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幾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保证质量与速度都“不掉队”,有关部门提出了监督与管理职能分开、按照区域划分等的资源配置机制。本文阐述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工程质量监督法制机制、信息化管理实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而构想了建设工程质量实施能力评价体系,认为在激励与惩罚并用的同时,应以激励为主要的监督管理视角。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模式;研究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9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时代呼唤高质量的建设工程,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建设体制改革成为新时代该领域发展的必然需求,建设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管理是建设行业体质改革深化的结果,是崭新的课题,为了能够加强质量管理,需要学习质量监督的有关精神,开展建设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管理研究,并且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1、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的组织结构逐步过渡到了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分离的新阶段,在监督服务社会化和监督机构专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监督机构也日益专业化。现行的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系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构建的,国家积极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并要求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工程质量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建立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本行政区内的工程质量实行重点监督管理。
我国目前现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存在着“多头管理”和“条块分割”问题,按照对国家出资部分负责的原则,应该对于重大建设项目实行监督和检查,为了避免“政出多门”、职责不清、系统运作不流畅的情况发生,需要对于工程质量发展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落实对于监督管理专业化人士及其组织的管理,是有助于提高我国建筑企业专业化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2、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制体系建设层面予以监督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制体系是基于法律的定义和特征、依法行使强制性监督基础,有关部门需要依据其法治内容,立法程序执法过程法的修改和法制约束等,实现对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化进程。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法制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立法工作、建构完善的质量法律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等等。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实施法制管理的同时,国家应依法根据法律法规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监督,包括国家监督抽查、日常监督、质量仲裁等,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全部活动实施和开展的过程中,国家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对于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监督活动和管理,在日常监督中,采取项目质量仲裁,对于违反质量法规的行为予以处理。
工程监督作为法律层面的重要内容,对于违反建筑工程质量法规有多种处罚形式,包括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罚款和没收非法收入等等,这些工作程序分为其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区分具体状况,视具体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惩罚。适当的惩罚指的是依托于法律法规的惩罚措施,其依据如《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和《产品质量法》等等,另一方面,从具体的法规角度入手,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行业自律条例》等的有效应用,最后以技术标准来强制性标准推荐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得以保证,符合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标准的实际要求。
3、借助信息化管理,有效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
在信息化时代,工程质量监督的结果应该以计算机网络手段记录并共享,从而能够使得施工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透明化,对建设工程质量实行公开和公平的执法监督,从而能够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实现分层共享信息资源规定其监督信息的内容和活动过程等。应该注意的是,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管理,要求能够精准地把握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工储存和反馈等一系列流程,并通过对于质量监督信息搜集,定期绘制反馈与交换的信息流程,并且找到在日常组织协调和控制中的漏洞予以优化。
借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完成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管理的基本任务,实现对于计划执行情况和计划目标的比较性分析,找出差异并排除产生差异的故障。另一方面进行科学的决策转换,按照工程质量监督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实现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机制的良性运作,把握工程质量运转时存在的问题,及时科学地解决问题、充分而细致地搜集工程质量信息,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共享过程,实现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透明度,提升工程质量监督的进度,并且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原则基础上,加快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速度。工程质量监督信息流,并结合社会监督结构实现共享,增强了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在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这种基于工程质量控制和监督的内部组织和外部工作过程的信息应用得以体现。监督人员按照实际特点把信息流分为自上而下的、自下而上的、横向间的、部门管理内部的信息流等四种特点。基于以上的内容,可建立符合工程监督实际需要的使用方案,使其建设工程运作流程效率更高,信息流的合理运转能够满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实际工作的需求使得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管理逐步发展,并且能够使得有关部门的监督变得更为行之有效。
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管理环节是确保建设工程安全使用及环境质量的根本,为了推动建筑技术进步并维护建设工程质量,国家和公众均需要负担起监督的职责。在建筑市场健康发育、有序竞争的背景下,工程质量是监督管理体系引领下,兼顾工作监督和行业管理的结果,这也是在限制性制度条件下实现有限合理竞争、推进我国现阶段监督市场规范运行的实践标准。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必然趋势之下,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优化监督市场资源的根本途径,才能有效确保我国工程质量和国家的公共利益,促进我国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苏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改革研究[J].能源科技,2020,18(10):10-13.
[2]马小林.浅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与模式创新的分析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20(10):131-132.
[3]汪阳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8.
[4]张纯元.营口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完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模式;研究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9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时代呼唤高质量的建设工程,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建设体制改革成为新时代该领域发展的必然需求,建设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管理是建设行业体质改革深化的结果,是崭新的课题,为了能够加强质量管理,需要学习质量监督的有关精神,开展建设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管理研究,并且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1、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的组织结构逐步过渡到了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分离的新阶段,在监督服务社会化和监督机构专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监督机构也日益专业化。现行的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系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构建的,国家积极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并要求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工程质量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建立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本行政区内的工程质量实行重点监督管理。
我国目前现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存在着“多头管理”和“条块分割”问题,按照对国家出资部分负责的原则,应该对于重大建设项目实行监督和检查,为了避免“政出多门”、职责不清、系统运作不流畅的情况发生,需要对于工程质量发展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落实对于监督管理专业化人士及其组织的管理,是有助于提高我国建筑企业专业化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2、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制体系建设层面予以监督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制体系是基于法律的定义和特征、依法行使强制性监督基础,有关部门需要依据其法治内容,立法程序执法过程法的修改和法制约束等,实现对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化进程。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法制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立法工作、建构完善的质量法律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等等。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实施法制管理的同时,国家应依法根据法律法规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监督,包括国家监督抽查、日常监督、质量仲裁等,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全部活动实施和开展的过程中,国家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对于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监督活动和管理,在日常监督中,采取项目质量仲裁,对于违反质量法规的行为予以处理。
工程监督作为法律层面的重要内容,对于违反建筑工程质量法规有多种处罚形式,包括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罚款和没收非法收入等等,这些工作程序分为其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区分具体状况,视具体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惩罚。适当的惩罚指的是依托于法律法规的惩罚措施,其依据如《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和《产品质量法》等等,另一方面,从具体的法规角度入手,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行业自律条例》等的有效应用,最后以技术标准来强制性标准推荐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得以保证,符合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标准的实际要求。
3、借助信息化管理,有效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
在信息化时代,工程质量监督的结果应该以计算机网络手段记录并共享,从而能够使得施工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透明化,对建设工程质量实行公开和公平的执法监督,从而能够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实现分层共享信息资源规定其监督信息的内容和活动过程等。应该注意的是,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管理,要求能够精准地把握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工储存和反馈等一系列流程,并通过对于质量监督信息搜集,定期绘制反馈与交换的信息流程,并且找到在日常组织协调和控制中的漏洞予以优化。
借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完成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管理的基本任务,实现对于计划执行情况和计划目标的比较性分析,找出差异并排除产生差异的故障。另一方面进行科学的决策转换,按照工程质量监督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实现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机制的良性运作,把握工程质量运转时存在的问题,及时科学地解决问题、充分而细致地搜集工程质量信息,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共享过程,实现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透明度,提升工程质量监督的进度,并且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原则基础上,加快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速度。工程质量监督信息流,并结合社会监督结构实现共享,增强了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在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这种基于工程质量控制和监督的内部组织和外部工作过程的信息应用得以体现。监督人员按照实际特点把信息流分为自上而下的、自下而上的、横向间的、部门管理内部的信息流等四种特点。基于以上的内容,可建立符合工程监督实际需要的使用方案,使其建设工程运作流程效率更高,信息流的合理运转能够满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实际工作的需求使得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管理逐步发展,并且能够使得有关部门的监督变得更为行之有效。
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管理环节是确保建设工程安全使用及环境质量的根本,为了推动建筑技术进步并维护建设工程质量,国家和公众均需要负担起监督的职责。在建筑市场健康发育、有序竞争的背景下,工程质量是监督管理体系引领下,兼顾工作监督和行业管理的结果,这也是在限制性制度条件下实现有限合理竞争、推进我国现阶段监督市场规范运行的实践标准。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必然趋势之下,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优化监督市场资源的根本途径,才能有效确保我国工程质量和国家的公共利益,促进我国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苏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改革研究[J].能源科技,2020,18(10):10-13.
[2]马小林.浅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与模式创新的分析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20(10):131-132.
[3]汪阳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8.
[4]张纯元.营口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完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