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中析意图 厘清中明目标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a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月潭》一文描述了日月潭优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是各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首选文章之一。统编教材和人教版教材在编排课文时,都不约而同地选了《日月潭》。那么,同一篇文章选入不同版本教材之后,它的地位、作用是否一样?编者的意图是否相同?教学目标是否一致?为此,本文将从八个方面比较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一、编入册数
  统编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将《日月潭》放在二年级教学,说明编者都认为该文是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的,插入二年级的编排体系中是比较恰当的。
  不同的是,统编教材将其放在二年级上册的第10课,而人教版教材则放在二年级下册的第9课。也就是说,两者相差了整整一個学期,在学生入学后不到两年的学习时间里,提前或者延后半年时间,是一个很大的时间差。从教材编写的角度看,不说其他,单说识字就相差300~400个,这样一来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度的高低就可想而知了。另外,教学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看,相差半年时间,学生的知识水平、阅读能力、思维品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那么是否可用同一个教案去授课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如果说原来人教版教材是“快快走”的话,那统编教材就要“慢慢来”了。
  二、主题要素
  统编教材中,《日月潭》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认识家乡、赞美家乡”。语文要素为:(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2)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在人教版教材中,其单元主题为“爱祖国、爱家乡”,语文要素则不明确。
  对单元主题来说,两个版本相差无几,都意在表现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关键是语文要素相差比较大。统编教材提到了两个方面。其一,不仅提出“了解词句的意思”这个教学目标,而且还指出了完成教学目标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其二,基于语文要素,学生应积累哪些语言,语言表达的形式是怎样的,课后题都非常清楚地加以说明(详见下文)。这样,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方法。教材解决了教师“教什么、怎样教”的烦恼。而人教版教材对语文要素的阐述就显得有点模糊了。
  三、课文组合
  统编教材为了“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祖国的辽阔和美丽”,在单元选文上颇具匠心。从地域看,东有台湾日月潭(《日月潭》),西有新疆葡萄沟(《葡萄沟》),南有江西庐山(《望庐山瀑布》),中有安徽黄山(《黄山奇石》),北有山西鹳雀楼(《登鹳雀楼》)。风景名胜横跨东西南北中,地域辽阔,富有代表性,而且都与山水有关。从时间看,古有作为黄河文化标志和象征的鹳雀楼,今有隐含统一祖国意义的日月潭。
  反观人教版教材的课文组合,虽然《日月潭》《葡萄沟》这两篇课文是相同的,但单元内剩余的两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不是很融合。《难忘的泼水节》不以写景为主。《北京亮起来了》虽写景,但表现的内容太现代、太热闹了,没有《日月潭》《葡萄沟》的山水清净、自然。选文的差异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虽然选文是编者的事,但一线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选文的重要性,特别是扩展阅读的时候,更要注意文章的规范性、经典性。
  四、课文内容
  通观整篇课文,经过对比,两个版本的课文只有下面画横线的一句有所改动。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统编教材)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人教版教材)
  以笔者之见,两句的表达都不够理想。统编教材比人教版教材表达得要明确一些。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不知道“台中”到底是“台湾省中部”的缩写,还是指“台中市”,文章说“台湾省中部”就非常明确了。但是,前句已有一个“台湾省”,后句再来一个“台湾省”,显得重复,读起来有点拗口。笔者认为还是改为“它在台中市附近的山区”。这样,行政区层级清楚了,日月潭的方位也明确了。
  五、课文形式
  由于教材编排的原因,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全文都注音,而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则全文不注音(即便是生字,在文中也不注音,放在文章后面时才注音)。编者是根据整个学段进行考虑的。但一线教师须充分认识全文注音与全文不注音的不同特点,充分认识朗读、默读时学生遇到的不同困难,充分认识理解内容、领悟情感时所遇到的阅读障碍,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六、识字写字
  对比两个版本,统编教材的《日月潭》要求认识生字15个,会写生字9个。人教版教材的《日月潭》要求认识生字9个,会写生字12个(其中6个生字以词语的形式呈现)。
  单从数量上讲,统编教材的识字量多,两者相差6个字;人教版教材写字量大,相差3个字。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一,生字是遵循“多认少写”的原则编排的。在统编教材中,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认识汉字1600个,会写800个。册数越低,认与写的数量相差越大,随着册数的升高,两者慢慢地趋于接近。到了第二学段的三年级上册,认字数量与写字数量基本对等。随着册数的升高,写字的数量超过认字的数量。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相比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提前了一个学期,生字自然就认得多、写得少了。其二,人教版教材要求一年级认识950个字,而统编教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差,只要求认识700个字。相比之下,统编教材整整少认了250个字。一年级识字量少了,到了二年级自然要补上去,于是就出现了上述情况。那么,联系课堂教学,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面对统编教材的《日月潭》一文时,教师要更加重视识字的教学,无论在时间分配上,还是在方法引导上,抑或在能力培养上,都要予以优先考虑。
  七、课后习题
  (一)比较第一题
  统编教材课后第一题为: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人教版教材课后第一题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先看前半句。前者是“朗读课文”,后者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者在朗读要求上是不同的,后者明显高于前者。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中就“读”而言,出现了“分角色朗读、默读、朗读”三种形式,自始至终没有出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可能是编者考虑到二年级上学期学生的朗读水平,只能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有感情”的要求太高了,故没有安排。那么,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可在“正确、流利”的水平上考虑,不要好高骛远地写上“有感情”等字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在“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上下功夫,做到下要保底。当然,上不封顶,学有余力的班级可以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再看后半句。两个版本的要求,应该说各有利弊。统编教材的规定非常明确,利于师生把握要求,但不利于师生自主选择,人教版教材则相反。笔者认为,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决定。如果学生学习自觉、学习能力有余,教师完全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决定,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如果学生学习不够自觉、学习能力不是很好,那么按规定背诵段落是完全必要的。
  (二)比较第二题
  统编教材的课后第二题为:你觉得日月潭美在哪儿?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人教版教材中则没有对应的题目。
  增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思想感情的题目是非常好的,能帮助师生明确文章的重点及突破重点的方法。如本题的前一个问句点明了文章描写的重点——日月潭的优美风光,后一句指出了感受日月潭之美的方法——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第一段有关词句中读出日月潭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美;从第二段有关词句中读出日潭与月潭的形状之美;从第三段有关词句中读出清晨时分风光之美;从第四段有关词句中读出晴天和雨天的不同之美。人教版教材就没有这样的导读功能。
  (三)比较第三题
  统编教材课后第三题为:读一读,记一记。
  群山环绕
其他文献
【教材简析】  《看图画,写一写》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要求学生“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本次习作重在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中抓住重点画面,合理想象人物的动作和可能说的话,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清楚;指導学生学习欣赏和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画,了解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能通过辨析,抓住图画中的重点。  2.在情境中想象放风筝的动作,能用合适
【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细读该单元《母鸡》一课的课后练习,可以发现第2题将单元核心要素具体化了。因此,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为聚焦母鸡的具体表现,以文中的关键词句为抓手,着眼言语学习。同时,聚焦第3题,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辨等能力,帮助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策略,全面领略作家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联系上下文、
机灵的眼睛,小小的鼻子,再加上能说会道的嘴巴,这就是我,大家都叫我“小小修理家”。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呢?我还得从头说起。  其实小时候我是个十足的“破坏王”。记得有一次,我在房间里玩玩具,不知道怎么不如意了,一发脾气就把最心爱的玩具摔坏了。后来平静下来,后悔的我把玩具左合合、右合合,就是合不上去。后来我拿来了万能胶,总算是把玩具粘起来了,可惜后来再也不能玩了!从那天起,我不再乱发脾气,对自己的东西
长期以来,有关中美教育方式优劣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息。有人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较为扎实,是美国教育难以企及的,而美国教育的灵活性、创新性,又是中国基础教育所欠缺的。诚然,中美教育各有优劣,如若硬性要分出胜负,作出肯定与否定,都未免过于武断,两国的教育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历史形成、种族特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盲目崇拜,实施拿来主义,还是强力排斥,全盘否定,都不是理性教育者的正确抉择。开展中美
小麦登场,田野里就有蝈蝈在鸣叫了。高叔叫我们别理睬这些性急的蝈蝈,说这个节令的蝈蝈叫声单薄乏力,是那种病恹恹的腔调,不好。高叔不是竹匠,可他会用篾黄编蝈蝈笼,到了夏天,高家竹园里会挂好多蝈蝈笼,热闹呢。  盛夏,新一批的蝈蝈出场了,鸣叫声浑厚洪亮,精神抖擞的,听着来劲。江南人把这种蝈蝈亲切地唤作“叫哥哥”,说小孩子听了能“走疲经”。没人解释“走疲经”是什么意思,连这么写都是我杜撰的,大概是化解疲劳
贝贝说:“松松,我发现一个秘密。”  “真的?一松松说,“快告诉我。”  贝贝说:“我爷爷的眼珠是黑的。”  松松说:“废话!难道应该是黄的?”  贝贝说:“我听爸爸说过,人老珠黄嘛。人一老,眼珠就应该变成黄的了。”  松松说:不对,不对,‘人老珠黄’的意思是:旧时代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像因为年代久远而丧失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了。  贝贝不好意思地笑了:“望文生义出错误啊!”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
自我介绍  嗨!大家好!我姓宋,名子凡,是一个阳光、自信的十岁男孩。朋友们总说我又聪明又可爱,但我有时也会淘气哦!  我的爱好可多了,我喜欢运动、唱歌、跳舞、写字等,但阅读还是成了我最铁的“哥们儿”。我经常徜徉于书海,采撷那一朵朵迷人的小浪花。如今,那迷人的小浪花总是淘气地滋润着我的作文。我已在《读书与作文》《课堂内外》《趣味作文》等四十多家报刊上发表了习作。  我一直都很努力,因为我坚信“有志者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选自《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①这段话主要描述了人类与( )的血肉关系。告诉我们要( )。  ②“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
近日,在校内调研时听了一节四年级的阅读课,执教教师所上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上,教师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品味,感受樟树的可贵,进而认识宋庆龄所具有的品格;另一方面关注语言文字运用,课堂中既有句式的迁移训练,也有学习方法的点拨引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服务。但最让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是教师对这篇课文“段”的教学。就以课文重点段第5自然段来说,教师安排了
阿毛实在不争气,一上课就打瞌睡。马老师十分不悦,于是在阿毛考了零分以后开始对阿毛进行教育。  马老师问:“你现在认识到上课睡觉的缺点了吗?”  阿毛回答:“认识到了。”  马老师面露喜色地说:“嗯,缺点是什么?”  阿毛大声说:“缺点是不如在床上睡舒服。”  马老师“扑哧”一声笑了,像是平静的水面投进一颗石子,教室里的笑声立即荡漾开来。  指导老师:庄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