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拐点”,建构共生型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824z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要更加高效,教师则必须把握好师生认知的共同原点,并在动态课堂中寻找更适合师生共生的拐点,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这种教学的拐点体现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突破与发展,也是学生发散性思维产生聚拢的关键点。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把握住这些关键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共生型的语文课堂。
  一、发散思维时,适时聚拢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找对学生思维的发散点,不仅要促使学生产生发散思维,更要促使学生在适当时将思维聚拢起来。如果能适当地聚拢思维,就能让学生注意到那些被自己忽略的内容。
  《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现的厚重的母爱,理解作者为何对母亲感到懊悔。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尝试找出文章中展现母爱的句子,分析文章如何展现母爱的伟大。学生展开了发散思维,从文章中的不少地方找到了母愛的体现。如,有学生认为母亲偷偷地听“我”的动静,是因为怕“我”出事,这里体现了母爱,还有学生提出母亲提议一起去看菊花,是为了让“我”散心,这里也体现了母爱。还有学生从母亲忍住哭声说话,隐瞒病情,不敢说“跑、踩”等地方看出了母爱。
  此后,教师又安排学生找出了文章中体现“我”后悔的地方,学生同样也找到了很多。但是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没有将其整合在一起思考,教师继而用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拐点”,尝试聚焦。教师提出文章中“看菊花”的片段不仅能体现母爱,也能体现“我”的懊悔,让学生重点分析这个部分。这样便有效地找到了学生思维的聚合点,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由于某些学生的思维不够深入,因此其思维印象是模糊的,这导致了部分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和探究不如其他学生深入,产生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要引导这些学生将思维聚焦,这样才能看清楚问题,找对分析问题的角度。
  二、线性思维时,折角反射
  不少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其思维都呈现出线性状态,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将问题考虑清楚,但是由于外延不够严谨,所以也容易导致学生误入歧途,没有找对思考问题的正确方向。在这时便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出现转角,在思维反射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恍然大悟之感,能将整个问题考虑得更加深刻。
  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安排学生尝试探究文章,并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由于学生曾经在课内外读过不少鲁迅的作品,其中有不少作品都展现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因此学生下意识地就将阅读的焦点放在这上面。由于线性思维的关系,不少学生找到了三味书屋的部分,想当然地认为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为了批判三味书屋对孩子们的摧残。这样的想法显得较为简单,于是教师便抓住学生思维的拐点,让学生尝试找对分析的方向。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仅仅是为了批判封建制度,那么为何在一开始要强调百草园的乐呢?还有,作者在三味书屋中真的一点乐趣都没有感受到吗?”这个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转折,学生开始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很快便想到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孩童的天性,纵使是三味书屋这样严肃的地方也一样会有快乐的事情发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路发生了调整。
  当学生的看法出现矛盾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思考,找到对立观点之间的分歧点,然后运用否定之否定的方式重新思考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更辩证的想法,容易找对思考的正确方向。
  三、无序思维时,智慧引领
  不少学生在拿到问题时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思考,这样便使得思维陷入了僵局,出现无序状态。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杂乱无章的线索中找到可以突破的方向,利用这个拐点进行探究。这样便能让学生打开思路,课堂讨论的气氛也会变得活跃起来。
  《老王》一文展现了老王厚道善良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一家对其的关怀,教师组织学生探究老王、“我”等人物形象,思考文章的内涵。然而,这篇文章中体现的对人道主义思想的思考较为深邃,让学生感到不知道该如何入手进行分析,因此思维陷入无序状态。教师给了学生一些探究的线索,首先让学生抓住老王不幸的遭遇,然后让学生分析老王和其他同行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再尝试分析为何“我”会对老王的死感到羞愧。此外,教师还让学生尝试了解一下文章的创作背景,思考在动乱时代人们普遍的生活状态、思想状态,这也促使学生找到了探究文章内容的一个方向。在教师的智慧引领之下,学生的无序思维瞬间变得有序化,对于文章的分析也变得更加具有条理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有不少思维的拐点可以把握,例如当学生的思维彼此出现碰撞时,又如学生的看法存在共性但是缺乏个性时,教师都可以把握住其中的拐点,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在自己的认知经验基础上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对文章获得更有见地的阅读感受。
  作者单位:安徽省广德县滨河学校(242200)
其他文献
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教师期盼、学生喜欢和家长欢迎的课堂?答案定会有千百种。回归语言本身,重视从语篇、语境、语感中体味“言外意”,定会听出许多“弦外音”。同样,这种语文学习应该以尊重学生认知发展需要为前提,注重从开放化生活、自由化沟通与自信化展示中挖掘相应的内容,定能满足学生的整体认知发展需要,便于学生在收获精彩中获得更多的认知。多点回归,让语文这只小船能与生活活水再多点接触,不仅能听到潺潺水声,更能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课前自主预习是语文学习
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抗日历史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从2001年始至今共召开了十一次,已成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品牌会议之一。在历次国际学
教育的不断改革也使我们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新的理解和探索,让初中语文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本,培养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并且在文学的海洋中徜徉,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文学鉴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初中语文知识,并走出语文课堂,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本文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建立文学情景体会文学作品,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来展开,探讨对于如何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一、 拓展阅读视野,陶冶情
外国文学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大比重,对于增强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深刻地解读外国文学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外国文学选入形式多样,呈现的教学内容以及发挥的教学价值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以及外国文学教学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层次解读外国文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培养学习兴趣  为了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外国文学学习和解读的
课堂有效的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丰富内容的生成。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
什么是“微课程”呢?就是在科技化教育大背景下,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和学生发展等需要,把课程知识的某一要点、层面或板块的教学内容形成微视频技术并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视频这一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就语文微课程来说,把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趣点、考点、亮点等内容,以集中凝练、博观约取的简短形式呈现出来,体现主题突出、指向鲜明、短小精悍、半结构化等特征,不仅可以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而且在人机交互中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本文以长安大学化工类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从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入手,对研究生创
目的:探讨格林模式在本科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实习的179名本科护生未实施格林模式,对2016年实习的182名本科护生实施格林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生理论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