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倪瓒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突出,早在他生活的元代时期,他的画名与人品就已经为人所知。然而,与其他画家相比,倪瓒的绘画作品以其特有的“空灵”之态给人一种宁静而悠长的隽永。特别是与“元四家”中另一位画家王蒙截然相反,王蒙是“繁”,画面饱满,显得非常“热闹”而繁复;倪瓒是“简”,画面干净而空灵。可以说,这一繁一简尽管反差很大,但两人在元代画坛可谓争奇斗艳、交相辉映,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尽管元代时间不长,但自赵孟俯之后,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四人异军突起,他们以真山真水的显示为起点,其中黄公望以“浅绛”特色,王蒙以密体见长,吴镇以湿墨过人,倪瓒以疏简取胜。他们在绘画史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后人将他们四人称为“元代四大家”。其中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之一,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所以,倪瓒的作品历来为后代藏家所珍视。
画坛高士 格调疏简
倪瓒是元代开创水墨山水的一代大家,被当代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倪瓒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上他天赋高,勤用功,读书过目不忘。一生没有做过官,40岁以前过着富裕而“风雅”的名士生活,吟诗作画。倪瓒的晚年社会动荡,战争连年,思想日趋消极,并游荡在太湖四周一带,过着闲适、优游的岁月。倪瓒在绘画上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以写胸中逸气。擅长水墨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的技法,构图平远,风格寒荒萧散,用笔多侧锋拖笔,虚和空灵。他的构图几乎千篇一律,近景一坡,远景一山,几株枯树瘦竹,几间芦屋,中隔一片野水,但绝不画人物,然细细观看,却不觉得单调重复,作品给人感觉是一种清气照人、一尘不染、静极了的境界。
后人认为倪瓒的山水画,若论境界,在元代文人画的发展中算是达到了极端。倪瓒的山水画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和黄公望比肩。尤其在明清,当时画家没有不学倪瓒的,可见他的影响之大,至于在收藏家的心目中,地位更是高于黄公望。明清时期以有无倪画论人之雅俗。
画格很高 历代珍视
倪瓒这一路风格的绘画作品在元代就颇受世人追捧。士大夫之间甚至以彼此家中是否藏有倪瓒作品而评定此人是否归属清流,是否有资格进入文人士大夫阶层。这种社会风气的形成,一方面显示出倪瓒作品被士大夫阶层追捧的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倪瓒作品所流露出的个性气息,正好与传统士大夫阶层的审美相符合。
由于倪瓒距今相隔数个朝代,约700年左右,所以,他的存世作品很少。有人统计,倪瓒存世作品只有几十幅,主要保存于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最著名的有《渔庄秋霁图》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幽涧寒松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容膝斋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溪山仙馆图》,原由大藏家张大千收藏后辗转流入拍卖行,王季迁高价购入,荐给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民间收藏最多的是美国著名华裔收藏家王季迁。他毕生酷爱倪瓒,曾多次出重金收藏倪瓒作品。在他的藏品中有倪瓒的《溪山仙馆图》《虞山林壑图》《松亭山色图》《绿水图》等,他还曾撰写论文《倪云林生平及诗文》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季刊》第一卷第二、三期连载发表,更加奠定了他在研究倪瓒人物的权威地位。
王季迁曾经说过:“他(倪瓚)那些长的水平线绝不可能被模仿。倪瓒的笔墨太完美,它是极松、极软,内在却又强而有力,要了解其笔墨的优美与精细处,就只有试着去模仿他。我已经用了几十年去试,仍然不能达到他的特质。”
在海内外艺术拍卖市场上,倪瓒作品露面不多,偶有亮相,也大多不可靠,1995年曾有一件开门的《诗草尺牍》书法作品被众多藏家看好,结果以332万港元成交,这在当时属于较高价格。2007年保利推出倪瓒甲寅(1374)年作《乐圃林居图》立轴,水墨纸本,尺幅100×53厘米,结果受到各路买家追捧,以671万元成交。2008年香港长风隆重推出倪瓒《霜林湍石》立轴,该作民国时期由著名书画鉴藏家张葱玉、王季迁递藏,后由王季迁于1949年携往美国。此画为十分罕见的倪瓒精品,流传有序,着录翔实。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等皆有记载。《霜林湍石》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处多次展览,并得到班宗华、高居翰等国外研究中国艺术史专家的认可,多次出现在他们的艺术史论著作中,是公认的倪瓒重要作品。该作尺幅不大,只有1平尺多(尺幅50×33厘米),水墨纸本,上拍后自然受到海内外藏家的追逐,最后以高达1892万港元成交,折合人民币1664.9万元;2010年北京翰海再推此作,结果被一买家以4368万元收入囊中,2年价格上涨了近2500万元,原藏家获利丰厚。同年,倪瓒《南湖山色图》立轴在北京九歌露面,尺幅65×35.5厘米,成交价为1568万元。2011年北京翰海又觅到了倪瓒1364年作《 桐露轩为约斋写山水轴》立轴,尺幅53×34厘米,只有1平尺多,水墨纸本,由于该作原为张葱玉、卢芹斋旧藏,故很受藏家的青睐和追捧,以2070万元成交。同年,张葱玉的旧藏——倪瓒《与茂实扎》册片,尺幅1平尺都不到(尺幅27.5×26.5厘米),结果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1725万元成交。由于倪瓒作品在民间流通极少,故近几年在市场上几乎见不到,2012年上海泓盛纸杂文献专场推出的倪瓒款《长圃林居图》以100元起拍,经过几十轮激烈较量,最后以575万元高价成交。试想,一件倪瓒款的画都能卖到如此高价,更何况是流传有序的可靠作品。2014年北京翰海推出倪瓒《小山竹树》立轴,水墨绢本,尺幅84×42厘米,成交价为632.5万元。2017年庞元济家族旧藏——倪瓒1372年作《溪山亭子》立轴在北京匡时国际露面,成交价为598万元。
笔者以为,从倪瓒作品的存世可以验证中国字画一句名言——“纸保一千,绢保八百”。期间,更替了多少朝代,特别是1949年以前,帝国列强多次侵略,战争连绵不断,客观上给这些作品保存增加了很大难度。可以说,每一件存世的倪瓒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曲折的故事。谁能拥有它,不仅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荣耀,毕竟倪瓒的作品在民间实在太少。笔者坚信,随着国内藏家对倪瓒的地位和价值的认识提高,拍卖场上若是有倪瓒作品的真迹,必定会轰动拍坛,迭创佳绩。
(摘自《东方收藏》)
众所周知,尽管元代时间不长,但自赵孟俯之后,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四人异军突起,他们以真山真水的显示为起点,其中黄公望以“浅绛”特色,王蒙以密体见长,吴镇以湿墨过人,倪瓒以疏简取胜。他们在绘画史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后人将他们四人称为“元代四大家”。其中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之一,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所以,倪瓒的作品历来为后代藏家所珍视。
画坛高士 格调疏简
倪瓒是元代开创水墨山水的一代大家,被当代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倪瓒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上他天赋高,勤用功,读书过目不忘。一生没有做过官,40岁以前过着富裕而“风雅”的名士生活,吟诗作画。倪瓒的晚年社会动荡,战争连年,思想日趋消极,并游荡在太湖四周一带,过着闲适、优游的岁月。倪瓒在绘画上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以写胸中逸气。擅长水墨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的技法,构图平远,风格寒荒萧散,用笔多侧锋拖笔,虚和空灵。他的构图几乎千篇一律,近景一坡,远景一山,几株枯树瘦竹,几间芦屋,中隔一片野水,但绝不画人物,然细细观看,却不觉得单调重复,作品给人感觉是一种清气照人、一尘不染、静极了的境界。
后人认为倪瓒的山水画,若论境界,在元代文人画的发展中算是达到了极端。倪瓒的山水画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和黄公望比肩。尤其在明清,当时画家没有不学倪瓒的,可见他的影响之大,至于在收藏家的心目中,地位更是高于黄公望。明清时期以有无倪画论人之雅俗。
画格很高 历代珍视
倪瓒这一路风格的绘画作品在元代就颇受世人追捧。士大夫之间甚至以彼此家中是否藏有倪瓒作品而评定此人是否归属清流,是否有资格进入文人士大夫阶层。这种社会风气的形成,一方面显示出倪瓒作品被士大夫阶层追捧的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倪瓒作品所流露出的个性气息,正好与传统士大夫阶层的审美相符合。
由于倪瓒距今相隔数个朝代,约700年左右,所以,他的存世作品很少。有人统计,倪瓒存世作品只有几十幅,主要保存于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最著名的有《渔庄秋霁图》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幽涧寒松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容膝斋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溪山仙馆图》,原由大藏家张大千收藏后辗转流入拍卖行,王季迁高价购入,荐给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民间收藏最多的是美国著名华裔收藏家王季迁。他毕生酷爱倪瓒,曾多次出重金收藏倪瓒作品。在他的藏品中有倪瓒的《溪山仙馆图》《虞山林壑图》《松亭山色图》《绿水图》等,他还曾撰写论文《倪云林生平及诗文》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季刊》第一卷第二、三期连载发表,更加奠定了他在研究倪瓒人物的权威地位。
王季迁曾经说过:“他(倪瓚)那些长的水平线绝不可能被模仿。倪瓒的笔墨太完美,它是极松、极软,内在却又强而有力,要了解其笔墨的优美与精细处,就只有试着去模仿他。我已经用了几十年去试,仍然不能达到他的特质。”
在海内外艺术拍卖市场上,倪瓒作品露面不多,偶有亮相,也大多不可靠,1995年曾有一件开门的《诗草尺牍》书法作品被众多藏家看好,结果以332万港元成交,这在当时属于较高价格。2007年保利推出倪瓒甲寅(1374)年作《乐圃林居图》立轴,水墨纸本,尺幅100×53厘米,结果受到各路买家追捧,以671万元成交。2008年香港长风隆重推出倪瓒《霜林湍石》立轴,该作民国时期由著名书画鉴藏家张葱玉、王季迁递藏,后由王季迁于1949年携往美国。此画为十分罕见的倪瓒精品,流传有序,着录翔实。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等皆有记载。《霜林湍石》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处多次展览,并得到班宗华、高居翰等国外研究中国艺术史专家的认可,多次出现在他们的艺术史论著作中,是公认的倪瓒重要作品。该作尺幅不大,只有1平尺多(尺幅50×33厘米),水墨纸本,上拍后自然受到海内外藏家的追逐,最后以高达1892万港元成交,折合人民币1664.9万元;2010年北京翰海再推此作,结果被一买家以4368万元收入囊中,2年价格上涨了近2500万元,原藏家获利丰厚。同年,倪瓒《南湖山色图》立轴在北京九歌露面,尺幅65×35.5厘米,成交价为1568万元。2011年北京翰海又觅到了倪瓒1364年作《 桐露轩为约斋写山水轴》立轴,尺幅53×34厘米,只有1平尺多,水墨纸本,由于该作原为张葱玉、卢芹斋旧藏,故很受藏家的青睐和追捧,以2070万元成交。同年,张葱玉的旧藏——倪瓒《与茂实扎》册片,尺幅1平尺都不到(尺幅27.5×26.5厘米),结果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1725万元成交。由于倪瓒作品在民间流通极少,故近几年在市场上几乎见不到,2012年上海泓盛纸杂文献专场推出的倪瓒款《长圃林居图》以100元起拍,经过几十轮激烈较量,最后以575万元高价成交。试想,一件倪瓒款的画都能卖到如此高价,更何况是流传有序的可靠作品。2014年北京翰海推出倪瓒《小山竹树》立轴,水墨绢本,尺幅84×42厘米,成交价为632.5万元。2017年庞元济家族旧藏——倪瓒1372年作《溪山亭子》立轴在北京匡时国际露面,成交价为598万元。
笔者以为,从倪瓒作品的存世可以验证中国字画一句名言——“纸保一千,绢保八百”。期间,更替了多少朝代,特别是1949年以前,帝国列强多次侵略,战争连绵不断,客观上给这些作品保存增加了很大难度。可以说,每一件存世的倪瓒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曲折的故事。谁能拥有它,不仅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荣耀,毕竟倪瓒的作品在民间实在太少。笔者坚信,随着国内藏家对倪瓒的地位和价值的认识提高,拍卖场上若是有倪瓒作品的真迹,必定会轰动拍坛,迭创佳绩。
(摘自《东方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