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理念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i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探究“两型社会”理念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实现对接的可能性,摸索出“两型社会”理念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实现对接的有效途径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两型社会”理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对接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其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是在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来的,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据统计,中国的GDP占全球的4%,而煤、铁、铝等资源的消耗占世界的30%以上。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环境与资源带来很大压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最早关注“校园文化”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他在1932年出版的《教育社会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学校文化”这个概念,并把它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在中国,校园文化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高校兴起。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很快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甚至出现了“校园文化热”。与此同时,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在高职院校里迅猛地开展起来。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于重视外在形式
  现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文体活动”画上等号,认为开展轰轰烈烈的文体活动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结果使得学生因频频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而忽略了专业课程、专业技能的学习,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和学习时间。另一面就是把大量的财力、物力花费在校园的校容、校貌、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基础设施建设上,将校园文化与校园物质文化画上等号,让人无法领会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核心精神;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制度文化画上等号,片面注重书面各种制度的拟定与建设,却忽略了师生的认同度,导致有些制度成为无法执行的纸上文章。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于重视企业化
  自从国家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提出“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的新举措后,优秀的企业文化随之走进校园,营造出职场、企业氛围,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但有些学校在实践过程中过于注重对校园外在环境的改造、办公室内的布置上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追求硬件设施与企业工作环境上的形似,未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造成很多无谓的浪费。还有的教学项目未经过实际调查研究,未考虑是否能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是否可真正为我所用便盲目推行,等等。
  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于重视外显
  自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从“决定”颁布至今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不过发展了短短的十几年,大多高职院校建校时间不长,文化积淀较为薄弱,还有非常开阔的创新与发展空间。如今大多的高职学院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简单地生搬硬套,认为只要将自己认为有用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人文文化、甚至是与学校本身毫无关联的文化形态移植到自己学校来,就是所谓的“校园文化”。还有些学校总是错误地将校园文化简单理解为做做讲座、搞搞活动、走走形式。在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校园文化的正确认识,缺乏校园文化的框架设计和整体推进,缺乏校园文化的丰富创新、后续发展的设想和支持。
  二、“两型社会”理念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接的可能性
  1.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日前对15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民营及高新技术企业、三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部分高校进行调查问卷显示:能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人才不再是名牌大学的文凭、成沓的过级证书、优异的学业成绩,他们更看重学生是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是否对企业忠诚,团队归属感、是否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等等。而我们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即将投身的社会职业基本素养的了解,不了解做“学生”与做“职业人”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将“两型社会”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之中,通过这种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逐步接触、熟悉、了解进而接受,为将来零距离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高职院校的精、气、神,是职院校的形象,是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教育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影响不是通过硬性灌输,如纪律、条例、规章制度等外部强制力量实现的,而是通过文化所形成的良好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感染和熏陶实现的。因此,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是其他教育教学方式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将“两型社会”理念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使学生在这种校园文化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向更新的领域迈进,逐步形成更具个性化的特色校园文化。
  3.“两型社会”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
  加快“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一是依靠科技的进步,二是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经调查数据显示,我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大多流向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留在当地参与本土经济建设的人才非常少。高等职业院校是为“两型社会”建设输送人才的基地,尤其是具有“两型社会”理念与意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必要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因此,要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对将来职业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认同企业文化,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职业人角色。   三、“两型社会”理念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接的途径
  1.“两型社会”理念融入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外在标志与物质基础,是一种外显型文化。它主要是指学校的校容、校貌、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教学科研设备、基础设施等有形事物。大学物质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教学是设施是一所大学最直接、最重要的培养学生的手段,在大学物质文化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培养及大学生文化的营造。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不仅包括教室、实验室、语音室、体育场馆等,还包括师生活动中心、多媒体设施、网络课堂等开放的系统。高职院校应在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基础上努力创造高职院校的个性化特色。例如:在教室、实验室等场地和设备应秉承着“两型社会”的理念进行建设和布置;在教室、校内的宣传栏内张贴有关宣传标语和宣传资料;利用校园网络作为传播“两型理念”的阵地,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氛围。
  2.“两型社会”理念融入校园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中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它们都渗透出文化的育人功能,折射出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制度文化对于教职员工来说有着明确的行为规范标准,每个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后勤保障等负有与自己身份和角色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教育的对象——学生来说,校园制度文化尤其重要,它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的重要保障。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之中,从制度上规范、教育学生。
  3.“两型社会”理念融入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集中反映一个学校的特殊本质、个性及精神面貌,反映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所形成的理念、信念、情操、价值取向和道德水平,以及逐步形成的传统、风格和特色等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校园文化形态。将“两型社会”理念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可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来实现,如在开展校风、教风、学风教育活动中融入理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中融入“两型社会”理念,可以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4.“两型社会”理念融入校园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与学习锻炼中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和实践校园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强调的是“人”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行为文化的主体,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种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规模和文化品位,它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映。校园行为文化建设首要任务是转变学校领导及教师的理念、行为方式;然后由师及生再去改变学生的理念、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转变。
  5.“两型社会”理念融入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大力开展课程改革中,自行开发校本教材过程中融入“两型社会”理念。在课程标准的制订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融入“两型社会”理念,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能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体验企业文化。还可以邀请企业、行业的专家、优秀校友到学校来开展相关知识和理念的报告会,将新理念、新文化传达给学生。
  总之,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汲取、融入更多的元素,将“两型社会”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日常教育中加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将“两型社会”理念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使高职院校从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员工,培养出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婷.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研究——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为例[D].天津大学.2009.
  [2]刘方,何玉宏.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23).
  [3]雷久相.试论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J].教育与职业.2006(9).
  [4]王宏.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本文是2013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两型社会”理念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践”(编号:
  2013BZZ147)的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期,浙江的动画作品注意融入民族元素,在风格上呈现出民族特色。本文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国产影视动画中的民族元素,从生态学和符号学的视角看待近期国产动画的发展,认为:一方面,国产动画在内容上继承传统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诉求,呈现出深刻的思想内蕴,另一方面,国产动画在形式上追求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作品走了一条国际化而又不失民族性的道路。  关键词: 国产动画 民族元素 生态学 符号学  国产动画
摘 要: 普通高校大学生群体是即将走向社会参加祖国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质量必然会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本文对江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的生存发展状况和问题进行研究,运用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现状的特点,对学生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即要从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等几个层面加以改
摘 要: 国际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特殊教育形式,因为管理模式独特,学生特征鲜明,使得国际学院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学院的自身特点。面对当今社会竞争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国际学院应以市场需求进行定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本文通过分析国际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出现的问题,结合学院的定位和学生的特点,提出适合学生培养目标的对策。  关键词: 国际学院 问
摘 要: 陈映真是台湾文学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他的小说反映出台湾知识分子在信仰和信念关系上的思考和迷惑。他以短篇《苹果园》为例,检验基督教信仰是否能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交融共生?其思考伴随着小说创作始终,最后不得不与主人公一起得出信念无法失掉信仰而独活的结论,这也影响了作者自己的生活。  关键词: 陈映真 信仰 实验  陈映真是台湾战后文学史绕不过去的高峰,他是“大陆人在台湾”主题的第一人,也是乡
摘 要: “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教师应从抓标题、扣脉眼、品文眼、觅疑眼四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主问题 设计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一些零碎的提问而言的,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主导作用,能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性阅读,这是学生解读作品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认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
摘 要: 现在初中生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这与他们缺少生活体验有关。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尝试,一个星期都没有布置语文家庭作业,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没有语文作业的感受,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再矫揉造作,而是信手拈来。要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必须让学生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体验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丰富的体验,有了激情,才会有表达的欲望,才能一吐为快。写作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深刻体验过才能更好地表达。
摘 要: 本文从两大方面分别对《寒风吹彻》中悲悯情怀的三重超越、人间真情的三阶提升作了比较全面的探究性解读,力争从心理和情感两个层面对作家作品作出立体的解读,从而进入到作者内心,感受其情感形成及其变化的心理诱因,并品味其行、意、情、思是如何积淀、酝酿最终外化为诚挚纯净的文学语言的。对作者的立身行事、文思情路有一个较全面的认知。对素以深沉绵邈而著称的刘亮程的这篇名文,作出悲悯性的文化解读,是一个艰难
摘 要: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贺拉斯的《诗艺》是西方文艺理论的经典作品,其中诗与戏剧的规范指导着几个世纪的文学家们创作。然而在二十世纪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虽然与古典诗学的某些理论大相径庭,但它们以自己独有的艺术形式和魅力反映出时代的精髓,本文在此试图探讨二十世纪西方几部经典现代戏剧对某些古典理论的颠覆。  关键词: 《诗学》 《诗艺》 西方经典现代戏剧 颠覆传统 
摘 要: 高校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之举,也是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高校要更好更快地科学发展,就必须选好干部、管好干部、用好干部。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就高校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原则、改革的重点、改革的具体实践层面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 高校干部选拔任用 改革措施 制度建设  一、高校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基本
摘 要: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是电大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理论课。鉴于本课程学生人数多、课程内容多的实际特点,教师注重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以适应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辅助教学的迫切需要。深圳电大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在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支持性服务,提供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对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