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3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可以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录音、影视、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这可以达到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主体的感受与体验,注意其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情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 初中历史课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优点:
  一、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即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也是学习者自我教育的过程,学习不仅仅是作为观念形态的认知活动,它要求学习者必须全部身心功能的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調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官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导课,教师首先拿出一个现代坦克模型(儿童电动玩具坦克),并发出模拟、仿真的枪炮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问,最早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在哪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通过这样的设问,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语言、实物、声音的配合,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
  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例如《美国内战》一节课的讲述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教师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示意图挂出,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教师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人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运用现代技术及语言,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导拨,使学生明白道理。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通过多媒体等,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氛围,从而进入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讲到近代爱国志士陈天华时,我通过多媒体补充了教材上没有的两点:一是他“闭门疾书”大声呼吁炎黄子孙要救亡必须反帝,反帝必须推翻这“洋人的朝廷”,他用血泪凝成《警世钟》、《猛回头》等著作,通俗酣畅,言词悲壮,每写到辛酸处,竟是泪珠与笔墨齐下,因而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二是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朝日新闻》诋毁中国学生“放纵”、“卑劣”,为维护祖国尊严,他主张立即回国,而汪精卫等人却情愿忍气吞声,于是陈天华决定蹈海殉国。他的壮举引起了全国悲恸,形成了拒俄反帝的新高潮。我在叙述陈天华以笔作刃,以身殉国这两个细节后,再叫学生齐声朗读教材上摘录《猛回头》的部分内容,从中体验他的拳拳赤子心,一个反帝爱国的勇猛战士,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顿时丰满起来,给学生以强烈感染。课后,学生们都反映他们在这一节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刻得多,而且在思想上也受到很大震动,激发了他们立志勤奋学习、日后报效祖国的愿望。
  四、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诚投入,创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就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与性质,教师在运用微机设计的战争形势与战争路线图及展示了战争的局面后,向学生提出假想:根据当时战争的形势分析,一战的结果是必然的吗?如果你是德国的总参谋长,你是否有办法来赢得这场战争?可从战略上。外交上考虑。然后又提出,如果你是法国的统帅,你将如何对付这位德国总参谋长的办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得非常热烈,想出了很多办法,提出了很多设想。最后教师指出,战争的结果不是必然的,但无论哪一方胜利,都不能改变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通过这样的讨论与分析,学生不仅加深了印象,而且活跃了思维,锻炼了表达与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教材及历史知识的特点也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如场景的恢弘,人物的再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时空的倒置,历史的进程等,都可以通过语言的渲染、情感的真诚投人,实物、图片、模型等的充分利用,尤其是微机软件的进入课堂,使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有了可能。现代教学工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历史场景,最生动、自然、客观地反映历史面貌,能有效地提供信息反馈。
其他文献
很多高中英语老师上英语课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比较陈旧,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把知识嚼碎了按照顺序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新颖性,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如果一个学生高中三年都是同一个英语老师任教英语学科,而该英语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一成不变,老调重弹,学生肯定会感到厌烦,对英语漫漫失去兴趣。如果老师时不时地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例如经常采用反推教学法,效果肯定好多了。那么
期刊
进入21世纪,在各种教育刊物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新名词——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它强调用研究性学习代替传统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构建知识;它强调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前研究型课程的主要对象是高中学生。初中渗透研究型学习以探究性为主。  把一些验证
期刊
政治课能否受学生欢迎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  一、备课的投入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的道理。而要备好课,则需要教师做全身心的投入。为了备好每一节课,我一般都是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从每一节内容的前后联系去把握它在全书中的地位,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再围绕重点难点的解决去选择例证,组织材料,设计课型,确定教学步骤,最后斟酌语言。这一过程
期刊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是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从而达到政治课改革的要求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培养创新精神  有句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长流水。”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果自身不注意创新精神
期刊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吸引力。这一局面不扭转,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无从谈起,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學习积极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众所周知,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
期刊
美国教学家玻利亚指出,不要把你的全部秘决一古脑地倒给学生,而要他们先猜测一番,引导他们独立地找出尽可能多的东西,然后再一起去探索。这其实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现针对楞次定律的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这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想真正扫清应用中的障碍,其根本就是凸现规律得出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阻碍”的物理含义。虽然电脑软件模拟简单易行,但毕竟不是真正的物理过程,所
期刊
我国的中学地理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师队伍日益壮大,教师素质显著提高,教材建设不断加强,教学设备渐臻完善,教学改革也逐步深入,这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不少地区,产生了学生偏科厌“地”、家长冷眼看“地”、教师改行离“地”、领导投资易“地”的“地危机”,从而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不利于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力图克服这一不良倾向,巩固和发展改革开
期刊
我们很早所熟知的神医扁鹊,以他所特拥有的“望”,“闻”,“问”,“切”的配套治病技术治遍了人间百病,到现在还令人感受到非常的实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当然这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这不由得使我联想到我们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所注重的因材施教策略,其内涵的哲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因此如果我们地理老师也会用这神医的“四字”功夫原理进行合理改造和迁移运用,其效果应当也是相当了得的。那么,我们应如何在地
期刊
在日常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同事反映在古代史专题教学中,由于政治、军事、文化本身就具有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特点所以老师爱讲,学生爱听,因此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涉及到经济史,民族关系史这类专题时,由于其内容本身枯燥且难于理解,所以教师讲起来常感力不从心,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效果也往往事倍功半。我在这两類专题教学中往往恰到好处的穿插了一些生动有趣且与之有关的内容,所以教师讲起来妙趣横生,学生听来津津有味。而
期刊
提问是指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了解其学习状态,使学生获得发展的教学行为。实践证明,提问作为一种教育行为,有利于學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的陶冶。地理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应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地理教学方法的一大改善,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教学当中,缺乏相应的教学用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