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式轻型冲锋枪研制始末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s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1985年式7.62mm轻型冲锋枪(简称85式轻型冲锋枪)是208所和9616厂共同研制、现由工厂批量生产的系列产品。该枪于1985年批准设计定型,1987 年批准生产定型。该枪获得诸多殊荣,被评为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列为国庆40 周年阅兵项目之一。
  85式轻型冲锋枪结构简单,质量轻,射击精度好,性能可靠,携带使用方便,是我军特业分队和武警部队及特种兵使用的个人武器。本文作者之一曾参加该枪研制,对研制始末颇为了解,特撰写此文。
  
  立项
  
  85式轻型冲锋枪的研制工作始于1970年代末。当时从国外轻型冲锋枪的发展情况看,在1960年代就出现了捷克M61式7.65mm微型冲锋枪、波兰Wz63 式9mm轻型冲锋枪和美国英格拉姆M11式微型冲锋枪。到1970年代末,在危地马拉市场上出现了SM-9(SM-90)式微型冲锋枪,而且美国又研制出9mm MP-2式、9mm卡姆、斯太特X911式和9mm萤火虫Ⅱ式等几种微型冲锋枪。从国内来讲,虽然已设计定型了79式7.62mm轻型冲锋枪,但轻武器定型委员会在批准 79式7.62mm轻型冲锋枪设计定型时指出:对该枪存在结构复杂、工艺较差、理论射速高和弹匣容弹量少等问题拟在研 制二代新枪时加以解决。于是,208所根据轻武器定型委员会的指示精神,根据总后军械部的文件要求,于1979年2月8 日宣布成立由5人组成的“轻型冲锋枪二代”研制小组,并明确提出要突出结构简单和工艺性好,指出主攻方向是提高工作可靠性和保证寿命,要求把基础工作搞扎实一些、原理性工作多做一些、研制周期尽量短一些。据此,研制小组立即行动、分工协作、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多文案论证工作。
  
  多方案论证
  
  当时对论证提出了几点基本要求:一是将79式7.62mm轻型冲锋枪1 000发/分的理论射速降为800发/分;二是将79式7.62mm轻型冲锋枪20发直弹匣改为30发弯弹匣;三是将79式7.62mm轻型冲锋枪5000发的全枪寿命提高到8000发;四是将79式7.62mm轻型冲锋枪0.5%的故障率降为0.3%;五是将79式7.62mm轻型冲锋枪R50 为14cm和R100为28cm分别降至R50 为11cm和R100为22cm;六是简化结构、改善工艺;七是减轻全枪质量。根据上述要求,项目组进行了多方案论证,其中有3种导气式方案,即导气室为静力式、截流膨胀式和间隙开锁式,有4种自由枪机式方案,即半机匣盖式、惯性撞击自由枪机式、自由枪机式直动击锤和自由枪机式圆筒机匣方案。通过初步论证,导气式3种方案均被放弃;而在自由枪机式方案中,决定选择以自由枪机式直动击锤为主、以自由枪机式圆筒机匣为辅两个方案。
  自由枪机式直动击锤方案。先作摸底试验,用79式冲锋枪堵住导气孔,机心和机框焊接在一起并增加质量,经初步试验表明:机构动作基本可靠,无炸壳、断壳和裂壳等现象,熏烟较严重,增大枪机质量和加大枪机行程都可降低射速,为保证自动机工作可靠需有足够的复进到位能量,故设计复进簧时其工作能量不应低于4J。在初步试验的基础上,1980 年5月完成最初方案,1981年2月加工试制了两支样枪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降低理论射速,且射击精度较好。但枪机、击锤、机匣、复进簧导杆等相互配合关系较复杂,造成特种条件下射击故障较多,且零件易破损。不过,该方案全枪结构设计比较合理,外形美观大方,如能进一步优化设计,提高可靠性,可作为工程设计的方案之一。
  自由枪机式圆筒机匣方案。该方案于1979年7月设计了只能连发的试验枪,1980年1月加工试制了两支枪进行了试验。在试验基础上,1981年又设计并加工出两套可以单发和连发的发射机构做了补充试验。在对该枪进行了全面试验后表明:该方案主要结构简单,工艺性好,自动机工作可靠,射击精度较好,理论射速比79式轻型冲锋枪低,全枪寿命比79 式轻型冲锋枪高。但总体考虑,全枪结构还不够完善,勤务使用尚有欠缺,外形不够美观,进一步改进设计后可作为工程设计方案之一。
   通过多方案论证:自由枪机式直动击锤方案和自由枪机式圆筒机匣式方案较好,经过项目组进一步分析研究,决定将这两个方案转入工程设计。
  
  优化设计
  
  1982年3月1日讨论研究了总体方案安排,自由枪机式直动击锤方案与自由枪机式圆筒机匣方案并驾齐驱,两种方案各加工4支轻型冲锋枪和一支微声冲锋枪进行对比,经调试和对比试验证明:自由枪机式直动击锤方案的第二个循环,不仅出现卡壳、卡弹等较多故障,而且仍有零件破损,各项性能指标等总体情况不及自由枪机式圆筒机匣方案第一循环理想。
  方案的最终确定。1982年9月29日经专家研讨,决定集中精力搞自由枪机 式圆筒机匣方案,并着手对一系列关键技术分别进行优化设计。该方案从结构来说,机匣、枪托均采用无缝钢管,枪机(前端面弹底窝铣出固定式击针)、节套、尾铁等主要零件均采用圆柱回转体;从工艺来看,多采用钢板冲压件和焊接、精密铸件等多种工艺,不仅保证了结构简单、工艺性好,而且还带来成本低廉等许多优点。因其结构简单,在很多人眼里就如同一支玩具枪,但就是这样一支样枪,实弹射击10045发(远超过 8000发的寿命指标),不仅圆满完成了第一循环的各项摸底试验,而且也决定了项目组将此方案进行到底的信心。
  枪机质量和自动机行程的确定。 项目组通过摸底试验表明,枪机质量在200~700g之间均可完成自动循环任务。但根据800发/分左右的理论射速要求,项目组对枪机质量分别为400g、450g、 500g、550g、600g、650g和自动机运动行程为80mm、90mm、100mm、110mm、 125mm、150mm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搭配,最终选定了枪机质量550g和自动机行程 100mm。
  解决走火问题。针对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容易走火的缺点,设计了拉机柄保险,射手用左手握枪,右手对复进到位的拉机柄只要做一个“压转”90°的简单动作,就可以将枪机牢固地锁在机匣上,任凭是勤务使用中的跌落试验或军事训练中的摸爬滚打及实战中的跳跃等各种场合,都不会发生走火现象。
  解决单打连问题。针对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容易出现单打连的故障,项目组对发射机构进行了多方案优化设计:有捷克58式冲锋枪的发射机构、79式轻型冲锋枪的发射机构、64式微声冲锋枪的发射机构、自由枪机式直动击锤方案的发射机构、靠扳机行程长短控制单/连发的双推杆发射机构、单推杆发射机构和双推杆发射机构等。最后选定了由两个推杆分别控制单发和连发的双推杆发射机构,这就从结构上避免了出现单打连的可能性,为保证将故障率控制在指标要求的0.3%以内奠定了基础。
  复进簧的设计。85式轻型冲锋枪的复进簧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圆柱螺旋压缩弹簧,但其簧力调整到合适范围却是通过多次优化设计和摸底试验而得到的结果。
  弹匣设计。原设计85式轻型冲锋枪和85式微声冲锋枪采用适合不同弹种的两种弹匣,当时对弹匣的最高点到弹膛中心的距离和前后位置、供弹角、报弹口长度和宽度、归中筋和前/后筋、托弹板和托弹簧等都进行了优化设计。但在85式微声冲锋枪已通过国家靶场设计定型试验后的“8411”会议上,军方突然提出4个问题:一是弹匣两枪通用;二是回转体的枪机和尾铁增设定位机构,以便于夜间分解结合;三是快慢机扳把改在右侧(原设计在左侧)以便于用握枪的右手食指扳动快慢机;四是通条随枪带。对此,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变动大(原项目组参加全过程论证的5 人只剩下的1人和后来补充的几位新同志),但项目组下定决心解决这4个问题,其中弹匣两枪通用最难解决,它要适合弹长相差2mm的51式手枪弹和64式微声手枪弹,适合弹头形状分别为平头(51式改进弹)、尖头(64式微声手枪弹)、圆头(51式钢珠改进弹)和卵形(51式手枪弹)的4种枪弹。最终通过弹匣内腔前/后尺寸和供弹路线等关键部位的优化设计,较好地完成了军方提出的两枪弹匣通用等4个新要求。
     枪托的设计。枪托优化设计重点体现在方案选择和结构设计上。在方案选择上,有无托、向上和向下折叠、向左和向右折叠等,通过对比和勤务性能等综合考虑,选择了向右折叠。在结构上突出了两点:其一是采用了前方和尾铁铆接、后方与托底板焊接的单杆无缝钢管,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存放通条,实现了通条随枪带的要求;其二是枪托折叠后的限制卡笋有磨损自动补偿的作用,可以使枪托始终保持最小的晃动量,有利于提高设计精度。
  另外,在减轻质量、能量合理分配、美化外形和提高可靠性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设计。所以,在1984年9月20日~10月24日第一次进国家靶场就完成了85 式轻型冲锋枪的变型枪85式微声冲锋枪的设计定型试验任务。至于85式轻型冲锋枪因扳机不复位而打道回府了。在1985年5月10日~5月29日第二次进国家靶场进行设计定型试验时,又因扳机不复位和连发挂机而停试。项目组总结前两次试验的教训,又对发射机构的可靠性进行了专题攻关和优化设计,最后于1985年8月20日~8月30日只1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国家靶场的全部设计定型试验任务,创造了当时最短的研制周期(1982年1月6日~1985年8月30日,不算方案论证仅3年多的时间)和最短的试验时间(10天),并于1985年12月27日由轻武器定型委员会批准了设计定型而命名为1985年式7.62mm轻型冲锋枪。
  
  激烈竞争
  
  当时同时参加研制的单位就笔者知道的有4家。即208所和9616厂共同研制的轻型冲锋枪,另外还有126厂仿制的芬兰9mm杰迪-玛蒂克轻型冲锋枪、9726厂仿制的波兰9mm Wz63(PM63)轻型冲锋枪和5206厂仿制的以色列9mm乌齐轻型冲锋枪等。显然,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其他几个厂家都是仿制外国的冲锋枪,只有我们是自行设计,难度大,压力也很大。但是,项目组按照领导机关“把基础工作搞扎实一些、原理性工作多做一些、研制周期尽量短一些”的要求,发挥厂、所相结合的优势,奋发图强,进行多方案论证和优化设计等,终于抢先完成了设计定型任务,使85式轻型冲锋枪不仅被列为我军的制式装备,而且还被列为国庆40周年的13个阅兵项目之一, 并为生产厂家赢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其他3家单位研制的冲锋枪各有缺陷,最终出局。其中:
  126厂仿制的芬兰9mm杰迪-玛蒂克轻型冲锋枪在进国家靶场进行设计定型试验时,由于机构动作不可靠而出场。
  9726厂仿制的波兰9mm Wz63(PM63)轻型冲锋枪在国家靶场进行设计定型试验时,因可靠性差和弹匣等零、部件不能互换而遭淘汰。不过,该枪后来进行了外贸设计定型,被命名为82式轻型冲锋枪。
  5206厂仿制的以色列9mm乌齐轻型冲锋枪最终也走向了外贸设计定型之路。
  85式轻型冲锋枪能在几家单位推出的冲锋枪中胜出,这里包含着项目组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是大家发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而结出的辉煌果实。
其他文献
  
期刊
运动枪弹发展到今天,似乎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了。然而,看到霍纳蒂制造公司最近推出并为众多枪械生产厂商迅速追捧的0.17英寸(4.32mm)边缘发火式枪弹,突然为之一振,给人一种柳岸花明的感觉。这么小的口径、这么轻的弹头,过去只是作为打鸟、猎鼠用,现在居然能达到具有和自卫手枪相当的枪口动能、和小口径步枪类似的杀伤效应,即使作为军用枪弹对付100m左右无防护有生目标也绰绰有余……     0.17英
期刊
奥地利斯太尔M9A1 9mm手枪     斯太尔-曼利夏公司在这次展会上推出的M9A1是配用塑料握把与套筒座的新型手枪。该枪与2004年6月在法国举办的欧洲萨托利国际防务展上展示的斯太尔M9(上图及左下图的上枪)不同,去掉了扳机前方套筒座上的扳机开口部位盖板(左下图的下枪)。M9A1与原型枪M9结构上基本相同,都是配用塑料握把与套筒座的手枪,但套筒座前端下面的附属导轨形状不同,M9的下导轨是斯太尔
期刊
03式5.8mm折叠托自动步枪经过7年艰辛的研制,于2003年12月设计定型,它以5.8mm枪族的最后一位成员的身份隆重登场,其各方面性能均达到了战术技术指标要求,质量轻、操作舒适、精度高、外形美观大方。   03式折叠托步枪外形上与昙花一现的 87A式5.8mm步枪有神似之处,这是由于最开始的论证重点解决的是在5.8枪族之间零部件通用化以及瞄具设置的技术难点,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发现无托结构很难
期刊
  
期刊
二战期间著名的武器装备数不胜数,其中有一把著名的战斗匕首,它的出现影响了整整一代匕首的设计风格,而且它的诞生地是中国的上海。这把战斗匕首就是费尔白恩-西克斯匕首,也称为F-S战斗匕首。这其中的来龙去脉,还要从当时上海特殊的历史背景说起。   由于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在随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并允许外国在上海设立租界。后来,随着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程度的不断加深
期刊
自2003年4月1日起生效的德国《武器管理法》规定,今后枪支及与之相关的物品允许采用全自动军用枪的外观。因此这就给玩具枪、高档模型枪,亦或用于打猎和体育射击的枪械开辟了一片天地。这一法规的出台对欧美轻武器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一时众说纷纭。许多“道德卫士”称其为“打开潘多拉之盒”,而“惟利是图”的军火公司和众多的枪械爱好者则持肯定态度。     前法规中的枪械外观条款
期刊
中国M99式12.7mm半自动狙击步枪和M98型步兵火力突击车顺利通过军贸鉴定    2005年4月7日,中国保利科技有限公司和国营9656厂等单位联合研制的用于出口的M99式12.7mm半自动狙击步枪和M98型步兵火力突击车军贸鉴定审查会在北京顺利召开。这意味着我国半自动大口径反器材步枪和步兵火力突击车将走出国门!   M99式12.7mm半自动狙击步枪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研制至今, 历时5年
期刊
许多国家的特工都装备有微声手枪,常见的微声手枪均在枪管前加装消声器,而俄罗斯PSS 7.62mm微声手枪却独辟蹊径,采用一种不同于常见的消声器结构的消声弹。那么,PSS微声手枪与带有消声器的微声手枪有何异同之处?还是让我们从本文中寻找答案吧……   微声手枪大多采用消声器。常见的消声器有两种:一种是安装在枪口,另一种是和枪管结合成一体。在第一种消声器中,其消声原理是,膛内的火药燃气流出枪口后经过消
期刊
美陆军最近发布了可使人员暂时失能的小口径非致命弹药的征求建议书。小口径非致命弹药是一种可从霰弹枪或榴弹发射器等便携式武器发射的弹药,最大射程100m。触发起爆后,无需直接接触到人员就可对7m之内的人员产生电晕眩效应。征求建议书并没有详细指出弹药是否必须达到所要求的性能。但由于需要控制有效作用区域(半径为7m)外的负面效应,弹药的弹道误差应尽可能小。   美陆军研究发展与工程司令部计划于2005年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