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发展观及对个人发展的启迪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ww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社会发展历程和传统文化两个角度剖析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对每个人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和谐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于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本人从发展里程、传统文化、自身发展三方面剖析科学发展观的精髓。
  
  二、发展历程与科学发展观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开始,发展的脚步就一刻也没有停下,虽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挑战,不同阶段也有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目标,但发展这一永恒的主题从未变过。
  古代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纵横数千年,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古代的中国,并没有专门系统的发展理论,而是体现在人们社会生活各个落,反映在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古代的中国关于人、社会和自然的思想观点层出不穷,诸子百家绵延数千年。古代中国主张天人合一,提出民为本,君为轻,强调和的思想,强调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重义轻利等。中国古代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尽管提出了很多优秀的思想,很多对现在甚至未来都有着启示,但无法摆脱阶级和历史局限性,并带着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统治的色彩。
  至于古代西方的发展,和中国一样,同样非常的重视社会秩序等级和国家利益。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先哲们对人、社会和自然做了深入而有益的研究,他们指出了影响发展和国家稳定的因素,比如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人的素质等。同样古代西方重视人的作用,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实物存在的尺度,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研究社会问题的同时,古代西方的哲学家们又大多是自然科学家,他们已经具有了朴素的自然主义思想,提出了自然与人和谐相处,提出了自然法则面前人人平等。这之后西方经历了神为主体的中世纪神学统治,人的理性和诉求遭到了极大的压制,并且深刻的影响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直到现在。神学统治到文艺复兴时才开始结束,这时,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强调自由、平等、民主,提出了人本主义,这对于西方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但这些都无法摆脱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而文艺复兴之前的思想,同样也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的前提下展开的。
  到了近现代,西方迅速崛起,超过中国,成为世界发展的排头兵。这一时期,西方的发展主要是以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的发展模式,包含自由市场经济和经济增长理论两种类型,都是以经济增长为衡量标准,都是以物为本的发展模式,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对立(过度的开发自然资源,给自然以严重的破坏)。面对这样的发展模式,西方做了一些批判,进行了一些反思,提出了增长极限,提出了综合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但这些都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观点,也没有给出发展的方法论指导。
  近现代的中国,长期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后推翻封建统治,有了一定的资本主义发展。然而更大更深刻的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作为指导。关于发展,马克思揭示了许多普遍的规律,提出了许多哲学观点和创见。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人,提出人是历史的主体,人的需要是价值的评价。人既是现实历史的也是类的,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由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关于社会,提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出社会的有机理论,指出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指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前进性。在辩证唯物主义中,指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并且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做出了对发展的探索,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提出革命是为了发展,面对苏联模式提出了,发展模式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需要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的评价标准,并且指出发展要善于抓住机遇。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指出发展是执政党的第一要务,执政党要与时俱进的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做到“三个代表”。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经济给我们国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随之产生的社会稳定,贫富差距,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服务和设施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当前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传统的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给社会和自然带来的负面影响,继续下去将严重阻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心系百姓和国家未来,总结人类发展的优秀成果,结合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经验,创造性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系统的回答了关于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回顾上述古今中外的发展历程,多少仁人志士为人及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聪明才智,值得学习,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并没有完全实现,中国实行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是对中国老百姓的贡献,是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切实的贡献。以史为鉴,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人类的发展进程,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所作的不懈努力。
  
  三、传统文化与科学发展观
  
  传承文明,才能开拓创新,任何一个民族的内心深处都承载着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这是无法抹去的。不知道自己的传统,不掌握自己民族的优秀成果,必会难以开拓创新,而且但凡是优秀的人类文明都蕴含着无限的力量和智慧,这些实践检验过的优秀成果是后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对当代和未来有巨大的启示。任何民族对此视而不见都是十分愚蠢的,更有甚者全盘抛弃自身的文化传统,换以他民族的文化,这也许能取得暂时的成功,但从长远看是不可取的,是极其悲哀的。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并不否定借鉴他民族的优秀成果改善本民族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极其优秀的文明成果,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人类文明,古有《周易》经、传,后有孔子儒家思想,老子道家思想,随后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东汉佛教传入,发展遍及各地。几千年的发展形成儒道佛并举,并以儒家为首的传统思想文化,这些已经深入到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其中很多优秀的思想一直都在并将仍在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先看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的态度,孔子教导弟子“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以及“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说的就是要以人为本,而不是鬼神。《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就是人要自强不息,儒道佛三家都坚信人能够通过自强不息的修炼达到至高境界,肯定了以人为本。老子有语“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将人的地位提升到与道、天、地一起,彰显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孟子也有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地位,是以民为本。还有荀子语“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朴素的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同时以民为本。类似于上诉的哲理名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充分说明了传统文化中重视以人为本。
  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讲求“和而不同”,讲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些体现出传统文化善于全面而整体的看待问题,能够注意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明白事物之间需要相互协调,和谐相处的道理。
  关于全面整体的看待问题,《易经》便是从整体上把握宇宙,首先提出了天、地、人和谐的思想;道家思想总领于“道”,以“道”阐释万物运行;儒家思想以“仁”为中心阐释人和社会的关系;佛家以“慈悲和智慧”化解世间苦难。这种全面整体看待问题的角度,被后世广为吸收,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普遍的特点。
  关于相互协调,和谐相处,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的和谐分为三个层次,人内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让我们非常清楚的看到了和谐对于人和社会的作用。
  (一)关于人自身的和谐。
  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作为君子的基本要求。“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说的就是做人要善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的就是做人要谦虚。“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说的就是做人要重义轻利。“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的就是做人要表里如一。
  道家主张“致虚守静”、“少欲知足”、“无执无失”、“气柔涤虑”、“内观自省”、“贵身”,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这些都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中,成为滋养人们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
  佛家主张慈悲和智慧,《华严经》中有语“佛于无量久远劫,已竭世间忧恼海,广辟离尘清净道,永耀众生智慧灯”。只有慈悲与智慧的光辉才能驱散生命的迷雾,才能度一切苦厄,才能使我们了生脱死,得大安乐、得大和谐。而佛家的这个观点对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也是同样适用的。
  (二)关于人与人的和谐。
  儒家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说的就是君子应坦荡荡,一切都光明磊落,以和为贵,相互尊重,适可而止。“入则孝,出则锑”,“事父母,能竭其力”,说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要孝顺父母。
  道家主张“柔弱”、“不争”、“处下”,让自心柔软谦和,对事情不争功诿过,对人我不分别计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合群济众,亲仁善邻,爱好和平,无比和谐。“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指出事物之间要相生相应和谐相处,才能生生不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天地的规律是人师法的对象,天地间万物相互联系,和谐相处,因此,人们之间也要和睦相处。
  (三)关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儒家主张“均”、“安”、“和”,主张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孔子有语“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说的就是这个观点。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即是自然规律,说明人做事要顺乎自然规律。孟子认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也”。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两句讲的都是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主张“自然无为”,说的就是不扰民,百姓安然畅适,才合乎自然,体现爱民治国,民本的理念。“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故大邦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说的就是人类社会的和谐,尊重包容,大国小国平等相处,种族之间平等相处,创造国际和谐。道家讲求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讲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可以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科学发展观相似的内容,只要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理念,就能很好的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结合他国经验和中国实际,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由中国共产党人创新地提出来的。没有传承就无所谓创新,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需要努力的学习传统文化。
  
  四、自身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贡献力量,每个人都是这一目标的一部分,个人自身就需要科学发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人的科学发展提供环境和条件,人的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力量,两个方面相互促进,最终达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讲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加强自身素质,全面协调地发展自己。
  (1)学习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理论著作,了解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2)学习传统文化和西方的先进思想,多读书,读好书;
  (3)具备与科学发展观想适应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要与时俱进;
  (4)做到理论为先导,系统集成,勇于创新和改革,工作中要求真务实;
  (5)要有忧患意识,把以人为本落到为人民服务的最高价值追求上;
  (6)要掌握好专业本领,特别要注意身体素质、道德素养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7)关键是要实践,在实践中施展所学,提高学问和个人的素质,改善人际关系,党群关系;
  (8)基层党组织要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党员的成长和培养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五、总结
  
  科学发展观,是党总结世界他国发展经验,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发展经验教训,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提出的与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重要战略思想,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科学发展观不是口号,而一种世界观,指导我们科学的认识,面对世界;科学发展观不是摆设,而是一种方法论,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不是党员的专属思想,而是一种客观规律,指导所有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文物出版社,2008.
  [2]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文物出版社,2008。
  [3]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2009.
  [4]本书编写组编.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青年及大学生版).党建读物出版社,北京,2008.
  [5]郭友聪郭友聪,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复旦大学,2007.
  [6]詹杭伦 编著 .国学通论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
  [7]谈国学,季羡林.华艺出版社,北京,2008.
  [8]刘大钧,林忠军 译注.周易.经传白话解.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7.
  [9]傅配荣.解读论语.上海三联书店,上海,2007.
  [10]兰喜井.老子解读 中华书局,北京,2006.
  [11][古罗马]奥勒留 著,何怀宏译.沉思录.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2008.
  [12]www.xinhuanet.com.
  [13]www.people.com.cn.
其他文献
“麻扎”是新疆维吾尔族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阿曼尼莎罕麻扎建筑为研究点,梳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建筑装饰艺术特征。阿曼尼莎汗麻扎建筑装饰元素是在吸收
期刊
市场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尽管存在一定的共性,但由于各国的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每个国家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美国、日本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已经变得无处不在,如果企业的相关部门不能对其进行足够的重视,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对企业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并使得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查阅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中应用的国内外文献,从袋鼠式护理的实施、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操作性疼痛的缓解、呼吸循环、体温、睡眠、神经系统等几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解雇员工是领导在工作中最难做的事,怎么办呢? 如果要你来决定解雇人,尽管你有充分的理由,但是解雇将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影响,你仍旧会感到难以痛下决心。然而这是必须做而且
病案编码质量影响医院数据统计、病案信息的利用、疾病分组和DRGs费率的确定,关系着医院的经济利益.通过构建编码质量监控体系,质控重点病历,把控风险点,谨慎易错点.尽量全面
随着大型企业的改革,石油销售企业经过重组、整合,实现了企业集团化经营与专业化管理,这给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结合石油销售企业的财会工作特点,分析
床旁交接班是保证护理工作连续性、安全性,对患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重要环节[1],ICU的病人有着病情危重、病种多样、病情不稳定等特点[2],对病人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新课程改革给生物课程的教学指出了新的实践方向,无论是教材内容的编排和使用上,还是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的组织与构建上,教师都应当相应进行调整与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
期刊
据了解,一些企业经营者很重视员工培训,却未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把握好培训的要领和技巧.现着重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