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ong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低效”是经常出现的一大顽疾。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变得毫无乐趣和生气,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是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结合高效课堂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构建历史学科的高效课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精心备课,打实高效课堂基础
  1.认真学习新课标,准确把握教材编排意图
  如在中国古代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个学习主题下,列出三项内容标准:①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②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③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第 ①项用了“了解”这一行为动词,属于最基本的“识记层次”。“政权分立”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特征,而三国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表现统一与割据矛盾最为典型的时期,很具有代表性。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抓住“统一”与“割据”这一矛盾核心,这样我们都能把握住中国历史上的这个重要历史现象。“民族融合”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特征,第 ③ 项用了“概述”这一行为动词,属于理解层次,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历史现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中“穿汉服”、“说汉语”、“与汉族人通婚”等措施,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措施的实行,在语言和血缘上消弭了民族界限和隔阂,对于民族融合起到了直接的促进意义。
  2.认真分析学情,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需要
  初中历史学科寓知识于教材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之中,历史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设计好学生的预习方案,让学生在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兴趣当中完成知识的预习。使课堂教学预习先行,实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教师由此根据“学情”作出判断,设置教学环节。课堂通过质疑、小组评价、当堂纠错、矫正反馈等环节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达成目标的过程获得方法、体验成功,这就是高效课堂所要求的学生“进步”和“发展”。
  二、认真组织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
  1.课堂提问要有思维价值,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在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一课的教学中,老师为解释变法失败的原因,设计了下面两个问题:⑴有皇帝撑腰,并得到部分读书人支持的变法是否成功?⑵为什么作为最高统治者光绪帝支持的变法会失败?这两个问题的设计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一个问题看似简单,好像没有思维价值,实际上它的价值在于为第二个问题服务,对第二个问题有启发性。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获得“没有发动人民群众”这一信息。课堂提问把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形成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2.重视学法指导,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历史教材《大变革的时代》,由标题剖析入手,在方法上要引导学生怎样去具体寻找思维的切入点、问题的探究点。时代是具体指哪个历史时期?推动变革人物是谁?变革的措施、作用、意义是什么?变革的方向是什么?变革的对象是谁?变革的动力是什么?变革具备了哪些条件?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最终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
  3.加强对课堂活动的管理,控制好课堂节奏
  曾经听过一堂年轻教师上的《张骞通西域》公开课,里面有个情节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前往西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几个表演的学生又是忙换装,又是忙看词,上讲台后由于地小人多,“汉武帝”帽子又被碰掉了,笑的台上台下都合不拢嘴。这样的课组织的不紧凑,看似热闹,实际是混乱,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效益。这种“表演”,对于课堂目标的完成帮助不大,学生从中也学不到什么,甚至还会起反作用,耽误了教学进度,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所以课堂上需要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做到课堂充实有效,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安排也要有的放矢。
  4.教师要敢于“放手”,真正实现高效学习
  我在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一课处理难点问题“辛亥革命的成败”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学生在辩论中除了得到“成”和“败”的结论外,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如果孙中山不把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辛亥革命是不是成功了?”这个问题提出的非常好,我当即表扬了这个同学。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最终落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否完成”这个革命目的上,真正到达了问题讨论的作用,揭示了问题的本质。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敢于对历史事实进行假设,是学生辩证思维的突破,突破了历史遗存,突破了书本的禁锢,是“开放”课堂的结果。
  但是,课不管怎么上,我们总得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这一节课应该让学生在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有哪些收获,让课堂变得开放一些,采取多种方式授课,讨论、辩论或者是通过角色演绎来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以更好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历史学习的内容很广泛,对史料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在历史教学中,要摆脱僵化的思维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而言之,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认识层面,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要发生改变,顺应时代的发展,重新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历史的教与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情感、意志、能力、心理、思维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高效课堂体现了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应该成为我们历史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
其他文献
摘要:体育教学对于丰富中学生的兴趣生活,提升他们的健康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目前素质教育在全国开展的情况而言,中学体育教学是应当引起关注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当下中学体育教育的情况分析的基础之上展开对如何提升中学体育素质教育这一问题的探讨,提出相关改革策略。  关键词:中学;体育;素质教育  1.引言  体育活动是一项有益于身心良好发展的运动,对于处在脑力开发与身体发育阶段的中学生来说,高质量的体
期刊
面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也必须发生深刻的变革,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
期刊
国学经典凝聚着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体现了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在国学教育呼声愈来愈高的今天,《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越来越广泛的在各领域中被关注,对这一经典的解读也可谓见仁见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重拾起这一经典细细品读,若干年前在书中作的批注,如今看来却又有了别样的见解。惊喜之余,我将《论语》中另有启发的语录进行了简要整理,以学前教师的视角,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挖掘。  一、
期刊
自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以来,高考被认为是至今为止中国大陆最严格、最公平、最公开的考试。高考虽然不是人生的唯一转折点,但一定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学生的出路很多,如自主创业,上职校学技术并且就业谋生等。但通过高考上大学一定是将来获得成功的最简洁有效的捷径。考上大学有极大的可能会改变你的命运,改变你工作性质,改变你的工资收人,改变你的提升速度,改变你的家庭质量,改变你的朋友圈等。如何成功的通过高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校园中也是一样,老师不能够继续采用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教育方式,更需要注重学生思想和情感方面的教育,因此在校园中老师的谈话艺术对于学生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校园中,谈话是老师对学生实施引导教育的主要方式中之一,特别是在职业学校中,老师的谈话,还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保学生能够接受。特别是对于部分后进生,前阶
期刊
摘要:传统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典型的“知识课堂” “储蓄式”教学,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从历史学科学科性质和生命教育理论的角度重新出发,阐述历史“生命”课堂构建的途径,以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历史学科;知识课堂;生命课堂  一、何谓历史“生命课堂”  随着20世纪初死亡学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以及1959年心理学家赫尔曼《死亡的意义》的出版,引起学术界及
期刊
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语言活动中有效的刺激物,它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给幼儿以积极的刺激,从而加快大脑的发育和成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阶段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就告诉我们,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我们重视孩子的阅读,相信孩子会得益终身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内容由简单的“说”变为实用的“做”,主体也由教师变为学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作为-个中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方法、资源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探索和实践,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数学观念;整体意识;推理意识;化归意识;抽象意识  所谓数学观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头脑、数学素养,准确地说,是指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处理
期刊
摘要:人的一生既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万事如意。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深谋远虑,注重对小学生基础品质的培养,抗挫折潜能的激发,从而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能力对不可预料的挫折,将未来社会的各种艰难困苦而有所作为。本文在分析小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和平时与学生接触中,发现天
期刊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师工作量最大的莫过于改评习作了,因此人们常说“得作文者得语文”。但在习作教学研究中,教师们大多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习作的“批改与评价”却有些忽略。  摘要:习作教学;建议;语文学习  叶圣陶先生早给我们作过总结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因此,习作教学要取得好的成绩,靠教师包办代替来改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