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现在的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从方法,专业度,还是结合社会能力的专业延伸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与之相悖的是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这就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成了必然趋势。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正是一个最恰当的方向。
【关键词】工作过程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37-02
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我国高等职院校建设的重点与核心。而这一重点和核心又主要体现在本院校的专业建设上,那么既然提到专业就不得不考虑课程建设这一根本问题。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因为相对比较困难,所以现在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基于此,高职院校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实践,已然成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和课程建设改革的主流方向[1]。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内涵
法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劳耐尔教授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2],是“一个综合的、 时刻处于运动状态的,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即工作任务是怎样被完成的,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对其具体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到职业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由此可见,一个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何,主要体现在他在这一特殊的工作过程中他是否能够完全的胜任,是否可以在职业的工作中得心应手。
二、工作过程所具备的特点
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任何职业的工作过程简单说一个劳动进程完整完成,首先体现在它既是动态的又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完成劳动过程。
2.之所以说是动态是因为在制定预期的工作任务时要考虑到特定的工作环境,以使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工作组织、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手段及工作产品)相互作用,使其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3]
3.工作成果可以分解成工作过程中每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间产品,简单说就是把工作过程的工序分解再组合,达成完整的生产过程。
4.因为同一个职业的不同时段、或者同一个时段的不同职业,往往处于变化之中,所以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工作过程的要素。
5.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一个行动序列,它包括六个步骤分别是“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三、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研究
工作过程课程模式改革颠覆了传统课程模式,它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因此,下面针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问题做一下宏观的研究。
1.行动式教学方法
课程结构创新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最大特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结构是以学习的同时来完成工作任务。这就决定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重心来结合理论和实践。为了锻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一定的模拟场地进行行动式教学。行动式教学方法主要可以从教学的项目,教学的任务,教学的引导和教学的示范等种类来设计教学方法。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一个期的过程,一定要逐步夯实。比如,老师先做,学生看,然后学生做,老师看,最后由学生自己做,老师指导。直到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工作。只有这样学生的能力才可以真正的实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2.分阶段综合考核方法
无考核不提高,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工作导向课程时要把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作为重点。可以把每阶段的考核成绩纳入到毕业总成绩的一部分,把结果也分解成每一个小阶段,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实践需要从学院的职业、工作的任务和阶段性工作的范围去落实教学课程。
1.学生职业岗位分析
结合对企业的考察,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把专业所从事职业与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做到有针对性的培养。
2.不同工作任务选择不同的工作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是一个动态式的教学方面,那就不能片面地按照工作过程来设置课程,一定要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可以请教一些老一辈的专家。总结他们成为专家的始末,总结他们工作过程中的代表性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开发的参照点,而不是根据书本知识。
3.制定阶段性工作的范围
依托不同的工作任务把工作范围通过系统化处理后形成课程教学所内容,也就是按照工作过程来阶段性分解课程的内容。使任务的安排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的规律,达到能力培养的要求。
五、总结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一种学与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企业的工作性质为导向,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是未来职业教学的必然模式。这样不但有利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在选拔人才时避免有人无才的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革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时一定切忌生搬硬套。应根据学院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合理借鉴,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完美职业人的最终评价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提高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否有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小玲, 秦凤梅, 邱玉辉.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科学,2013,40(S2):421-422。
[2]张士.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实践——以《Excel在生产计划中的应用》为例[J]. 职业教育研究,2011(6):105-106.
[3]王瑞玲,刘旭光.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开发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5):74-75.
【关键词】工作过程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37-02
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我国高等职院校建设的重点与核心。而这一重点和核心又主要体现在本院校的专业建设上,那么既然提到专业就不得不考虑课程建设这一根本问题。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因为相对比较困难,所以现在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基于此,高职院校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实践,已然成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和课程建设改革的主流方向[1]。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内涵
法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劳耐尔教授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2],是“一个综合的、 时刻处于运动状态的,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即工作任务是怎样被完成的,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对其具体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到职业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由此可见,一个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何,主要体现在他在这一特殊的工作过程中他是否能够完全的胜任,是否可以在职业的工作中得心应手。
二、工作过程所具备的特点
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任何职业的工作过程简单说一个劳动进程完整完成,首先体现在它既是动态的又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完成劳动过程。
2.之所以说是动态是因为在制定预期的工作任务时要考虑到特定的工作环境,以使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工作组织、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手段及工作产品)相互作用,使其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3]
3.工作成果可以分解成工作过程中每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间产品,简单说就是把工作过程的工序分解再组合,达成完整的生产过程。
4.因为同一个职业的不同时段、或者同一个时段的不同职业,往往处于变化之中,所以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工作过程的要素。
5.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一个行动序列,它包括六个步骤分别是“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三、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研究
工作过程课程模式改革颠覆了传统课程模式,它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因此,下面针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问题做一下宏观的研究。
1.行动式教学方法
课程结构创新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最大特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结构是以学习的同时来完成工作任务。这就决定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重心来结合理论和实践。为了锻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一定的模拟场地进行行动式教学。行动式教学方法主要可以从教学的项目,教学的任务,教学的引导和教学的示范等种类来设计教学方法。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一个期的过程,一定要逐步夯实。比如,老师先做,学生看,然后学生做,老师看,最后由学生自己做,老师指导。直到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工作。只有这样学生的能力才可以真正的实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2.分阶段综合考核方法
无考核不提高,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工作导向课程时要把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作为重点。可以把每阶段的考核成绩纳入到毕业总成绩的一部分,把结果也分解成每一个小阶段,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实践需要从学院的职业、工作的任务和阶段性工作的范围去落实教学课程。
1.学生职业岗位分析
结合对企业的考察,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把专业所从事职业与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做到有针对性的培养。
2.不同工作任务选择不同的工作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是一个动态式的教学方面,那就不能片面地按照工作过程来设置课程,一定要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可以请教一些老一辈的专家。总结他们成为专家的始末,总结他们工作过程中的代表性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开发的参照点,而不是根据书本知识。
3.制定阶段性工作的范围
依托不同的工作任务把工作范围通过系统化处理后形成课程教学所内容,也就是按照工作过程来阶段性分解课程的内容。使任务的安排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的规律,达到能力培养的要求。
五、总结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一种学与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企业的工作性质为导向,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是未来职业教学的必然模式。这样不但有利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在选拔人才时避免有人无才的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革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时一定切忌生搬硬套。应根据学院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合理借鉴,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完美职业人的最终评价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提高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否有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小玲, 秦凤梅, 邱玉辉.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科学,2013,40(S2):421-422。
[2]张士.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实践——以《Excel在生产计划中的应用》为例[J]. 职业教育研究,2011(6):105-106.
[3]王瑞玲,刘旭光.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开发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