物理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模拟课堂教学演示,弥补学生实验的不足
  在初中的教学活动中,物理教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学活动,因为物理是以研究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知识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学不可能脱离实践而单纯的进行理论教学,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任务和课程安排的限制,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物理实验,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教学.而且在物理教学中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和没有条件进行的物理实验,都可以通过多媒体仿真实验来进行模拟演示,在多媒体演示过程中,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接近物理实验的知识理解,从而弥补学生物理实验的不足,而且获得很多在真实实验场景下无法观察到的物理规律认知,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如果教师组织学生按照常规的实验方式进行凸透镜成像的教学,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受到实验场地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的成像受凸透镜与蜡烛之间距离远近影响这一重要现象,表现得十分不明显,而这又是在实验中学生亲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对学生的迷惑性会导致学生对成像规律有错误的认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大胆地引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实验演示视频来对这一现象进行近似实验的解释,因为在视频当中,凸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可以从无限远到小于焦距的距离变化,这样一个大幅度的变化,物体在光屏上的大小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就明显的呈现出来了,整个实验过程因为空间的无限扩大而变得简单明了,让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实验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认识的加深.
  2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
  人类的思维习惯是具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成人如此,中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进行物理题的解答过程中,很多不会做的题目,并不是因为学生对物理规律不熟悉、物理知识点不全面,而是因为学生无法理解题目中描述的物理运动是如何进行的,没办法将掌握的物理知识与物理问题结合起来,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向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和感染力强的物理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展示给学生的不是一个静态的物理知识点,而是动态的物理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不光了解了物理规律,更明白了物理规律是如何在具体问题中发挥作用的,让学生既学会了理论知识,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研究“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时,学生对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阻线的长度变化,以及相应的长度变化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比较难以理解,以往教师在面对这样的教学难点时,往往是反复地进行实验和黑板作图,但是由于实验条件限制不可能用电压太高的电流进行实验,所以电阻线长度变化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并不明显,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对线路中的电流影响,用三维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就能够明白在实验中只有电流流过的电阻才真正起了作用,此时在配以滑片移动时电流强弱和电流移动方向的模拟动画演示,学生就能完全明白了滑动电阻器滑片滑动时,对线路可能产生的种种影响和影响机制,就是这样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头疼的抽象物理概念,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就完成了抽象物理概念的学习.
  3运用多媒体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这样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明显是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让课堂的视野一下就开阔起来,让教师的教授过程不再单调枯燥,因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参与,关于物理教学的图片、动画和视频都被引入到物理教学的课堂,仍然是身处同一个课堂,但是学生所能看到的、所能接触到的物理知识的广度、深度和他们的表现形式都极大地提高了.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中,教师需要在黑板上写板书、画图既费时又费力.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只需要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加工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按照教学顺序将课件中的图文呈现出来就可以了,让教师本来需要在上课时间做的“功课”,可以提前到课前完成,减少了因为教师自身原因造成的课堂时间浪费,这样一来教师在课程进行中占用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整个课程的结构变得紧凑,教学速率明显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也相应的提高了,这样学生就必须对教学活动作出快速反应,相应的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例如,在初三第一轮复习《电流定律》这一章时,由于本章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各种仪器和电流规律介绍得最多,而且各个课时之间相互联系复杂,是初中物理教学和复习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依靠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对各种电流仪器和电流规律都有应用的综合性实验图,在实验图中抓住本章的重点进行切入,顺应实验图进行相关知识的梳理和复习.这样一来整个章节的复习就由原来的无从下手,变成从重点入手;由原来的流水账似的复习,变成体系化复习;由原来的分散的知识点复习,变成点面结合的系统复习.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将一整章的内容制作成PPT课件.课件的第一页作为主页将本章中的重要知识点全部点出,并在主页上利用“超链接”将目录与单元内容链接起来,让学生对电流这一章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同时又能对的内容进行了解,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识框架和电流这一章的主体知识体系.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面向教育现代化,面向教育未来的21世纪的教育手段,是物理教学的一个未来发展趋势,但是无论多媒体教学技术如何发展,多媒体教学都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盲目迷信多媒体教学,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物理教学的基本功做好,切实的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其他文献
如今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高铁时代”,一批批农民离开农村冲进城市,捞得一桶桶“金”,于是农村一幢幢别墅拔地而起,一辆辆豪车进入家庭.农村家庭人口分布剧烈的变化着,留守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  留守孩的出现,给教育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他们的的读书压力普遍减小,有的甚至对分数无所谓,爱玩厌学的情绪空前绝后的高涨.在这样恶劣的农村教育环境下,我把学生爱玩的天性与物理课外实验“好玩”特点进行完美的无缝
期刊
虽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要提高教学的效果离不开教师教学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为此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过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我们高中物理教师的反思能力不是很强,为什么会这样呢?本文首先就影响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接着就如何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谈几点笔者的建议,望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什么因素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升  1.1主观因素
实验是物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石,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分组实验,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促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展物理思维,提升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提高演示实验的成功率、信度和可见度  演示实验有着操作方便、现象直观等特点,课堂占时少,但是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等特点,不过演示实验
期刊
自新中国恢复高考以来,我们的教育事业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且仍在持续改进之中.现今学生读书的环境和各方面硬件条件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人们却惊讶地发现,就是在这样优越的受教育条件下,学生的厌学情绪却在与日俱增.细究其中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当老师和家长把一切都安排好时,学生的学习只是在被动地接受,他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体验在绝大多数时候是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在这样一种情势下,学生的
期刊
1概念图在高中复习课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复习课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课型之一,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尤其以单元复习课最为常见.日常教学中,大部分高中物理老师在复习课上还习惯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记笔记为辅的方式,或者伴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会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点没有充分的时间消化、吸收,也就无法很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大部分还沿袭着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物理教学的创新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在此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实现创新发展,接下来笔者对此进行简要探究.  1利用情景教学,加强情感激励  初中物理是一门集知识性、生活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基础课程,通过对现有初中物理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编者在知识点设计和内容
期刊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来说明某一事物,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和比喻的事物(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极相似,但是在整体上又截然不同.比喻的关键在于找出本体和喻体间的极相似点,借助于已知的熟悉的喻体达到对未知的生疏的本体的某种理解或启发,起到触发联想、求同存异的作用.  例如,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为了说明客观并不存在光线,我们可以根据光线和箭的外形相似,
期刊
虽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过初中物理课堂上学生不是自学获得知识的,笔者认为物理知识应该是师生一起构建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学生的认知、能力获得了发展,教师的收获也不小,那么如何实现师生共构相长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放在系统里看教与学  初中物理课堂中,学生与教师构成了一个生态化的学习系统,笔者提倡在教学实践中课程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安排与设计,同构共生.具体有如下几
期刊
最近学校组织“红棉杯”教学竞赛,“磨课”时我去听了两节课:一节物理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节化学课《二氧化碳》.我觉得两位老师都有启发学生的意识,感觉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使学生容易被激发,怎样提问的启发才是更有效的呢?  物理课我就直接说如何突破两个难点的启发的思路.  怎样启发“用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属于探究教学中的“实验设计”环节.我觉得首先应强调:围绕实验目的设计实
期刊
1教材课后习题  题1如图1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金属架CDEF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MN沿框架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运动.t=0时,磁感应强度为B0,此时MN到达的位置恰好使MDEN构成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TP1GW147.TIF,Y#]为使MN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从t=0开始,磁感应强度B应怎样随时间变化?请推导这种情况下B与t的关系式.(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编著普通高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