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景观元素在塑造地域性景观中的应用

来源 :广西农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gists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土是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体现。乡土景观元素是源自特定地域生产、生活过程中,构成乡土景观的各种自然的、社会的以及文化的元素与符号。文章以第一届广西园博园城市展园景观设计为例,理论结合实践,分析总结乡土景观元素在景观营造中的应用,期望能为广西园博园景观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风景园林;第一届广西园博园;城市展园;景观设计;乡土景观元素;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5)06-0070-7
  园博会传承和发展了中国园林艺术,是风景园林的风向标,是园林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展示的舞台,同时也让园林走向人民大众[1]。城市展园是指园博会中在固定的场地空间里提炼最具代表性的地域特征,表现一定创意主题和城市特质的展览性室外园林设计[2],是园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亮点。在城市化进程加快,乡土生态退化、地域特色消失等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渴望回归充满诗意和乡土气息的环境。因此,城市展园景观营造在展现精湛造园技艺的同时,凸显所在城市的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乡土景观元素是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的基础,从乡土景观元素角度关注园博会城市展园景观设计是一个日趋紧迫和值得探讨的课题。文章通过对第一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主会场(以下简称园博园)14个城市展园进行实地考察和资料搜集,分析总结乡土景观元素在景观营造中的应用,期望能为广西园博园景观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1 第一届广西园博园的概况
  为了尽快改善城市的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质。从2011年开始,广西14个地级市轮流举办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一个城市,一届园博,一座公园,全面展示广西优秀的园林园艺成果。
  1.1 地理位置
  第一届广西园博园位于广西柳州市柳东新区柳东大道北侧九子岭旁,距离柳州市中心约25km,占地面积约68hm2。
  1.2 自然和人文条件
  柳州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位于广西桂中岩溶平原北端,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特征。地处北纬23°54′-26°03′,东经108°32′-110°28′,平均日照时数达1634.9h,平均气温20.5℃,无霜期长达314d,年均降水量近1450mm。以“柳州人”为代表的古人类文化、民族文化、柳宗元文化、刘三姐文化、奇石文化与天造地设的“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柳州这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更具特色与魅力。
  1.3 规划定位及基本概况
  第一届园博园建设的主题是“秀美八桂、生态龙城”,遵循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生态与城市相融相存的原则,建成集园林园艺、民族文化、科普科研、旅游展览、生态展示于一体的自治区级公园。园区绿化面积42hm2,水域面积12hm2。栽种植物380多种,乔灌木8万多株,花卉50多万株,名贵树木10多种,珍贵名木2000多株,水生植物1hm2,绿化覆盖率80%以上。14个城市展园风格迥异、精彩荟萃,堪称“秀美八桂”的缩影。
  2 乡土景观元素在塑造地域性景观中的应用
  乡土是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体现[3]。乡土景观元素是源自特定地域生产、生活过程中,构成乡土景观的各种自然的、社会的以及文化的元素与符号[4]。根据其属性和表现形式不同,提炼归纳为自然乡土景观元素、人工乡土景观元素、人文乡土景观元素等三种类型。在第一届广西园博园城市展园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通过挖掘和提取特色乡土景观元素,在有限的展园场所空间内对其进行重新审视、组合、设计,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土景观[5],同时为节约性生态园林建设开辟新的途径。
  2.1 自然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
  自然乡土景观元素是指在乡土地域范围内自然分布的可直接应用于乡土景观建设的乡土自然材料[6],是一种原生态的、实体性的乡土景观元素,具有质朴性、真实性、直观性,对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以及对促进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7]。如场地本身的地形地貌,乡土植物与动物,天然水体,乡土色彩,乡土符号,当地出产的木材、土石等[6]。
  2.1.1 应用乡土植物表现景观明显的地域特征 乡土植物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植物类型,是景观地域特色的标志[8],一直以来在景观营造中得到足够的重视,本届园博园城市展园对乡土植物的应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
  一是应用植物的形象。植物形象主要是指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种类[9]。比如柳州园采用自然山水式的园林布局,以柳侯祠联语“山水来归,黄蕉丹荔”为植物配置指导思想,种植“黄蕉”“丹荔”为代表的最有柳州特色的乡土植物,再现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开凿水井使得乡民有水可用,山水浇黄了香蕉,灌红了荔枝的景象。此外,全园种植香樟、八月桂、洋紫荆、小叶榕、秋枫、山茶、白兰、蒲桃、蒲葵、假槟榔、棕榈、短穗鱼尾葵、小叶紫薇、垂丝海棠、海桐球、非洲茉莉、野牡丹、紫色梅、朱焦、葱兰等乡土树种作为绿化材料的主角,形成复合植物群落结构,营造具有典型柳州地域特征的园林植物景观。北海是一座滨海城市,该园以市树小叶榕、市花三角梅为主要绿化树种。同时在古海角亭旁旱地覆沙造海景,种植露兜、黄槿、天轮柱、仙人掌等70多种滨海地区特有的植物(见图1),营造一片亚热带植物景观,展现滨海城市特有的风光魅力。
  二是应用植物的文化内涵。植物文化主要是指长久以来地方文化赋予植物的特定内涵[9]。比如,贵港享有荷城之称,荷花尊为贵港市花。贵港园以“荷”为造园主题,以“廉”为设计立意,作为全园构图中心的荷池满种荷花,所有景点围绕荷池四周逐步展开,形成意境深远的突出荷花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空间,传承了贵港深厚的荷莲历史文脉,又突出荷城的地域特色。桂林园为了表达桂林因桂树成林而得名的独特城市文化韵味,精心配置了46株姿态优美的桂花,配以高低错落的乔灌木,仲秋时分,桂花飘香,彰显桂花盛开时清可绝尘,浓能远溢的美妙意境,使人不难感受到桂林园浓浓的“桂派气息”。   三是应用植物的美学特征。植物是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生命元素,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9]。比如,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朱槿为南宁市花。南宁园水韵朱槿景点为全园的制高点,将中国东盟博览主会场即南宁市地标之一的国际会展中心主体建筑进行微缩造景,该建筑造型设计以朱槿花为蓝本,其12片白色花瓣象征着广西12个民族(见图2)。并且创新性地将“朱槿花”为原型的建筑物与喷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水雾喷涌,泉托“朱槿”,雾里看“花”,彰显本草纲目中所载:“东海日出处有扶桑树,此花光艳照日,其叶似桑”的美妙意境。
  2.1.2 应用天然石材凸显景观的古朴沧桑美 天然石材是乡土景观建设中最古老的园林材料,具有粗犷和细腻的气质,原自然的真实美,能折射出悠久而古朴的乡土文化。柳州园的设计主题为“奇石之都,风情柳州”,依托柳州“中华石都”石材丰富的优势,以石为整个园区的设计主线,有“石之源”、“石之韵”、“石之琢”、“石之文”、“石之筑“和“石之林”等内容体现,所用石材取自本地山区,既节约资金,又凸显柳州作为国际性赏石、玩石、藏石的奇石园林城市特点。比如入口处是恢宏的石阵景观,取名石之林(见图3);利用高差形成一组自然石矮墙,矮墙前布置形态不一的石砵形成滴答的小涌泉,体现石之源的悠远意境(见图4)。这些景点形成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的实体性景观,折射出历经岁月洗礼的沧桑美,容易获得游人的认同感。
  2.1.3 应用自然山水展示景观的质朴与真实 自然山水是重要的自然乡土景观元素,通过艺术手法加工后更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桂林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盛誉,桂林园的主景是全长33.8m、高6.2m的“竹简”景墙(见图5),将最具有桂林代表性的桂林山水画面即桂林漓江著名景点20元人民币背景图案——“黄布倒影”放置中间作为主景,选择“黄布倒影”作为“迎宾主图”,是因为“漓江山色之美,美在倒影中”,而漓江的倒影之美,就数“黄布倒影”最为醉人。“竹简”两侧还刻上柳宗元、白居易、杜甫、黄庭坚等著名文人赞美桂林的传世诗篇,突出桂林园“山水与文化并存”的设计主题,使人们有意识去感知乡土的气息,感受乡土的质朴与真实。
  百色园设计一组水系取名右江碧透,通过营造叠水、瀑布、急流等多种水景,驳岸土石与水生植物相结合,重新展现百色右江河谷的山清水秀,景色怡人,营造出具有自然野趣特征的乡土自然环境[6]。
  2.2 人工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
  人工乡土景观元素指一定区域内,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元素,是具体的、详实的,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和浓郁的乡土特色[5],可以直接或通过艺术加工后运用到景观设计中[4]。包括乡土建筑、街道格局等乡土空间格局,以及劳动工具、生活用具、传统乐器等乡土人工小品[5]。
  2.2.1 应用乡土建筑突出景观的主题与创意 乡土建筑是乡土生活的物质载体,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还具有显著的地方色彩[10]。贺州是世界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地,客家围屋是中华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美称。贺州园将城市地域文化与建筑揉合为一体,规划布局突出“一重点、三轴线”,一重点是指以客家围屋为全园重点(见图6),三条景观轴线均以客家围屋为焦点布局展开,表达特定的主题意境,展示浓郁的典型客家文化,诠释这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客家百科全书。
  梧州是一座临江山城,梧州园内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一座黄白相间具有明显欧式风格的骑楼(见图7),该骑楼经过简化和艺术化处理,表现出建筑独特的人文气质和个性。一是骑楼廊外墙柱上安装有圆环,二是二楼有一个“水门”。以前当水漫梧州时,市民可以从一楼搬上二楼,在墙柱上安装铁环,用来拴系船艇,通过“水门”出入或购买急需品。骑楼的创意设计再现梧州临江山城的古时生活情境和现代欣欣向荣的“百年商埠”景象,突出梧州园“绿城水都,百年商埠“的设计主题与文化内涵,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2.2.2 应用乡土生活小品承载景观的历史印记 乡土生活小品与每个人的成长、生活均有密切的联系,承载了当地民俗民风和对岁月痕迹的记录,是乡土景观表达中最直接,也是最富感染力的元素。比如,麒麟尊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大型青铜酒器,集中国古人创造的三大神兽麒麟、龙和凤于一身,出土于贺州八步区沙田镇。在贺州园设计的麒麟尊雕塑引人注目(见图8),显示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楚文化在贺州交汇融合的历史印记,这种朴实、寻常的景观潜藏着生存与生活的哲理,体现了当地浓厚的乡土内涵[11]。
  玉林市下属北流县的陶瓷最早起源于夏商,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陶瓷名城。玉林园所有园路铺装采用12种不同形状的青花瓷碟子嵌入鹅卵石中,形成创意新颖的陶瓷之路,展示北流陶瓷制作悠久的历史文化,满足现代人对回归自然和重温历史的渴望。
  梧州素有“西南门户”、“百年商埠”、“小香港”之称。园主入口的景墙通过对极富地域特色的古钱币、算盘等乡土元素的提取,并进行艺术化的抽象表达(见图9),增加设计的趣味性,并记录了梧州曾经的辉煌和再现当时的生产、生活片段[10]。
  北海园入口的视觉焦点是羽纹铜凤灯(见图10),是西汉时期的金属器皿和世界上少有的早期环保产品,显示了2000多年前中国铸铜工艺的高超水平,是当地历史文明发展和人们生活经验的真实写照,传达了浓浓的乡土风情,使人们再次寻回心灵的故乡。
  柳州园的石之琢景点放置各种用石头雕琢成的日常生活用具(见图11),比如石盆、石舂、石槽、石磨、石辘等。这些古石雕器具拙劣粗糙的材质在景观视觉上仍极具自然美感,乡土味和力量感浓厚,彰显着历史的沧桑和久远感。
  2.2.3 应用传统民间工艺彰显景观的场所精神 传统民间工艺是民俗文化的承载者,描绘富有乡土气息的生活,凝结民间手工艺者的智慧[10],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场所精神。比如,长鼓是流传于贺州瑶族地区的细腰鼓,主要用于舞蹈伴奏。贺州园以雕塑小品的形式表现长鼓(见图12),反映瑶族人的生产斗争与生活习俗,体现出他们的思想感情与精神愿望,凸显瑶族特有的风格。   又如,铜鼓是中国古代悠久而灿烂文化的结晶,是壮族生活中的一种乐器,广西是著名的铜鼓之乡,玉林的“北流水冲庵”铜鼓被誉为世界“铜鼓之王”。玉林园在设计时直接将无底腹空,腰曲胸凸、雄浑巨大的铜鼓摆放在园路边(图见13),彰显典雅、稳重、古朴的韵味,同时也象征权力和财富,增添了园路的活力,激起游人参与击鼓的欲望,达到触景生情的效果。
  绣球原为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现在已经延伸为友谊、幸福、祝福的象征。南宁园将绣球用天然石材制造成极富立体感的园林小品(见图14),拉近与游人的距离,不失与现代生活气息相融合,同时蕴含吉庆瑞祥的意思。
  2.2.4 应用民间服饰浓缩景观的民俗文化内涵 民间服饰是一种历史符号的象征,承载了人类民俗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紧密相关。来宾园以民间服饰作为符号来传递广西壮乡文化,园区入口将壮、瑶、苗三大民族的服饰图案组合采用彩色透水砖铺设,形成色彩鲜明的迎宾大道,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南宁园“朱槿花”为原型的建筑物外观装饰以壮锦中的回字纹为设计图案,巧妙地融合了壮民族元素,成为既具现代风格又有民族魅力的经典。
  2.3 人文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
  人文乡土景观是当地居民经历长期的历史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精神产物,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带有较强的时效性,不易引起注意,但恰当的提炼和运用会增强景观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包括传统民俗、宗教信仰、典故传说、风水观念、文学艺术等。
  2.3.1 应用图腾崇拜增强景观的感染力 图腾是记载神的灵魂的载体,是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等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植物从远古时期就逐渐被人们赋予了人格,比如榕树、枫香树是种族繁荣昌盛的象征,是壮族人们心目中崇拜的神树。南宁园出口处是“大树盆景”,由造型独特、生机盎然的榕树构成,展示了南宁绿城名片即“南湖名树博览园”的园林特色,并将其营造成园林中的标志树,从而表达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无形中增强景观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百色园设计壮族十二图腾柱(见图15),分别是水牛、鹭鸟、鹅、图额、虎、马鹿、大象、金鸡、羊、狗、猴、蛙等12种动物。这些动物自古就是壮族人心中的灵像,与十二生肖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鹅在壮族人的观念里是一种吉祥之灵物,可度送祖先之魂到故地;虎为山神的象征;马鹿是吉祥和幸运的化身。融入这些图腾景观元素,创造一个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场所,使人们产生浓浓的归属感[5]。
  2.3.2 应用历史名人强调景观的特色与魅力 历史名人是一座城市优秀历史文化的灵魂承载者和城市的形象坐标[8]。百色市因“百色起义”而名震华夏,是一座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红城。百色园的主体建筑造型参照邓小平领导的红七军军部旧址的特色(见图16),并借用邓小平的手迹在园内一组山水景观旁题词“思源”,寓意饮水思源的精神,以此缅怀当年为革命奋斗的先烈们,突出百色园红色旅游圣地的设计主题,增加该园红城艺术特色。
  2.3.3 应用典故传说传递景观的乡土生活气息 典故传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主要因其来源生活,并生动地再现生活场景[10]。比如,南宁被称为五象城,源于民间传说——远古时候,南宁市郊的五头神象为保护老百姓,私自下凡消灭野兽和毒虫,结果触犯天条被化作山石。南宁园在主入口摆放5只石雕喷水大象,喻为“五象迎宾”(见图17),巧妙地将五象城这一历史典故元素融入园中,意味深远,起到针贬时弊,逞恶扬善的作用[10],极富生活气息和情调。
  2.3.4 应用民间文学表达景观的诗情画意 柳州园有一组特色鲜明、寓意深刻的雕塑小品《赶圩人》(见图18),设计创意来源于民间诗歌《赶圩人》中的诗句:“斜日乌蛮渡,榕阴一径通。趁圩俍女健,占籍马人空。食货询殊俗,钱刀见古风。回头西北望,江树晚蒙蒙”,塑造了斜阳西下,江岸渡口处,一群赶圩人归来的情景,达到源于乡土而高于乡土的景观效果。把民间文学这个乡土景观元素经过艺术加工与创新,传达浓郁的乡土文化韵味,且充满诗情画意,使游人倍感自然亲切,容易产生共鸣。
  2.3.5 应用传统文化营造景观的历史久远感 来宾园的设计主题为“红水情、盘古韵、新来宾”。盘古韵景区位于次入口,由灰色乡土瓦片和荒料石块构筑成年历溪的水之源头,凸显盘古开源独特的景观风貌(见图19)。潺潺流水与翠竹、鲜花相互辉映,让人心旷神怡,充分呈现出源远流长的盘古文化,使人不难感受到历史久远感。
  壮族的祖先开创了壮民族古老的文化——布洛陀文化。“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指“山里的头人”,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百色市的田阳县敢壮山被誉为壮民族的圣地。百色园迎宾牌楼仿敢壮山牌楼作为入口广场的主景(见图20),气势磅礴,烘托出神秘、庄重、久远的布洛陀文化气息,使游客无形之中产生对壮族的敬仰之情。
  3 结语
  乡土是一种淳朴和不可估量的文化资源[12]。吴良镛教授说:“在全球化进程中,对本土文化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自尊态度和文化自强精神”[13]。乡土景观是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土地和谐发展的自然产物,在强调功能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各种美感,这种美感是质朴的、真实的、经过历史考验的。园博园城市展园的景观设计是人为与自然场地相结合的过程,是地域特征与景观创作的综合体现,其设计的本质应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14]。在景观创作过程中,设计者深刻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和审美习惯,重拾乡土文化,运用乡土景观元素,通过科学合理的景观表现手法,使设计回归乡土,对于弘扬民俗风貌、保留地域特色,维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而深远[9]。
  参考文献:
  [1] 田夏梦.园博会中城市展园设计探析[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2] 王向荣.关于园林展[J].中国园林,2006,(1):19-29.
  [3] 石克辉.多元化时代的乡土实践[J] .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7,(4):64-65.
  [4] 孙新旺,王浩.基于乡土景观元素的湿地公园景观营造——以浙江安吉西港湿地公园为例 [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1):93-96.
  [5] 张升.乡土景观元素在现代城市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4.
  [6] 杨阳.郊野公园乡土景观表达与营造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7] 洪争毅.乡土景观元素在现代城市公园的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8] 张春梅.乡土景观元素在江南历史街区中的保护与再生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9] 刘新燕,邹志荣.关中地区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与营建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818-20822.
  [10] 刘新燕.关中地区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与营建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11] 王大芳. 我国城市园林中乡土景观的营建理论及方法[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12] 王浩,孙新旺,王洁宁.艺术化的乡土——浙江德清下渚湖湿地公园规划[J].风景园林,2006,(4):14-17.
  [13] 史庆堂.城市环境艺术化[J].城市设计,2002,(4):8.
  [14] 杨淑梅,周建华,武斌. 展览园景观中地域特征的体现和设计表达——以郑州绿博会北碚园景观设计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4):141-14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宜埃塞俄比亚种植的优良白萝卜品种,为该作物在埃塞俄比亚的种植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总面积210m2,每小区面积10m2,每个处理重复3次,对6个白萝卜品种进行露地盖膜试种试验。采用的差分析法,分析各参试品种的商品株产量的差异显著性。【结果】参试的6个品种之中综合性状最好的品种是春雷,其次是白玉春,再次是天山雪,这三个品种表现为抽苔较迟、洁白美观、外
期刊
摘要: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广西灵山县莪术种植业情况,分析灵山县莪术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和培训人才等内容的发展莪术产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莪术产业;现状;发展设想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3-0078-04  莪术是灵山县颇具发展潜力、优势明显的农业产业,近年来该县把莪术产业确立为“富民强
期刊
【摘 要】文章从中国近代史上城镇经济主体——商业经济的角度切入,运用各类历史资料,分区逐县地确证广东商业人群以及所造成的“无东不成市”格局在全广西的分布范围,并揭示其在广西不同地域的程度等差和梯度分布状态。从而,以原始的生活场景原生态地呈现出粤港澳地区对广西经济辐射由东而西逐步推进、由城市而圩市逐层次渗透的基本节奏和客观规律。  【关键词】近代;粤港商业人群;分布面;梯度差  【作 者】黄滨,广州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突飞猛进,尤其在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战略计划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植物学科普教育模式已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也无法满足学习者对快速掌握即时信息的强烈诉求。在这种情形下,设法将传统校园植物科普教育与“互联网+”先进模式有机结合,构建快捷、全面、及时的网络信息平台必然会产生深远的意义。为了促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植物科普教育及网络建设,提供参考或指导。文章以在“互联网+”背景
期刊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农村人才培养。如何培养和造就大批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事关新农村建设成败。采用实地调研方法,调查兴安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情况,通过分析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农村中等实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村中等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整合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教材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农广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职业院校《影视节目制作与编导》课程传统教学法与项目导向法之间的异同,通过将项目导向教学法引入《影视节目制作与编导》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用真实项目开展项目式教学,把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训方式、考核方式纳入项目导向教学实践,达到了项目导向教学目标,效果良好,为项目导向教学法及其它课程改革的应用推广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项目导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为探索粉垄耕作技术的应用效益,采用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农耕文明发展的探索、对粉垄耕作技术的介绍以及带来的效益分析,提出粉垄耕作技术是农耕方式的革命,是农耕文明的发展,更是绿色发展的有效载体。建议大力推广粉垄耕作技术,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并提出了推广措施。  关键词:农耕文明;粉垄耕作技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S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
期刊
摘要:在河池市中稻地区开展富硒优质稻一特色红薯种植示范,其中富硒红香粳米、墨米、野香优3号等平均产量达419.6kg/667m2,产值2937.2元/667m2;富硒特色红薯平均产量(鲜薯)达1763.8kg/667m2,产值5291.4元/667m2,一年两季产值8228.6元,年净收入5012.3元,效益显著,实现了农产品提质增效的目标,是山区中稻望天田增收新途径。文章总结富硒优质稻与特色红薯
期刊
摘要:文章以兴安县葡萄产业为例,采取座谈、访问、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技术推广部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技术推广部门;农业产业;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S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5)04-0070-02  兴安葡萄产业,可谓历尽坎坷,从80年代初开始引种,到90年年代初,一直处于种了挖,挖了又种这么一种非常不稳
期刊
摘要:小杂粮已成为一种国际消费时尚,新兴的特色产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广西小杂粮种植历史悠久,种类多,发展小杂粮生产,对发展生态农业,助农增收,扶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切实掌握广西小杂粮的生产情况,挖掘广西小杂粮生产潜力,促进广西小杂粮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座谈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小杂粮生产历史、品种分布、种植方式等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以期为研究小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