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一条鲶鱼,沙丁鱼就会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就能解决沙丁鱼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心理学概念———“鲶鱼效应”。鲶鱼效应告诉我们:压力可以带来活力。
鱼是这样,人亦如此。适度的压力往往可以给人以适度的紧张感、忧患意识,使我们精神高度集中,思想活跃敏捷,行动高效有力。那么,对于即将走入“战场”的高三学生而言,“高考”在他们面前放了几条鲶鱼呢?
一、心理压力现状调研
为切实掌握高三学生学习压力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在离2013年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候,笔者面向116位学生发放了一份“学习压力自我测评调查问卷”,并对其中的32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能够积极应对,在饮食方面、学习状态、情绪掌控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调节控制能力,能巧妙化解高考带来的心理压力。
同时,有19%的学生学习压力程度明显过高,而且多集中于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的部分学生身上。他们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以下现状:食欲不振,肠胃功能紊乱;睡眠质量差,甚至个别同学出现失眠现象;经常感觉身心疲惫,神经绷得很紧;情绪焦虑,缺乏自信;人际关系敏感紧张,甚至出现矛盾冲突现象等等。看来,在这些学生的周围游的“鲶鱼”已不是一条,而是一群。高考给他们带来了过多的压力,他们已经进入到了“心理高原期”。
二、压力失衡根源探究
1.过高的自我期望
有些学生本身知识基础不是很深厚,并且学习方法科学性不足,能力有限,竭尽全力方才取得较好成绩。但由于周围同学的优秀,可攀比的、可竞争的对象太多,同时对自我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认为自己应该比现状更突出、更出色,这样往往会产生许多消极的想法与心理暗示,势必会加剧紧张的心态。学习目标太高,就会因为难以达到而增加焦虑感。学习目标不能达成的次数越多,焦虑程度就会越重,渐渐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迷失自我,自信心缺失,学习做事都没有底气。长期缺乏成就感,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形成自卑心理。
2.过度的家庭压力
迫于当下社会竞争激烈的现状,有的家长给孩子强行制定过高,甚至遥不可及的高考目标,且经常以言语相逼,抑或苦口相劝;有的家长给孩子以过度的关心,或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或为了照顾孩子辞职在家,或租房陪读,做孩子的专职“保姆”。心理学专家、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严红认为:“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很清楚,父母会无条件为自己提供最好的条件,但倘若自己学习成绩欠佳,反而会产生心理落差,形成隐形的压力源。”家长一味的约束或者过分的担忧,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3.频繁的考试排名
现在大部分高中每学期都有名目众多的各类考试,频繁的考试意味着频繁的成绩排名,意味着频繁的实力竞争,也意味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虽然通过排名,确实可以让学生找准位置,了解彼此间差距,激发学习积极性,找到奋斗目标。但同时,成绩排名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
4.紧张的人际关系
高三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自觉性、批判性等品质已比较成熟,他们大多非常在意教师、同学的关注和评价,但同时又有自己主见,会挑战教师的“权威”,在与同学交流时会坚持己见,甚至有点偏执顽固。而且,由于高三学生所处学习时段的特殊性,学习时间非常紧张,也导致了他们平时沟通的匮乏,所以误解、矛盾、摩擦等问题较以前有所增多。另外,学习成绩差异造成的相互竞争、嫉妒心理,往往也会让学生的人际关系比较紧张。
三、压力调控策略举隅
其实,学习压力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压力程度适度,则能很好地促进学习效率提升;压力程度越低或越高,学习效率都会越低。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而言,能尽早、及时找到有效、科学的压力调控策略非常重要,而且必要。方法有很多种,但只有“对症下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针对自我期望过高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要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有适当难度,这样才具备激励价值;学习目标应有梯度,易于实现;学习目标应有弹性,可灵活调整;目标应具体,便于量化。针对家庭压力过大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要学会与家人沟通交流。因此还可以建议他们与人交往时就要注意一些细节,不能傲慢、虚伪、轻浮、卑怯、谄媚,要尊重他人,言谈得体。针对成绩偏弱、缺乏自信的学生,可以教给他们科学、有效地树立强大自信心的方法。如掌握学习技巧,增强竞争实力;不要盲目攀比,关注个人优势;积极自我暗示,学会快乐微笑。
鱼是这样,人亦如此。适度的压力往往可以给人以适度的紧张感、忧患意识,使我们精神高度集中,思想活跃敏捷,行动高效有力。那么,对于即将走入“战场”的高三学生而言,“高考”在他们面前放了几条鲶鱼呢?
一、心理压力现状调研
为切实掌握高三学生学习压力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在离2013年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候,笔者面向116位学生发放了一份“学习压力自我测评调查问卷”,并对其中的32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能够积极应对,在饮食方面、学习状态、情绪掌控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调节控制能力,能巧妙化解高考带来的心理压力。
同时,有19%的学生学习压力程度明显过高,而且多集中于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的部分学生身上。他们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以下现状:食欲不振,肠胃功能紊乱;睡眠质量差,甚至个别同学出现失眠现象;经常感觉身心疲惫,神经绷得很紧;情绪焦虑,缺乏自信;人际关系敏感紧张,甚至出现矛盾冲突现象等等。看来,在这些学生的周围游的“鲶鱼”已不是一条,而是一群。高考给他们带来了过多的压力,他们已经进入到了“心理高原期”。
二、压力失衡根源探究
1.过高的自我期望
有些学生本身知识基础不是很深厚,并且学习方法科学性不足,能力有限,竭尽全力方才取得较好成绩。但由于周围同学的优秀,可攀比的、可竞争的对象太多,同时对自我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认为自己应该比现状更突出、更出色,这样往往会产生许多消极的想法与心理暗示,势必会加剧紧张的心态。学习目标太高,就会因为难以达到而增加焦虑感。学习目标不能达成的次数越多,焦虑程度就会越重,渐渐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迷失自我,自信心缺失,学习做事都没有底气。长期缺乏成就感,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形成自卑心理。
2.过度的家庭压力
迫于当下社会竞争激烈的现状,有的家长给孩子强行制定过高,甚至遥不可及的高考目标,且经常以言语相逼,抑或苦口相劝;有的家长给孩子以过度的关心,或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或为了照顾孩子辞职在家,或租房陪读,做孩子的专职“保姆”。心理学专家、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严红认为:“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很清楚,父母会无条件为自己提供最好的条件,但倘若自己学习成绩欠佳,反而会产生心理落差,形成隐形的压力源。”家长一味的约束或者过分的担忧,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3.频繁的考试排名
现在大部分高中每学期都有名目众多的各类考试,频繁的考试意味着频繁的成绩排名,意味着频繁的实力竞争,也意味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虽然通过排名,确实可以让学生找准位置,了解彼此间差距,激发学习积极性,找到奋斗目标。但同时,成绩排名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
4.紧张的人际关系
高三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自觉性、批判性等品质已比较成熟,他们大多非常在意教师、同学的关注和评价,但同时又有自己主见,会挑战教师的“权威”,在与同学交流时会坚持己见,甚至有点偏执顽固。而且,由于高三学生所处学习时段的特殊性,学习时间非常紧张,也导致了他们平时沟通的匮乏,所以误解、矛盾、摩擦等问题较以前有所增多。另外,学习成绩差异造成的相互竞争、嫉妒心理,往往也会让学生的人际关系比较紧张。
三、压力调控策略举隅
其实,学习压力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压力程度适度,则能很好地促进学习效率提升;压力程度越低或越高,学习效率都会越低。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而言,能尽早、及时找到有效、科学的压力调控策略非常重要,而且必要。方法有很多种,但只有“对症下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针对自我期望过高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要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有适当难度,这样才具备激励价值;学习目标应有梯度,易于实现;学习目标应有弹性,可灵活调整;目标应具体,便于量化。针对家庭压力过大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要学会与家人沟通交流。因此还可以建议他们与人交往时就要注意一些细节,不能傲慢、虚伪、轻浮、卑怯、谄媚,要尊重他人,言谈得体。针对成绩偏弱、缺乏自信的学生,可以教给他们科学、有效地树立强大自信心的方法。如掌握学习技巧,增强竞争实力;不要盲目攀比,关注个人优势;积极自我暗示,学会快乐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