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蕊:小小巴蜀娃解决全民困扰大问题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ju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画家”“小书虫”“小书法家”“小作家”“科技小达人”……这些称号全部放在她身上都不为过,她就是重庆市巴蜀小学五年级二班的韩诗蕊同学。
  今年,这个九岁的小姑娘一举斩获第33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这是属于诗蕊同学的荣光,也是属于巴蜀小学的荣光。大家向诗蕊小朋友竖起大拇指的同时,也好奇她荣耀背后的成长故事。今天,就让我們一同走近这位优秀的巴蜀学子,揭秘“科技小达人”养成记。


自信优雅,为学校代言


  让我们将目光转向第33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现场。阳春四月,春风拂面,来自重庆市38个区县近2 000名参赛选手同场竞技、角逐,全力以赴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巴蜀学子韩诗蕊就是其中的一名小选手。
  韩诗蕊同学带去的参赛作品是《智能公共厕所卫生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她拿着手机向评委们介绍她的人工智能发明——公厕卫生监测系统,侃侃而谈,从容而自信;评委们专注倾听,并拿着手机亲身体验App,对眼前这位面若桃花气质如兰的女孩子频频点头称赞。
  韩诗蕊不负众望,她的作品最终从478项科技发明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了科技发明一等奖。好消息不断传来,韩诗蕊闯进了国赛,成为代表重庆市进入国赛的唯一一个小学个人项目参赛者!获此通知之时,重庆市科协曹敏主席表示: “韩诗蕊同学的发明制作触点敏锐,答辩思路清晰明了,不愧是巴蜀小学的孩子。”
  韩诗蕊的设计灵感源于她对平日生活的观察。我们都知道,公厕的使用频率会在某些时段变得相当高,这段时间,清洁人员忙不过来,厕所的异味、积水时常会令过往的行人掩鼻抱怨。这引起了诗蕊同学的关注,于是她思考着,如何在不增加劳动力的情况下,解决厕所问题呢?
  经常接触物联网的她,在一次共享汽车的体验之后,想到了借助智能科技对厕所卫生情况实时监测,并通过云技术传输到清洁人员的手机上,智能提醒清洁人员打扫厕所,令公共厕所时刻保持清洁卫生。但这个想法落地实现可谓是花了韩诗蕊不少的心思和精力。
  为实现自己的想法,韩诗蕊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请教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爸爸和老师的带领下,她几经辗转联系到一家互联网公司,租用了一台云服务器,将前期收集到的监测装置接入、调试,并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开发了手机App。有志者事竞成,经过半年的不懈 ’努力,韩诗蕊终于实现了最初的设想。
  韩诗蕊的作品——《智能公共厕所卫生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采用远程监测技术,科学合理安排保洁人员,可以让公厕一直保持清洁卫生。她运用成熟的智能技术解决困扰人们的公厕卫生问题,实现了智能化清洁的“厕所革命”,实用价值也是相当高。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斩获大奖的荣誉见证了今日巴蜀少年的自信优雅,更肯定了她成长路上挥洒的点滴汗水。

课程滋养,成就梦想


  在巴蜀,科学老师们的课堂上倡导自然研究,鼓励质疑求真,科学记录本就此成为科学课堂的“标配”。科学记录本上没有“长篇大论”,没有复杂公式,有的只是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的科学实践过程。或是思维导图,或是科学知识树,或是韦恩图,甚至是漫画绘本形式……既接地气又不失科学性。
  打开韩诗蕊的“绘本”,一股童真童趣扑面而来,野生小蘑菇、民间捕鱼网……种种生活中的小发现都被她用稚嫩的笔触记忆,她用一支画笔积累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一本绘本洞见对生活的科学思考,画如其人,厚积薄发。
  在巴蜀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经常会看到韩诗蕊同学的身影,她搭建过科技模型、编写过机器人程序、缝制过荷包,也烹饪过美食。这林林总总看似不相关的学科,诚然是她兴趣所致,但也锻炼了她的心灵手巧。斩获科技大赛一等奖也源于这些课程知识的积累。
  事实上,创新多元的巴蜀课程,浸润了无数像韩诗蕊一样自信、豁达、优雅的巴蜀孩童。每一个生命都精彩,都不负老师们对课程持久的思考锻造。

多元发展,被爱包围


  除了科技梦,韩诗蕊还有很多其他爱好。深受爸爸的影响,她自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同时,画画、手工、跳舞……她也一样不含糊!在练习跆拳道时,她那敏捷的身手,也是巾帼不让须眉。
  韩诗蕊成长在被爱包围的家庭环境中,温柔母亲、超人父亲、可爱萌弟以及她组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父母为家庭打拼奋斗的日子里,小姑娘也渐渐成长。
  韩爸爸曾说: “我和她妈妈,还有诗蕊,是一起成长的。我们给予她更多的是爱,我们为爱创业,她在爱里编织人生。”当然,父母给予她的不仅有生活上的关爱,还有成长路上的专业指导。在爱的围绕中,韩诗蕊同学获得了全面成长。
  巴蜀榜样,闪亮之星!期待更多像韩诗蕊小朋友一样品学兼优、才华横溢的巴蜀孩童勇敢追梦,亮出自己的特长,为自己代言,为巴蜀代言。
  ——摘自微信公众号“巴蜀小学”
其他文献
每年的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日本各个地方都会出现一个别致的景观:成千上万面色彩各异的鲤鱼旗成群飞翔在空中。而这些鲤鱼旗是为了迎接5月5目的男孩节(日语称为“子供之日”),父母们希望男孩子能像鲤鱼一样茁壮成长。鲤鱼旗的历史由来  挂鲤鱼旗的风俗由江户时代武士阶层开始兴起,原本是在旧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之前的梅雨期悬挂,希望家中男孩长大后有出息。日本明治维新后改用阳历,这一习俗也就改为在阳历的5月5日之前
期刊
蛋黄溶豆  奶粉 18克  蛋黄 45克  柠檬汁 少许  玉米淀粉 5克  糖粉 5克  做法  步骤1  取新鲜柠檬,榨取柠檬汁备用。  步骤2  取干净大盆,将蛋黄、玉米淀粉、柠檬汁、糖粉混合均匀。  步骤3  用电动打蛋器高速搅打蛋黄,一直打到画八字不容易消散、蛋黄发白就可以了。  将奶粉过筛。混入到打发好的蛋黄糊中,用翻拌手法拌匀,一直拌到均匀无颗粒即可。  步骤5  在小圆孔裱花嘴上套
期刊
飞蛾扑火,听上去很悲壮,但其实飞蛾并不是被火而是被光吸引,更確切地说应该是“飞蛾扑光”。灯光同样能吸引它们飞扑过来。蛾是夜行动物,选择在夜间出来活动,就是为了能在黑暗中躲避天敌,趋光等于暴露自己的行踪,似乎不应该是它们的习性。它们为何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解释还没有定论,常见的说法是飞蛾误把灯光当成了月亮,来为飞行定位,但是灯和月亮不同,与蛾离得很近,在蛾飞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断地
期刊
01  我爸我妈有个毛病,就是爱操心。我和我哥也有一个毛病,就是不爱被操心。由于这两个毛病是相互矛盾的,可想而知我和我哥成长的过程是多么鸡飞蛋打。  小时候我以为父母对我们不放心、信不过,什么事情都要来“掺和”,是因为我们年纪小,做不好事情。后来渐渐明白,这种“掺和”的毛病,跟我们的年龄无关,跟我们的水平也无关,就是他们的个性而已。  我哥都30多了,自己都是爸了,如果他一不小心理了一个平头,后果
期刊
过去,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时间嬉戏玩耍,而如今,却很少有孩子能享受自由玩耍的快乐。2005年,《儿童和青少年医学文献》上的一篇报道表明,从1981年到1997年,儿童自由玩耍的时间缩短了1/4,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大学,父母牺牲了孩子的游戏时间,给他们安排了很多课外活动——从幼儿园时期开始。  然而,正是随心所欲的玩耍,才能让孩子更具创造力和协调能力。与同龄人一起玩耍更有效  佩莱格里尼说:“你可
期刊
《写给小学生的思维游戏书》  作者:(英)查尔斯·菲利普斯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适合年龄:3~10岁  册数:5册  推荐理由:  ●逻辑+推理+数学+数独+数字五个维度,300道谜题,综合提升孩子脑力和思维;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天5分钟,坚持30天,轻松提升孩子思维力;  ●有趣、烧脑的谜题,故事化的场景设置,让孩子越玩越上瘾。《小学生思维导图学习法》  作者:孙易新  出版社:
期刊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中小学生接触手机和网络游戏的人数比例日益增长,这引发了全社会对网络游戏及中小学生教育、成长的广泛关注。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76.3%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父母对孩子玩游戏的监管大多以成绩作为标准。  这项研究主要采用实证法,在北京、广州、合肥、成都、宝鸡、辽阳6个城市
期刊
主要材料  卷纸芯 2个  海绵纸、纸、塑料纸 若干  扭扭棒 1根  尼龙绳 2根  塑料吸管 1根  卡通眼睛贴片 2枚工具  双面胶、透明胶、锥子、翦刀、笔  01  取多色卡纸,将卡纸剪成与卷纸芯等高的长方形,用双面胶将其粘在卷纸芯上(如果追求美观,可以在卷纸芯内部也粘贴卡纸)。  02  取多色卡紙若干,将不同颜色的卡纸剪成宽3厘米的长条备用。  03  将不同颜色的长条卡纸剪成等大的拇
期刊
人生路不是走给别人看的,无论对于家长还是孩子来说。  道理总是易懂,但对于每天处在教育孩子水深火热中的家长来说,这样的通透,太难了。  前一段时间,杭州一位孙姓母亲因为孩子的学业安排犯愁。她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游学活动,去英国待两周。  “我们家经济条件一般,一次游学起码3万,抵得上我三个月工资了,我是被逼急了,现在才知道,小学6年,全班只有儿子一个人没出过国。”  她说,因为这个
期刊
被过度夸奖的孩子  很多研究都证实,赞美和夸奖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可是,单凭多多夸奖就能把孩子塑造成人见人爱的“天使”吗?尤其是当父母们矫枉过正,“赏识”过了头,就变成“过度夸奖”,这可不是明智的、对孩子有益的教养方式。  英国《每日镜报》就有报道指出,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夸过了头”,这些不恰当的夸奖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在“赏识教育”的“发祥地”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反思“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