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还活在世上

来源 :延安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825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父母观灯
  
  父母老了,老到了
  孔老夫子没有定义过的年龄
  父亲的老年斑,似一张古地图
  而母亲残留的白发
  仿佛刚经历过一场风雪的浩劫
  他们趔趔趄趄,趔趔趄趄
  摇晃在长安街上
  小心翼翼,小心翼翼
  生怕自己要摔倒
  我们一起去看灯会
  我的左臂挽着母亲,右手搀着父亲
  在人群里艰难地挪步
  那些花枝招展的灯,在父母的眼里
  恍若隔世,绚丽的灯光
  探照在他们脸上、身上
  像发现两件黄土高原出土的文物
  一路上,他们都紧抓着我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永远走丢在
  茫茫人海之中
  和妈妈捉迷藏
  人老了,就会像孩子
  这也许是“返老还童”的本义
  有时,我会和妈妈开玩笑
  当我们走到人多热闹的陌生地方
  我说:就把你留在这儿,不要你了
  妈妈知道这是故意逗她
  反笑我:天底下哪有儿子不要妈妈的!
  但有一次,当她从卫生间走出来
  发现我不在门口等候时
  我躲在一棵树后,看见她
  四下张望,满脸着急
  她那时真的会想:儿子不要她了吗?
  直到我走到跟前,她都没有发现
  可早先的时候,即便在人群里
  她都会一眼认出
  我曾做过一个实验
  我和妻子多次站在27楼的租房向下观望
  那些放学后穿着同样校服涌向街道的学生
  每一次,都是她抢先发现人流中的儿子
  我相信天下所有的母亲
  对儿子都有一种特殊的视觉
  但反过来就不一定
  又有一次,妈妈学着我如法炮制
  当我从卫生间出来,却怎么也找不见她
  这次玩笑让我难过,我知道
  总有一次,当我在人群中四顾
  再也看不见妈妈的身影
  棉布鞋
  妈妈来到省城
  以为这个花花世界,什么东西
  应有尽有
  她给我说,她需要一双
  “舒服”的棉布鞋
  为了出门体面,也许也为了給我们看
  她现在穿着妻子送的新皮鞋
  这是大年三十,街道上的商店
  她不知道,绝大多数已经关门
  我赶忙叫了一辆“滴滴”
  跑遍北郊的商场,终于
  在一个小超市里,找到了一双皮革底的
  单布鞋
  这是我送给妈妈的新年礼物
  价值二十元
  去饭馆吃年夜饭的时候
  我看见她穿着,显得更加身重脚轻
  似乎一股寒风过来,就能把她吹倒
  我的双脚,也感到寒冷
  回想一下,我穿妈妈做的温暖舒适的
  棉布鞋
  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陪父母看戏
  我原以为,那些古装的戏剧
  早已在城市作古
  要不是老父母,也许这一辈子
  我都不会走进戏苑
  但是现在,我们坐在戏台下
  听那些锣鼓家伙惊心动魄地敲响
  一会儿又转为弦乐婉转,丝竹悠扬
  白脸黑脸,生末净旦
  公子落难,小姐痴恋
  小人得志,忠良被陷
  故事老得没父母牙多
  却看得两人发呆
  场上不断爆发出掌声和叫好声
  但他们始终置若罔闻
  最后,自然是明镜高悬,冤案昭雪
  安良除暴,情侣团圆
  直到舞台放亮
  两个人还瘫在座位上
  说实话,我有点爱上了戏里的小姐
  并且真没想到,那些古老的唱腔
  还能把我也打动
  如果不是我也老了,就是世间的真情
  被我轻看。当我一手牵一个老人
  走出大门,发现满街的灯笼格外火红
  我看见,两个老人还老泪未干
  好像我们不是看了一场戏
  而是刚刚哭坟归来
  帮老妈妈洗头
  过后我想,如果不是我的提议
  估计妈妈并不愿意洗头
  她大概想:到儿媳家过年,还是干净些好
  也不是我主动要帮她洗头
  而是担心她滑到,成为事故
  我把她领到洗面盆前,发现
  她向土地弯了一辈子的老腰
  现在变得僵硬,像个树桩
  好不容易,才把头凑到跟前
  然后,就开始抱怨
  水龙头开得太大,洗头膏挤得太多
  水也没必要那么热
  又不是洗衣裳,半天洗不完
  她不知道,城里人给一只宠物洗澡
  都要比这个费时、周详
  总算洗完
  她又急忙直不起腰
  吓得我赶紧捶背 搀扶
  接着又听见一个喷嚏
  震得我心惊肉跳
  我有些后悔:大过年的
  为什么要折腾老人
  但当她坐在沙发上
  我发现那些灰暗的头发
  一下子变得银光闪闪
  她苍老的面容,也变得比平时   年轻,好看
  两个乡巴佬
  到了省城,父母就成了乡巴佬
  他们的许多人生经验,都变得失效
  不能吐痰,不能大声说话
  甚至不能痛快地放屁
  就是回到家里
  也不能随便抽烟
  过马路的时候,我得拽紧母亲
  怕她闯红灯,又担心绿灯的时候
  她摇晃着走不到对面
  父亲想不通,为什么给小狗穿衣服
  母亲也不明白,怎么会让狗叫妈妈
  楼高得眼晕,盖那么多做啥
  车多得像蚂蚁,人比蚂蚁都多
  为什么到晚上街道上都不关灯
  不知从哪里来的不停歇的嘈杂声
  东南西北,两个人谁也分不清楚
  好像一转身就会走丢
  日月星辰,一颗都不能清楚地看到
  “雾”堵得人心慌胸闷
  不到一个周,都像是染上了忧郁症
  父亲每到抽烟的时候,就走到楼道
  一边抽,一边望着外面发呆
  母亲在街上走的时候,有一次
  我回头,瞥见
  她趁我们不注意,偷偷地
  将一小团卫生纸
  塞进道路边的绿篱中
  坐飞机
  旅客几乎被动车抢完,但从肤施小城
  到长安,每天仍会放飞一架银光闪闪的客机
  像城市的纪念章和荣光
  妈妈以为,她站在地上手搭凉棚
  一次次目送的,就是这个神秘之物
  (其實,那是一些别处过路的飞机)
  终于,在戊戌年腊月二十九日这一天
  她尾随着我和爸爸,亲身登上这只大鸟
  值班空姐对舷舱零星的旅客有点疏懒
  她们也微笑,却并不显得亲切
  对我称先生,但对两个老人
  只象征性地点了一下头
  好在,允许他们都坐在窗口的位置
  这更像是新年的礼遇
  妈妈想不通为什么把座位弄得那么拥挤
  爸爸也不喜欢勒在肚子上的带子
  但一飞起来,都顾不上了这些
  他们在窗口兴奋地看见了庄稼地和牛
  看见了窑洞和村庄,甚至看见了
  像我妈妈那样仰望飞机的人
  一路上,两人都趴在窗口上
  讨论着,哪一块地看上去
  更适合种玉米、糜子或者荞麦
  他们现在到了神秘的天上
  那些地上的事物却变得新奇
  临近过年,我以为空姐会送来更好的午餐
  但最终只送来一小瓶矿泉水
  想起来,每张票打折到只有二百元
  好像一张在空中飞四十分钟的观光门票
  也许因为飞得低,不断颠簸
  两个人,像两件值钱的古董
  一路上让我提心吊胆,总担心会摔出毛病
  他们却顾不上害怕,也许在想
  这一番经历,让他们对那些
  常在一起晒太阳的老头老太太,有了
  炫耀的话题
  乘地铁
  妈妈知道土拨鼠,也听说过穿山甲
  当我说火车可以在地下奔跑时
  她并不感到好奇
  她不喜欢坐扶梯,觉得那一节节涌过来的
  像波浪,让她头晕眼花
  也不让我搀扶,执意要自己走步行台阶
  她扳着栏杆,身子斜过来
  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下
  仿佛一脚踩空,就人仰马翻
  旁边的人流,有人诧异地看我
  好像我在教一个老太太
  做腿脚功能恢复的功课
  而爸爸已乘着电梯下到底层
  站在边上望我们,一步也不敢走远
  他抱怨妈妈没用,像个累赘
  妈妈耳聋,况且又在嘈杂的人群中
  总算上了车,并且有人让了座位
  我从反光的玻璃上,看见两个人
  都一脸疲惫和茫然
  地铁在隧道里奔跑,他们一点都
  不知道终点
  终于费了半天时间,又钻出地面
  妈妈喘着气问我,为什么要把她
  领到地下“受罪”
  我突然有点伤感:这一次我领了回来
  还有多久,他们去了地下
  却再也领不回来
  吃 饭
  我从副厨降职为传菜员,偶尔
  也被指使着擦桌子或者剥葱捣蒜
  儿子比我的职位更低,只负责
  摆碗,发筷子
  其它时间,基本像一只蜘蛛挂在网上
  自从老父母来到我家
  她就不再凶悍,低眉顺眼
  像旧时的家庭主妇,每天
  都要琢磨下一顿做什么好饭
  我再不用刷锅,也不用洗碗
  最多背过父母,帮她揉揉肩
  有时想,找一个厨师当老婆
  也很不错
  可是爸爸在吃饭的时候
  老要抢盘子里上一顿的剩菜
  并且总像是没有吃饱
  这让她很是不安
  小心翼翼地,不让一只盘子发出异响
  不像妈妈,什么也不管
  自己喜欢怎样就怎样
  她不习惯用餐纸,还在用一块手绢
  揩嘴角的饭粒和掉下来的鼻涕
  儿子对我说,老了不能像爷爷
  到儿子家还把自己当外人
  又对她说,老了要像奶奶
  但最好吃饭时不要擤鼻子
  可是他不知道,爷爷曾经是个孤儿
  而奶奶,鼻子早没了嗅觉
其他文献
方言,原名孙海潮。北京人。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一辈子也别丢下我》、短篇小说集《爱之幻梦》。  1  京西南八十里,有一孙姓住处,称孙家铺子,薪火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据族中长者讲述:家业最旺时,人口、骡马、房舍均以百计,因田亩宽广,还曾受封过“千顷牌”。家族事务由辈份最高者掌管,有量出入、抉去留的权力。上百口人共同居住,一起吃喝、劳作,和睦有容。每遇要事,如播种、祈雨、开镰、祭灶、婚丧
期刊
过花果山  落在肩膀的枯叶是自然给予我的经卷?  从身边流淌的小溪即为恒河?  当我从山上下来,灯光漫卷  低矮的平房里,清香四溢,老人的膝下  孩童们在转动欢乐的年轮  泥土颂  农人的脚掌沾满泥土,拔出来的萝卜沾满泥土  干净的种子撒在泥土里,白云铺满水田  没有什么比泥土更干净的事物了,洲上坪的人们  把房屋建造在泥土之上,把神龛建在房屋之上  把粮食挂上屋檐,把群星建在屋顶  我听到入世的
期刊
2000多年,  你走了多远?  2000多岁,  你是否走得十分辛苦?  2000多个日月,  你是否已身心疲惫?  2000多个春秋,  你心是否还在楚国?  你知道吗?  我是大秦的子民,  你曾经的仇人的后人。  我居住的地方,  名字叫“秦头楚尾”。  而今,  我来到这你捐躯的地方,  凭吊你的遗址,  寻觅你的足迹,  追寻你的灵魂。  我看到了,  你纵身一跃的汨罗水,  已汇入滚
期刊
无声的世界  从人海中抽身  没有一滴水尾随而来  我带着自己的影子  穿过一条又一条街区  太阳走下天空  如同世界走向末日  一座城市的岛屿  在风中摇摆、漂移  夜色围剿记忆,仿佛海水  收复失地,我使劲扔出石子  打捞一片回声和涟漪  看啊,玫瑰在水晶中诞生  夜的发丝透亮,呼吸急促  依稀大海起伏的潮汐  窗户已经打開  在有你的后花园  一尾鱼追逐着另一尾鱼  穿过珊瑚之门  洞 口 
期刊
这条路  从长安到罗马  这条路,追赶八千里的  云和月,以及太阳的下落  一个个马帮和驼队  踏上征途。东风和西风  在柔软的丝绸上碰撞  火花四溅。烧红的蹄铁  夯实陷阱和墓穴  历史的二维码,次第生成  从汉代到今天  这条路,承载两千年的  兴与衰,以及冰凉的碑石  一个个朝代和国家  被边界线纠缠。战争与和平  由此翻来覆去  多次历险的经卷  桑叶般飞舞。长安城  甘做一只吐丝的蚕  
期刊
草原之夜  我们燃起篝火,在某个  深夜的草原。饮酒,歌唱  谈论天上的星星,用一张  牧人达日诺赠予的皮袄  轮流取暖。有那么多善良的动物  在死后,还给我们带来温暖  我亲爱的兄弟,难道你们忘了  那晚的露珠晶莹  却迟迟不肯从草尖滚落  篝火旁围坐着四个灵魂,他们发誓  要做一个完整的人  星光为他们驱散了所有的雾霭  青草,倒映着他们清澈的脸庞  时至今日,我一想起那个夜晚  仍会悲从中来
期刊
张静,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散文》《草原》《湖南文学》等。出版散文集《散落的光阴》《以另一种方式抵达》。  1  上初中后,看書和下地干活总很矛盾。比如放学后,打猪草,锄地,拔玉米苗,上化肥,拉大粪等活路,没完没了。可我有时候是借别人的书,有归还期限啊,于是,就躲到婆住的土窑的里间偷着看,代价无非是回去被臭骂一顿,或者屁股上挨几个扫帚疙瘩而已。  土窑的里间比较昏暗
期刊
任大卫的诗  最后一日  我不再渴望转身  在夕阳的余晖里  在午夜梦醒之时  在机车狭小的空间  在某些瞬间,突然到来  像耳语和街道上的鸣笛  像碎玻璃在车轮下爆破  一切节奏被撕裂  像雨和干燥的空气  像那些山川在远处  毫无意义的起伏  我能想象有风吹过  摇摆的干草,那是他的节奏  我看不见的,也就不再相信  整个白天被埋葬  像被击碎的颌骨  直到夜里,直到深夜  直到人和野兽消匿 
期刊
摘要:术后谵妄(POD)是手术之后较为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之一,通常是指患者手术麻醉后数天出现意识、认知、记忆、睡眠以及定向等方面的紊乱症状,谵妄具有可逆性和波动性的特征。相关资料显示,手术后患者出现谵妄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如:精神类药物的服用、营养不良、感染、电解质代谢异常及其他医源性因素。本文就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综述,并探讨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期刊
范怀智,陕西岐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4届高研班学员。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天津文学》《山东文学》《小说界》等。  1、卷阿  阿(wō)和阿(ē),方言无法理清两者的头绪,不论卷(quán)阿(wō)还是卷(quán)阿(ē),指的都是弯弯曲曲的山梁,这弯曲的山梁间,正是周公庙的所在地。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岂弟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