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极限概念教学中引入数学文化的一些思考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极限是经济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不少初学者在学习这一概念时,非常难理解.本文从数学文化这一角度,试着引入一些相关的案例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极限的概念.
  【关键词】极限;数学文化;案例;哲学思想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将数学文化融入独立学院经济数学课程中的案例研究,粤教高函[2016]236号.
  极限理论是整个经济数学的核心理论,极限理论的核心是极限概念.后续所学的导数、微分、定积分、无穷级数等都是建立在极限概念的基础上.而经济数学的教学对象在高中阶段大部分是文科生,他们在理解极限概念中“无限增大”“无限趋近于”等语言时困难重重.因此,探讨设计浅显易懂的极限教学案例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古诗词中蕴含的有限与无限、古代与极限相关的经典例子、极限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这几个方面探讨极限的教学.
  一、古诗词中蕴含的有限与无限
  经济数学中的极限是在“无限”领域里讨论的,这与中学数学所学的“有限”领域里讨论的知识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来感受这种区别.
  (一)与有限相关的诗词意境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这里,“一身”,足见其孤独无助;“万死”,愈见其劫难深重.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此处,“七八个”“两三点”是有限的数,形容广阔的天空只有点点繁星,小雨也不过一点点.
  (二)与无限相关的诗词意境
  唐代诗人李白《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这里,“茫茫”和“无边”是无限之意.
  二、滲透数学文化的经典极限案例
  极限概念不是凭空产生,它来自社会实践,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经过数学家们的千锤百炼,最终被提炼成概念.因此,了解极限思想的产生对理解极限的概念很有帮助.
  (一)“截杖问题”
  《庄子·天下篇》中有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一根一尺长的木棒,每天截取它的一半,一万年也截不完.我们从中得到一个木棒剩余长度与天数的数列12n-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1所示),标出相应的点n,12n-1,观察当n→∞时动点n,12n-1的运动趋势,就可以看出,当自变量n越来越大时,数列12n-1无限趋于0.
  (二)割圆术
  我国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为求得圆周率π的值,创立了“割圆术”,他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意思是,作圆的内接正多边形,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的时候,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无限趋近圆周长,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无限趋近圆面积.在只知道直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情况下,要计算圆面积.为此,先作内接正6边形,它的面积记为A1;再作内接正12边形,面积A2;再作内接正24边形,面积A3;依此下去,每次边数加倍.一般地,把内接正6×2n-1边形的面积记为An(n=1,2,3,…).这样,就得到由内接正多边形面积依次排成的数列:
  A1,A2,A3,….
  n越大,内接正多边形与圆的差别就越小.即当n无限增大时,An无限接近于圆面积.
  (三)阿喀琉斯追龟
  阿喀琉斯是古希腊一位跑得很快的英雄,现在要去追赶在他前面不远、行动十分迟缓的乌龟,结果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却说:“不能.”他是这样证明的.如图2所示,假设乌龟先往前爬一段距离a1到达A1点,阿喀琉斯要想追上乌龟,必须先跑完距离a1到达A1点.当阿喀琉斯到达A1点时,乌龟此时又往前爬了一段距离a2到达A2点.阿喀琉斯要想追上乌龟,又必须先跑完距离a2到达A2点.当阿喀琉斯到达A2点时,乌龟此时又往前爬了一段距离a3到达A3点.如此下去,当阿喀琉斯到达A3点时,乌龟又爬到了A4点.这样阿喀琉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这当然与我们的常识相违背,但芝诺却得出了荒谬的结论.那么,我们如何破解芝诺的荒谬结论呢?
  芝诺将路程分成了无限段,从表面上看阿喀琉斯想要追上乌龟必须跑完无限段路程,由于是无限段,所以感觉永远也追不上.但是,事实上这无限段路程的和却是有限的,所以阿喀琉斯跑完这一有限路程之后,其实已经追上乌龟了.
  三、极限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极限是研究变量变化趋势的一种数学方法,体现了辩证法思想.理解极限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对理解极限概念非常有帮助.
  (一)极限中蕴含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辩证法认为:量的变化积累起来,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可避免地引起质变.“截杖问题”中木棒剩余长度与天数的数列12n-1,每取一个天数n,都会对应一个具体的木棒剩余长度12n-1.天数n取得越大,木棒剩余长度12n-1就会越小,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但是,这个量变过程无限积累,就会导致质变的产生——木棒剩余长度为0,从而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二)极限中蕴含了对立统一的规律
  极限的过程是无限的,但最终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一个有限的数.比如,“截杖问题”中截取的过程是无休止的,但木棒剩余长度的极限是0.这体现了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也体现了过程与结果的对立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
  四、结 语
  在极限概念的教学中,引入数学文化案例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探究极限概念的形成,使学生更加有信心学好极限理论.同时,适当展示一些图片,使抽象的极限思想具体化.但一堂课不宜过多地引入数学文化案例,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数学文化相关的案例供学生阅读.
  【参考文献】
  [1]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张晓光,王新霞,王春,等.浸润数学文化的极限概念案例教学[J].高师理科学刊,2016(4):53-58.
  [3]秦凤雯.极限的方法及哲学思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32-133.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压力陡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听讲情况,适时地通过习题讲解帮助学生融会贯通.要想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更要从教材出发,从典型的例题、习题中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本文从教材习题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关系进行概述,并分析如何利用教材习题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希望对高中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
之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 不算是好汉!《(陶行知全集》第7卷第51页)朱永新解读:这是陶行知创作的一首著名的诗歌,是
在四季里行走,我越来越喜欢留意各种花的绽放。在路边、在校园、在教室,我常常驻足凝望,细心观赏,细嗅花香。我渐渐地清楚: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和芬芳。是花,迟早都会开。不开,是
10月21日-23日,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联合国教科
对身处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而言,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影响力扩展方式和覆盖区域的变化,并因此形成新的公共领域。知识分子借助这些公共领域,形成了各种相互交错和重叠的共同体,并交
我在2012年《天津教育》第10期发表了《学校三级建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三级建模"的理论与操作思路,即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天津市河东区缘城小学
在文[1、2]文[3、6]基础上,应用文[7、8]的方法和相应结论,在古典解存在且唯一的条件下,结合文[10、11]研究具吸引项的反应扩散方程(1)的死核问题,且进一步讨论了跟一般的非
请问:教师如何确定对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教学目标?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应该从基于教师个人经验或教科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它反映了国家对学生的总体期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微博”“微电影”已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种“微时代”下,“微课”也正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改变着传统意义上的课堂
追溯中国成人教育与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可以发现,“回归文化”“重振文风”正成为当代中国成人教育的时代潮流。在“回归”与“重振”的对接与交织之间,生成了当代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