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要求教师做好美的教育,注重德育渗透,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将德育渗透到欣赏和表现过程中,培养有品位、道德高尚的人。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教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最为基础的绘画能力,学会欣赏美术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阶段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品格性格的重要时期。小学美术教学能够集德育、智育和美育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美术课堂不必通过僵化呆板的说教,而是通过形象生动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知和表现,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得到点化。将德育渗透到美术欣赏和表现过程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还能深入他们的思想,塑造他们的心灵和品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智育挤占了体育、美育和德育的时间以及拓展空间。且学科教育都以学生的考试所得分数高低来量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能,并没有将学科教学向美育和德育拓展延伸,造成学科教学的僵化,也影响德育和美育的发展提升。作为美育的小学美术教学,则是片面地强化学生的构图绘画技巧的训练。这是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表现出德育缺失的突出问题,其实质是教育无法做到真正关注学生作为人的思想世界和心灵需求的问题。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教育的途径分析
(一)强化德育教育理念,重视美育德育融合
教师是实施美育与德育融合的核心,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美育中融入德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美术是色彩线条的组合与构建,更是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与道德精神的展现。没有情感、道德和审美的美术是没有血肉和精神的美术,是没有生命力的作品,是干瘪的勾画;当然,无法让学生真正感知体验道德情感与审美情趣的教学也是无效教学。为此,教师必须要重视美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树立德育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
例如,在学习“春天的色彩”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欣赏其中的一些绘画作品,感知春天的美好。这样做能让学生对春天有直接的感知,结合他们的生活体验,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内容以外,还可向学生推荐阅读《小鸟的家》《茂密的花》等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春天的气息,进而感知生命,学会敬畏生命和自然。这样的教学能够将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融合,使学生学会阅读欣赏,陶冶道德情操。
(二)注重道德教育的形象化和具体化
美术教育注重德育教育,学生在课堂上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和绘画实践,获得具体的体验和感悟,以此建立道德意识,不断提升思想品位,养成良好的品格和性格。小学美术作品阅读欣赏和表现大部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表现的都是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或者景物,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再现各种生活场景、自然世界以及社会景象。美术将小学生带进富有情感、艺术和思想的意境中,也使他们得以将自己的情感、道德、审美情趣融入景物、事物或场景的描繪中,以此来达到陶冶情操、感知自然生活之美的目的。教师可以此为载体或形式,从道德的视角来解读美术作品,也可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道德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
例如,让学生欣赏雕塑作品《笛声》时,首先让学生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代入他们的身份,观察人物的眼睛,从眼神中感知人物的渴望,理解人物的基本思想。然后教师对作品进行分析,在引导学生理解欣赏的基础上,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作品中的人物非常渴望读书,但是革命还没有取得胜利,他们没有读书的机会,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不得不和大人一起并肩作战。学生自然而然会对雕塑中的小红军形象产生敬佩之情,同时自己也会立志努力学习,成为别人心中的榜样,成为一个对他人更加有用的人才。教师结合作品与作者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不仅能改变欣赏课之枯燥乏味,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自然地进行德育教育。美术作品,尤其是绘画类,均有所展示的内容和表现主题,抓住这一点,就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立足“美”的阅读欣赏,实现“德”的升华锤炼
将德育教育融入美术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的重要保障。这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注重教学方法及模式的选择和组织,真正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让学生掌握基本绘画技巧的同时感知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其中体现的道德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优秀的思想,在绘画表现中自觉体验高尚道德情趣,以此来不断强化道德观念。美术课的基础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表现,让学生阅读美,赏析美,表现美。学生有了美的感知能力,再做进一步升华,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让学生在美育的基础上向德育拓展和提升,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以学习“画家介绍”的内容为例,学生在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祖国万岁》和徐悲鸿的《奔马》等作品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欣赏《祖国万岁》,让学生了解作品里的主要意象是“万年青”;然后让学生观看盛开着红花的万年青和题款“祖国万岁”,并介绍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建国十周年庆典。学生将意象和主题联系起来,便能感知作品表现出的意境:笔法简练,主题突出,万年青傲然挺立,象征着祖国蒸蒸日上,繁荣昌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感知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感受作品中表现的强烈爱国热情,进而引导学生对国家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奔马》中主要的意象是两匹奔驰的骏马,教师可让学生欣赏马的身姿,从四肢、躯干,再到姿态,感知骏马奋力前奔的力量,感知马的肌肉和形体,体会马的精神和心理;欣赏徐悲鸿运用的饱满多彩的墨色和豪放的笔调;从马奔跑的姿态看力量之美,感知徐悲鴻对力量的赞美与歌颂。然后,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寄寓祖国如同这两匹雄健有力的骏马,感知画家对祖国的热爱和期望,由此让学生产生对祖国的热爱,燃起他们拼搏学习、奉献服务祖国的豪情。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做好美的教育,更需要融入德育教育,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国家的人才培养,让学生不仅能学会审美,更能学会做人,成为一个有品位、道德高尚的人。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教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最为基础的绘画能力,学会欣赏美术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阶段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品格性格的重要时期。小学美术教学能够集德育、智育和美育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美术课堂不必通过僵化呆板的说教,而是通过形象生动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知和表现,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得到点化。将德育渗透到美术欣赏和表现过程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还能深入他们的思想,塑造他们的心灵和品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智育挤占了体育、美育和德育的时间以及拓展空间。且学科教育都以学生的考试所得分数高低来量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能,并没有将学科教学向美育和德育拓展延伸,造成学科教学的僵化,也影响德育和美育的发展提升。作为美育的小学美术教学,则是片面地强化学生的构图绘画技巧的训练。这是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表现出德育缺失的突出问题,其实质是教育无法做到真正关注学生作为人的思想世界和心灵需求的问题。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教育的途径分析
(一)强化德育教育理念,重视美育德育融合
教师是实施美育与德育融合的核心,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美育中融入德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美术是色彩线条的组合与构建,更是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与道德精神的展现。没有情感、道德和审美的美术是没有血肉和精神的美术,是没有生命力的作品,是干瘪的勾画;当然,无法让学生真正感知体验道德情感与审美情趣的教学也是无效教学。为此,教师必须要重视美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树立德育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
例如,在学习“春天的色彩”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欣赏其中的一些绘画作品,感知春天的美好。这样做能让学生对春天有直接的感知,结合他们的生活体验,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内容以外,还可向学生推荐阅读《小鸟的家》《茂密的花》等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春天的气息,进而感知生命,学会敬畏生命和自然。这样的教学能够将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融合,使学生学会阅读欣赏,陶冶道德情操。
(二)注重道德教育的形象化和具体化
美术教育注重德育教育,学生在课堂上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和绘画实践,获得具体的体验和感悟,以此建立道德意识,不断提升思想品位,养成良好的品格和性格。小学美术作品阅读欣赏和表现大部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表现的都是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或者景物,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再现各种生活场景、自然世界以及社会景象。美术将小学生带进富有情感、艺术和思想的意境中,也使他们得以将自己的情感、道德、审美情趣融入景物、事物或场景的描繪中,以此来达到陶冶情操、感知自然生活之美的目的。教师可以此为载体或形式,从道德的视角来解读美术作品,也可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道德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
例如,让学生欣赏雕塑作品《笛声》时,首先让学生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代入他们的身份,观察人物的眼睛,从眼神中感知人物的渴望,理解人物的基本思想。然后教师对作品进行分析,在引导学生理解欣赏的基础上,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作品中的人物非常渴望读书,但是革命还没有取得胜利,他们没有读书的机会,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不得不和大人一起并肩作战。学生自然而然会对雕塑中的小红军形象产生敬佩之情,同时自己也会立志努力学习,成为别人心中的榜样,成为一个对他人更加有用的人才。教师结合作品与作者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不仅能改变欣赏课之枯燥乏味,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自然地进行德育教育。美术作品,尤其是绘画类,均有所展示的内容和表现主题,抓住这一点,就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立足“美”的阅读欣赏,实现“德”的升华锤炼
将德育教育融入美术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的重要保障。这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注重教学方法及模式的选择和组织,真正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让学生掌握基本绘画技巧的同时感知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其中体现的道德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优秀的思想,在绘画表现中自觉体验高尚道德情趣,以此来不断强化道德观念。美术课的基础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表现,让学生阅读美,赏析美,表现美。学生有了美的感知能力,再做进一步升华,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让学生在美育的基础上向德育拓展和提升,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以学习“画家介绍”的内容为例,学生在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祖国万岁》和徐悲鸿的《奔马》等作品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欣赏《祖国万岁》,让学生了解作品里的主要意象是“万年青”;然后让学生观看盛开着红花的万年青和题款“祖国万岁”,并介绍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建国十周年庆典。学生将意象和主题联系起来,便能感知作品表现出的意境:笔法简练,主题突出,万年青傲然挺立,象征着祖国蒸蒸日上,繁荣昌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感知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感受作品中表现的强烈爱国热情,进而引导学生对国家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奔马》中主要的意象是两匹奔驰的骏马,教师可让学生欣赏马的身姿,从四肢、躯干,再到姿态,感知骏马奋力前奔的力量,感知马的肌肉和形体,体会马的精神和心理;欣赏徐悲鸿运用的饱满多彩的墨色和豪放的笔调;从马奔跑的姿态看力量之美,感知徐悲鴻对力量的赞美与歌颂。然后,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寄寓祖国如同这两匹雄健有力的骏马,感知画家对祖国的热爱和期望,由此让学生产生对祖国的热爱,燃起他们拼搏学习、奉献服务祖国的豪情。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做好美的教育,更需要融入德育教育,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国家的人才培养,让学生不仅能学会审美,更能学会做人,成为一个有品位、道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