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能力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的广泛传播,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这对于教育界而言,也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以“微课”为代表的“微”教育时代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微课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拓宽学生的课后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实现实时查漏补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作用和措施,以期共勉。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信息化教学能力;策略
  新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也更加重视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这一观念,在这样的形势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进行学习,自主地探究课本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对语文这门课程进行深入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就需要完善微课程、利用微课程,从而实现对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不断去学习和改进,积极地运用微课教学提升小学语文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让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得到有效创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借助微课这一新兴事物,充分引导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和监控,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1.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传统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学步骤、策略、教学方法的设计,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一种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四维方式,在系统方法的指导下,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就似乎和资源,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实现最优化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微课的应用,促进了教学设计的精细化。在微课程的录制过程中,需要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知识点进行描述,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重组和再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针对性的互动学习机会。通过微课,有效实现对教材知识点的筛选,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微课设计也要脱离传统“辅助教师讲解”的设计思想,逐步形成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这些都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确保教学过程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能力保障,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计划、调整、检查、评价、控制、反馈,这方面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独特教学思维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着重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知识整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随着微课的应用,虽然视频短小,但是,却贵在“精”,重点关注了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实现了对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导入、讲授、总结、复习等各个环节,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预复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能够确保教学活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正确评价,从而给予教师合理的反馈,对于教学活动起到了重要的调节、矫正作用,实现了教学活动的自我控制合理化。在微课环境下,通过互动式微课设计,能够有效实现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监控,并准确掌握学生对于某个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微课的应用,对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明显的助益。
  4.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4.1在课前准备方面,培训与激励并重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教师在课前,需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小学语文课堂课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课标及教材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策略的选择、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过程的初步设计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理念,还要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师通过从选题、制作脚本的撰写到最终制作的过程,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如《爷爷和小树》一课,通过执教者的前后两份教学案例对比,可以看出教师不仅从宏观方面较之前有了较好的把握,使得教学设计整体逻辑性更强,而且在微观方面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4.2在課堂教学方面,注重技术培训与实践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好的教学课堂,不仅仅需要合理设计,更加需要现场生成。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应对的突发状况更多,这就对教师的信息化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课堂的顺利推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于信息化设备的操作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也直接关系到信息化课堂的顺利开展程度。为此,教师应该能够对教学设备进行简单地维修处理,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对于教学设备的使用目的、使用方式和时机都要准确把握,特别是小学生,更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提升教学课堂的管理能力,以免引起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混乱。为此,通过微课的应用,实现了对不同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合理利用,能够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资源利用能力。同时,通过微课的应用,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头脑风暴等活动形式,共同进行课堂实例的剖析与研讨,不仅对教师的课堂实施有益助,还能够围绕教学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4.3重视课后总结,加强课后反思
  不论是信息化教学还是微课教学,教师课后都要进行反思,这样不仅能够让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有一个好的认知,再通过信息化微课课堂教学实施前后的比较,教师不断反思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对课后的总结,还需要教师增强自身学习的意识。一个有着自我认知高度的教师,必定会做好教学的有效提升。教师个人的不断成长,才是实现微课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增长知识,总结经验,实现教学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微课堂具有教学内容精炼、丰富的特点,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优势,有利于信息化教学,但是其中所出现的问题还需要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人员不断地进行探讨,了解微课程教学真正的意义,最大地发挥出微课提升信息化教学的作用,让我国的教育教学真正得到有效发展。
其他文献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在许三观的中文版自序中提及“作者对长度的迷恋”,延续了《活着》的风格,作者把人生的长度在本书里用平淡无奇的对白形式娓娓道来,与揭示了人生哲学至高点为活着不同,《许》更多的展现了作者“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态度。  11次卖血,2个中心人物,在新中国伊始的蒙昧年代里,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对中职写作教学生活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就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进行详细论述,旨在为相关领域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字: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实践  引言  中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在日常应用文的写作上,同其他类型的院校存在一定的差别,中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上需要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因此,中职院校对
期刊
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提示阅读方法,要充分开辟多种信息源,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  关键词:激发兴趣;阅读习惯;扩大阅读;终生受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
期刊
摘要:同为俄批判现实主义的巅峰,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列夫·托尔斯泰两人的作品一直被人比较讨论。文章主要从人性视角下比较两者的异同,从两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其观察人性的视角以及小说中道德观作为人性表征的具体倾向。  关键词:人性描写;比较;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列夫·托尔斯泰同为俄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并称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双峰”。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坚持以文学作
期刊
摘要:梭罗隐居两年所著的《瓦尔登湖》批判了工业时代的人类过分追逐物质生活而导致精神生活贫乏的现状,并提出了保护自然,追寻心灵本真的命题。一方面,从梭罗对自给自足的生活的描写及瓦尔登湖生态环境的刻画,与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比,显现了科技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从深入自然的程度的递进,对现世的反省与对生命本源的追溯更值得注意,这种精神的收获可以转化成生活的智慧,有较大的现世意义。  关键
期刊
摘要:《上海往事》以“上海”为名,主体部分(高潮和结局)却在水乡小镇和一座孤岛上展开,并通过对乡村风土人情的大量描写,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氛围,饱含乡土元素。本文从“想象”和“现实”两个角度切入,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关系、环境描写以及情节设置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上海往事》中的城乡关系,提出“乡土‘永远’是城市的精神故乡”。  关键词:人物;环境;情节;城乡关系;精神故鄉  一、“想象”——城市与乡村的
期刊
摘要: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学界至今尚无定论。本文主要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意图为“讽喻说”提供更多参考材料,同时对“爱情说”的部分观点进行反驳。  关键词:《长恨歌》主题思想;讽喻说;爱情说  《长恨歌》是中唐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但关于其主题思想的争论在学术界从未止息。综其要者,主要有“爱情说”、“讽喻说”和“双重及多重主题说”三种。本文通过对诗歌创作背景、诗
期刊
摘要:萧红香港时期的创作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区,一方面是对于故乡童年的回忆;另一方面是战争形态下的国民性书写。看似毫不相干的两条叙事主线,在内里却有着殊途同归的精神内核,饱含着作家内心对于人性的无力和体味人生百态后日渐生出的同情。  关键词:香港创作;人物分析;悲悯视角  香港作为萧红创作转型的一个基地,在萧红创作生涯中的作用不可估量。香港的稳定和它的自由的政治环境以及文坛的包容,让萧红可以充分展现个
期刊
摘要: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独创《说难》篇针对游说现象进行总结,对上游说需要在把握君主需求的基础上陈述自身观点,达到君主认可自身观点的效果。韩非子详谈游说过程中的“七危”和“八难”。游说的关键不在于“放”,而在于“收”。《说难》一文对后世者游说提出了三个目标,最低追求是保全自身,其次是运用技巧使得君主能够接受自己的意见,最终目的是达到和君主之间“亲近不疑”的关系。体现出的“术”的智慧对后世有着不朽的意
期刊
摘要:残疾曾让史铁生丧失了生的希望,是写作让他重燃生命之火。对死亡的态度让他超越了思维,成为一种永恒的精神,他的文字看似朴实淡雅,但里面却流淌了豁达与平静。他已经超越俗世对死亡的看法,化作一种永恒的精神活在人们心中。  关键词:史铁生;写作;生命;死亡  史铁生于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调回北京,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