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精导法”,让课堂更高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ng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量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教育界讨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新课改背景,提出“精导法”。“精”就是精讲,“导”就是思维导图,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就是“精导法”。精讲就是对梳理出的教材重点、难点、考点部分加以解释、分析。思维导图是将各层级的主题有序地表达出来,将各个支点相连形成一个好的记忆链。
  [关键词]精讲;思维导图;课堂;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90-03
  教改一直在进行,它与教师的教学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使课堂高效,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这其中就包含了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三个要素。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量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教育界讨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出一个全新的教学法——”精导法”,笔者经实践证明其对实现高效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什么是“精导法”?“精”就是精讲,“导”就是思维导图(两者都有人单独提出并应用于教学),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就是“精导法”。
  一、精讲能促进学生精准掌握知识点
  (一)什么是精讲
  所谓精讲,就是对梳理出的教材重点、难点、考点部分加以解释、分析。一节课45分钟,新课改要求教师将讲解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精讲的目的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二)精讲的原则与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有所取舍,根据学生有所选择,根据情境有所发挥,根据课堂有所创新,做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披沙拣金。但这并不是对次要的发散的内容不讲,而是对次要的发散的内容通过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以及教师点拨等方式来让学生掌握。
  精讲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做到语言精練、形象生动,内容精当、深入浅出,讲解精彩、情感到位,话题精巧、构思新颖。
  如在讲解“地球与地球仪”中的“地球仪”时,教师应当对繁多的内容进行抽丝剥茧,有条理地将重点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师先拿出一个描好类似经纬网线条的西瓜,让学生说出西瓜的外形特征,然后按画线将西瓜切开,每切一刀就讲一个知识点,介绍赤道、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根据画线导入经纬网,然后板书精讲内容: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见图1 )
  3.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将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模型叫作地球仪。
  4.球仪上的点和线
  (1)地轴:地球自转轴(假想)。
  (2)极点: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方向的一点是北极,另一点是南极。
  5.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见表1 )
  最后由学生自学、讨论,找出特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
  这样既能使学生精准掌握知识点,又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找出相关需要掌握的知识。
  (三)精讲的必要性
  高效课堂无非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要使课堂达到高效,精讲是符合规律的。精讲就是课堂目标标杆,引领学生快速占领重点和难点阵地,让三类学生(优秀、中等、后进)突破学习目标的重围。精讲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和吸收知识;可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提高课堂注意力;可以使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动手动脑来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可以实打实地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精神。
  二、思维导图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展开,有利于激发学生大脑潜能,提高学生记忆、学习和思考的效率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厘清思路、解决问题的有效图文思维工具,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不同层次的主题有序地表达出来,将各个支点相连形成一个好的知识链、记忆链。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人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激发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与运用
  思维导图能训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这四种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都需要大脑不断进行思维的概括、综合、比较。运用思维导图能让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将知识点进行有效分类。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目前中小学学科多,各学科之间的逻辑思维方式差异很大,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抽象的具体化、零散的系统化、复杂的简单化。特别是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思维导图,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大学生思维的“自主知识产权”,然后让学生进行“对学”“群学”,绘制出较全面较系统的思维导图。
  如在讲解“地球与地球仪”中的“地球仪”时,我们可以按总—分的顺序梳理知识点,然后绘制思维导图(如图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理顺思路,达到快速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有助于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进行有效的课程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系统、科学、有效。合作绘制思维导图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更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思维导图的绘制具有灵活性,因此有助于发掘学生的思维潜力。   三、”精导法”让课堂更高效
  (一)“精导法”的构成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首先确定45分钟内学生应掌握几个知识点、解答几道题、记住几个概念。精讲与思维导图结合运用,正好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与宗旨。精讲在前,起到引领作用,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指出学习内容的重点,解决难点;思维导图在后,起到归纳总结作用,引导小组讨论。
  (二)“精导法”如何运用
  每一堂课的课题是根,学习目标是枝干,重点难点是枝干的节点与果实。为了厘清各学习目标的主次、纵横关系,实现精讲与导图合一产生高效,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
  1.层剥法
  层剥法是对一个完整的主题进行层层剖析、说明。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思维导图必须层层深入、层层递进、理据分明,厘出精要内容,思路清晰。这样既能促进教师认真备课,又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树形法
  树形法是指教师将课堂内容设定为一棵树,从主到次地向学生描述,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为概念和理论的建立打下基础。如介绍某种地形,讲述某种气候、某个湖泊,都可以用到树形法。
  3.列表比较法
  对于类似的、容易混淆的地理现象、事物、特征等,列表比较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异同之处,列出表格,不但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能强化學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上述方法既能体现精讲的内容,又便于绘制思维导图。如在教学“地形图的判读”时,因本节内容较抽象,用“精导法”来教学是有明显效果的。教师将三角尺与自然场景模型作为教具,先让学生观察模型,然后导入“等高线”,根据课本讲解并板书精讲内容:
  1.等高线
  (1)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2)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3)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2.等高线地形图
  (1)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最后让学生根据以上内容,结合课本绘制有关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思维导图(如图3 )。
  整节内容讲完后,将上面的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分支融入本节的综合思维导图,这样使整节知识更加清晰、更加系统、更易掌握。高效课堂需要有好的导入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更需要通过精讲引领学生学得准确牢固,还需要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知识并加深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当精讲与思维导图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时,课堂会更加高效。
  [   参   考   文   献   ]
  [1]  于春祥.发现高效课堂密码[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6.
  [2]  申招斌.思维导图(初中地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6.
  [3]  魏书生.魏书生精讲学生高效学习法[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4]  刘臣宇,李卫灵.课堂精讲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10-11.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教学,如何寻找“逻辑关联点”,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可以从生活经验入手,赋予数学实际背景,也可以不走“寻常路”,回归数学本质,从数学内部逻辑关系中找准“生长点”构建课堂,让课堂绽放光彩.[关键词]数学;逻辑;生长点;构建课堂[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9-0008-02建构主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实现基础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基于杜威教育思想和相关教育理论,考虑到低收入地区在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方面的不足以及学生家庭收入普遍较低承担不起研学旅行和实践基地学习的较高费用的实际情况,低收入地区中学可开发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校本课程。  [关键词]低收入地区;中学生;地理实践力;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
有关“隐圆”的问题是近年考试中常考的内容,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所谓“隐圆”通常体现的是“四点共圆”的问题.在解决若干点相对位置的问题中找出隐含条件,发现“隐圆”,有助于打开思路、找到破题点.
文章以2018—2020年高考文综全国Ⅱ卷地理试题(必做题)为研究对象,利用综合难度模型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套试题在背景材料、认知水平及推理水平方面难度有较大差异,而在设问方式和知识含量方面难度相当,并基于此对我国高考地理试题命制和教师教学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因式分解;立方和;多项式[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9-0012-02[ 參 考 文 献 ][1] 李尚志.线性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责任编辑 黄桂坚)
[摘 要]有效教学理论表明:基于学生经验,方能精准施教。在物理学习开始前对一定数量的初一学生进行基于网络问卷的经验前测,分析初中生物理学习的经验起点,掌握学生经验的诸多特点,可为一线物理教师,尤其是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提供教学支持,为教师选择原型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优化探究,提供有效参考和调查依据。[关键词]学生经验;经验前测;问卷分析;初中物理[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
[摘 要]文章结合例题,分析圆中的多解问题,以幫助学生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解题的多解意识,拓宽学生的思维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关键词]圆;多解;初中数学;对称性[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9-0031-02圆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图形,其中圆中的多解问题,是学生最容易忽略与出错的地方,
文章以《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为例,结合学生的疑惑,借助平板电脑、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适度扩充学生的知识容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科核心素养.
以开放性试题为切入点对高考历史试题趋势进行研究已经成为部分教师重要的课题研究内容.开放性试题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与否、历史思维灵活与否、分析问题角度多元化与否的最好载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文章围绕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对解题技巧进行了探究,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诊断反馈、巩固深化新知、思维训练等功能.文章以新编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和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历史”习题为研究对象,对4版教材的习题数量、类型、呈现方式、特征、难易程度进行量化研究.研究发现,中图版教材习题开放性及难度水平较低,湘教版教材习题设置注重梯度性和拓展性,人教版和鲁教版教材习题在深度和开放性水平上需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