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的武士道精神沿革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日本社会组成的重要一方,日本女性当然也受到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形成日本女性的武士道精神。本文从古典武士道对武家的女性的影响、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女子教育以及战后日本女性受武士道的影响等三个阶段分析日本女性的武士道精神从兴起、兴盛到衰落的历史沿革,以期为日本武士道文化的研究增添女性研究的视角。
  【关键词】日本女性;武士道;军国主义女子教育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051-02
  一、引言
  古典武士道是在日本武士之间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因为日本封建时代并没有女性武士,所以是否可以说日本的女性就没有受到武士道的影响呢?事实显然早已给了答案。受武士道所宣扬的行为准则制约,日本整个社会都受到了它的严重影响。戴季陶先生曾在他的《日本论》里提到:“这种正义的同情心,不只在男子中如此,女子里面也很有这种美德,武士家女子,直接为君父复仇,或是为他人表同情,帮助他人复仇事业成功的事件,历史上很不少。这一种社会同情的热诚,确是封建时代日本女子的美德,直到今天,这种特色,还是极彰著的。”[1]可以说从武士道精神诞生之时就有了女性的武士道精神。并且,日本女性的行为方式深受此影响和制约。
  武士道兴起于镰仓时代,由于统治阶级的推崇,它深入到日本社会,成为日本人的普遍精神准则。随着维新领袖、军国主义分子和媒体经营的共同合作日本逐渐走向了军国主义,武士道彻底完成了它的“近代化”,表现出同旧时代不同的文化内涵。奚欣华在《泛家族规则与日本民族文化》中把武士道分为古典武士道和近代武士道。[2]受此启发,笔者将日本武士道精神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论述。分别为,武家女性与古典武士道、日本军国主义女子教育与近代武士道、战后日本女性与武士道精神。
  二、武家女性与古典武士道
  武士道兴起于12世纪末的镰仓时代,然而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则要到明治时代的新渡户稻造①1899年用英文写就的《武士道》。此书详细论述了日本古典武士道的形成及精神内涵,一问世便被译为多种版本广为流传。新渡户稻造认为,“武士道并不是成文法典。充其量它只是一些口传的、或通过若干著名的武士或学者之笔流传下来的格言。”[3]武士道的“名、忠、勇、义、礼、诚、克、仁”等八大精神内涵之外,他谈到妇女的教育及其地位。“作为女儿,她们为父亲牺牲自己;作为妻子,她们为丈夫牺牲自己;作为母亲,又要为儿子牺牲自己。因此,她从小就被教育要否定自己。她的一生不是独立的一生,而是附属性的。”[4]
  在战国时代,为了他们父亲事业而去跟其他大名联姻的不在少数。这是她们的使命,也是她们的义务。无论是镰仓幕府开创人源赖朝的正妻 “尼姑将军”的北条政子[5] 还是德川家康的祖母华阳院[6],她们都为了丈夫的事业倾尽全力。她们的“名誉”当然与武士的“名誉”有所不同,她们的“名誉”几乎与“贞洁”同义,把它看得比生命還重。她们练习武艺,并随身佩戴一把短刀,当自己的贞操濒临危险时,她并不等待父亲的剑,而是自戕。[7]她们在“自杀”方面和男人一样勇敢。
  在古典武士道精神的规范下,日本封建制度下的武家女性处于家庭的从属地位,沦为了战国时期武士争斗的牺牲品。在武士掌权的和平的江户时代,她们一样作为武士家族的女性严格地遵守着武士道的规范。
  三、日本军国主义女子教育与近代武士道
  随着日本近代国家法律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天皇权力扩大,近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更有了国家的权威性,变成了针对全民的一种带有强制性格的道德规范。全体国民忠于天皇、忠于国家,不分男女。近代军国主义下的近代武士道增加了它的“强制性”。封建时代已经深深植根于妇女心中的古典武士道,它所宣扬的“忠”“勇”“克己”,到了战时体制时期,与国家主义相结合,出现了“国家母性主义”。国家利用权力,将封建时代女性对于父夫忠勇,转变为为国家、为天皇尽忠尽勇的近代女性的武士道精神。
  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女子教育从国家政治层面到社会文化层面普遍展开。1.国家政策方面,1942年发布《家庭战阵训》《母亲战阵训》,要求妇女以“军国之妻”“军国之母”为榜样,生儿育女,培养“皇国”的子女。[8] 2.学校女子教育方面,关于中学、大学教育,允许设立女子中学和大学,国家主义的军国主义教育扩大到妇女,实现全民化。3.女性社会团体方面,一大批妇女团体响应政府的号召应运而生。其中最著名的有大日本联合妇人会、大日本国防妇人会、大日本妇人会和爱国妇人会等。这些会员中不仅有家庭主妇、还包括工厂女工、商店店员等各阶层的妇女,甚至连艺妓和妓女也参加进来。1942年2月2日,大日本联合妇人会、大日本国防妇人会和爱国妇人会合并为大日本妇人会,一年后会员总数达1900万人,足见当时军国主义女子教育普及之深。四、文学电影方面、一批作家在政府的组织下于1938年组成法西斯的“笔部队”,为前线和后方“提高战争意志”出力。1942年日本文学报国会成立,要求作家以宣扬皇道文化,鼓舞国民精神为宗旨。1939年4月颁布《电影法》,加强对电影的审查。根据该法,那些不合政府战争口味的影片禁拍禁演。与此同时,大量以侵华战争为题材的影片问世。黑泽明导演的《最美丽》,歌颂了在军工厂中拼命工作的“女子挺身队”。通过“上下合力”,完成对女性进行军国主义教育。[9]
  可以看出,日本女性乃至全体国民对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战后日本女性与武士道精神
  战败使日本国民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但武士道作为一种影响日本国民思想极深的意识形态,没有因为战败就一下子完全消失。   战后日本迅速崛起,创造了又一个奇迹,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当然大部分是从战场上归来的日本男性大量涌入现代企业的功劳。但作为男子配偶的女性,根据《21世纪的日本家庭,何去何从》中2000年日本百分之六七十的女性(除了婚后产假期有所下降之外)进入企业像男性一样直接为企业尽忠。[10]这说明,在推动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当然不能忽略日本女性的巨大作用。他们把对“天皇”的尽职尽忠变成了对企业的“忠”。而“义”“礼”在现代日本社会中仍然能找到它的影子。如日本年轻女生每年情人节都会给男同事和家人亲戚送“义理巧克力”,这便是现代武士道的“义”,它代表关照身边人的义务。而“礼”更不必说,日本古代就发达的敬语体系至今仍是学习日语语言融入日本社会所必需的语言技能。[11]日本女性用语从古至今都比男性用语更加委婉具有女性美。在日常寒暄方面,虽然没有了古代的武士道所规定的尊卑观念下繁琐的礼仪,女性见人也不需要隔扇而见了,但是只要去过日本的人都会感觉到现代日本人是多么得懂礼貌。这一点尤其在日本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上让外国人铭记。
  石川真理子的『いまも生きる「武士道」:武家の女性の精神を貫いた祖母の教え』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在现代日本社会生活领域中,武家女性的精神仍然存在于口耳相传的道德规范中。总之,新时代的武士道精神消去了近代武士道精神当中的为天皇为国家尽“忠”“义”的疯狂,不再为统治阶级所利用,很少再被提起。但是今天的日本社會,传统的武士道思想依然影响着日本女性的生活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
  五、结语
  本文把日本武士道分为古典武士道、近代武士道和现代武士道。探讨了日本女性的武士道精神。古典武士道的基本内涵是“尽忠”“为了名誉”“承担义务”“克己”“勇敢”“隐忍”“知礼”“真诚”“仁义”。武家的女性也被要求符合此道德标准,但她们“忠”“义”的对象是自己的家族。可见,封建时代的日本武家女性在思想上行为上都被要求成为男性的“贤内助”,毫无独立性可言。近代武士道精神过度强调“忠”“勇”,并且由于与近代日本国家主义的结合,日本女性的武士道也强调效忠于国家,甚至不乏女子自愿成为二战时期日本军人的“慰安妇”,因此日本女性对于侵略战争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战败之后,武士道作为一种国民精神,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日本女性的生活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
  注释:
  ①新渡户稻造:(1862年9月1日-1933年10月15日),出生于日本岩手县盛冈市,父亲是南部藩士。国际政治活动家,农学家,教育家。新渡户用英语写的出名著作—— 《武士道》。该书是他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所知甚少,为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
  参考文献:
  [1]戴季陶,蒋百里.日本阴谋七十年:日本论与日本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50-51.
  [2]奚欣华.泛家族规则与日本民族文化[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66-77.
  [3](日)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张俊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15.
  [4][7](日)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周燕宏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黄可馨.武家の女性——北条政子を中心に[D].福建师范大学,2013.
  [6](日)山冈庄八.德川家康[M].岳远坤,陈都伟等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08.
  [8]许静.1930—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女子教育初探[D].河北大学,2012.
  [9]李月明.论日本昭和前期女子国防教育[D].渤海大学,2018.
  [10](日)落合惠美子.21世纪的日本家庭,何去何从(第三版)[M].郑杨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15.
  [11]王德海.论武士道及其对战后日本社会的影响[J].琼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19).
  作者简介:
  吕政慧,女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概念,指出当日神明媚的理性幻象与酒神原始的狂野暴乱相结合时,悲剧便随之诞生,此过程与赌牌这一社会性活动中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十分契合。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喜剧《赌徒们》以纸牌游戏为线索展开情节,揭示赌徒们卑琐贪婪的恶劣灵魂的同时也承载了其带有浓厚悲剧性的命运走向。戏剧中的梦幻及迷醉既无法于一体之内自洽又充满矛盾地交合,喜剧中涉及的赌牌活动及其蕴含的日神
期刊
【摘要】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讲述了特洛亚战争,战争的主要参与者——英雄和神明皆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行动,同时,尊严也是全诗的核心情节—— “阿喀琉斯的愤怒”的根本推动力。因此,《伊利亚特》讲述的是一场尊严之战,统领全诗的中心主题也正是英雄和神明的尊严。  【关键词】尊严;愤怒;英雄;神明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
期刊
【摘要】村上春树作为日本的著名作家,其对于日本文坛和世界文坛来说,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作品里,对于不同年龄阶层女性的描写和女性形象的塑造最为丰富和深刻。本文对于村上春树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相关内容,做出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村上春树;女性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030-0
期刊
【摘要】隐喻在英美文学中使用非常广泛。《金色笔记》作为多丽丝·莱辛的著名作品,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青睐。多丽丝·莱辛曾经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金色笔记》一文中通过对隐喻的运用,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体现了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金色笔记》;英美文学;隐喻;美学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0
期刊
【摘要】“昭君出塞”的故事被大家所熟知,但“王昭君”不仅仅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在文人的笔下也渐渐演变成了典型的文学人物。有关王昭君的历史记载就不尽相同,例如东汉班固著写的《汉书》中卷二《元帝纪》一节中记载了少量关于昭君的事情。在南朝宋的史学家范晔所撰写的《后汉书》中更加详细地记载了有关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中也略微提到了昭君的故事。因此了解在史书中昭君的故事是如何被记载
期刊
【摘要】《一般伦理学》是赫勒道德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思维,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赫勒认为人是持续活动的主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活动也随之发展。因此,在《伦理学》的阅读中,赫勒提出了一个与人类状况的基本特征相关的名词。正是历史的做法在我们在道德伦理标准人类状况不断变化,使其不再完全控制本能。在由不同的社会关系影响下,了解在人类社会中通过其劳动和实践活动的研究,使自己的文化、
期刊
【摘要】霍根和蒂蒙斯的“非描述性的认知主义”,其核心观点是道德判断表达了一种非描述性的信念。他们通过道德经验现象学论证了“道德是一种信念”,然后将信念分为“实然承诺”(描述性的)和“应然承诺”(非描述性的),从而肯定了道德判断表达了一种非描述性的信念,并适应信念的通用特征。  【关键词】非描述的认知主义;霍根;蒂蒙斯;非描述性信念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太原兵工厂前身是1898年创建的山西机器局,是继洋务运动后我国惟一保持在原址上仍从事工业制造的企业。近年来,太原兵工厂遗产保护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总结太原兵工厂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对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太原兵工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
期刊
【摘要】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相互交织,形成了人类学文化概念和高雅文化概念的联合体,但是二者之间的联系也产生了悖论,存在着普遍性和差异性进化论和文化对理论之间的差异,世界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有均质化的特点,然后在与社会文化分离的对峙进程中,政治和经济的干扰因素成为商业化浪潮之下,趋于人们行为自律的原则。对于科学的批判精神预示和强调了启蒙主义的危机,不同的科学理解方式,应融合主观主义和客观化之间的关系,积
期刊
【摘要】法国是世界著名的美食大国,其美食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是法国美食文化的独特之处。本文将首先阐述法国美食地域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接着试图考究其形成原因,最后探讨法国美食地域文化多样性对当今中国文化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国;美食文化;地域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057-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美食
期刊