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是四川省监狱系统励精图治、乘势奋进、跨越发展的5年。全省监狱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精神的指引下,围绕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维护和谐稳定,贯彻落实“首要标准”和“三项重点”工作,按照“一年新突破、三年新台阶、五年新发展”的奋斗目标,着力构建“大安全、大教育、大执法、大建设、大保障”工作体系,解放思想,求实奉献,负重进取,破难前行,实现了全省监狱事业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开创了四川监狱发展史上速度最快、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全新局面。
一、构建和谐,安全稳定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全系统安全隐患治理成效显著。各种不安全、不稳定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大幅下降。2009年,历史性地成功实现“零”脱逃和其它五项“零控”目标;2010年,安全生产历史性地创造了“零死亡”、“零重伤”的最好成绩。
应急处突能力极大提高。四川省监狱应急处突能力全面加强,有力地维护了监狱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全省监狱广大民警舍生忘死组织押犯紧急避险,创造了监狱密集人群在灾害发生第一时间安全有序撤离的人间奇迹。随后,紧急组织12所监狱7322名罪犯转监避险,尤其是“千里大转移”行动,在余震频发的情况下横跨重灾区7个市州、16个县区,行程13500公里,参战人员11893人次,出动车辆1583台次,压力大、困难多、风险高,在四川监狱和世界监狱救灾史上也极为罕见,整个过程无一起罪犯脱逃事故,无一起罪犯人身安全事故,无一起交通安全事故,无一起枪支弹药管理事故,无一起泄密事故发生,成为入选哈佛案例和省政府推荐的世界巨灾应对经典案例。
遗留问题化解取得重大突破。从2007年1月1日起,四川监狱系统工人成功纳入社保省本级统筹,较好地解决了影响工人队伍稳定的历史遗留问题。2007年,四川监狱对15家政策性破产企业和4家退出危险行业的监狱煤矿的人员进行安置,作个案处理,实行提前退休等政策,使我省成为全国监狱系统唯一享受该项优惠政策的省份,全系统2204名破产企业的在职工人和6家退出高危行业单位的1903名工人获得提前退休退养安置。2009年6月,全系统3280名就业老残人员在全国率先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本级统筹,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监狱系统的历史遗留难题。
二、管理创新,开放对接开创全新局面
与社会对接取得积极进展。四川监狱系统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主动服务社会、融入社会、对接社会,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做好罪犯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良好反响。特大地震发生后,围绕“感恩、互助、励志、更生”开展了“回乡看亲人,感恩促改造”活动,得到各方高度评价。2008年以来组织改造表现较好的罪犯依法离监探亲,获得良好社会反响,2010年公开举办服刑人员改造成果展,更是获得各方赞誉。
“共建和谐”取得巨大反响。2009年承办开展了四川省“情系高墙·共建和谐”警示文艺汇演,通过典型人物和真实案例进行深刻的警示教育,面向全省所有省级部门和高校进行表演,在省内8个大中城市进行巡演,获得空前良好的社会反响。
社会帮教开创全新局面。整个“十一五”期间,四川监狱共举行各种帮教活动2291场次,参与帮教的团体达1142个,有34788名社会人士、277个社会团体参与了狱内罪犯帮教,开全国监狱大开放和集中帮教风气之先,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特别关注,也得到了其他政法系统的认可并被效仿。
三、执法规范,执法公信力全面加强
联动执法较大提高执法公信力。认真落实四川监狱系统与公、检、法的刑罚执行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罪犯以分計奖、裁前公示规定,罪犯考核奖惩做到了全省标准统一、全程透明公开、全狱无障碍监督,从制度上杜绝了人为因素和不规范行为,规范执法水平大幅提高。
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夯实依法治监基础。从2007年开始,四川监狱系统强力推行标准化建设,从管理现场标准化起步,逐步扩大到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生活卫生、民警岗位职责、外观形象标识等各个领域,先后总结出台了《罪犯劳动改造现场管理标准》《狱政管理标准化工作手册》《教育改造工作规范化建设规定》《民警岗位职责标准》《外观标识规范》《四川监狱工作标准》等规范制度,工作效能和管理形象有了较大提升,依法治监的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不断创新拓展解决执法管理难题。针对四川监狱罪犯生活物质采购推行了片区集中招标,提高了资金效益和推进了廉政建设;针对病犯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推行了精神病犯集中收治和艾滋病犯集中收押的办法;针对罪犯就医和医药费超支问题,分片区建立了三级医疗体系和探索了大病统筹管理。
四、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监狱布局得到极大优化。坚持规划先行,使全省监狱布局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特大地震发生后,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和总体布局要求又一次进行调整,根据灾后重建需要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再度完善,使全省监狱布局更加优化。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抓住退出高危行业处置资源资产的特定机遇,把资源资产处置中的收益投入就地改扩建建设;紧抓和用好灾后重建的特殊机遇,将阿坝等7个监狱列入国家灾后重建规划和灾后维修加固项目,抓住政策机遇,积极推进全系统生活基地建设,全省监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全省监狱面貌得到根本改变。截至2010年底,四川监狱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进展,布局调整建设硕果累累,就地改扩建全力推进,民警生活基地立项32个,完工11个。掀起了四川监狱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全系统追赶全国监狱先进水平的脚步正在加快,与发达地区监狱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五、统筹管理,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经费保障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底四川监狱在职民警人员经费居全国倒数第一,在职民警人均支出全国倒数第一,离退休民警经费人均拨款居全国倒数第三。至2010年底,全省监狱退休人员人均月养老金达到1626元,退休工人月均养老金达到1518元,较参保前增长153.63%。在岗工人月平均工资达到1915元,全省40所监狱工人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障,覆盖率100%,工人医疗保险覆盖从2006年的58%提高到2010年的100%,工人住房公积金覆盖率从2006年的59%提高到2010年的97.5%。
六、政治建警,全省监狱形象面貌较大改善
始终坚持用“政治建警、忠诚塑警、素质强警、文化育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理念不断推进班子队伍建设;始终坚持用“忠诚、尚法、自强、和谐”的四川监狱精神和文化治监理念武装和引导全系统民警职工忠于职守、干事创业;始终通过落实“一线工作法”推进作风转变,提高战斗力、凝聚力。全系统工作成绩斐然,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肯定。通过努力,四川监狱系统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各项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司法部、省委政法委、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等上级机关和领导的关心支持,得到了其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得到了新闻媒体的高度认同。
经过“十一五”努力,四川监狱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在新时期新起点上的发展蓝图已经规划,各方面工作正在快速推进,四川监狱事业在“十二五”时期一定能够再创佳绩、再铸辉煌。(张明伟 李妍婕)
一、构建和谐,安全稳定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全系统安全隐患治理成效显著。各种不安全、不稳定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大幅下降。2009年,历史性地成功实现“零”脱逃和其它五项“零控”目标;2010年,安全生产历史性地创造了“零死亡”、“零重伤”的最好成绩。
应急处突能力极大提高。四川省监狱应急处突能力全面加强,有力地维护了监狱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全省监狱广大民警舍生忘死组织押犯紧急避险,创造了监狱密集人群在灾害发生第一时间安全有序撤离的人间奇迹。随后,紧急组织12所监狱7322名罪犯转监避险,尤其是“千里大转移”行动,在余震频发的情况下横跨重灾区7个市州、16个县区,行程13500公里,参战人员11893人次,出动车辆1583台次,压力大、困难多、风险高,在四川监狱和世界监狱救灾史上也极为罕见,整个过程无一起罪犯脱逃事故,无一起罪犯人身安全事故,无一起交通安全事故,无一起枪支弹药管理事故,无一起泄密事故发生,成为入选哈佛案例和省政府推荐的世界巨灾应对经典案例。
遗留问题化解取得重大突破。从2007年1月1日起,四川监狱系统工人成功纳入社保省本级统筹,较好地解决了影响工人队伍稳定的历史遗留问题。2007年,四川监狱对15家政策性破产企业和4家退出危险行业的监狱煤矿的人员进行安置,作个案处理,实行提前退休等政策,使我省成为全国监狱系统唯一享受该项优惠政策的省份,全系统2204名破产企业的在职工人和6家退出高危行业单位的1903名工人获得提前退休退养安置。2009年6月,全系统3280名就业老残人员在全国率先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本级统筹,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监狱系统的历史遗留难题。
二、管理创新,开放对接开创全新局面
与社会对接取得积极进展。四川监狱系统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主动服务社会、融入社会、对接社会,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做好罪犯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良好反响。特大地震发生后,围绕“感恩、互助、励志、更生”开展了“回乡看亲人,感恩促改造”活动,得到各方高度评价。2008年以来组织改造表现较好的罪犯依法离监探亲,获得良好社会反响,2010年公开举办服刑人员改造成果展,更是获得各方赞誉。
“共建和谐”取得巨大反响。2009年承办开展了四川省“情系高墙·共建和谐”警示文艺汇演,通过典型人物和真实案例进行深刻的警示教育,面向全省所有省级部门和高校进行表演,在省内8个大中城市进行巡演,获得空前良好的社会反响。
社会帮教开创全新局面。整个“十一五”期间,四川监狱共举行各种帮教活动2291场次,参与帮教的团体达1142个,有34788名社会人士、277个社会团体参与了狱内罪犯帮教,开全国监狱大开放和集中帮教风气之先,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特别关注,也得到了其他政法系统的认可并被效仿。
三、执法规范,执法公信力全面加强
联动执法较大提高执法公信力。认真落实四川监狱系统与公、检、法的刑罚执行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罪犯以分計奖、裁前公示规定,罪犯考核奖惩做到了全省标准统一、全程透明公开、全狱无障碍监督,从制度上杜绝了人为因素和不规范行为,规范执法水平大幅提高。
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夯实依法治监基础。从2007年开始,四川监狱系统强力推行标准化建设,从管理现场标准化起步,逐步扩大到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生活卫生、民警岗位职责、外观形象标识等各个领域,先后总结出台了《罪犯劳动改造现场管理标准》《狱政管理标准化工作手册》《教育改造工作规范化建设规定》《民警岗位职责标准》《外观标识规范》《四川监狱工作标准》等规范制度,工作效能和管理形象有了较大提升,依法治监的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不断创新拓展解决执法管理难题。针对四川监狱罪犯生活物质采购推行了片区集中招标,提高了资金效益和推进了廉政建设;针对病犯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推行了精神病犯集中收治和艾滋病犯集中收押的办法;针对罪犯就医和医药费超支问题,分片区建立了三级医疗体系和探索了大病统筹管理。
四、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监狱布局得到极大优化。坚持规划先行,使全省监狱布局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特大地震发生后,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和总体布局要求又一次进行调整,根据灾后重建需要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再度完善,使全省监狱布局更加优化。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抓住退出高危行业处置资源资产的特定机遇,把资源资产处置中的收益投入就地改扩建建设;紧抓和用好灾后重建的特殊机遇,将阿坝等7个监狱列入国家灾后重建规划和灾后维修加固项目,抓住政策机遇,积极推进全系统生活基地建设,全省监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全省监狱面貌得到根本改变。截至2010年底,四川监狱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进展,布局调整建设硕果累累,就地改扩建全力推进,民警生活基地立项32个,完工11个。掀起了四川监狱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全系统追赶全国监狱先进水平的脚步正在加快,与发达地区监狱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五、统筹管理,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经费保障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底四川监狱在职民警人员经费居全国倒数第一,在职民警人均支出全国倒数第一,离退休民警经费人均拨款居全国倒数第三。至2010年底,全省监狱退休人员人均月养老金达到1626元,退休工人月均养老金达到1518元,较参保前增长153.63%。在岗工人月平均工资达到1915元,全省40所监狱工人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障,覆盖率100%,工人医疗保险覆盖从2006年的58%提高到2010年的100%,工人住房公积金覆盖率从2006年的59%提高到2010年的97.5%。
六、政治建警,全省监狱形象面貌较大改善
始终坚持用“政治建警、忠诚塑警、素质强警、文化育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理念不断推进班子队伍建设;始终坚持用“忠诚、尚法、自强、和谐”的四川监狱精神和文化治监理念武装和引导全系统民警职工忠于职守、干事创业;始终通过落实“一线工作法”推进作风转变,提高战斗力、凝聚力。全系统工作成绩斐然,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肯定。通过努力,四川监狱系统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各项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司法部、省委政法委、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等上级机关和领导的关心支持,得到了其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得到了新闻媒体的高度认同。
经过“十一五”努力,四川监狱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在新时期新起点上的发展蓝图已经规划,各方面工作正在快速推进,四川监狱事业在“十二五”时期一定能够再创佳绩、再铸辉煌。(张明伟 李妍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