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假期背景下“延伸课堂”的审视与重建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这个寒假,我们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为了更有效地防控疫情,广大师生积极响应各级政府部门的倡议,居家工作和学习。学生留在了家中,戴上耳麦、面对屏幕、端坐桌前,开始“居家上课”。昔日的教师成了“最美主播”,熟悉的学生成了“忠实听众”。假期延长、“课堂”延伸,学习和交流在空间上出现分离。别样的课堂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延长的假期:价值重建与学生立场


  进入“需要”:发现突破的可能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明确意见。《通知》指出,在延长假期里,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开展课外阅读”。与此同时,为了关照特殊时空和特殊形式的学习,《通知》还进一步强调:“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要强化居家学习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制定居家学习计划,合理选择资源,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难看出,从国家层面,《通知》已经从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机制等方面对延长假期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出了实施意见。
  特殊形势下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学生、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教学效果的达成,其实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价值定位是形成教育目标和方向的基础,也是支撑教育主题和主线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教育者首先应该思考这个特殊假期的教育价值定位。
  价值定位,需要“走入”,走入“需要”。特殊假期不仅要关注教师需要和教学需要,更要关注学生需要和学习需要。如何将国家课程学习置于学生的“需要”下,如何将课程学习和成长教育有机融合,如何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产生良性互动,这些问题需要一一破题、一一解决。教育,以人的生命为本位,需要教育者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学习者发展个性、舒展自我。假期是学生拥有的属于自己独立成长的宝贵时光。尽管这个特殊时期,我们需要承担一部分的内容,但是为了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居家学习和生活也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当然,我们在专注学生成长需要时,可以适当参照具体学生的个体视角。为此,延长假期的教育教学设计,不妨给学生一定程度上的“私人订制”。
  走出“束缚”:寻找突破的空间
  我们关注“需要”,是为了满足“需要”。实现“需要”,就要进行角色重建和身份认同。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学生、教师和家长,只有能够认同理解彼此的教育目标,才能达成共识,教育教学才会形成好的效果。如果教师还是如同学校教学一样,单纯地上课、布置作业,学生还是上课学习、课后完成作业,家长还是检点上课、检点作业,那么这样的学习只不过是转换了空间,线下课堂变成了线上课堂而已,并没有体现其特殊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对学生的监管上,教与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走出“束缚”需要我们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特殊的教育教学空间减少了师生直面交流的机会,我们应该进一步审视师生交往的内在构成,挖掘可以扩展的交往形式。比如,我们可以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社交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可以开通在线“班级留言板”“班级论坛”等,让学生积极留言、直抒胸臆,提振他们防疫、战“疫”的信心,传导“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坚定信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线交流和展评,提升师生、生生线上交往的“意义”和“水平”。特殊时期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理解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实践创新,寻找着力点和落脚点。
  假期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该关注学生“在场”、关注学生“参与”、关注学生“体验”,让假期成为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成长的主场。学习项目上,既要有学校或班级共同的学习项目,也要有符合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项目。学习形式上,既可以有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也可以有基于线上的团体或小组合作学习。作业类型上,既可以有书面作业,也可以有发展兴趣爱好、培养一技之长、家务劳动、参与线上志愿服务等创新性的作业形式。假期重建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全员参与,应该将策划、实施、评价过程贯穿其中,让学生成为假期中的“关键人”,充分地实践、交往、体验,进而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

二、延伸的课堂:关系孕育与主动发展


  我们深知,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不是真课堂,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不会有他们的自主成长。我们将课堂延伸,延伸至学生在延长假期里的“应为”“可为”“能为”之处。关系孕育、线上联动、学程导航、交往共生,理应成为延伸假期里学生的主动作为。
  建设“生活圈”:构建延伸课堂的新路径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传播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只有发生信息的交流和互动,才会产生知识的共享与并进、情感的融通与砥砺、思想的碰撞和共振。延长假期里,我们的课堂从教室移到家庭,教师的视线也从课桌上移到屏幕前。居家课堂上,学生的“生活圈”变得狭小,学生的课堂交往活动只能依靠网络完成。教学是师生双方双向交流的活动。在一些线上课堂,由于教师无法掌控学生的即时学习状态,导致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往往只能单线联系,虽然只隔屏幕,但心理距离依然遥远。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学环境的改变必然影响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师生角色的转变。为此,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还必须考虑上述学生学习要素的改变,制定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活动方案。
  学生的“生活圈”,一定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域。学生的学习需要主动介入,要有参与感、存在感、价值(效能)感。人的潜在能力和创造力只有在自主和自動的状态下才能得以释放和发挥。延伸假期,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如何得到充分发挥,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课堂的重建,一定意义上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基于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体现了学生的参与状态,内含了学生的参与自觉,指向了学生的参与关系,道出了学生的参与需求。疫情当前,诸如“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健康教育”“科学教育”等逐渐进入课堂,教育需要这样的“因时而动”,需要这样的“借题发挥”。教育不是万能的,但良好的教育可以促进良好社会的发育。当然,有的时候学生也会有“不能承受之重”。很多教育存在“硬性植入”,学生“水土不服”,以至“难以消化”。这就需要教育者重新审视教育的“切入视角”以及可能拥有的“弹性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有所获。
  课堂变为学堂,屏幕前的学生变成生活中的学习者,需要每一个教育者的智慧。同时应该看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既方便了教学,也限制了教学。学生从看书变成盯屏幕,正是应景从“读文时代”跨入“读图时代”。当然,新时代的学生热衷于此类信息媒介的交流,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不利的一面,对学生信息技术的使用要进一步加强引导、规范运用,让信息技术成为工具而不是内容本身。
  打造“共同体”:实现延伸课堂的新样态
  变化需要适应,也需要重建。为此,我们要因势利导,创新假期教育形式,构建学生假期管理新样态。我们要注重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学生与社会关系的整体孕育,将学校、家长、社区、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机统一,融通各种关系,打造学生假期学习生活“共同体”。延长假期,不能延长学习。为此,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和全程服务十分重要。教师要进行延长假期的整体规划,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采取动态化管理的模式,并给予相应的、针对性的指导。
  延伸课堂,不只包括学校教育,更包括家庭教育。家长在学生假期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居家学习,家长既是孩子学习的督促者,还是参与者、建设者。良好的家庭氛围、积极的亲子关系、顺畅的家校互动,是影响孩子在假期学习效果达成的重要因素。延长假期,应该是师生、亲子、生生互联互通的“共同生活”时间。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端坐于电脑屏幕前“自说自话”,不能只是单向传输,更要建构“家校共育”模式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
  特殊时期,为了发挥家校联动的功效,我们还可以帮助家长建立“学生假期学习实践·家长助学台账”,让家长对学生假期进行日常化、精细化管理,做好学生假期安全保障工作,及时向教师或学校反馈学生假期学习生活动态,并配合学校的各项管理。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适时开展“家长课堂”,宣传防疫知识,让家庭真正成为防疫抗疫的第一防线。
  疫情终将过去,探索未有穷期。我们今天的思考和实践,就是在为探索明天的教育新路奠基。教育的生成之途,其实就是困惑产生与解决的过程。发现与聚焦是形成教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个延长的假期里,让学生“学而不辍”“居而有为”,是提升其假期学习价值与效能的重要目标。延长的假期,给每一个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延伸的课堂,让每一位教育者有了一个新的选择:走向田野、走向学生、走向心靈!
  (作者单位:太原市小店区北格一中)
其他文献
创建于1956年的太原市第十一中学校坐落于太原市北端的迎新街,是一所市属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学。半个多世纪以来,秉持着“厚德至善,博学致远”的校训,学校在太原市的教育沃土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2016年,学校进行改造升级,硬件设施设备以国家教育部一级标准配备,所有教室均配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建成校园网。2017年,樊晓东出任学校校长,他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学校实行严格的准
期刊
今年年初,肆虐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再次受到重大考验。学校如何有效防控大规模、高传染性的疫情?如何维护好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青少年儿童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亲历者、见证者,又将如何有效培养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防护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自身体质?这些问题在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
期刊
灵丘县下关九年制学校是一所偏远闭塞的农村学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怀下,学校坚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受到优质教育”的辦学思想,以“为了学生,服务社会,创新教育,创建特色”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育人环境,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教师敬业、学生乐学,校风淳朴、学风浓厚”的良好发展势头。一、坚持人文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停课不停学”已有13周,复课之际,为了掌握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诊断评估学习质量,提前做好复课线上线下教学衔接,5月7日,太原市万柏林区中心实验小学组织了线上期中测试。这是线上测试的初次尝试,“云培训—云监考—云笔试—云口试—云问卷—云批阅—云登分—云分析”,这一切云端行动带给了我们全新的体验。5月7日当天,我们的老师纷纷将测试中的感想和体验写了下来,其中不乏对自身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感悟。  教师日志
期刊
范例式支架教学模式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典型作品案例为依托,引导学生结合这些主题明确的案例来对相应信息技术知识内容进行全面化学习的一种具体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思维,进一步降低学生在理解上的难度,从而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总体学习效能,自然有利于学生信息综合素养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一、展示范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
期刊
上一周,又有一些地方学生返校上课。尤为引人关注的是,5.78万名武汉高三年级毕业生和中职、技工学校毕业年级学生,返回阔别百余天的校园。有媒体记者走进武汉市武钢三中,详细报道了师生期待已久的返校第一課。其中一位老师的祝福———“这届很多高三学生在非典时期出生,在新冠时期高考,希望他们能战胜困难,在今年迎来人生的高峰”,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以武汉为代表的复学复课局面,的确来之不易,应该加倍珍惜。对
期刊
在全省教育系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奋力开创山西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之际,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召开2020年度教育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19年工作,分析研判当前教育形势,安排部署2020年重点任务。下面,我讲五点意见。一、2019年山西教育砥砺奋进,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期刊
教育部将在部分重点领域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决定启动部分领域教学资源建设工作。通知明确,聚焦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完成专家组织组建、知识图谱构建、教学资源建设、资源审核应用、资源持续更新、教师培训等工作,推进“四新”(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  通知提出,从2020年起,分年度在部分重点领域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
期刊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教育督导部门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盂县教育督导室经过五年探索,逐渐构建了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着力在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加强督导,对学校的督导评估采取“基础+发展特色”的指标体系,旨在提升质量、改革创新并形成特色,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目标。  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体系重在“一把尺”与
期刊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学校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在运城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垣曲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教育科技局坚持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规范办学行为、提升育人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按照“统筹推进、分类施策,一校一品、凸显特色”的思路,通过“六大途径、三个融入”,初步形成具有县域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