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成因浅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近几年观察,沥青路面在通车2~3年后即发生功能性破坏,通车3~7年即发生结构性破坏,很少有能在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不进行中修和大修的。本文针对沥青路面被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预防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破坏;成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有很多的因素,并且各种因素的交叉组合也显得十分的复杂,在实际的公路建设与养护中笔者发现,其主要破坏原因不仅与设计、施工等路面成型前的环节有关,而且与路面成型后的使用、养护和管理等方面紧密相连。因此,要消除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周期,提高投资效益,就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找出破坏的原因并加以预防,以确保沥青路面的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1、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分析
  1.1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类型
  1.1.1 功能性破坏
  这主要表现为沥青路面在使用中出现轻微的裂缝、麻面、脱落、泛油以及车辙、油包等现象,这将会造成沥青路面出现路面不平整的现象以及路面抗滑性降低等,使其不再具有与其的功能。
  1.1.2 结构性破坏
  当沥青产生结构性破坏时,路面将会出现严重的裂缝、松散、坑槽、沉陷、翻浆等等,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
  1.2破坏成因分析
  1.2.1路面设计不合理
  1.2.1.1结构设计不合理    
  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寸水不渗等要求。宜选用粒径较小,空隙也小的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用小粒径沥青砼,以提高路面的防渗性。对于选用中粗粒砼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防止雨水渗入。
  1.2.1.2油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考虑不足
  在某些道路的施工中,我们会遇到利用旧路的线位及结构层施工的情况。按照公路补强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科学态度,宜先对所利用的路段状况进行客观评估,根据旧路的状况(特别是强度弯沉指标)确定利用旧路的方案及补强厚度。如果设计单位没有认真细致的调查,大致给出一个补强厚度及路段桩号就草草了事,结果就会导致许多补强路段补强后弯沉值大于设计值,造成新路强度不足,早期破坏严重。   
  1.2.1.3地质土质类型确定有误   
  在路基设计中,由于没有足够的地质钻探资料,仅靠地表情况判断土质类型,容易造成沥青路面结构强度设计不足,导致路面出现大面积网裂。   
  1.2.1.4路面厚度设计问题   
  路面厚度设计的依据是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设计单位为了计算方便,一般将设计公路的交通量划分为一定车型的标准交通量与另一定型的非标准车交通量,然后将确定车型的非标准车的轴次,换算成标准车轴载的当量轴次,最后用设计年限内的当量轴次,计算路面设计弯沉及结构厚度。笔者经过大量的观察认为:在非标准车向标准车轴载换算过程中,实际上不管是按标准车的轴载还是非标准车的轴载,尤其是非标准车的轴载,车辆的实际轴载远大于设计轴载(货运车辆绝大多数为超载运输),而由当量轴次的计算公式知,当量轴次与轴载比的4.35次方成正比例。由此得知设计路面实际承受的当量轴次远远大于作为其设计依据的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即现阶段新建路面早期破坏情况较多的症结之所在即公路在短期内(如1-2年)已达到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
  1.2.2施工工藝不当   
  路面施工过程是路面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面层质量的施工环节主要是沥青面层本身的施工、基层施工和路基施工   
  1.2.2.1路面施工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对原材料检验不严,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不准确,特别是矿粉和沥青用量不准,可能使沥青路面早期出现推拥、油包、松散、露骨、坑槽等。
  施工机械设备陈旧、不配套,使混合料的计量、拌和均匀性、压实度、平整度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过高,沥青便被矿料的高温灼焦、沥青老化,使路面强度不足,产生松散、坑槽等病害。    沥青碾压温度过高。造成温度过高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上限值;二是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虽然在规定的范围内,但接近高限,如果运距较短,沥青摊铺碾压又很及时,就会使碾压温度超过规范高限。如果碾压温度过高,混合料就压不实,就会出现推移,发生微裂。   
  1.2.2.2基层施工   
  除沥青面层本身产生的裂缝外,道路基层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的道路建设多采用半刚性基层,如水泥、石灰稳定粒料等。石灰和水泥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温缩和干缩性、冻胀性等。在冰冻地区的沥青路面上会出现由于路基冻胀引起的裂缝。在基层稳定粒料施工时,若拌和不均匀、水泥含量过大或含水量过大,容易造成基层出现温缩或干缩裂缝,并逐渐向上穿透直至沥青面层,出现反射裂缝。基层是承担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的主要承重层。基层的强度及稳定直接关系面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层施工的主要问题有:   
  基层下承层清扫不干净。在铺筑上一结构层前,若基层下承层表面的浮土、浮灰、浮砂清除不干净,在雨水作用下,浮层细料变软被行车挤压造成的高压水流冲刷成浆,进而波及到沥青面层表面。   
  基层松铺系数(或基层标高)控制不严导致的二次补加层,因二次补加层与下层基层无法紧密连接,自身厚度又较小,因而极易松散,进而引起沥青层的网裂、松散、坑槽等破坏。因此,建议补加层用沥青混合料代替。   
  1.2.3路基施工
  路基填料选择不合理、高填方路基当年铺筑路面、软弱地基处理不当、桥涵台背填土不实等都容易使路基产生沉降而造成路面沉陷。
  1.2.3养护管理原因
  1.2.3.1养护不及时   
  沥青路面在行车作用下出现小面积松散,个别坑槽后,未及时进行养护。
  1.2.3.2养护方法不当   
  有些养护人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采取人工喷油(或洒布机喷油)、人工洒料方法进行养护,结果破坏了原路面的平整度,甚至由于喷油不够,用油量控制不平,造成泛油、推拥、松散等病害。
  1.2.4投入运营后超载车辆管理不严
  在运输管理时不能有效的限制超限运输导致早期破坏的出现,这是最主要以及最普遍的外部因素,如今随着国民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车辆的使用量也在与日俱增,一些载重车辆的大型化伴随着严重超载也愈演愈烈,对公路的破坏程度更是成几何级数的方式猛增,使得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也随之大大缩短[1]。
  1.2.5其他方面原因   
  未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度办事,前期工作滞后,路面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试验不够;未实行招投标;一些无路面施工经验、无路面设备和无技术力量的施工队伍承担路面施工;监理有职无权,无法严格监理;不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赶工期,搞献礼工程。
  
  2、预防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几点建议
  2.1路面设计要合理
  设计单位设计前要认真勘察研究路线的地质、水文情况、自然条件、当地材料,实事求是地对路面进行设计,合理选择结构层厚度,通过严密试验确定基层、面层混合料配合比,保证路基、路面有足够的强度、整体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
  2.2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首先,建设方要选择具有路面施工经验、能够保证道路施工质量的施工单位进行路面施工, 施工时施工方、监理方应严格按照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和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施工。对高填方路基和软弱地基路段,要根据实际情况并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再采用符合实际的方案进行整治;可以将其路面的施工放在工程的最后阶段,在进行一定的整治之后还需进行定期的检测与观察,等到地基沉降相对稳定之后在进行路面施工。
  2.3严格控制车辆超载
  严格控制超载车辆,公路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公路法》及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规定》的要求对超载车辆进行强制卸载。一方面是要加大对超载车辆的整治力度,从源头抓起,禁止违规车辆上路行驶,毁坏路面;另一方面是要强化综合管理,城市之间与省际之间相互的配合,共同做好路面早期破坏的预防工作,确保道路畅通的同时,促进经济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2]。
  
  3、结语
  总而言之,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成因与很多因素相关,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后期的管理养护方面。只有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去做,才能真正的避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出现,也才能真正的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 郭振强.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成因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2期
  [2] 董第群.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及防治初探[J].科学之友.2011年第14期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北方地区,许多工程要进行冬期施工或越冬维护,由于重视程度和认识上的差异,经常导致冻害情况发生。本文从几个常见的冻害现象进行阐述,用以提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越冬维护 冻害 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 K826.16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建筑工程经冬期施工,工程施工中有许多部位需要进行或转入越冬维护。为了保证工程安全过冬,施工单位采取了保温、采
期刊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作为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试验检测工作也应运而生,并在整个建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试验检测工作的目的和内容,分析检测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據自己多年来的切身工作经历,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让人们了解和重视建筑行业的这项关键性工作-----试验检测。     关键词:试验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基础建设也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公路建设作为基础建设的支柱项目,各地市,各政府纷纷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高等级公路的规划和建设。但是在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同时,公路的边坡防护系统往往被忽视,对以后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埋下了隐患。本文从边坡建设的重要性出发,谈高速公路边坡建设应遵循的几个原则,从而希望有关部门在施工过程中能引起重视。
期刊
摘要:当前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令所有的事物应用都追求科学化管理。目前,楼宇中的照明也在实现科学性管理。在楼宇的管理中,追求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白天不亮晚上亮,无声不亮有声亮的高目标、高追求,理想化生活。既要节约能源,更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本文通过对单片机的功能分析,简单的论述一下单片机在楼宇照明中的应用。  关键词:单片机;功能;楼宇照明;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无障碍设计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74年联合国召开的《障碍者生活环境》专家会议上。最初的无障碍设计是为了使用者的无障礙使用,现在的无障碍设计更多关注是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是为了所有人提供方便的、安全的、平等的生存生活权利。对于无障碍设计来说,使用者的需求、应用、现状人群、人体行为尺度以及所有会触及的活动范围等方面,都是对设计无障碍所需要考虑到的地方。    关键字:无障碍使用者 无障碍设计与环境心
期刊
摘要:当桥台和引道路堤之间出现不均匀沉降,就会出现桥头跳车。桥头属于刚性结构,而引道路堤属于柔性结构,因此前者沉降量小于后者,所以桥条跳车的原因在于桥与路结构刚度的差异化,长久以来,桥头跳车一直是道路建设的棘手问题。本文将从地基处理的角度,分析桥头跳车的具体原因,然后探讨防止桥头跳车的地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桥头跳车 地基处理 道路建设   中图分类號:TU4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内容提要:介绍了BAS系统的功能及结构,对BAS系中各种运行模式进行了详细叙述;论述了BAS系统的可靠性、节能性及经济适用性。  关键词:地铁 BAS系统 环控 節能性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1.BAS系统概述  地铁车站内环境监控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系统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实现对车站内环控、照明等系统机电
期刊
摘要:由于引发工程变更的因素很多,既有自然条件导致的工程变更,同时也有设计、业主、监理以及承包商提出的工程变更。而一旦承包商与业主对变更的工期调整或者是费用存在异议,此时工程就演变为工程索赔。文章从公路工程合同变更的概述入手,重点的对合同变更对施工影响、合同变更范围与要求以及合同变更索赔管理几方面进行了重点的论述。  关键词:公路工程;合同变更;索赔;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章标识码:A文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市政公用工程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主要分析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現状,以及影响市政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因素,试图对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1.施工队伍安全管理水平低,安全管理意识匮乏  不少市政公用工程施
期刊
摘要:我国的建筑能源消耗非常大,因此必须运用绿色的观念对建筑进行节能的设计,针对建筑的规划、建筑的围护结构、建筑的设备、可再生的能源等进行节能的设计进行相关的分析,使得建筑的能源利用的效率进行提高,发挥环保以及节能的作用。  关键词:绿色理论;建筑设计;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理论就是指在建筑的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对周围环境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