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衍生产品是填补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空白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对中国电影衍生产品设计做了详细的研究:首先,分析影视衍生产品发展背景及意义;其次对比国内外电影衍生产市场,总结出中国市场的不足及原因,更好指导中国影视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影视衍生产品;市场;设计发展
一、中国影视衍生产品发展背景及意义
据統计,中国电影票房已经由2005的16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440亿元,电影这种娱乐消费方式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与青睐,中国已经稳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产品设计作为贯穿整个消费市场的新兴产业,可以构建其他行业市场与产品消费市场的渠道。影视衍生产品的发展对拓宽中国影视市场,增加与生活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补齐市场发展短板,在未来的发展走向中都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国内外影视衍生产品行业现状对比
我国的电影衍生产品还属于一个刚起步的阶段,在市场占据的比重较小。国内的影视衍生产品在整个影视消费市场中被消费者的认可度还不是很高,消费者对衍生产品的购买热情低,且整个行业对影视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意识薄弱。同比于国外庞大的电影市场,以美国为例,美国电影工业的收入中票房只约占25%,其余的75%皆由相关影视衍生产品开发所得,而中国的电影工业收入主要来自电影票房和植入性广告。这样悬殊的对比使得中国整个影视市场的发展呈现一种畸形状态,市场的局限与短板非常明显。同时在产品上也存在着质量差、种类少、外形不美观等问题。
而国外的衍生品市场发展时间更长,经验更多,影视人物的周边设计也更加全面,是目前衍生产品市场的主流。在产品上,产品形象逼真,质量较高,具有收藏价值,且产品类型广泛,受众人群也很广泛。国外影视衍生产品在产品的开发中更注重衍生产品所带来的宣传意义。衍生产品更像是一个载体,连接着电影屏幕与真正的现实生活。
三、国内市场局限性原因
第一,就电影本身而言,整个影视行业发展迅猛,但这也导致了市场只追求利益而不重质量的问题,缺少优秀的影视作品。而影视衍生产品则是需要建立在优秀的电影剧作之上,只有电影受到观众的喜爱、在观影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对电影中的情节角色高度热爱,才会更大程度的调动起他们对影视衍生产品购买的欲望。
第二,就产权保护而言,国内整个影视行业的版权保护薄弱,盗版山寨品众多。盗版产品在价格上比起正版衍生产品更具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分割了电影公司的利润,削弱了影视公司对衍生产品的开发与研究的积极性。
第三,就产品设计而言,产品设计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整体缺乏设计经验,专业性也有待提高,对产品的构思与把控也有欠缺。
第四,就衍生产品属性而言,影视衍生产品属于快时尚的消费产品,更新速度快,周期短。若是在有效的时间内未能达到预想的收益效益,就会造成库存积压、入不敷出等问题。由于这些限制,电影厂商在设计开发影视衍生产品时大多采用保守的态度,降低开发成本,这就会造成部分衍生产品质量低下、缺少设计美感的问题,形成不良循环。
第五,就中国市场消费特点而言。中国的消费市场及消费特点都更具有独特性。整体的消费心理更加追求实用性,对于带有纪念意义的影视衍生产品的购买欲望不大。
四、中国影视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思考
影视衍生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品,对丰富整个社会文化生活、推动影视行业发展都起到了很大作用。我们一般把影视行业的产业链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电影、影视播出后消费者对影视剧本身的喜爱所带来的市场利润;第二是明星效应带来的市场利润;第三影视周边产品所带来的收入利润。但是目前国内的影视衍生产品市场并没有把开发、生产、销售等系列商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如何让一部优秀的电影长久的存在于消费者的脑海中,如何在翻拍电影续集的时候调动起消费者的热情,在电影层出不穷的时代里,如何让经典的电影人物、情节不被时间抹去。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广告传媒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广告海报的传媒类宣传与消费者间的互动性差,消费者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都会成为电影宣传和市场预热时的短板。这时,就需要依靠影视衍生产品来弥补不足。
在以后的设计中要逐渐改善衍生产品类型少、范围窄、质量差、缺乏自主创新的产品创意等市场不良现状。注重提高电影衍生产品的质量档次,用优秀的文化创意品增添人们生活中的情趣,在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更加关注“人”的心理感受及使用过程感受。其次还要注重使用产品的目标人群,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能力。针对不同的电影受众人群,考虑不同的产品设计理念、风格。以此为设计出发点,不断发散电影衍生产品的设计方案,在材质、用色、制作工艺、使用过程中的人机结合度等方面会着重考虑。同时,也要关注该产品所代表的电影作品,注重产品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电影的延续性,力求衍生产品对电影的宣传推广工作也带来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军辉.从中国喜剧电影的走向来看民族文化心理的娱乐需求.电影文学,2009,(2):11~13
[2] 胡兰凌.我国影视动画衍生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电影文学,2009,(4):11~12
[3] 江山.中国人的消费心理.艺苑,1994,(3):69~71
[4] 曹晓丹.基于中国影视衍生产品的提升策略探析.大众文艺,2016, 195
作者简介:王琳霄 ,女,1995年4月,研究生在读, 云南艺术学院
【关键词】影视衍生产品;市场;设计发展
一、中国影视衍生产品发展背景及意义
据統计,中国电影票房已经由2005的16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440亿元,电影这种娱乐消费方式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与青睐,中国已经稳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产品设计作为贯穿整个消费市场的新兴产业,可以构建其他行业市场与产品消费市场的渠道。影视衍生产品的发展对拓宽中国影视市场,增加与生活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补齐市场发展短板,在未来的发展走向中都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国内外影视衍生产品行业现状对比
我国的电影衍生产品还属于一个刚起步的阶段,在市场占据的比重较小。国内的影视衍生产品在整个影视消费市场中被消费者的认可度还不是很高,消费者对衍生产品的购买热情低,且整个行业对影视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意识薄弱。同比于国外庞大的电影市场,以美国为例,美国电影工业的收入中票房只约占25%,其余的75%皆由相关影视衍生产品开发所得,而中国的电影工业收入主要来自电影票房和植入性广告。这样悬殊的对比使得中国整个影视市场的发展呈现一种畸形状态,市场的局限与短板非常明显。同时在产品上也存在着质量差、种类少、外形不美观等问题。
而国外的衍生品市场发展时间更长,经验更多,影视人物的周边设计也更加全面,是目前衍生产品市场的主流。在产品上,产品形象逼真,质量较高,具有收藏价值,且产品类型广泛,受众人群也很广泛。国外影视衍生产品在产品的开发中更注重衍生产品所带来的宣传意义。衍生产品更像是一个载体,连接着电影屏幕与真正的现实生活。
三、国内市场局限性原因
第一,就电影本身而言,整个影视行业发展迅猛,但这也导致了市场只追求利益而不重质量的问题,缺少优秀的影视作品。而影视衍生产品则是需要建立在优秀的电影剧作之上,只有电影受到观众的喜爱、在观影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对电影中的情节角色高度热爱,才会更大程度的调动起他们对影视衍生产品购买的欲望。
第二,就产权保护而言,国内整个影视行业的版权保护薄弱,盗版山寨品众多。盗版产品在价格上比起正版衍生产品更具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分割了电影公司的利润,削弱了影视公司对衍生产品的开发与研究的积极性。
第三,就产品设计而言,产品设计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整体缺乏设计经验,专业性也有待提高,对产品的构思与把控也有欠缺。
第四,就衍生产品属性而言,影视衍生产品属于快时尚的消费产品,更新速度快,周期短。若是在有效的时间内未能达到预想的收益效益,就会造成库存积压、入不敷出等问题。由于这些限制,电影厂商在设计开发影视衍生产品时大多采用保守的态度,降低开发成本,这就会造成部分衍生产品质量低下、缺少设计美感的问题,形成不良循环。
第五,就中国市场消费特点而言。中国的消费市场及消费特点都更具有独特性。整体的消费心理更加追求实用性,对于带有纪念意义的影视衍生产品的购买欲望不大。
四、中国影视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思考
影视衍生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品,对丰富整个社会文化生活、推动影视行业发展都起到了很大作用。我们一般把影视行业的产业链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电影、影视播出后消费者对影视剧本身的喜爱所带来的市场利润;第二是明星效应带来的市场利润;第三影视周边产品所带来的收入利润。但是目前国内的影视衍生产品市场并没有把开发、生产、销售等系列商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如何让一部优秀的电影长久的存在于消费者的脑海中,如何在翻拍电影续集的时候调动起消费者的热情,在电影层出不穷的时代里,如何让经典的电影人物、情节不被时间抹去。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广告传媒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广告海报的传媒类宣传与消费者间的互动性差,消费者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都会成为电影宣传和市场预热时的短板。这时,就需要依靠影视衍生产品来弥补不足。
在以后的设计中要逐渐改善衍生产品类型少、范围窄、质量差、缺乏自主创新的产品创意等市场不良现状。注重提高电影衍生产品的质量档次,用优秀的文化创意品增添人们生活中的情趣,在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更加关注“人”的心理感受及使用过程感受。其次还要注重使用产品的目标人群,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能力。针对不同的电影受众人群,考虑不同的产品设计理念、风格。以此为设计出发点,不断发散电影衍生产品的设计方案,在材质、用色、制作工艺、使用过程中的人机结合度等方面会着重考虑。同时,也要关注该产品所代表的电影作品,注重产品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电影的延续性,力求衍生产品对电影的宣传推广工作也带来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军辉.从中国喜剧电影的走向来看民族文化心理的娱乐需求.电影文学,2009,(2):11~13
[2] 胡兰凌.我国影视动画衍生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电影文学,2009,(4):11~12
[3] 江山.中国人的消费心理.艺苑,1994,(3):69~71
[4] 曹晓丹.基于中国影视衍生产品的提升策略探析.大众文艺,2016, 195
作者简介:王琳霄 ,女,1995年4月,研究生在读, 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