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好历史人物才能把历史学活,学好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关键。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这种能力是归纳、概括、综合、评价等更高思维能力的基础。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比较方法的运用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比较方法;运用
全球史观认为世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它坚决反对孤立地考察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比较,是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各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寻求其规律。学好历史人物才能把历史学活,学好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关键,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这种能力是归纳、概括、综合、评价等更高的思维能力的基础。抓住一些典型事件和人物进行古今中外的比较,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轨迹,更清楚地理解中国或世界其他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碰撞与冲突,在相互参照中将世界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比较的方法呢?
1.比较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采用文明发展的历史分期,这非常有利于学生比较出同一时期的历史现象,从而认识到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认识到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程度。如在教学中,讲第五单元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一课时,我同时展现了14—16世纪,西方经济生活(家庭作坊)的画面和东方经济生活(景德镇制瓷)的画面,通过对两幅画面的分析,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时期,东西方同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展现出当时东西方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结果却不同,一个将资本主义推向更深更远的发展领域,而另一个却在保守发展中渐渐衰落,通过比较引发学生思考。再比如,通过比较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不难认识到西方世界思想进步、政治上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而同一时期的中国政治腐败,皇权高度集中、经济上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思想上严密控制,八股取士抑制了国人的创造力。通过对比,我们便不难得出关于结论:中国的落后是必然的。
2.比较同一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
人类历史的发展既体现出它的延续性,又表现出它的演进的阶段性。即使是同样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是具有不同特点的。如在讲授建国以后我国的农村政策的变化,从土地改革到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建立人民公社,最后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家庭联产随包责任制。通过对农村政策变化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村政策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农村政策背景、特点以及造成的结果是不相同的。同样的例子还有亚洲经济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在不同时期开放的格局演变等,通过对这类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整个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学生区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从而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
3.比较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件
这类历史事件可以选择发生在同一国家,例如: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性质上看都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的运动,都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深刻的影响,但各自的表现形式、历史影响等却不尽相同。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希望通过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但由于维新派的弱小以及妥协性最终导致了失败,而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场运动的最终终结果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却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两者都对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却未能带领中国走向独立。像这样的历史事件还有很多,如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这类历史事件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国家,如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虽然在不同国家,革命的对象也各不相同,英法是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而美国则是推翻殖民统治,结果也各不相同,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民主共和制,但是这类革命的最终影响却是相似的,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对这类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着重在于弄清它们究竟有哪些联系和区别,进而更加明确它们在该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影响,理解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然而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历史事件,表面看似性质相同,但是只有经过比较分析之后,我们才能更准确得出关于这类事件的真正性质,如哥伦布航海和郑和下西洋的比较,表面看两者都属于航海事件,都属于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是仔细分析其实这两者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郑和下西洋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欧洲人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掠夺财富,特别是香料和金银。性质:郑和下西洋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属于资本原始积累的范畴。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此后,中国的远洋航行几乎销声匿迹。新航路的开辟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4.结论
以上笔者根据自已的教学经验,归纳了通过比较认识历史的方法。当然在教学中,教学方法是不拘一格的,只要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够更真实客观,更全方位开放地向学生展示历史的方法,我们都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
参考文献:
[1]肖卫兵.论中学历史教学的讲授技巧[J].苏州教育学报.2014(06).
[2]李冬梅.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J].中学历史教学.2013(05).
[3]陈贺军.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时代创新[J].陕西教学.2014(08).
作者简介:曾跃慧(1983.11-),女,浙江溫州人,教育硕士,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比较方法;运用
全球史观认为世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它坚决反对孤立地考察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比较,是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各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寻求其规律。学好历史人物才能把历史学活,学好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关键,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这种能力是归纳、概括、综合、评价等更高的思维能力的基础。抓住一些典型事件和人物进行古今中外的比较,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轨迹,更清楚地理解中国或世界其他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碰撞与冲突,在相互参照中将世界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比较的方法呢?
1.比较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采用文明发展的历史分期,这非常有利于学生比较出同一时期的历史现象,从而认识到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认识到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程度。如在教学中,讲第五单元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一课时,我同时展现了14—16世纪,西方经济生活(家庭作坊)的画面和东方经济生活(景德镇制瓷)的画面,通过对两幅画面的分析,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时期,东西方同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展现出当时东西方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结果却不同,一个将资本主义推向更深更远的发展领域,而另一个却在保守发展中渐渐衰落,通过比较引发学生思考。再比如,通过比较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不难认识到西方世界思想进步、政治上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而同一时期的中国政治腐败,皇权高度集中、经济上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思想上严密控制,八股取士抑制了国人的创造力。通过对比,我们便不难得出关于结论:中国的落后是必然的。
2.比较同一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
人类历史的发展既体现出它的延续性,又表现出它的演进的阶段性。即使是同样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是具有不同特点的。如在讲授建国以后我国的农村政策的变化,从土地改革到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建立人民公社,最后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家庭联产随包责任制。通过对农村政策变化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村政策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农村政策背景、特点以及造成的结果是不相同的。同样的例子还有亚洲经济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在不同时期开放的格局演变等,通过对这类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整个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学生区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从而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
3.比较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件
这类历史事件可以选择发生在同一国家,例如: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性质上看都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的运动,都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深刻的影响,但各自的表现形式、历史影响等却不尽相同。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希望通过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但由于维新派的弱小以及妥协性最终导致了失败,而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场运动的最终终结果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却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两者都对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却未能带领中国走向独立。像这样的历史事件还有很多,如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这类历史事件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国家,如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虽然在不同国家,革命的对象也各不相同,英法是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而美国则是推翻殖民统治,结果也各不相同,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民主共和制,但是这类革命的最终影响却是相似的,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对这类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着重在于弄清它们究竟有哪些联系和区别,进而更加明确它们在该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影响,理解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然而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历史事件,表面看似性质相同,但是只有经过比较分析之后,我们才能更准确得出关于这类事件的真正性质,如哥伦布航海和郑和下西洋的比较,表面看两者都属于航海事件,都属于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是仔细分析其实这两者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郑和下西洋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欧洲人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掠夺财富,特别是香料和金银。性质:郑和下西洋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属于资本原始积累的范畴。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此后,中国的远洋航行几乎销声匿迹。新航路的开辟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4.结论
以上笔者根据自已的教学经验,归纳了通过比较认识历史的方法。当然在教学中,教学方法是不拘一格的,只要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够更真实客观,更全方位开放地向学生展示历史的方法,我们都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
参考文献:
[1]肖卫兵.论中学历史教学的讲授技巧[J].苏州教育学报.2014(06).
[2]李冬梅.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J].中学历史教学.2013(05).
[3]陈贺军.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时代创新[J].陕西教学.2014(08).
作者简介:曾跃慧(1983.11-),女,浙江溫州人,教育硕士,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