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朗读训练 提高阅读素养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作为语文教师都明白,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备受教师的青睐。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 “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三个方面谈点体会。
  一、适当加量,促进自读中感知
  古语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读”的重要性。而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情况怎样呢?表现为不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岂能谈到语文素养。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比如我在教《小摄影师》一文时,先不急于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小手就三三两两地举了起来,教师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又读开了,当学生们的小手再度举起时,教师还是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来解决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在之后的小组讨论中非常激烈,气氛甚是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对课文的质疑非常深刻,如“小男孩这么希望拍到照片,后来为什么没有来呢?”“高尔基为什么不让杂志社的记者进来,却嘱咐秘书一定要放小男孩进来呢?”等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己读,自己思考的时间,因此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不用教师解答,其他的学生就帮他们把疑难解决了。
  二、准确点拨,强化精读中领悟
  教学实践证明,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对于缺乏正规学前教育的农村小学生来讲,阅读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比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在让学生初步分析了课文后,我问道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学生一致回答没有白栽,但当问到为什么没有白栽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却仅仅是因为玫瑰花很美。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存在问题,如果这时教师对他们进行点拨启发,学生也能理解,但这种理解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缺乏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为此我没有马上对课文加以分析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找找描写玫瑰花很美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微风、黄莺的话,并展开想象,想象微风、黄莺当时还会说些什么?还有那些动物?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从小动物的角度深深感受到玫瑰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种感受显然是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三、突出情感,加强诵读中表达
  作为语文教师都明白,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情感相互融合的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纸船和风筝》是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渲染气氛,我特用多媒体配上了音乐和动画效果,把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吵架后各自的感受,则配上忧伤的音乐,松鼠和小熊化解矛盾的过程则又配上了欢快的乐曲,优美的音乐和动画效果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很快融入了小动物的情感世界,读得极富感情,直到课文读完了有好多学生还沉浸在两个小动物纯洁的友谊之中,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偷偷地擦眼泪。这是感动的泪水,是读者与作者的心产生共鸣的结果。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在语文教学更应该“读”占鳌头,以弥补语文整体水平方面的差异。我相信,只要我们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就一定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性。但是,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只想着在这两个阶段上渴求“效”,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
期刊
现代多媒体技术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幼儿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它对全面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的良好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结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
期刊
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标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的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校的配合和联系中弹性的延展。”那么,我们如何达到新课标所述的教育目标呢?根据我在郭磊庄小学从事多年的品德课程教学研究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
期刊
课改的纵深推进,确实给农村小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但笔者在农村小学从教中发现,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依旧处于一种“高耗低效”的局面,表现为“学生无兴趣,教师猛劲灌”。新课标提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义是实现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全面和谐发展,要改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需要我们“紧帖课改地面行走”,做“低空飞行者”,去积极追寻和
期刊
“等效法”是指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思维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转换思维活动的作用对象来降低思维活动的难度,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在中学物理中,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平均速度、重心、热功当量、总电阻与分电阻、交流电的平均值、有效值等都是根据等效概念引入的。  用等效法研究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说: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多读书不但能使人视野开阔、知识面丰富,而且还能使人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而俗语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更加能够体现出课外阅读对当代农村学生的重要性。农村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缺乏课外阅读兴趣,而学校与老师也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这给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因此加强对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显得尤其重要。
期刊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灌输状态,学生没有阅读的主动权,这样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这种现象在小学尤为突出。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呢?笔者结合自己在新村小学从事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下面就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谈几点认识。  一、强化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注重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这样才能
期刊
随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颁布,这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农村小学的土壤中开始生根了,使我们站在教学第一线的农村老师都实实在在地感觉这门课程的新鲜气息,也感受到课改的迫在眉睫,更深刻地感悟到这门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下面笔者结合在旧堡小学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从转变角色入手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活动是程序化了
期刊
新课标要求“口语交际注重小学生听话、说话技能的发展,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小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过程中,重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但是,对于没有经过正规学前教育的农村小学生来讲,口语教学即是重点又是难点,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根据我多年从事农村小学教学所积累的一些见解,简要谈几点认识。  一、注重激发兴趣  如何激发出学生说话的欲望,增强说话兴趣,这是
期刊
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注重审美个性的培养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但是,我们知道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