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动作在山西体育职业学院羽毛球专项课教学比赛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并采用实验教学实验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对山西体育职业学院羽毛球专项课教学比赛进行比较分析,合理使用假动作,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关键词: 羽毛球专项课教学比赛 假动作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羽毛球运动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美誉度和极强的影响力。羽毛球运动的特点之一是球在每方场区空间的时间只有几秒钟,并且要求运动员尽量在高点将球击到对方的场区内,而运动员从看到对方动作到大脑作出反应,再支配身体采取相应的反应措施,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说需要一段“反应时间”。[1]这就对运动员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要求运动员在球从对手击出的同时,迅速、准确地判断来球的方向和位置,按照自己的战术意识起动,将球击到对方的场内。在羽毛球实践中,假动作是最为常见又最具有观赏性的,球员利用娴熟的技术和手法演变出各种匪夷所思的假动作,来迷惑对手的判断,出奇制胜的效果更使人印象深刻。假动作是对抗性竞技项目技术中较特殊的一种。假动作在这些项目竞赛中的合理运用,将使个人的攻防战术更加完美,并可弥补身体条件上的不足;由于羽毛球是高策略的开放性运动项目,对策略能力要求较高。羽毛球运动在球类项目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掌握假动作是羽毛球运动中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动作。因此,研究羽毛球的假动作是认知运动决策的理想窗口之一。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2009级羽毛球专修班1班、2班共四十名学生。
  1.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进行研究。
  1.2.3教学实验法:以山西体育职业学院2009级两个羽毛球专修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班人数和对照班人数各20人,实验前进行前侧,检查两个班无明显差异。实验时间为期8周的教学实验,每周三次课,每次90分钟。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羽毛球教学训练,实验班在传统教学的基础辅助并加以引导和训练假动作技术的方法教学;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时数、场地、器材、测试标准相同。教学内容为发高远球、吊球、挑球、杀球比赛及基本的理论介绍,为避免实验者效应,实验采用单盲实验法以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应。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对比
  从数据分析可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相同的教学时间,运用不同的教学技术的实验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比赛成绩由教学前无明显差异转为教学后差异显著,进一步证实了实验组的训练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教学比赛,实验组的同学的抢攻意识,假动作技术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从比赛成绩来看,假动作技术在羽毛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得分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比赛的胜负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技术水平、战术意识、心理调节、体能调节等,而假动作技术更是具体体现了羽毛球的快、狠、准、活的理念。
  运动实践表明,由于训练程度的不同和个体差异,每个运动员在技术上总有其长处和短处,因此,在假动作运用中应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制约对方,这样才会有较好的效果。这就是说,一般应以自己技术上的短处为第一动作(假动作)而以自己的长处为真动作,这样,在假动作奏效后可以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攻击,否则即使假动作完成得很好,已捕捉到战机,也可能由于技术上的因素影响,而造成实际上的攻击无效[4]。
  2.2假动作的定义
  所谓的假动作就是为了隐蔽自己所要达到的动作意图,运用其他动作技术的假象来迷惑和调动对方视觉和本体感觉,使其产生错误的判断或失去身体重心的平衡,以取得时间、位置、空间、距离等有利条件,为实现自己的真正目的服务的技术。假动作的实质是获得与对手之间的时间差与空间差。如在羽毛球比赛中,做跳起劈杀后场的假动作,实质却是轻吊网前,对方误判为劈杀后场,而到后场去接球,造成对方的空间感觉偏差,从而占据比赛的主动。
  事实上,假动作广泛存在于各对抗性竞技项目中。将假动作分成“一致性假动作”和“非一致性假动作”两大类。两者的区别在于:非一致性假动作是运用动作假象来迷惑对方,造成对方判断失误,然后取得有利于自己的战机。
  2.3在羽毛球比赛中运用假动作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2.3.1任何时候都要脚下到位,最好是提前到位。假动作技术在比赛运用中如果出现失误应该注意心理调节,不要因此而受影响,要自我控制,在比赛中稳定,有效地集中分配和转移注意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3.2比赛中运用假动作技术应该坚决果断,三分手法七分步伐。及时调整心理适应比赛更好地把握比赛的节奏;及时抢攻正确的移动步伐来确保起成功率;在比赛中要控制手上的动作幅度,尽量不要有多余的动作,保持动作的一致性。
  2.3.3假动作与下一动作的衔接一定要快速流畅,这样才能达到假动作的效果。正确有效的建立信息反馈、合理体验动作训练的连续性,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在比赛中运用假动作,其最终目的是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的局面、有利于进攻或防守,故而在运用中特别要注意时机的把握,切不可滥用假动作以至于失掉有利战机。
  3.1.2在做假动作时,要注意观察判断,随机应变,善于用真真假假来迷惑对手。
  3.1.3不要出现多余的假动作。运用假动作时力求做到简练、快捷、实用,以免贻误战机。当察觉到对方左面防守能力较强时,可以以右边进攻为真动作,使对方不得不以其弱点来防守,取得技术上的主动。
  3.1.4假动作要做得逼真,以防被对方识破。假动作是广泛存在于对抗性竞技项目中较为特殊的技术,在运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使用“假动作”,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3.2建议
  3.2.1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动作的一致性。提高击球的质量,控制比赛的节奏,高低球配合时以低球为主,快慢球配合时以快球为主,力量轻重结合时以中球为主,真假动作结合时以真动作为主,但要保持动作的一致性。
  3.2.2不断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和培养良好的判断能力,加强比赛意识和善于总结提高。培养积极稳定的心态,建立正常的自信心,融会科学的教学训练方式和传统的教学训练方式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2.3由于教学对象羽毛球运动接触的时间有限,授课时间短,教学中专门练习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学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其假动作的成功率,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强调羽毛球运动的韵律和节奏感。
  
  参考文献:
  [1]范旭东.表现训练法在羽毛球网前球技术教学中应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
  [2]朱建文.羽毛球假动作的运用于实战研究张迎春[J],运动训练,2009,(1).
  [3]陈金刚.羽毛球步法技术的教学探讨[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
其他文献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之一。PCV2是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皮肤苍白或黄疸。PPV和PCV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前导入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所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能够敢于开口说英语,乐于说英语,主动地创造性地运用英语交流、表达思想,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利用好英语课前五分钟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这五分钟的热身创造一个英语课堂气氛,将学生的思维、注意力引导到课堂上来,进入接收新信息的积极状态。在这5
美,并不是文学和艺术的特有领地,它同样属于新闻这门学科。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新闻则正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真实、典型的反映。因此,新闻具有其美学特征是一种必然。新
近几年来,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驱动着名优茶生产健稳发展,而名优茶生产的发展又带动了茶树良种的推广,台州一些茶农自行茶树良种短穗扦插,繁育茶苗,成片或利用山边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对高中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八级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表述。在阅读能力方面,作为高中英语教学导向之一的高考要求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们注意到,近年来的阅读理解分值加大了,材料长度比以往有所增加,题材涉及方面更加广泛,词汇要求有大幅度的扩大,而考查的题目也变得更加灵活,难度加深。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便显得尤为重要。
摘 要: 教学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近年来在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的教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它既是师资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又是在职教师自我完善的捷径。本文从教学行动研究的原理、过程、方法及个案研究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这种研究方法在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和自我完善过程中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教学行动研究 小学高年级 英语阅读教学 应用    近年来
羊消化道线虫病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的寄生虫病,化学药物对该类疾病的防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期单一频繁使用驱虫药会使寄生虫产生抗药性,造成更为巨大的损失。鉴于新疆发
农村初中学校生源大多来自农村,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想讲讲不出,想听听不懂,从而产生挫折感,逐渐对英语丧失信心,放弃努力,导致学习成绩降低,在英语课堂上感到乏味、厌烦,开小差,干别的事情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始了提高英语学困生学习成绩的研究,想通过这一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困生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分析  1.学生基础方面。  农村家庭收入较低,大部分
交流杂散电流的发现自1981年10月我们在阳泉矿务局三矿一号井18采区第一次用光线示波器摄下了交流杂散电流后,1983年12月为解决同一矿井瓦斯管拆卸时发火的重大疑难问题时,
本研究从山东省青岛市某羊场采集疑似羊口疮病料痂皮,经剪碎、研磨、离心等处理后在羊睾丸细胞上进行接种培养传代,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对其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研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