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艺复兴绘画理论对古希腊“模仿说”的继承和发展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88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仿说”作为艺术起源诸多学说中最古老的理论,自古希腊时期被提出并迅速传播开来,后经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人的近一步解读,在西方美学史上占主导地位。艺术现象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时代艺术家通过作品反应现实生活时,总会以历史经验作为基础,并结合时代创新进行表现。文艺复兴作为继希腊以来文艺史上的又一高峰,对传统文化有着扬弃的继承和创新的发展。本文将以模仿说为切入点,通过对达芬奇、阿尔伯蒂绘画理论中模仿因素的分析,探讨文艺复兴绘画理论对古希腊“模仿说”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模仿说;文艺复兴绘画理论;继承;创新
  一、古希腊时期“模仿说”的提出与发展
  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其漫长的历史,而关于其起源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影响比较深的观点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等。“模仿说”作为艺术起源诸多观点中最古老的一种说法,自古希腊时期被提出并迅速传播开来,后经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近一步解读,在西方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古希腊时期哲学家色诺芬尼在著作中最早体现了模仿思想“可是假如牛(马)和狮子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进而雕像的话,他们就会各自照着自己的模样,马会画出和塑出马形的神像,狮子会画出和塑出狮形的神像了。”而后赫拉克利特则明确的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的说法。“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摹仿自然”。在赫拉克利特之后,德谟克利特提出“艺术起源于模仿”。他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唱歌的鸟学会了唱歌”而这些都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看待美学问题。到了苏格拉底,转而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随着人们对模仿观点的近一步解读,模仿学说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在人们心中也变得逐渐深刻。这一学说后经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阐发,成为影响多个世纪的艺术理论。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关于艺术“模仿说”问题上各有建树。二者都承认艺术是模仿的,但对于其真实性的问题有所分歧。柏氏从客观唯心主义的角度去解释,认为艺术是感性的,不真实的,是经过了模仿现实得来的,而现实又是模仿“理式”的,艺术是“摹本的摹本”,其根源是“理式”。亚氏则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科学的分析,对其师观点进行批判,认为艺术是真实的。艺术是经过提炼后的现实,模仿的是事物应有的样子而不是一味的感性模仿外形,比起具有偶然性的现实更具有事物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规律,所以艺术是真实的。二者都认为理性是美的,柏氏认为艺术是感性的模仿所以是不美的,亚氏则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是理性的所以是美的。总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各有自己的贡献,在西方哲学史、思想史和美学史上各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他们的学说体现为以后艺术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二、文艺复兴时期“模仿说”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是继古希腊以来文艺史上的又一高峰。这场以科学和人文主义为标志的时代变革孕育了一大批文艺巨匠。阿尔伯蒂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通才,他不仅在建筑、哲学、艺术理论方面有所建树,而且还是作家、诗人、密码学家。在艺术理论上有《论绘画》《论建筑》《论雕塑》等著作,将文艺复兴的艺术营造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在理论著作中,其艺术思想紧紧跟随他的哲学观,以理性主义为核心。众所周知,柏拉图把绘画、雕刻以及诗歌等艺术都视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被动而忠实的模仿。阿尔伯蒂选择性的继承了柏拉图的观点。他认为艺术是对自然世界外部形象的模仿,并强调艺术的模仿要逼真的再现自然。在其著作《论绘画》中曾阐述“尽管他们运用的技艺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即力求使他们的雕刻作品相似于自然界真实的物质。”他强调画家用眼睛观察自然,把画作对象看成是金字塔的横截面,画家的眼睛看做是金字塔的顶点。此外为了追求逼真再现自然外部形象的效果他还提倡借助外在工具来模仿自然。
  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是这个时代象征性的代表,与柏拉图认为绘画要忠实而被动的呈现自然相同,达芬奇认为面对画作对象要真实的呈现出其样貌。不能因其某处不完美而擅自改造,从而抹去事物的特点,不能还原事物本来的样貌。他强调真实的再现自然,认为“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将自己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并提出画家应“拜镜子为师”。在强调再现自然的同时,达芬奇并不提倡借助工具而使得模仿更精准。他提倡向自然学习,仔细观察自然,把握自然的内涵,认为画家若“愿意向自然学习,就可以获得优异的成绩”。在他看来画家真实的把握并再现事物的本质比单纯精确的复制事物的外轮廓更为重要。为了精确的把握科学理念,他还提出画家要以理论为指导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实践必须永远建筑在坚实的理论之上。”达芬奇将他的理论经验融入到艺术实践。《蒙娜丽莎》代表了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此画为一个双手交叉于胸前侧坐的女肖像画。画面一反此前人物画刻板、冷涩的构图,巧妙的把人物与环境融合在一起。在整幅绘画中最精彩的地方是主体人物嘴角流露出的那一丝让人琢磨不透的微笑,被人猜测说圣洁的笑,妩媚的笑,邪恶的笑等等,至今那丝微笑依然是个谜,依然吸引着人们源源不断的涌入观赏。这幅作品奠定了人文主义肖像画的不朽地位。画面中所呈现出的主体人物是创作者以现实中模特的外形为基础并融入其独特的主体情感运用科学的手法描绘再现出来的。创作者有丰富的解剖经验,深知人体骨骼、肌肉等各方面的联系。在处理画面关系时能准确的把握并呈现。比如画面主体人物嘴角那丝微笑,画家在诠释时利用解剖经验处理画面关系使人物美丽的外表和丰富的内心情感巧妙的
  结合。
  在达芬奇的绘画理论中,科学观贯穿于始终。他在扬弃的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的创新。他认为画家应真实的再现事物的样貌与柏拉图的“模仿论”中绘画要忠实而被动的模仿自然如出一辙。而其科学性的揭示所呈现事物的本质属性,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艺术是对现实的高度提炼,具有同类事物的普遍性的观点是一致的。他巧妙的取柏氏和亚氏的观点加以继承,并注入了时代的科学性和人文主义思想,对后期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而其本人在艺术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及地位也是无人可撼动的。
  三、结语
  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以阿尔伯蒂、达芬奇为代表的两位理论大师的绘画理论作品中模仿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对古希腊罗马时期艺术传统中“模仿论”都有继承,而这种继承并不是把历史的传统全部照搬拿来,而是选择某一部分加以继承,并结合艺术家的思想和当时的时代的背景加以创新发展。传统的文化精髓是开放的,而人们对传统文化要扬弃的继承,选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一面,去除不利突破、进步的一面并结合时代的特征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发展出符合新时代的艺术风格,并为后世所传承。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 外国美术简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3] 朱狄. 当代西方艺术哲学[M]. 人民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要】:《理发师陶德》是蒂姆·波顿哥特风格尤为突出的电影之一。通过对电影中光影,色彩等影响造型元素的分析研究,来展现电影中荒诞的黑色幽默和对人性真善美的思考。  【关键词】:《理发师陶德》;哥特;影响造型  哥特电影受哥特文化中黑暗,野蛮,恐怖等意境的影响,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电影风格,加之丰富的影响造型元素,将黑色幽默,死亡美学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鬼才导演蒂姆·波顿却将这种风格游刃有余的运用在各种题
期刊
【摘要】:农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保护村落的实质就是保护其传统文化。近年来,村落迅速消亡,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本次规划通过调查城北村传统资源,对各类传统资源进行特征分析,根据不同传统资源的保护需求,对保护主体进行分析评价,确立发展方向及要素,提出保护要求、制定保护传承措施,明确保护发展规划的实施机制。本次规划本着因地制宜,规划先行;保护优先,民生为本;精工细作,民主决策的原则,依据国家法律法
期刊
重庆公租房主观满意度调查
期刊
【摘要】:新时期的女性主义文学创作,虽然在挑战男性话语霸权和争取女性意识进步方面做了一定努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女性世界的过分“私人化”建构,面对男性时矛盾甚至逃离的复杂态度,使得这一时期的女性写作难以在两性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导致要求解放的女性自身和女性主义文学创作陷入了不同于五四时期“娜拉”们的新的困境。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私人化;困境;平衡  中国新时期的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在
期刊
【摘要】:儿童文学因其读者特殊,在翻译儿童文学时需采用有别于成人文学的翻译策略。本文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中译本为研究材料,对比分析其两个中译本中译者所采用的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讨论其选择的合理性。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归化;异化  一、引言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教育和培养儿童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五四”过后,大量的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被引进中国,然
期刊
【摘要】:《客窗闲话》是一部偏向人事之怪的志异小说,也是一部劝善惩恶、讽俗救世的著作。《假和尚》是《客窗闲话》中一篇构思新奇的故事,主角金生由一个败家、纨绔的形象最终转变成一位知民间疾苦、清勤自持的贤良太守。金生形象的转变离不开他所经历世事的粤东古大寺。寺庙在故事中所承担的角色,远远超出了一座建筑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进而成为了人们由旧识走向新生、转恶为善的“轮回之所”。  【关键字】:金生;人物形象
期刊
【摘要】:《叶限》故事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以来,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现有其口头故事文本70余篇,现今仍在20多个民族之中流传。学界更多关注故事类型和口头文本内容,一般进行传播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本文通过《叶限》故事文本释读,对文本中一些关键词进行考释,推论出其应产生于岭南地区,更好印证了《叶限》故事本土说。  【关键词】:叶限;淘(钩)金;陀汗国;翠纺衣  段成式撰写的《酉阳杂俎》是唐后期的
期刊
【摘要】:“归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关于该选择哪种翻译策略的争端由来已久。“归化”是一种“读者向的”翻译,将原语中的异国情调变成读者喜闻乐见的本国风味;“异化”则是一种“作者向的”翻译,将译入语的读者引向作者及文本。在实际翻译中,需灵活运用“异化”或“归化”策略,将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才能译出既保持异国情调,又为读者所接受的、最自然、最接近原文的译文。  【关键词】:归化;异化辩证统一
期刊
【摘要】:动作设计是指对角色的运动状态进行设计,它包含角色的性格定位、动作特征定位等。动作设计必须根据不同角色的运动过程,进行最具特征的格式设定,以使每一角色的性格得以充分与合理地体现。  【关键词】:动作设计;格式;风格  动画动作设计有常态动作、特殊动作、表情动作与性格化动作。 常规运动状态,以人物为例,一般正常的行走动作被称为常规动作,其他形状、体量的生命体或非生命体正常移动的动作也属此范畴
期刊
【摘要】: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更适宜的生活场所,而任何的场所都有其独特的空间形态、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肌理、社会经济背景、以及人文结构,这些特质共同决定了场所的“灵魂”,而场所的灵魂便是“场所精神”,“场所精神”是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上潜在的“精神世界”,对应的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直指人类情感部分,是物质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的媒介,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够被人感知到,能激起人类的心灵的共鸣。它反应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