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语“汉字词”与对韩国学生的汉字教学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iu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因为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特点,所以学习另一种语言比较困难。学习外语的过程可能等同于(起码接近于)了解那门语言和自己母语的联系和区别的过程。现在无数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所以“对外汉语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每一个研究者和教师对汉语特点的了解是一个最起码的基础和工夫。谈起语言的特点,我们不得不注意到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区别。而一说“汉语的特点”,笔者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汉字”。之所以汉语和其他语言有所区别,是因为有汉字的存在。作为“对汉字相对比较熟悉的外国人”的我,也直观性地认为汉字是汉语的最大特点,但是我到了中国之后发现的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中国人,包括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自己也认为“汉字难认,汉语难学”,不要求外国留学生能够写出准确的汉字来!
  很多国家的留学生都说“汉字难认”,但是我始终怀疑这种想法是不是中国人自己想出来,又传播出去的一个“虚假的”先验性常识。作为韩国人,笔者不认为汉字像中国人自己说的那么难学。这不是炫耀自己,因为起码对韩国人(可能也包括越南和日本等所谓的“汉字文明圈”国家的人)来说,对汉字的恐惧没有那么可怕。笔者认为,韩国的学生相对对汉字熟悉的原因在于韩国语的“汉字词”上,所以我们如果比较准确地了解韩国语汉字词的概念,在对韩国学生的汉字教学时能够时常地使用和/或应用汉字词,可能对韩国人的汉字教学会大大提高效率。当然,能够意识到这点,还要解决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汉字文明圈”国家的学生和非此类国家的学生对汉字的了解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这一问题对现在的我来说是个太大的主题,也已经有不少他人的研究成果,希望下一次我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这个问题。
  
  二、何谓“汉字词”?
  
  查韩国语的辞典《韩韩辞典》对汉字词的定义,非常简明。“可用汉字写的词汇”,就是韩国人对汉字词的理解。我作为教韩国语的教师,对学生们是这么解释汉字词的:“在韩国人的语言生活中,用韩国人的发音习惯,表达在韩国语语法结构中的,从中国来的词汇”(吴恩锡等,2007:35)。经不完全统计,汉字词占所有韩国语词汇的60%以上,有的学者还主张“在常用的(韩国语)名词中的90%为汉字词”(李翊燮1993:264)。有时我想,韩国语的汉字词的功能是不是和英语的拉丁语词根词差不多。听说英语的拉丁语词根词也有很多,很多档次比较高的词汇尤其是有关学问的英语词汇往往是从拉丁语来的,这是因为“公元六世纪下半叶,基督教对英国实现了宗教征服,从此成为英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宗教带来了大量的拉丁语词汇,而学校一开始就用拉丁语进行教学”(潘文国,1997:54)的原因。韩国语的汉字词也是这样。主张“应该多用纯粹的韩国语,不应该用汉字词和外来词”的韩国人经常提出:“大多数的韩国人认为,汉字词(和/或外来词)比纯粹的韩国语词汇有文化,所以很多人为了张扬自己而用汉字词(和/或外来词),其实不然。”不管他们的主张是否合理,我们从这样的说法里可以发现起码一部分的韩国人认为韩国语的汉字词比纯粹的韩国语词汇(以下称“纯粹词”)看起来“有水平”,所以有汉字词和纯粹词两种词源的词汇都存在的情况下,如果是同样意义的话,韩国人更善于用汉字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因为汉字词是“有文化”的词汇,肯定没有纯粹词用得频繁,但是正因为如此,人们更喜欢用汉字词来表达。按照日本的一个翻译专家的说法,因为看起来很有文化、有神秘感,人们喜欢用连自己都比较模糊的“翻译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③。我没有办法证明他的理论是否正确,但是起码他分析的社会心理和韩国人更喜欢用汉字词的心理有一定的关系,越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的韩国人,越会使用更多的汉字词和外来词。这点,中国人当然也不例外。越是知识分子就会使用越多的书面语,越是大都市的“white collar”越喜欢在汉语文章里添加更多的“English vocabulary”。这样的社会心理是很有意思的探讨对象,但是本文的主题与它无关,在此暂不详谈。
  正是因为如此,韩国人对汉字词非常熟悉。当然,严格地来说,韩国语的汉字词和汉“字”之间是没有关系的。汉字词是“音义结合”的韩国语词汇,汉字是“形音义‘一体三相’”的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基本单位(潘文国2002:106—109),不能认为韩国人因为常用汉字词所以懂得汉字。其实现代的大多数韩国人是不懂汉字的,他们对汉字也有很多恐惧感,因为韩国和朝鲜很长时间以来没有在“制度教育”里教过汉字,结果很多年轻人连自己的姓名都不能用汉字写。那么因为韩国人不懂汉字,所以对韩国人的汉字教学应该和对欧美学生的汉字教学在方法上一致吗?绝对不然。很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教师理所当然地认为“韩国的学生(和日本的学生一样)对汉字比较熟悉”,并非如此。韩国学生熟悉的是我在上边提到的“汉字词”,并不是汉字。因为教师对韩国人对汉字的熟悉程度的了解有限,教师和教材都对韩国留学生无法进行准确有效的汉字教学。
  笔者作为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候,曾经怀疑过“韩国人(和日本人)是汉字文明圈里长大的,为什么和欧美国家的人在一个班级里学习呢?”我们班级里有世界各国的学生,非常明显地能看得出来欧美国家的学生学汉语口语的进步快书面语的进度慢,韩日的学生学汉语口语慢书面语快,为什么教材和教学都是一样的呢?后来才明白这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还停留在“英语教材翻译版本”的水准。对外汉语学界因为对自己语言文字的特点的理解不够,没有找到适合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方法。
  
  三、“语文分开”教学
  
  教汉语的大多数教师居然没有发现“字”在汉语里的地位和重要性,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应该说是整个汉语学界的大问题,甚至是个非常可笑的问题。幸好有潘文国、徐通锵等学者关心到这些问题,出版了《字本位与汉语研究》等的著作,希望不远的将来他们理论的影响力能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界以及汉语研究界对汉字的重视。其实,除了汉语学界的人,大多数的中国人还是非常重视汉字的,他们非常清楚汉字在自己的语言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多大,经常说“我的姓名什么,是‘怎么写’的”等的话,我介绍自己的时候也经常说“我姓吴,口天吴”。我认为这种说话的方式(口天吴)虽然没有包括对汉字结构和发展史的准确理解,但这就是中国人民对汉字的理解和重视。我们好像很难听到欧美人对陌生人说“I’m Bubuk,b-u-b-u-k,Bubuk”等的说法。
  按照潘文国等的说法,汉语学界之所以没有注意到汉字在汉语的特点里所占的比重,是因为从《马氏文通》以来的“词本位”的错误观念。词本位观念认为欧美国家的语言研究非常发达,中 国的语言研究也要向他们学习要“重视语法研究”,关注“字”的想法是“过去”的,现在不应该提倡,甚至要“消灭汉字”!但是老百姓非常清楚汉字才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文字在中国(古代)人民的心中有着极崇高的地位,文字产生是惊天地动鬼神的大事”(潘文国2002:107)。这么重要的汉字,当然对汉语的研究也会起很关键的作用,“一旦找到了‘字’立刻纲举目张,汉语语法的面目就清楚了:在字以上,是句法,从字一直到句甚至语篇;在字以下,是字法,可以包罗古今文字形体研究的大部分内容”(潘文国2002:112)。
  那么这样的认识和我们所谈论的汉字教学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这种思想会给汉字教学带来革新。因为“因为汉字产生是直接取象于天、地、动植物、人与周围的事物的,中间没有经过语音的媒介”(潘文国2002:107),就是说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和索绪尔等西方学者对文字的理解非常不一样。既然如此,就不能以拼音文字的教授方式教授汉字。但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的现况呢?大多数的教材都采用“‘语文一体’的方法,口语的内容用汉字来书写”,“学什么话,教什么字”,结果“是汉字成为了他们(外国留学生)学习口语的‘绊脚石’”(张朋朋2001:1)。当然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第一次学到的词“谢谢”的“谢”字,就有12笔组成,简直是个“天文”!
  有的学者强烈反对这一教学的模式和理念,张朋朋还专门编过“语文分开教学”等的一系列教材,将汉语的教学分为“口语、写字、识字”教学三大部分,他认为通过这三大部分不同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能够快速地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能力,还树立了语文分开教学的几个原则:教学初期把“语”和“文”分开;先进行口语教学和汉字字形教学,后进行识字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应以识字教学打头,采用独特的识字教学法;识字教学要和口语教学、阅读教学相结合。(张朋朋2001:1—2)
  笔者非常赞同他的说法,而且这也是汉字文明圈的一些东方国家的传统社会使用了数千年的汉语教学方法(余国江2007)。我相信这种教学方法会给对外汉语教学界带来很多提高教学效率的好处,实际上已有不少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将这种“语文分开教学法”直接应用于全世界各个不同文明圈国家的留学生,肯定会提高汉语教学整体的效率,但是还是有点问题。就是说,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不同文明圈国家的学生的语言特点,结果没有充分利用这些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汉字教学。我认为,汉语教师如果能考虑到学生母语的特点,汉字教学的效率会提高很多。简单地来说,张朋朋的方式虽然比“语文一体教学”强很多,但是因为在教学体系中还没有包括对不同语言的理解,对汉字文明圈国家的学生的识字训练在效率上仍然会浪费很多时间。因为我的能力有限,本文中只能从韩国语的特点中选一部分和大家讨论。这个韩国语的特点就是上边提到的“汉字词”的存在。
  
  四、“词链罗列”汉字教学
  
  我们再次回顾一下“汉字词”的定义。“在韩国人的语言生活中,用韩国人的发音习惯,表达在韩国语语法结构中的,从中国来的词汇”。在这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韩国人对汉语的“词汇”会非常熟悉。因为韩国语里便有60%——70%的“从中国来的词汇”。这“从中国来的词汇”,就是汉语的词汇。当然,现代韩国语里的汉字词大部分都是中古汉语的词汇,不一定和现代汉语完全一致。但是因为汉语词汇是属于从古到今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的,很多中古汉语的词汇在现代汉语里仍然常用,最起码在语言交流中能够让人基本“听懂”,所以这种词汇的相对一致性还是到处存在的。就是说,还没有开始学汉语的韩国学生已经对汉语的词汇具有相当高的理解水平,只要能够让韩国学生联想到韩国与汉字词和汉语词汇之间的相关性,就会让他们学得更快。
  那么怎样才能让韩国学生考虑到汉字词和汉语词汇的相同性呢?怎样才能让对外汉语教师学会汉字词的特点能够进行针对韩国人的有效的汉字教学呢?尤其是第二个问题,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要求每个从事对韩国人的汉语教学的教师首先学会韩国语,这样的问题可能是太“虚”了,没有什么“王道”,只能当事人自己慢慢“悟”出来。但是笔者认为通过简单的游戏来可以提醒韩国学生对汉字(和汉语词汇)的原有认识和理解。
  我们先看看下面的词汇和汉字。
  我们在上边的表格里可以看到28个词汇,里边也有比较简单的汉字,也有相对比较复杂的汉字。我们再看下面的韩国语词汇。
  我想,拿上边的两个表格一比较,很快就能看得出韩国语、汉语词汇之间的类似性。上边的表格是汉语的词汇,下面的表格是韩国语的汉字词。从来没有学过韩国语的中国人也不难看得出韩国语汉字词同汉语的词汇一样以一个“中心字”为基准点,可以无限的扩张。而且也不难看得出来上下表格的每一格里的词汇是一对一对应的,从文字的写法上非常容易看得出来。这种表格实际上,我作为韩国语教师教中国学生韩国语的时候常常使用,这也是我在学汉语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通过这种办法完全可以让学生比较迅速地掌握汉语(韩国语)词汇及其写法(字)。
  一旦这么罗列出一些词汇来,我们就很容易感觉到对韩国学生来说汉字(以及汉语词汇)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因为在这上边的28个词汇里很多文字是重复的。我们拿最上边的一排来再次进行比较。
  完全可以看出来“学校”的“学”字,在韩国语里是写成“苛”的。同样通过表格的比较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的“生”字和“趔”也是同一个。其实发音也非常像。这样,韩国学生只要感觉到自己国家的汉字词和汉语的词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很快就能背得出这个词汇来,当然同时在脑子中这个词汇的文字也写过无数遍了。
  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汉字教学法没有科学性,但是因为韩国学生已经对汉字的模样相当熟悉,用不着像张朋朋说的那样从简单的汉字开始慢慢教授复杂的汉字,只要告诉他们“你们母语的词汇里边很有可能有和这些汉语词汇一一对应的汉字词”,同时向上边的表格一样列出几个以同一个“中心字”构成的词汇,韩国学生很快就能想起来汉字词,同时也就记住了他的汉字写法。如果这还是比较主观性的、偶然性的材料和分析,请看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00—111页),您可以发现“义场”的概念与以“义场”为中心的汉语(语法)研究方法。这“义场”的概念和理论的洞察,应该是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思想的核心部分。我认为每个对外汉语教师能够了解韩国语的汉字词和徐通锵的汉字研究理论(字本位理论),起码对韩国留学生的汉字教学(以及汉语词汇教学)会带来很多方便与效率。
  
  五、结语
  
  王俊在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6)里详细分析了1997年6月中国汉办在 湖北召开的“汉字与汉字教学研讨会”以来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之后对“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由‘热’转‘冷’的原因”下结论说道:“汉字教学几乎是对欧美学生汉语教学中最大的难点,这可以说是人们的共识。但另一方面,文字学是我国古代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内容,而对国内学童的识字教学,也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喊‘难’之声。那么为什么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始终难以找到突破呢?我们认为,关键问题还是在宏观的设计上。也就是说,不从教学的总体设计上实现‘语文分步’,那么再好的局部策略,也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就是说,现行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对汉字的重视程度太差,所以还没有出现从汉字出发教汉语的成套的教学体系与教材,目前的教学还停留在“语文分步”的阶段。这也是我作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一直怀疑的一个问题。对外国人来说汉字是汉语的最大特点,但怎么中国人教我们外国人的时候这么不重视汉字呢?其他的不用说,我作为韩国人在韩国学过“六书”,但是到了中国学中文的时候,从来没有一个老师教过我六书。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本人对字本位思想和汉语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有限,在文章中应该有不少的废话,而且也会有不少没说清楚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汉语词汇一韩国语汉字词一汉字连接模式的教学会为对韩国人的汉语教学带来很多的便利和效率,因为这是我自己学汉语的过程中“悟”出来的方法,也是我在对中国学生的韩国语教学中常常使用并证明是有效提高学生词汇量的方法。
  本文中汉语的“词汇”和“汉字”等的概念有一些模糊,所以我原来想写的“汉字教学”实际上包括了“汉语词汇教学”了,这只能责怪我的文笔水准太差。我也想过回过头去推敲一下,但是除了错别字外没有怎么修改。这是因为:实际上对汉语来说文字和词汇是分不开的,甚至是“字、词、句、章、篇”等章句学上的单位和各单位之间的界线都是非常模糊的,基本上不存在明确的界限,所以古代的贤者也曾经说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文心雕龙》)。所以我们这些研究汉语的现代人更应该从汉语本身的语言特点开始考虑汉语的问题,与我们的教学对象沟通发现他们自身的语言特点,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来研究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针对韩国学生而言,了解韩国语的汉字词是一个关键因素。只要了解韩国语里的很多词汇是“从中国来的”,就可以通过上述的表格的方式来让他们直观性地感觉到汉语的文字(和词汇)没有那么复杂,反复写过几个词汇就可以写出来,写不出来也起码能认出来,就可以很快速地使他们牢牢掌握汉字的写法。希望更多的人使用这种方法,也希望将来有人用更严谨的汉语理论来做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法的理论构造,通过实际课堂上的实践来证明我的构思不是一个胡思乱想……国语的基本特点。我认为这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要赶快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他文献
近期,在2017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上,由“国千”专家、法国再生医学与功能医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光华博士领衔打造的高端人才项目桐庐光華国际医学精准中心正式与桐庐县人民政府签约成功,标志着全球首家新型纳米粒子治疗实体肿瘤技术产业基地正式落户桐庐。  桐庐光华国际医学精准中心项目计划投资10~15亿元,开创性地运用放射粒子植入技术ImDendrim(俗称纳米枪),可以精准杀伤肿瘤细胞
期刊
木工工艺是一门传统而古老的手艺,为了让逐渐消失的传统工艺得以傳承,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开展了一场木工工艺体验课活动,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前来参加。  这次体验课,资深的木工工艺师傅庞培华向大家展示了由“小木匠”们自己制作的木工工艺作品,有以社区的居民公约为内容来制作的一系列作品、以红梅社区居民的生活背景为素材制作的“城战老街”等十多件作品。随后,“小木匠”们当起了“小老师”,教社区里其他小朋友用机
期刊
近期,拱墅区大关街道西一社区以党员固定主题党日为契机,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挥毫泼墨,丹青寄情”的主题书画创作活动。  此次活动,西一社区党委特邀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西分会书画院的老师们现场书写,并将现场所作的书画免费赠送给居民朋友。“这些老师们把十九大精神现场书写展示出来,非常有意义。”一位社区老党员感触颇深道。西一社区党委书记应晓萍表示:此次书画创作是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到书画作品中,通过开展
期刊
对于《近代汉语指代词》(下简称《指代》)中有关“怎么”的论述,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就教于方家和读者。
期刊
一、释“带”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以下简称“《花  东》”)第451片第3辞:
期刊
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有一“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的国家4A级景区。这里以独特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既为现今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山水田园古镇,也是杭州地区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这便是富阳区龙门镇。面积仅27平方公里的镇域上有7000多人,90%以上都姓孙,因而也被誉为“孙权故里”。  风云变幻,不进则退。后峰会、前亚运的机遇下,千年的古镇该如何顺
期刊
世界各民族文字具有相同的结构方式,都同样能被解构主义和汉字六书解构,文字应共同遵循不同于语言的文字学所特有的发展规律,因此,理应在文字本位的理念基础上确立独立于语言学的文字科学体系。
期刊
0 导言    指示代词“这”的来源问题是汉语学术界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各家观点不一。概而言之,各派均能言之成理,但亦尚存阙略。例如王力说(1980),王先生主要考虑了语法功能的继承性,“之”在上古有作定语的用法,跟“这”的句法位置一致,所以他认为“这”是由“之”转变来的。王先生的说法不是没有问题的。“之”作定语的用法两汉以后不大能见到,而“这”是唐代产生的,中间有几百年的间隔,衔接
期刊
信守现代联绵字理论者都认定联绵字是“由两个音节联缀而成的单纯词”,又令王念孙的“不可分训”说来助势,于是有了“联绵字/词不可分训说”。广泛流传开来,便成了“定论”。这种“定论”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词典的立目释义里,于是为我们讨论问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本文拟借词典介绍“联绵字/词不可分训说”的文字讨论问题。词典的解释力求概括,借它讨论问题可以避免大量引书的麻烦,讨论起来也相对自由一些。当然不是讨论所借
期刊
央及,《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所设义项:请求,恳求。(无误。本文书证略,不赘述。)连累,拖累。央,通“殃”。书证是:元·乔吉《小桃红·僧房以太湖石支足》曲“最堪憐,阶前堆垛从踏践,央及杨翦。”元·岳伯川《铁拐李》三折“衣食又催逼,儿女又央及。”愚以为,义项“连累,拖累”误。  今按,“央及”当系古“(养良力)(口祭)”二字之假借。以笔画少的“央及”代笔画繁的“(养良力)(口祭)”。《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