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亦厂亦校”式的产学合作新阶段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e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探索和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然而,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远没有结束。不断创新产学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和核心路径,推进“亦厂亦校”式的产学合作,必将使高职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但要实现从“两张皮”到“一体化”的转换,必须破除体制机制的各种障碍。
  [关键词]亦厂亦校 产学合作 一体化
  [作者简介]熊荣生(1955- ),男,江西南昌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浙江 宁波 315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亦厂亦校’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B07135)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4-0042-02
  
  一、我国产学合作教育概述
  
  产学合作教育源自国际通行的Cooperative Education,直译为合作教育,较为一致的认识就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也译为产学合作教育。合作教育形式在我国早已有之,但真正作为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开始系统地研究、推广与实施,应源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在我国试验一年三学期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这是我国产学合作教育的开始。之后,一些本专科学校相继试验并推广实施,形成了基于我国实际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随后通过较大范围的试点与比较研究,在合作教育的内涵、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突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办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不可避免的是,一大批转制升格后的高职院校、民办院校却普遍存在办学水平低、人才培养质量差、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些高职院校借助产学合作教育的办学模式开始了有价值的探索。自2001年教育部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产学研结合研讨会以来,到2004年,教育部已连续三次召开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研讨会,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必由之路”的发展思路。2005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之后,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自《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实施以来,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实训—科研—就业”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北京联合大学的“企业为主”模式、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式”模式、云南机电高专的“双定生”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倒实习”模式等为代表,探索和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综观这些模式,如果根据学生在企业参加工作实践的形式来划分,有两种基本模式,并由此派生出多种子模式:一是工学交替及其子模式。工学交替模式从加拿大引入时是将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有两个理论教育学期、一个工作学期,随后,凡是分学期或分学年实施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的教学模式,都称为工学交替模式。由此也延伸了以“理论教育学期数+工作学期数”为特征的多种子模式。二是工学并行及其子模式。这一模式可细分为项目化、课程化和融入式三个子模式。项目化模式是围绕具体产品开发项目或某项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课程化模式是把一些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在企业,在企业进行短期的实习或训练;融入模式是由企业提供软硬件设备,在学校建立技能培训中心或实训(验)室,将企业的标准、规范和工艺要求等融入实践教学中,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并行。
  
  二、“亦厂亦校”是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教育的创新性提升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标志着我国的经济成长正由单纯求快的“增长”转向求好又快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以GDP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实现总量扩张之后,开始全面步入稳步提升人均GDP水平的新阶段。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执政理念的转变,对于教育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作为教育中与经济运行紧密联系的部分,职业教育以及其中的较高层次——高职教育,如何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型,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如果说高职教育实现持续成长之本是质量,那么,不断创新产学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则是高职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和核心路径——推进“亦厂亦校”式的产学合作,必将使高职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亦厂亦校”式的产学合作,其落脚点和归宿是产学合作,其方式是“亦厂亦校”,即通过“亦厂亦校”的方式来进行产学合作,这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在历经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之后,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一个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阶段。其基本内涵是:第一,高职学校实行工厂化或企业化的教学。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说明,有一种所谓“校办工厂”,与(高职)学校的工厂化或企业化的教学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学校办的生产经营性实体,重在营利;后者则是一种企业化的全真或仿真式的教学单位,重在为学生训练和提高实践能力提供平台。第二,工厂或企业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提供“真枪实弹”式的环境。仍然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所谓实行“教学化的生产经营”是不现实的,也是荒谬的。企业和学校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单元,其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因而运行的“套路”也是有差异的。但是有一点却又将两者紧密连接在一起,这就是企业急需又好又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既然如此,不妨将这一生产基地“搬”到企业,企业以其资金、工作和与市场的互动等天然优势,更能将这一“生产”过程做得贴切。
  
  三、破除“亦厂亦校”产学合作工作中的障碍
  
  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离完善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就目前看来,将“亦厂亦校”产学合作模式作为产学合作状态的推进过程,更为符合实际。实际上,目前制约和阻碍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障碍有很多,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因此,明确并辨析这些观念的、思想的、体制的障碍,对于我们稳妥地、持续地推进“亦厂亦校”式的产学合作工作,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1.障碍一:应对当地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难题。推进“亦厂亦校”式的产学合作,实际是一个教育资源整合的系统工程,既有管理体制、利益调整的问题,又与当地的市场化程度、区域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特点密切相关。如果当地的市场化程度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结构调整的步伐快,产业转换灵活,学校推进“亦厂亦校”式的产学合作的工作就会相对顺畅。与此同时,当地的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和走向,又决定了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结构与趋向,因而要求高职院校推行的产学合作更具有生产经营的紧密性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操作性、连续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从目前来看,全国东部、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差异很大,推动“亦厂亦校”式的产学合作工作不妨从东部地区开始。特别提到的是,浙江省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大省,宁波市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锋,理应在推动“亦厂亦校”式的产学合作方面,迈出更坚实的步伐。还要注意到的是,各地不同的产业结构所要求的各具特色的产学合作模式与方式,对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都是很大的影响或冲击。也就是说,推行“亦厂亦校”式的产学合作,并不是否定其他形式,而是根据不同特点和实际,同时进行。应该说,从其他形式的产学合作到“亦厂亦校”式的产学合作,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但无论如何,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是必须要做的,如专业设置要在适应市场需求上下工夫;以专业设置为切入口,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走向,进行广泛调研,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毕业发展前景、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发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可利用社会资源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决策。由此高职院校需集中力量,深入到市场,了解、调查、分析当地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还要组织专门力量结合当地经济结构特点,研究新专业开设的必要性并提出实施方案,解决专业的淘汰、合并或调整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面对市场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其及时的应对能力依然是“软肋”和弱项,改变这种现状仍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2.障碍二:实现从“两张皮”到“一体化”的转换是又一大难题。建立“亦厂亦校”式的产学合作体系或模式,其基本是要打通产学合作的路径,实现由浅入深的递进合作,从而最终达到校企双方的互利双赢。但是,要做到这一点还是有难度的。
  一是体制机制障碍。实现这种渐次性的转变,对于有体制优势的民办学校来讲相对比较容易,但对于大多数“靠财政吃饭”的公办学校来说,从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到“企业教育模式”的转变要困难得多。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从普通教育中吸取、借鉴很多,但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便无形中被同化了,“职教普教化”的现象在所难免;另外,在职业教育资源的组织与分配上,也与普通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高职教育不应是本科教育的浓缩,也不应是传统大专的克隆。因此,要达到这一理论要求,操作起来并不轻松。
  二是对校企联动的要求很高。学生从进校起,学校就应对学生整个学习实践活动进行组织规划,包括校企共同研究人才需求走势、定位学生修习方向、规定合理的专业设置、实施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策略、对用人单位跟踪调查以及积极反馈等。问题是,目前来看,在整个过程当中,似乎是学校一头热,而企业处于被动状态。其实,应该明确的是,在建立“亦厂亦校”式的产学合作机制中,“学校是主体,企业应及时跟进”才是较为合适的格局。毕竟,培养人才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况且企业自身也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找寻双方的共同利益点。学校要求企业及时跟进,不能停留在“要求”上,更不能埋怨,要以诚心、信心、实力和影响力来赢得企业的真诚而密切的合作,从而实现产学合作向纵深推进。
  一般来说,产学合作要历经三个阶段,即一般性的参与合作、协助性的介入合作、互动性的产学合作。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产学合作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第一阶段,与企业仍然是“两张皮”;有较少部分的高职院校的产学合作进入到第二阶段,而能够与企业进入第三阶段的产学合作的学校就更少了。可以这样讲,“亦厂亦校”式的产学合作,由于是从互动性的产学合作提升到一体化的产学合作,是产学合作的更高阶段。显然,从校企产学合作的仅是“两张皮”的松散型初始状态,逐步发展到一体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要特别防止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动只是流于理论上说教、形式上“作秀”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方德英.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康宁.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5]高耀明.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对浙江省嘉兴市的个案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全球应用范围最广的教育软件之一,全球众多知名院校和国内顶尖高校均选用其作为信息化建设的载体。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设计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引导学习者创造性地进行学习。Bb教学平台还可以凝聚团队的教学智慧,形成教学资源的循环链
期刊
安徽省把支持中国科大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列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与中科院、教育部就支持中国科大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启动“985工程”三期建设签
[摘要]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对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成为绕不过去的“坎儿”。文章结合近几年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阐述了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维度,提出了打造高职高专市场营销精品专业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 教学改革 支撑维度 特色  [作者简介]郑承志(1964- ),男,安徽太湖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
目的:探讨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与肺结核发病的关系及在DOTS化疗管理、免费诊断和治疗策略下.肺结核对痛人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方法:首先.选取160例新发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作为病例
通过分析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历程,阐明了财政体制正在向公共化方向迈进:通过分税制背景下县乡财政的资金流程和收支结构分析阐明了在财力不足、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财权与事权不
[摘要]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英语专业成为高校中的热门专业,但其考试制度还存在着一些弊端,文章将分析目前英语专业考试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英语专业也应形成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高校考试制度的观点。  [关键词]英语专业 考试制度 形成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 创新人才  [作者简介]王丽燕(1978- ),女,山东海阳人,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陕西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府管理的角色定位应随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需求而适时全
随着传统文化地位逐渐提高,在高校教育中加强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不断提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有利于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大业.高校艺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壮大,虚拟技术正不断的渗透到各个领域;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的服务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本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