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nian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主要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的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与规律,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也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由于该学科重实践、重实验、重推理,科学性与专业性较强,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大有帮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深入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精准定位、创设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迎刃而解。本文将围绕基于问题驱动,就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有效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问题驱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145-02
  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的主要实施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结果评价,其中提出问题的主体是物理教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生,而结果评价内容则包括教师点评、学生互评以及自我评估。教师在提出相关问题时,应当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加大难度,以保证多数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为解开更多的物理难点问题做好铺垫。
  1   围绕教学重点,合理设置问题
  物理教师结合课堂讲授内容,科学合理的提出问题是问题驱动教学法的重要一环,对初中生而言,物理属于新开设的学科,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的相关概念、定律、定理的印象比较模糊,理解和掌控能力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物理问题时,首先应围绕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导入一些简单的问题,再采取逐步加深问题难度的方法,使学生慢慢消化物理知识,切不可“一口吃个胖子”,使学生陷入学习瓶颈,进而对物理学科产生厌烦心理[1]。
  在讲解《光速与声速》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置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如“请同学们想一想,每年的春节,在燃放礼花时,先看见礼花还是先听到响声?在雷雨天气里,大家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由于这两个问题均来自于现实生活,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因此,学生能够快速回答出正確的答案。当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围绕着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上面两个问题,大家发现了什么?光速与声速相比,哪一个传播速度更快一些。”这种直扣主题的问题驱动教学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使学生掌握了光速与声速的相关知识点。
  2   结合实验情境,创设实用问题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课堂实验为主的学科,几乎每一个单元知识点都涉及到相关的小实验,如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破解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证实某些物理定律的真实确凿性,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在创设课堂问题时,紧紧围绕实验过程与实验现象,设置一些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问题,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做《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教师事先准备好方木块、长20 cm左右的小木棒、小球、实验小车、宽约为10~15 cm,长分别为30 cm和60 cm左右的刨光的木板各一块,毛巾与棉布各一块。首先将滑块放在60 cm长的水平木板上,用木棒推动滑块运动,当停止推动时,滑块迅速停下来。然后用同样的速度推动小球,当停止推动,小球还要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接下来用木棒敲击滑块,当敲击停止,滑块也能够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结合这三个小实验,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与牛顿第一定律息息相关的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需要力来改变?”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实验教学内容,即牛顿经一定律:“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创设这样直观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物理学科的相关概念及定律。
  3   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学习
  优异的学习成绩源于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感受,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可以事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5~6个学习小组,当各个小组接收到教师的问题后,开始进入互动讨论阶段,学生之间可以各抒己见,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看法、建议表达出来,接下来,教师在每个小组当中选择1~2名学生代表,回答出最终的答案。
  如在学到《电路与电流》的知识点时,教师将事先制作好的视频课件通过投影仪展现在学生面前,画面中显示的是家用电铃的一个连接图。这时,教师结合教学课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刚刚学过的电流与电路知识,讨论一下,当画面中的连接图满足哪两个条件时,电铃的连接线路有电流通过?”当各个小组接收到这个问题时,即刻进入讨论状态,当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回答出最终的答案[2]。“电铃的电路能够产生持续电流的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电路必须有电源提供电流,第二个条件是电路闭合为通路。”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物理学原理与现象,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对夯实物理学基础大有裨益。
  4   辅助指导,客观评价
  在应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时,物理教师应扮演辅助指导的角色,监督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如果发现分析路径错误,或者分析方法较为繁琐,教师需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正确指导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技巧,灵活运用和支配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开神奇的物理现象之谜。此外,当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给出最终答案时,无论答案对与错,教师都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解疑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将物理知识学好、学透。
  如在讲《电流热效应》时,教师可以设置下面的问题。“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基本不发热,由此可以推断出,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直接关联?”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分析讨论情况,适当的予以提示,如教师利用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写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即:P=IU=I2R,当学生看到电功率的公式后,问题的答案即刻浮出水面,即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R”有着直接关联。
  5   结语
  在初中物理课堂应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到提升物理成绩的学习技巧,进而减少了大量重复与无用的学习时间。与此同时,通过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环节,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提升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良善.浅谈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法[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0).
  [2]王婷.浅析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9(67).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体育教学既要传授知识技能,又要从多个方面开展精神品质教育,让学生养成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个人意志力的提升,这对高中生的成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高中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出发,重点探讨体育课堂培养精神品质的价值与作用,并且针对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精神品质;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型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这与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不谋而合。中职院校化学教师首先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意识,采用具有创新性特点的教学方式,突破传统化学课堂的弊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中职化学;应用意识;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相对复杂、且具有系统化的特点,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力提出更高要求。对此,为了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给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高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以此促使学生掌握更多、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各学科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高中数学知识的传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但从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状况来看,高中数学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仍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视与培养。本文通过对情景教学方式的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创设直观、生动的情景式数学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
期刊
【摘 要】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环流实验是通过对叶片细胞进行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叶绿体的形态及分布,同时观察叶绿体在细胞内的运动情况。本文尝试观察不同的实验材料,对同一材料进行不同处理,来探索叶绿体环流的最佳效果。实验发现黑藻细胞观察效果优于其他材料,增强光照、提高温度、葡萄糖处理、海藻精华液处理、切伤处理均能加快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环流速度。让学生能直观认识细胞活性,理解细胞器在细胞代谢中具有的特定功能,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教育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有效教学,其强调围绕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有效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促进能力的提升。初中物理学科是基于探究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认识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有效教学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为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技术手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两者相輔相成,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技术在高中数学变式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的分析,以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作为案例进行论述。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我国整个教学环境发生了较多变化,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标都存在大量的新特点。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物理学科过于枯燥乏味,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存在恐惧心理。同时因为物理这门学科存在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导致学生无法轻松愉快的完成物理学科的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影响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教师将问题教学法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可
期刊
【摘 要】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手段。然而,傳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师的讲解、忽视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成为教师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高中数学;课堂体现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 要】基于“习得性无助理论”视觉设计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以变式教学为主线,把“弹簧模型与动量守恒定律结合”的难点知识,由浅入深进行拓展,教会学生分析复杂运动过程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成功”转变。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弹簧模型;动量守恒;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