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现今英语专业听力课堂,大部分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如此过程,学生常常厌倦于听力课堂的枯燥,学习主动性很弱,效果也很差。这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養要求了。故本文将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模式进行探讨,旨在为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
一、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面临的问题
1.学生听力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高中时期不同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要求的不同,英语专业新生听力水平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对听力的学习是基于高考应试动机。只要能选对答案,得到分就可以了,平时偶尔听听英文歌曲,看看英文电影就算是较好的输入了,基本从未通过收听英语广播与时事节目来练习听力。因此在进入英语专业学习后,很多来自中学阶段忽视听力教学的学校的学生对听力练习感觉到不适应。
2.教学过程注重形式
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重心,教师依托课本内容播放听力,学生进行练习,整个课程比较枯燥,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过程中注重对答案的讲解,书本怎么给的答案,就怎么传递给学生,忽略了文化背景的学习、热点问题的互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等,整个课堂专注于形式,某种程度上学生只是听了一篇文字,但并未获得更多的东西。
3.课程设置不科学
听力课程设置并未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到校时就存在听力水平的高低差异,来自发达地区、优秀学校的学生的听力水平较高,而来自欠发达地区或者普通学校的学生听力水平相对较弱。教学过程常常忽略了学生了个体差异,教学目标的设定比较笼统。
4.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成绩考核与评价方式单一,往往还是以期末成绩为定论,忽略了过程性评价,也就是说,教师忽略了学生日常学习过程,这种终结性评估某种程度上来说,未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还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
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育界重新被提及并产生了广泛的讨论。对于“以学生为中心”,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刘献君,1996)。因此,学校要从“课堂、教师、教材”“老三中心”,向“学生、学习、学习过程”,“新三中心”转变(刘献君,2012)。也就是说一切都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因此,基于这个这样的一个转变,下面将对“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进行阐释。
1.了解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首先第一点就是要了解学生,清楚学生英语听力基础水平,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听力教学只能差强人意,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听力水平存在客观差异,才能够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的发展。
首先,改变与强化学生的听力认知。教师在新生入学时,应该首先告诉学生英语专业听力听什么?为什么听?应该怎么听?涉及什么技巧?要让学生在初步的了解中,形成对专业听力的元认知,制定自己的听力练习目标与计划。
其次,注重听力材料的选择。对于课堂听力内容的选择,应该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材料,不能一味的局限于教材内容,并且应在每节课的听力练习中融合技巧性(如速记)与内容性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听力技巧练习的同时注重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最后,课堂上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听力基础的不同,通过灵活地变换教学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课堂练习。
2.注重听力的质量与效果
现今听力课堂大多形式大于内容,教师根据课本要求给学生播放练习音频,学生听音频,做课本练习。听力涉及的不仅仅是听,还涉及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因此,在日常的听力课堂当中,一定要强调听力的质量。比如:课前老师布置任务对涉及的话题背景进行了解,上课时请学生先进行背景讲解,教师补充,然后再听听力,听的过程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才去不同教学方法,如第一遍原速,这样针对基础好的学生,第二遍利用软件放慢速度,这样针对普通的学生,最后可再放慢速度或者教师再读一遍,这样适应基础较差的同学,听完之后再去做练习,然后小组讨论答案等。
3.科学化课程设置
调整课程设置,做到科学化。比如,通过听力水平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听力层级,再根据这些层级调整课程设置。听力好的同学可以加大课后自学比例,听力差的同学加大课堂学习比例,但是一定要做好监管,并进行动态调整,让每个层次通过阶段考核流动起来。总而言之,尊重学生个性,尊重教学规律,从而优化课程设置。
4.调整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评价方式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课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王文涛,2014)。具体来说,评价不能只凭期末成绩,还要参考学生在平时的表现、进步等,比如:基础差的同学,平时学习努力,完满完成课程要求,但期末考试成绩只要是有进步,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基础好的同学,平时表现欠佳,但介于基础较好,期末成绩不错,这种情况就不应予以肯定。故期末考试成绩不宜占据大比例,期末定论某种程度上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三、总结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问题,然后从“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为出发点,基于“学生、学习、学习过程”“新三中心”,探讨了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新模式,并提出了一些细节性探索,以期对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献君.大学德育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1996:34-37.
[2]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3]王文涛.“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育课程建设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2014,(12):93-96.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
一、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面临的问题
1.学生听力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高中时期不同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要求的不同,英语专业新生听力水平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对听力的学习是基于高考应试动机。只要能选对答案,得到分就可以了,平时偶尔听听英文歌曲,看看英文电影就算是较好的输入了,基本从未通过收听英语广播与时事节目来练习听力。因此在进入英语专业学习后,很多来自中学阶段忽视听力教学的学校的学生对听力练习感觉到不适应。
2.教学过程注重形式
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重心,教师依托课本内容播放听力,学生进行练习,整个课程比较枯燥,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过程中注重对答案的讲解,书本怎么给的答案,就怎么传递给学生,忽略了文化背景的学习、热点问题的互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等,整个课堂专注于形式,某种程度上学生只是听了一篇文字,但并未获得更多的东西。
3.课程设置不科学
听力课程设置并未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到校时就存在听力水平的高低差异,来自发达地区、优秀学校的学生的听力水平较高,而来自欠发达地区或者普通学校的学生听力水平相对较弱。教学过程常常忽略了学生了个体差异,教学目标的设定比较笼统。
4.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成绩考核与评价方式单一,往往还是以期末成绩为定论,忽略了过程性评价,也就是说,教师忽略了学生日常学习过程,这种终结性评估某种程度上来说,未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还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
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育界重新被提及并产生了广泛的讨论。对于“以学生为中心”,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刘献君,1996)。因此,学校要从“课堂、教师、教材”“老三中心”,向“学生、学习、学习过程”,“新三中心”转变(刘献君,2012)。也就是说一切都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因此,基于这个这样的一个转变,下面将对“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进行阐释。
1.了解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首先第一点就是要了解学生,清楚学生英语听力基础水平,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听力教学只能差强人意,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听力水平存在客观差异,才能够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的发展。
首先,改变与强化学生的听力认知。教师在新生入学时,应该首先告诉学生英语专业听力听什么?为什么听?应该怎么听?涉及什么技巧?要让学生在初步的了解中,形成对专业听力的元认知,制定自己的听力练习目标与计划。
其次,注重听力材料的选择。对于课堂听力内容的选择,应该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材料,不能一味的局限于教材内容,并且应在每节课的听力练习中融合技巧性(如速记)与内容性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听力技巧练习的同时注重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最后,课堂上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听力基础的不同,通过灵活地变换教学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课堂练习。
2.注重听力的质量与效果
现今听力课堂大多形式大于内容,教师根据课本要求给学生播放练习音频,学生听音频,做课本练习。听力涉及的不仅仅是听,还涉及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因此,在日常的听力课堂当中,一定要强调听力的质量。比如:课前老师布置任务对涉及的话题背景进行了解,上课时请学生先进行背景讲解,教师补充,然后再听听力,听的过程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才去不同教学方法,如第一遍原速,这样针对基础好的学生,第二遍利用软件放慢速度,这样针对普通的学生,最后可再放慢速度或者教师再读一遍,这样适应基础较差的同学,听完之后再去做练习,然后小组讨论答案等。
3.科学化课程设置
调整课程设置,做到科学化。比如,通过听力水平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听力层级,再根据这些层级调整课程设置。听力好的同学可以加大课后自学比例,听力差的同学加大课堂学习比例,但是一定要做好监管,并进行动态调整,让每个层次通过阶段考核流动起来。总而言之,尊重学生个性,尊重教学规律,从而优化课程设置。
4.调整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评价方式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课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王文涛,2014)。具体来说,评价不能只凭期末成绩,还要参考学生在平时的表现、进步等,比如:基础差的同学,平时学习努力,完满完成课程要求,但期末考试成绩只要是有进步,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基础好的同学,平时表现欠佳,但介于基础较好,期末成绩不错,这种情况就不应予以肯定。故期末考试成绩不宜占据大比例,期末定论某种程度上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三、总结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问题,然后从“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为出发点,基于“学生、学习、学习过程”“新三中心”,探讨了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新模式,并提出了一些细节性探索,以期对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献君.大学德育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1996:34-37.
[2]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3]王文涛.“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育课程建设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2014,(12):93-96.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