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1900年提出了:“体态律动”教学法,使音乐回到它的原本性------律动的节奏,它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与动作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以身体运动反应与个人内心对音乐的独特情感反应紧密结合来进行音乐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律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充分的体验与理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从而积累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使其音乐视野得到开阔,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达到育人的教育目的。
体态律动 律动教学 方法策略 有效应用
一、体态律动的提出。
传统教学,很多老师在上课时仅仅局限于教科书里的内容,一堂课教一首歌,内容仅限于音乐知识范畴,其它音乐知识介绍的很少,教学信息量小,知识面窄。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得被动且枯燥。于是我将“体态律动”与小学低段音乐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用律动培养音乐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律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运用体态律动感受音乐要素的魅力。
音乐教育不能像教一般知识课那样,单纯使用灌输性方式来讲解注入,也不能过于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而是要注重实践体验。律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更为直接、形象地体验音乐中的节奏、节拍、时值、强弱和音色等要素,使学生在普通教育中能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音乐能力。
1、在律动中感受节奏、节拍
利用人体动作来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奏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形式。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常会随着音乐的进行而摇晃身体,这就是人体对音乐的最初的反应,表达着人们对音乐的最初感受,这也正是音乐律动的本源和学生参与律动的基础。
在课堂上,我设计一些能够体现节拍感觉的律动活动,让学生与节奏做最原始的接触,从而培养节奏感。比如,用“走”和“跑”来分别表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这一基础上,我让学生用“跳”的动作来感受快而轻巧的节奏:“× 0 × 0”;用“跑”来获得快速的八分音符的节奏感:“×× ××”;通过摇摇篮、模仿月亮船等来体验节奏的摇摆感:“××× ×××”;通过模仿马儿奔腾的脚步,感受弱起拍子:“×∣×. ×”等。以上律动动作,都是来自生活,充满生命力的。
2、在律动中建立音高概念
我们借助科尔文手势,科尔文手势是具有线谱音位和简谱形象的“图谱”,运用到教学中能使教和学都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中向学生渗透了手势的教学,加上柯达伊的节奏读法“ta”“titi”,更好让学生对音高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体验。
(二)运用体态律动表达歌曲的情趣。
我在课堂上,把律动活动安排到歌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技巧准备到感受熟悉、学会演唱,直至有表情地演唱,充分发挥律动参与、体验的教学特点开展教学。
1、在律动中,建立演唱的状态美
小学课堂中演唱状态的建立,既要避免专业化的倾向,又不能忽视它的作用。将发声练习、呼吸训练等演唱技能有机结合,同时将审美因素渗透在技能训练中,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2、在律动中,挖掘歌曲的情感美
我们常说要“有感情地演唱”。一首歌曲只有通过情感的激发,才能让学生对歌曲的风格有更深的理解,才能获得更深的审美体验,达到“唱”与“情”的统一。
3、以律动提示歌曲的重点、难点,表现歌曲的风格美
歌曲中,往往一些变化音、变化节奏最能产生特别的美感。在演唱这些细腻的变化时,学生在学唱之初往往感觉难以把握,这时如果仅仅通过重复听教师范唱、反复练习是难以达到效果的,这时可以利用与歌曲相符的律动动作,形象化地带动记忆,从而让学生在正确演唱中,感受到歌曲的风格美。
(三)运用体态律动畅享作品的艺术之美。
1、律动在欣赏中感受音乐情绪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借助律动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理解力,使之获得审美感受和审美愉悦,提高音乐审美品位。
2、律动在欣赏中自由抒发音乐感受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体态律动勇敢地表达自己体验到的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自由地表现出来,在表现和交流中享受乐美的愉悦得同时得到情感的陶冶。
三、律动教学产生的效应。
(一)唤醒本能,重拾音乐原本感觉
在律动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律,这种音乐伴奏下的身体大肌肉动作,是一种自然、放松的身体律动,充满了分明的节奏和音乐的动感之美。在律动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被重视,挖掘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最原始、最自然的音乐感觉。
(二)技趣融合,解构、简化音乐知识
1、活化组织形式,强化愉悦感受
利用体态律动,创设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加之易于参与的活动,让学生获得直接、全面、立体、生动的音乐感受,能使音乐课堂更加强调主体性,充分体现愉悦性。
2、感性体验先行,带动理性理解
在律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是“先会后知”式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近和触摸音乐形象,然后再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内部的逻辑规律。
(三)亲近音乐,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1、师生多方位互动,达到面向全体的教学覆盖
律动过程中,提倡给大多数学生更多思考与想象的空间,以及更多的鼓励;给更多的学生表现的机会,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即时律动表达,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2、学生多通道参与,达成高度集中的关注音乐
在律动活动中,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流动、图形谱等补充体态律动的立体环境中,能有效唤醒全方位感官的注意力,达到耳到、身到、心到,建立起感官间的链接,激发音乐意象联觉,提高感悟、表现音乐之美的能力。
以下是在二年级112名学生中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教学实验后,学生在各种音乐能力方面都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所得到的一些数据:
体态律动以其特殊魅力填补了传统音乐教育的单一模式的缺憾,动静结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态律动活动能够让学生沉浸在一种快乐和良好的气氛之中,是一种艺术上的感受、体验和追求,他能把音乐“真”、“善”、“美”的精神传给孩子们,使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体态律动 律动教学 方法策略 有效应用
一、体态律动的提出。
传统教学,很多老师在上课时仅仅局限于教科书里的内容,一堂课教一首歌,内容仅限于音乐知识范畴,其它音乐知识介绍的很少,教学信息量小,知识面窄。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得被动且枯燥。于是我将“体态律动”与小学低段音乐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用律动培养音乐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律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运用体态律动感受音乐要素的魅力。
音乐教育不能像教一般知识课那样,单纯使用灌输性方式来讲解注入,也不能过于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而是要注重实践体验。律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更为直接、形象地体验音乐中的节奏、节拍、时值、强弱和音色等要素,使学生在普通教育中能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音乐能力。
1、在律动中感受节奏、节拍
利用人体动作来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奏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形式。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常会随着音乐的进行而摇晃身体,这就是人体对音乐的最初的反应,表达着人们对音乐的最初感受,这也正是音乐律动的本源和学生参与律动的基础。
在课堂上,我设计一些能够体现节拍感觉的律动活动,让学生与节奏做最原始的接触,从而培养节奏感。比如,用“走”和“跑”来分别表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这一基础上,我让学生用“跳”的动作来感受快而轻巧的节奏:“× 0 × 0”;用“跑”来获得快速的八分音符的节奏感:“×× ××”;通过摇摇篮、模仿月亮船等来体验节奏的摇摆感:“××× ×××”;通过模仿马儿奔腾的脚步,感受弱起拍子:“×∣×. ×”等。以上律动动作,都是来自生活,充满生命力的。
2、在律动中建立音高概念
我们借助科尔文手势,科尔文手势是具有线谱音位和简谱形象的“图谱”,运用到教学中能使教和学都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中向学生渗透了手势的教学,加上柯达伊的节奏读法“ta”“titi”,更好让学生对音高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体验。
(二)运用体态律动表达歌曲的情趣。
我在课堂上,把律动活动安排到歌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技巧准备到感受熟悉、学会演唱,直至有表情地演唱,充分发挥律动参与、体验的教学特点开展教学。
1、在律动中,建立演唱的状态美
小学课堂中演唱状态的建立,既要避免专业化的倾向,又不能忽视它的作用。将发声练习、呼吸训练等演唱技能有机结合,同时将审美因素渗透在技能训练中,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2、在律动中,挖掘歌曲的情感美
我们常说要“有感情地演唱”。一首歌曲只有通过情感的激发,才能让学生对歌曲的风格有更深的理解,才能获得更深的审美体验,达到“唱”与“情”的统一。
3、以律动提示歌曲的重点、难点,表现歌曲的风格美
歌曲中,往往一些变化音、变化节奏最能产生特别的美感。在演唱这些细腻的变化时,学生在学唱之初往往感觉难以把握,这时如果仅仅通过重复听教师范唱、反复练习是难以达到效果的,这时可以利用与歌曲相符的律动动作,形象化地带动记忆,从而让学生在正确演唱中,感受到歌曲的风格美。
(三)运用体态律动畅享作品的艺术之美。
1、律动在欣赏中感受音乐情绪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借助律动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理解力,使之获得审美感受和审美愉悦,提高音乐审美品位。
2、律动在欣赏中自由抒发音乐感受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体态律动勇敢地表达自己体验到的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自由地表现出来,在表现和交流中享受乐美的愉悦得同时得到情感的陶冶。
三、律动教学产生的效应。
(一)唤醒本能,重拾音乐原本感觉
在律动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律,这种音乐伴奏下的身体大肌肉动作,是一种自然、放松的身体律动,充满了分明的节奏和音乐的动感之美。在律动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被重视,挖掘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最原始、最自然的音乐感觉。
(二)技趣融合,解构、简化音乐知识
1、活化组织形式,强化愉悦感受
利用体态律动,创设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加之易于参与的活动,让学生获得直接、全面、立体、生动的音乐感受,能使音乐课堂更加强调主体性,充分体现愉悦性。
2、感性体验先行,带动理性理解
在律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是“先会后知”式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近和触摸音乐形象,然后再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内部的逻辑规律。
(三)亲近音乐,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1、师生多方位互动,达到面向全体的教学覆盖
律动过程中,提倡给大多数学生更多思考与想象的空间,以及更多的鼓励;给更多的学生表现的机会,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即时律动表达,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2、学生多通道参与,达成高度集中的关注音乐
在律动活动中,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流动、图形谱等补充体态律动的立体环境中,能有效唤醒全方位感官的注意力,达到耳到、身到、心到,建立起感官间的链接,激发音乐意象联觉,提高感悟、表现音乐之美的能力。
以下是在二年级112名学生中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教学实验后,学生在各种音乐能力方面都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所得到的一些数据:
体态律动以其特殊魅力填补了传统音乐教育的单一模式的缺憾,动静结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态律动活动能够让学生沉浸在一种快乐和良好的气氛之中,是一种艺术上的感受、体验和追求,他能把音乐“真”、“善”、“美”的精神传给孩子们,使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