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系外行星的新一代地基天文台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5年瑞士天文学家发现第一颗围绕类太阳恒星公转的行星飞马座51b以来,对太阳系外行星的搜寻和研究就逐渐发展成为当代天文学最前沿、最热门、最令公众感兴趣的领域。从事这方面观测的天文学家,被人们形象化地称为“行星猎人”。在行星猎人的不懈努力下,到2018年3月末,已经有3708颗系外行星被确认。得到这些成果所用的观测设备中,主要用于寻找系外行星的两个航天器——欧洲的天文卫星“科罗”(corot)和美国的空间望远镜“开普勒”(Kepler)——成果特别多。尤其是后者,其发现经常登上各类媒体。不过,地面望远镜在这方面也功不可没,仍然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这里我想介绍的,就是最近出现的专门用来搜寻系外行星的两个地基天文台——ExTra和SPECULOOS。
  在“科罗”卫星于2006年年末升空之前,我们发现的系外行星都是地面观测的成果。最早期的行星猎人没有自己的专用天文台,只能使用综合性天文台的通用望远镜。但这类望远镜的观测日程往往被各类研究课题排得满满的,可供行星猎人使用的时间极其有限。于是,他们开始建造自己的观测装备,就此诞生了第一代专门用于搜寻系外行星的地基天文台。这些天文台的共同特点是:将多台完全相同的小口径望远镜聚集在一起,置于同一个圆顶之内,组成一个小规模的阵列。望远镜的主镜口径都不到0.5米,并不比某些业余天文爱好者的望远镜更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M-Earth和欧洲的NGTS。前者包括位于美国本土的M-Earth北台和位于智利的M-Earth南台,两个天文台都由8台口径0.4米的望远镜组阵;后者是同样建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的一部分,由12台口径0.2米的望远镜构成。
  2016年至2017年,环绕红矮星Trappist-1运行的7颗类地行星相继被发现,而且其中有3颗位于宜居带。美国航空航天局为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被全球媒体广泛报道,成为轰动一时的重大科学新闻。取得该成果的领军人物、比利时列日大学的米歇尔·吉隆教授,还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17年度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这一发现不仅激发了人类探索系外行星的更高热情,也给行星猎人带来了两点启示:第一,在占银河系恒星总数70%的红矮星周围,甚至在数目同样庞大的褐矮星周围,存在着大量的类地行星,其中位于恒星宜居带、因而有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总数也会很多;第二,在空间天文学蓬勃发展和地基望远镜越造越大的时代,低成本的小型地面望远镜在系外行星探测中的作用依然无可替代,首先发现红矮星Trappist-1有行星的就是一台口径0.6米的望远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搜寻系外行星的第二代地基天文台ExTra和SPECULOOS应运而生。和前面提到的NGTS一样,ExTra和SPECULOOS都成为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组成部分,都位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地区。


  ExTra是“凌星系外行星及其大气层”(Exoplanetsin Transits and theirAtmospheres)的简称,是法国的科研项目,由欧洲科学研究委员会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提供经费。ExTra天文台由3台口径0.6米的望远镜组成。和第一代搜寻系外行星的天文台相比,不仅望远镜更大,而且每台望远镜都有各自的圆顶,并由天文学家在法国格勒诺布尔进行远程控制,形成了一个既附属于欧洲南方天文台,又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很有特色的專门用途科研设施。ExTra天文台利用凌星方法,也就是监测由于行星在恒星前面通过而导致的恒星亮度下降来寻找银河系中的类地行星。由于红矮星体积小、光度低,围绕它们运行的体积类似地球的行星在凌星过程中导致的恒星变暗幅度更大,因而也更容易被探测到,ExTra就专门以距离太阳系较近的红矮星为观测目标。又因为红矮星在红外波段比在可见光波段的光度高出很多,ExTra是在红外波段进行观测,从而提高精度和效率。ExTra的具体工作方式也比较独特,是在常规的测光观测中融入光谱分析。3台望远镜对目标恒星以及另外4颗用来对比的恒星进行观测,通过这种对比来探测目标恒星亮度的微弱变化,再经由光纤把望远镜收集的星光引入一台近红外多目标光谱仪。测光观测与分光观测的这种结合,有利于消除地球大气层扰动给观测造成的影响和仪器本身引起的误差。除了找到红矮星周围的类地行星,ExTra还要研究它们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等基本特征,评估它们与地球的相似程度,并回答关于系外行星的一些基础性问题,比如在银河系中行星存在的普遍程度有多大、类似Trappist-1这样的多行星系统的动力学及行星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形成,等等。ExTra已于2018年1月成功地进行了初光观测,首席科学家夏瓦尔·班菲尔斯满怀期待地说:“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极大望远镜E-ELT之类的下一代望远镜建成之后,我们就能研究ExTra发现的行星的大气层,以确定那里有没有可能存在生命。对系外行星的研究正在把科幻小说的内容变成现实。”


  ExTra的兄弟项目,SPECULOOS的名字有点拗口,是“搜寻掩食超冷恒星的可居住行星”(The Sea rch forhabitable Planets ECIipsingULtra-cool Stars)的缩写。它是一个由上文提到的吉隆教授领导的国际项目,成员来自比利时的列日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以及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阿齐兹国王大学。其天文台仍在建设中,但已接近完工。SPECULOOS包含4台口径1米的自动化望远镜,分别以木星的四大卫星来命名,也都配有各自的圆顶,望远镜口径以及整体规模都大于ExTra。


  建成后的SPECULOOS天文台将专门观测超冷矮星,寻找围绕它们运行的类地行星,尤其是宜居行星。超冷矮星包括两类天体:一类是光谱型为M7、M8、M9的低温红矮星;另一类是褐矮星,也就是由于质量不足而不能像正常恒星那样通过核反应发光发热的亚恒星天体,也被称为“失败的恒星”。由于超冷矮星的辐射主要在近红外波段,SPECULOOS配备了高灵敏度的近红外相机,预计会发现几十个类似Trappist-1的行星系统,并试图找到最适合由未来的巨型望远镜对其大气特征进行后续观测以期寻找生命迹象的类地行星。
  相比探测系外行星的其他方法,凌星法能揭示出行星的更多信息,包括行星半径和轨道参数,甚至行星质量和大气状况。SPECULOOS天文台也将利用凌星法对距离太阳系最近的500颗超冷矮星进行观测,希望在这些最冷、最小也最暗的恒星以及褐矮星周围,找到较多位于宜居带内并且体积和质量都与地球相仿的行星,有力地推动行星科学的发展和外星生命的探索。
  相信ExTra和SPECULOOS会不断给人类带来惊喜。
其他文献
对于现代人的起源以及他们如何成为存活至今的优势物种,科学家一直存在多种争论。长期以来,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发掘的化石和物品,来获得人类祖先的相关信息。比如,骨骼可以告诉我们他们长什么样子,牙齿能够揭示他们的饮食状况,日常工具、艺术品可以讲述有关他们文化的故事,等等。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每个细胞都可能含有来自人类灭绝物种的遗传密码碎片。DNA研究能够揭示我们与那些未知神秘种群的关系。   基因
期刊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科学圣殿里有七大神兽:芝诺的乌龟、拉普拉斯兽、巴甫洛夫的狗、麦克斯韦妖、莎士比亚的猴子、薛定谔的猫和洛伦兹的蝴蝶。分别对应着微积分、经典力学、生物学、热力学第二定律、概率论、量子力学和混沌学。  这七大神兽独霸一方,各擅胜场:芝诺的乌龟时空双修能缩地成寸,拉普拉斯兽明察大道推演万物,巴甫洛夫的狗能瞬时响应抗拒理性,
期刊
天文望远镜是天文学家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随着望远镜各方面性能的提高和改进,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你是我的眼”,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准确道出了现代天文望远镜与天文工作者之间的关系。  从伽利略磨制的第一架33倍率小型折射望远镜,到2016年在中国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落成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现
期刊
沙漠怪圈?如果从纳米比亚的高空俯瞰,幸运的话你将有机会看到分布在茫茫沙海中的许多怪圈:连绵成片的野草仿佛依循着某种神奇的规律,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形成一个圆形的"禁区"。在那里,红色的沙土裸露在外,任何植物都不能生长。
期刊
1940年2月27日清晨,化学家马丁·卡门坐在寒冷黑暗的警察局里。警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外逮捕了这位衣冠不整的科学家,他们指控他涉嫌参与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一系列谋杀案。   但警方无法确定卡门犯了什么罪,因为这位科学家过去3天一直被关在实验室里,和他的同事——化学家塞缪尔·鲁本一起,做一个把氘粒子投射到一小块石墨样品上的实验。被释放后,卡门回家小睡了一会儿,然后回到实验室,做出了20世纪最
期刊
“我不是吸血鬼!”2018年11月,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PeterThiel)在《纽约时报》的年度论坛上说了这么一句话。   过去几年,坊间一直流传一个八卦:为了实现长生不老,彼得·蒂尔开始往自己身体里注射年轻人的血液。甚至有媒体写道:“彼得·蒂尔每个季度都会花费4万美元,从一名18岁的年轻人那里获得新鲜血液。”由此,彼得·蒂尔被冠以“吸血鬼”的名号。   这并不是蒂尔第一次试图对抗衰老和死亡。
期刊
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未知探索领域。  在2000多年的時间里,我们一直争论着宇宙的生命形式,尤其是宇宙中是否潜在地外高等智慧生命。然而,这场争论似乎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这种局面很可能已经接近尾声。在过去20年的系外行星革命中,科学家发现宇宙中充满了系外行星。更令人兴奋的是,我们掌握到这些星球的大气层可能暗示生命形式存在的直接证据,用于证实地外生命形式的存在。  在未来几十年里,我们可能最终获得宇
期刊
天文观测技术与接收信号的波长密切相关。在可见光波段,哈勃空间望远镜已做出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但在更短波长的×射线高能领域,尚有若干重大科学问题有待突破。这为中国空间天文探测冲击世界领先水平提供了难得机遇。  高能天体物理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那些极端物理环境中的神秘天体,包括超新星爆发之后的致密残骸——中子星或黑洞。它们与星系的产生和演化,以及时空和物质的基本物理特性都有着
期刊
微软、英特尔等科技巨头,自20世纪90年代起便开始与人类学家开展广泛合作,在人机交互设计、全球市场开拓等方面展现人类学的价值。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学家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通过和设计师、工程师的跨学科合作,让科技避免陷入可能的伦理陷阱。   他们做了哪些事情?未来,他们还可能完成怎样的任务?   人类学通常被误认为是小众、暖昧不明甚至过于浪漫的学科。人类学经典《西太平洋上的航海
期刊
在茫茫宇宙的“中国方阵”里,与“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相比,“慧眼”虽是新人,却引起了全世界的持续关注。“慧眼”的独特技术优势在于,它既可以实现宽波段、大视场X射线巡天,又能够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的短时标光变和宽波段能谱:同时还具有高灵敏度的伽马射线暴全天监测能力。  早在2005年8月和2007年3月,高能X射线望远镜就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和《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